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
2023-06-01 12:30:46
一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包括親貝暫養、親貝產卵、孵化擔輪幼蟲、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稚貝培養過程;在親貝暫養過程中投放微生物製劑,親貝產卵過程投放殼聚糖除汙劑,孵化擔輪幼蟲期間投放微生物製劑,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期間投放微藻製劑,稚貝培養期間投餵扁藻作為餌料直至成品收穫。本發明從親貝暫養、整個苗種培育以及幼貝培育期間均投放淨化物質對貝肉進行淨化,不但從源頭杜絕汙染物的汙染,並且保證培育過程是健康、綠色無汙染的,培育的成品體內的重金屬、石油、呋喃類藥物等汙染物顯著降低,對大腸桿菌、少動鞘氨醇單胞菌、弧菌和殺鮭氣單胞菌等也具有很好的脫除作用;可以培育出完全符合食品安全的青蛤成品。
【專利說明】一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貝類繁殖培育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青蛤隸屬於鰓瓣綱、簾蛤目、簾蛤科,俗稱黑蛤、鐵蛤、蛤蜊、圓蛤、石頭螺等,為暖 水性種類,在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屬於高蛋白食品。自20世紀 80年代開始青蛤進行人工育苗研宄以來,青蛤在土池培育、工廠化育苗等研宄方面取得了 令人滿意的成果。
[0003] 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工農業的快速發展,汙染物對環境特別是水體的汙染越來 越嚴重,這些汙染物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工業汙染物如重金屬、石油、農藥等;二是微生 物汙染,如A肝病毒、大腸桿菌等來源於城市生活汙水的汙染;三是各種類型的貝毒。青蛤 移動能力弱,且對於重金屬等汙染物具有較強的吸附與富集能力,所以青蛤中重金屬等汙 染物極易富集超標。如果人們食用了這種受汙染的青蛤,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現象。青 蛤在出售和出口方面均有嚴格標準。澳大利亞政府曾明確規定,進入市場的貝類必須強制 進行淨化。
[0004] 目前,青蛤等貝類的淨化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活體貝類脫出技術,即將活體 貝類轉移到潔淨水環境中進行暫養,利用貝類自身代謝排出汙染物直至達標。這種方法成 本較高,淨化時間長且淨化效果不理想;二是可溶性消毒劑淨化技術,即利用氯及含氯化 合物進行淨化,氯化物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並且低濃度氯化物抑制貝類濾食,有效控制病 原。但是氯化物是化學試劑,容易產生有毒的氯胺,從而影響貝肉品質;三是物理方法,即採 用紫外線或者臭氧淨化,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淨化方法。紫外線和臭氧淨化方式收到海水 渾濁度、顏色、可溶性鐵鹽含量的影響,局限性比較大。
[0005] 上述方法通常是將需要上市的青蛤成品進行一定的淨化處理,以期達到脫出汙染 物要求,還沒有一種從苗種培育階段就開始的淨化繁殖方式,沒有從根源上杜絕汙染物的 侵襲。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青蛤淨化 繁殖培育方法,從親貝選育、苗種繁殖開始淨化處理,以期繁殖培育出體內不含或者富集極 少汙染物的青蛤成品,從根源上杜絕汙染物的侵害,保證青蛤的安全性。
[0007]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 -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
[0009] (1)親貝暫養:每年6月上旬?9月中旬親貝排卵前2?3d,將收穫的雌雄親貝清 洗乾淨去除汙泥後放於暫養池中,將暫養池內的砂濾海水溫度調為20?22°C、鹽度25? 30、pH7. 2?8. 0,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不斷向砂濾海水中添加微生物製劑;所述 的微生物製劑包括蘇雲金桿菌凍乾粉、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蕈菌子 實體凍乾粉和硅藻土;
