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17:51:46 2
專利名稱: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屬於鉗加工工 具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鉗工用現有的鉸孔、攻絲工具進行手工加工鉸孔、攻絲時,當手 轉過一定的角度時,會產生運動死角,此時手必須從手柄上拿開,使 手回到原先的角度,再繼續旋轉操作。如此反覆操作後,由於手相互 交錯運作,不宜控制加工孔的同軸度,運動軌跡較難重合。因此,現 有的鉸孔、攻絲工具較難控制孔的垂直度、粗糙度等,且較耗工時。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孔加工精度高且省工 時的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包括帶有左手柄、右手柄的殼體, 所述殼體的圓形內腔內配合安裝有一棘輪,棘輪的中心安裝有夾持左 虎口、夾持右虎口;殼體左側且與左手柄相對應的部位開設有槽,槽內安裝有受壓彈簧,受壓彈簧朝向殼體的圓形內腔端上安裝有呈直角 梯形的卡塊,且卡塊的斜腰面、長底直平面分別與棘輪的斜齒面、平 齒面相配合。
所述夾持左虎口、夾持右虎口配合安裝在位於棘輪中心的長方形 孔中。
所述左手柄與殼體通過內螺紋連接,且受壓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安 裝在左手柄上。
本實用新型將棘輪、受壓彈簧、呈直角梯形的卡塊有效的結合起 來,當左、右手柄帶動殼體內的卡塊逆時針轉動時,卡塊在受壓彈簧 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其長底直平面將抵住棘輪的平齒面,從而帶 動棘輪轉動;當左、右手柄帶動殼體內的卡塊順時針轉動時,在卡塊 的斜腰面與棘輪的斜齒面的配合作用下,棘輪停留在原位不動,從而 實現當手運動到死角時,可以不用放開手柄,直接迴轉手柄後,便可 繼續旋轉操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不僅加 工精度高且省工時,大約可節省一半的操作時間,大幅度的提高了加 工時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的A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 包括帶有左手柄3a、右手柄3b的殼體5,殼體5的圓形內腔8內配合 安裝有一棘輪l,棘輪1的中心安裝有夾持左虎口6、夾持右虎口7。 殼體5左側且與左手柄3a相對應的部位開設有槽9,槽9內安裝有受 壓彈簧2,受壓彈簧2朝向殼體5的圓形內腔8端上安裝有呈直角梯 形的卡塊4,且卡塊4的斜腰面10、長底直平面11分別與棘輪1的斜 齒面12、平齒面13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利用了棘輪機構傳動的原理,將棘輪l、受壓彈簧2、 呈直角梯形的卡塊4有效的結合起來。當左手柄3a、右手柄3b帶動 殼體5內的卡塊4逆時針轉動時,卡塊4在受壓彈簧2的彈性回復力 的作用下,其長底直平面11將抵住棘輪1的平齒面13,從而帶動棘 輪1轉動;當左手柄3a、右手柄3b帶動殼體5內的卡塊4順時針轉 動時,在卡塊4的斜腰面10與棘輪1的斜齒面12的配合作用下,棘 輪1停留在原位不動,從而實現當手運動到死角時,可以不用放開左 手柄3a、右手柄3b,直接迴轉左手柄3a、右手柄3b後,便可繼續旋 轉操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不僅加工精度 高且省工時,大約可節省一半的操作時間,大幅度的提高了加工時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歩改進,夾持左虎口 6、夾持右虎口 7配 合安裝在位於棘輪1中心的長方形孔14中,如此設計使得棘輪1與夾 持左虎口 6、夾持右虎口 7之間的配合更好,使棘輪1能更好、更穩 定的帶動夾持左虎口 6、夾持右虎口 7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改進,左手柄3a與殼體5通過內螺紋 連接,且受壓彈簧2的另一端固定安裝在左手柄3a上。只要通過旋轉 左手柄3a,就可實現受壓彈簧2彈力大小的調節,即改變卡塊4和棘 輪l之間的鬆緊程度。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把鉸刀柄部或絲錐柄部插入夾持左虎口 6和夾持右虎口 7之間,
兩手分別握住左手柄3a、右手柄3b,將鉸刀或絲錐的引導部位放入已 有光孔之中,然後逆時針轉動左手柄3a、右手柄3b,繼而帶動殼體5 一起轉動。位於殼體5內的卡塊4與殼體5 —起逆時針轉動時,卡塊 4在受壓彈簧2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其長底直平面11將抵住棘輪 1的平齒面13,從而帶動棘輪1轉動,棘輪1的轉動再帶動夾持左虎 口 6和夾持右虎口 7 —起轉動,以實現鉸孔或攻絲的功能。
當手出現運動死角時,手不用放開左手柄3a、右手柄3b,而是直 接迴轉(順時針轉動)後,再繼續逆時針轉動左手柄3a、右手柄3b, 以繼續進行鉸孔或攻絲。當左手柄3a、右手柄3b帶動殼體5內的卡 塊4順時針轉動時,在卡塊4的斜腰面10與棘輪1的斜齒面12的配 合作用下,棘輪1停留在原位不動,從而實現當手運動到死角時,可 以不用放開左手柄3a、右手柄3b,而是直接迴轉左手柄3a、右手柄 3b,使卡塊4轉動到相應的適當位置後,再逆時針轉動左手柄3a、右 手柄3b,以繼續進行鉸孔或攻絲。如此循環往復操作後,最終完成鉸 孔或攻絲。
總之,本實用新型加工精度高、操作簡單、省工時,且製作簡便、 製作成本低。本實用新型適合於鉗加工操作中的小批量生產鉸孔、攻 絲等場合。
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而非對本實 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 改動,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包括帶有左手柄(3a)、右手柄(3b)的殼體(5),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5)的圓形內腔(8)內配合安裝有一棘輪(1),棘輪(1)的中心安裝有夾持左虎口(6)、夾持右虎口(7);殼體(5)左側且與左手柄(3a)相對應的部位開設有槽(9),槽(9)內安裝有受壓彈簧(2),受壓彈簧(2)朝向殼體(5)的圓形內腔(8)端上安裝有呈直角梯形的卡塊(4),且卡塊(4)的斜腰面(10)、長底直平面(11)分別與棘輪(1)的斜齒面(12)、平齒面(13)相配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其特徵在於所 述夾持左虎口 (6)、夾持右虎口 (7)配合安裝在位於棘輪(1)中心 的長方形孔(14)中。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其特徵在於所 述左手柄(3a)與殼體(5)通過內螺紋連接,且受壓彈簧(2)的另 一端固定安裝在左手柄(3a)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屬於鉗加工工具的技術領域,包括帶有左手柄、右手柄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圓形內腔內配合安裝有一棘輪,棘輪的中心安裝有夾持左虎口、夾持右虎口;殼體左側且與左手柄相對應的部位開設有槽,槽內安裝有受壓彈簧,受壓彈簧朝向殼體的圓形內腔端上安裝有呈直角梯形的卡塊,且卡塊的斜腰面、長底直平面分別與棘輪的斜齒面、平齒面相配合。本實用新型帶棘輪的鉸孔、攻絲工具,不僅加工精度高且省工時,大約可節省一半的操作時間,大幅度的提高了加工時效。
文檔編號B23G1/26GK201329460SQ200820171418
公開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9日
發明者剛 馮 申請人:剛 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