[0010] ⑵親貝產卵:暫養24?48h後,撈出親貝陰乾12h後,放入催產網箱中置於水溫 26?28°C、鹽度28?30、pH7. 8?8. 3、水位1. 0?1. 2m、殼聚糖除汙劑0? 01?0? 05g/L 水體的催化池中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全黑暗處理;親貝排放受精後撈出親貝,將水 位提升為1. 5?1. 6m ;
[0011] ⑶孵化擔輪幼蟲:將池內水溫調為25?28°C、鹽度為20?25、pH為7. 8?8. 3、 光強為300?500Lx,同時向池內投放微生物製劑,擔輪幼蟲孵化期間連續充氣培養、且不 更換水體,不斷投放微生物製劑使之濃度維持恆定;
[0012] (4)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當步驟3中的擔輪幼蟲發育成D型幼蟲後,將D型幼 蟲用300目的篩絹撈出置於養殖池中,將池內水溫調為25?28°C、鹽度為20?25、pH為 7. 8?8. 3、光強為500?800Lx,D型幼蟲發育成後期幼蟲後,將光強調為800?lOOOLx ;培 養期間連續充氣培養並且投餵微藻製劑,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採用300目篩絹網箱換水, 換水量為原水體的1/2?1/3 ;所述的微藻製劑包括骨條藻、扁藻和叉鞭金藻以任意比例混 合的混合物;
[0013] (5)稚貝培養:當後期幼蟲進入稚貝後,將稚貝投放於室外育苗池中;育苗池為泥 砂質,池深1. 〇m、水深0. 5?0. 8m、進排水閥門分開;稚貝培育期間投餵扁藻作為餌料直至 成品收穫。
[0014] 優選的,步驟1中所述的雌雄親貝數量比為1:1,雌雄親貝的總投放量為暫養池水 體重量的1/20?1/15 ;青蛤親貝放入暫養池後立即投放微生物製劑,之後每隔4h更新一 次水體,換水量為原水體的1/2?1/3 ;更新水體後立即投放新的微生物製劑。
[0015] 優選的,步驟1和3中所述的微生物製劑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蘇雲金桿菌凍幹 粉10?15份、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5?8份、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3?5份、蕈菌子實體 凍乾粉3?7份和硅藻土 5-10份;上述菌粉和硅藻土混合均勻即為微生物製劑。
[0016] 優選的,步驟2中所述的殼聚糖除雜劑為殼聚糖、改性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中的 一種或兩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0017] 優選的,步驟1中所述的微生物製劑用量為0. 01?0. 05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 體;步驟3中所述的微生物製劑濃度維持在0. 05?0. 08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18] 優選的,步驟4中,所述的微藻製劑投放量為:D型幼蟲培育密度為10?15粒/ml 時,水體中藻類密度2?2. 5萬個/ml,D型幼蟲長大成後期幼蟲後,水體中藻類密度8?9 萬個/ml。
[0019] 優選的,步驟5中,扁藻的投放量為5?20萬個/ml。
[0020]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發明從親貝暫養開始就對親貝體內的汙染 物進行淨化,在整個苗種培育以及幼貝培育期間均投放淨化物質對貝肉進行淨化,不但從 源頭杜絕汙染物的汙染,並且保證培育過程是健康、綠色無汙染的,培育的成品體內的重金 屬、石油、呋喃類藥物等汙染物顯著降低,對大腸桿菌、少動鞘氨醇單胞菌、弧菌和殺鮭氣單 胞菌等也具有很好的脫除作用;可以培育出完全符合食品安全的青蛤成品。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使用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2] 實施例1 :
[0023] -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
[0024] (1)親貝暫養:在濱州無棣縣於每年的7月?9月中旬(水溫22?25°C )親貝 排卵前的2?3d,將收穫的親貝(雌雄數量比為1: 1,總投放量為暫養池水體重量的1/15) 清洗乾淨去除汙泥後放於暫養池中,將暫養池內的砂濾海水溫度調為20?22°C、鹽度20、 pH7. 5?7. 8,保持連續充氣培養;青蛤親貝放入暫養池後立即投放微生物製劑,之後每隔 4h更新一次水體,換水量為原水體的1/2,更新水體後立即投放新的微生物製劑;所述的微 生物製劑包括蘇雲金桿菌凍乾粉、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蕈菌子實體 凍乾粉和硅藻土;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蘇雲金桿菌凍乾粉12份、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6份、 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4份、蕈菌子實體凍乾粉5份和硅藻土 7份;微生物製劑用量為0. 03g 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25] (2)親貝產卵:暫養48h後,撈出親貝陰乾12h後放入催產網箱中置於水溫26? 28°C、鹽度28?30、pH7. 8?8. 3、水位1. 0?1. 2cm、殼聚糖除汙劑0. 02g/L水體的催化 池中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全黑暗處理;親貝排放受精後撈出親貝,將水位提升為 L 5 ?L 6m ;
[0026] (3)孵化擔輪幼蟲:將池內水溫調為26?28°C、鹽度22?25、pH7. 8?8. 3、光強 為400Lx,同時向池內投放微生物製劑,擔輪幼蟲孵化期間連續充氣培養、且不更換水體,不 斷投放微生物製劑使之濃度維持恆定在0. 05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27] (4)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當步驟3中的擔輪幼蟲發育成D型幼蟲後,將D型幼 蟲用300目的篩絹撈出置於養殖池中,將池內水溫調為25?26°C、鹽度為20?22、pH為 7. 8?8. 3、光強為800Lx,D型幼蟲發育成後期幼蟲後,將光強調為lOOOLx ;培養期間連續 充氣培養並且投餵微藻製劑,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採用300目篩絹網箱換水,換水量為原 水體的1/2 ;所述的微藻製劑包括小球藻、扁藻和衣藻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微藻製劑 投放量為:D型幼蟲培育密度為10?15粒/ml時,水體中藻類密度2?2. 5萬個/ml,D型 幼蟲長大成後期幼蟲後,水體中藻類密度8?9萬個/ml ;
[0028] (5)稚貝培養:當後期幼蟲進入稚貝後,將稚貝投放於室外育苗池中;育苗池為泥 砂質,池深1. 〇m、水深0. 5?0. 8m、進排水閥門分開;稚貝培育期間投餵扁藻(投放量為 11?13萬個/ml)作為餌料直至成品收穫。
[0029] 實施例2 :
[0030] (1)親貝暫養:在濱州無棣縣於每年的7月?9月中旬(水溫22?25°C )親貝 排卵前的2?3d,將收穫的親貝(雌雄數量比為1: 1,總投放量為暫養池水體重量的1/15) 清洗乾淨去除汙泥後放於暫養池中,將暫養池內的砂濾海水溫度調為20?22°C、鹽度20、 pH7. 5?7. 8,保持連續充氣培養;青蛤親貝放入暫養池後立即投放微生物製劑,之後每隔 4h更新一次水體,換水量為原水體的1/2,更新水體後立即投放新的微生物製劑;所述的微 生物製劑包括蘇雲金桿菌凍乾粉、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蕈菌子實體 凍乾粉和硅藻土;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蘇雲金桿菌凍乾粉12份、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6份、 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4份、蕈菌子實體凍乾粉5份和硅藻土 7份;微生物製劑用量為0. 05g 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31] (2)親貝產卵:暫養48h後,撈出親貝陰乾12h後放入催產網箱中置於水溫26? 28°C、鹽度28?30、pH7. 8?8. 3、水位1. 0?1. 2cm、殼聚糖除汙劑0. 04g/L水體的催化 池中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全黑暗處理;親貝排放受精後撈出親貝,將水位提升為 L 5 ?L 6m ;
[0032] (3)孵化擔輪幼蟲:將池內水溫調為26?28°C、鹽度22?25、pH7. 8?8. 3、光強 為400Lx,同時向池內投放微生物製劑,擔輪幼蟲孵化期間連續充氣培養、且不更換水體,不 斷投放微生物製劑使之濃度維持恆定在0. 06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33] (4)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當步驟3中的擔輪幼蟲發育成D型幼蟲後,將D型幼 蟲用300目的篩絹撈出置於養殖池中,將池內水溫調為25?26°C、鹽度為20?22、pH為 7. 8?8. 3、光強為800Lx,D型幼蟲發育成後期幼蟲後,將光強調為lOOOLx ;培養期間連續 充氣培養並且投餵微藻製劑,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採用300目篩絹網箱換水,換水量為原 水體的1/2 ;所述的微藻製劑包括小球藻、扁藻和衣藻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微藻製劑 投放量為:D型幼蟲培育密度為10?15粒/ml時,水體中藻類密度2?2. 5萬個/ml,D型 幼蟲長大成後期幼蟲後,水體中藻類密度8?9萬個/ml ;
[0034] (5)稚貝培養:當後期幼蟲進入稚貝後,將稚貝投放於室外育苗池中;育苗池為泥 砂質,池深1. 〇m、水深0. 5?0. 8m、進排水閥門分開;稚貝培育期間投餵扁藻(投放量為 11?13萬個/ml)作為餌料直至成品收穫。
[0035] 實施例3:
[0036] (1)親貝暫養:在濱州無棣縣於每年的7月?9月中旬(水溫22?25°C )親貝 排卵前的2?3d,將收穫的親貝(雌雄數量比為1: 1,總投放量為暫養池水體重量的1/15) 清洗乾淨去除汙泥後放於暫養池中,將暫養池內的砂濾海水溫度調為20?22°C、鹽度20、 pH7. 5?7. 8,保持連續充氣培養;青蛤親貝放入暫養池後立即投放微生物製劑,之後每隔 4h更新一次水體,換水量為原水體的1/2,更新水體後立即投放新的微生物製劑;所述的微 生物製劑包括蘇雲金桿菌凍乾粉、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蕈菌子實體 凍乾粉和硅藻土;各組分的重量份為:蘇雲金桿菌凍乾粉12份、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6份、 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4份、蕈菌子實體凍乾粉5份和硅藻土 7份;微生物製劑用量為0. 04g 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37] (2)親貝產卵:暫養48h後,撈出親貝陰乾12h後放入催產網箱中置於水溫26? 28°C、鹽度28?30、pH7. 8?8. 3、水位1. 0?1. 2cm、殼聚糖除汙劑0. 02g/L水體的催化 池中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全黑暗處理;親貝排放受精後撈出親貝,將水位提升為 L 5 ?L 6m ;
[0038] (3)孵化擔輪幼蟲:將池內水溫調為26?28°C、鹽度22?25、pH7. 8?8. 3、光強 為400Lx,同時向池內投放微生物製劑,擔輪幼蟲孵化期間連續充氣培養、且不更換水體,不 斷投放微生物製劑使之濃度維持恆定在0. 07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0039] (4)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當步驟3中的擔輪幼蟲發育成D型幼蟲後,將D型幼 蟲用300目的篩絹撈出置於養殖池中,將池內水溫調為25?26°C、鹽度為20?22、pH為 7. 8?8. 3、光強為800Lx,D型幼蟲發育成後期幼蟲後,將光強調為lOOOLx ;培養期間連續 充氣培養並且投餵微藻製劑,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採用300目篩絹網箱換水,換水量為原 水體的1/2 ;所述的微藻製劑包括小球藻、扁藻和衣藻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微藻製劑 投放量為:D型幼蟲培育密度為10?15粒/ml時,水體中藻類密度2?2. 5萬個/ml,D型 幼蟲長大成後期幼蟲後,水體中藻類密度8?9萬個/ml ;
[0040] (5)稚貝培養:當後期幼蟲進入稚貝後,將稚貝投放於室外育苗池中;育苗池為泥 砂質,池深1. 〇m、水深0. 5?0. 8m、進排水閥門分開;稚貝培育期間投餵扁藻(投放量為 11?13萬個/ml)作為餌料直至成品收穫。
[0041] 對比試驗:
[0042] 同時進行了淨化的對比試驗,S卩:與傳統的青蛤育苗方式進行比較:
[0043] 實驗前每組隨機挑選20隻青蛤檢查體內汙染情況,親貝隨後分別按照傳統方法 和本發明方法進行暫養、陰乾等過程,培育出親貝成品後,每組隨機挑選20隻青蛤成品檢 查淨化:大腸桿菌計數採用GB17378. 7-1998計數即《海洋監測規範:近海汙染生態調查和 生物監測》;弧菌水樣經稀釋後徒步於TCBS培養基上,35°C下培養24h後按標準平皿法計 數;重金屬Pb、Cd、Cu採用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Zn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Hg採用原 子螢光分光光度法測定:
[0044] 結果如表1所示:
[0045] 表1:傳統方法與本發明青蛤成品體內汙染物統計情況
【權利要求】
1. 一種青蛤淨化繁殖培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 親貝暫養:每年6月上旬?9月中旬親貝排卵前2?3d,將收穫的青蛤親貝清洗 乾淨後放於暫養池中,將暫養池內的砂濾海水溫度調為20?22°C、鹽度20?25、pH7. 2? 8. 0,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不斷向砂濾海水中添加微生物製劑;所述的微生物制 劑包括蘇雲金桿菌凍乾粉、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地衣芽孢桿菌凍乾粉、蕈菌子實體凍乾粉 和娃藻土; (2) 親貝產卵:暫養24?48h後,撈出親貝陰乾12h後放入催產網箱中置於水溫26? 28°C、鹽度22-25、pH7. 8?8. 3、水位1. 0?1. 2m、殼聚糖除汙劑0. 01?0. 05g/L水體的催 化池中保持連續充氣培養,培養期間全黑暗處理;親貝排放受精後撈出親貝,將水位提升為 1. 5-1. 6m ; (3) 孵化擔輪幼蟲:將池內水溫調為25?28 °C、鹽度20?25、pH7. 8?8. 3、光強300? 500Lx,同時向池內投放微生物製劑,擔輪幼蟲孵化期間連續充氣培養、且不更換水體,不斷 投放微生物製劑使之濃度維持恆定; (4) D型幼蟲、後期幼蟲培養:當步驟3中的擔輪幼蟲發育成D型幼蟲後,將D型幼蟲 用300目篩絹撈出置於養殖池中,將池內環境保持水溫25?28°C、鹽度20?25、pH7. 8? 8. 3、光強為600?800Lx,D型幼蟲發育成後期幼蟲後,將光強調為800?lOOOLx ;培養期 間連續充氣培養並且投餵微藻製劑,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採用300目篩絹網箱換水,換水 量為原水體的1/2?1/3 ;所述的微藻製劑包括骨條藻、扁藻和叉鞭金藻以任意比例混合的 混合物; (5) 稚貝培養:當後期幼蟲進入稚貝後,將稚貝投放於室外育苗池中;育苗池為泥砂 質,池深1. 0m、水深0. 5?0. 8m、進排水閥門分開;稚貝培育期間投餵扁藻作為餌料直至成 品收穫。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1中所述的雌雄親貝數量比為1: 1, 雌雄親貝總投放量為暫養池水體重量的1/20?1/15 ;青蛤親貝放入暫養池後立即投放微 生物製劑,之後每隔4h更新一次水體,換水量為原水體的1/2?1/3 ;更新水體後立即投放 新的微生物製劑。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1和3中所述的微生物製劑中,各組 分的重量份為:蘇雲金桿菌凍乾粉10?15份、枯草芽孢桿菌凍乾粉5?8份、地衣芽孢杆 菌凍乾粉3?5份、蕈菌子實體凍乾粉3?7份和硅藻土 5?10份;上述菌粉和硅藻土混 合均勻即為微生物製劑。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所述的殼聚糖除雜劑為殼聚糖、 改性殼聚糖、殼聚糖衍生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1中所述的微生物製劑用量為 0. 01?0. 05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步驟3中所述的微生物製劑濃度維持在0. 05? 0. 08g微生物製劑/L暫養水體。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中,所述的微藻製劑投放量為:D型 幼蟲培育密度為10?15粒/ml時,水體中藻類密度2?2. 5萬個/ml,D型幼蟲長大成後 期幼蟲後,水體中藻類密度8?9萬個/ml。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5中,扁藻的投放量為5?20萬個/ mlo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430102SQ20141078905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6日
【發明者】鄭小東, 孫同秋, 王玉清, 劉兆勝, 曾海祥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 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