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政策專家系統構建方法
2023-06-01 20:21:41 1
專利名稱:智能政策專家系統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的 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技術創新與成活轉化是複雜的過程,系統的過程,僅靠個人能力,單個企 業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需要社會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需要有利於轉化的環 境、條件和氛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扶植。所以為了加速成果轉化進程,通常 由政府建立國家創新系統。國家創新系統的概念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之卜.的, 即創新過程中各行為主體之間的聯繫,對於改進技術績效至關重要。創新和成 果轉化是生產、分配和應用各種知識的各角色之間一整套複雜關係的結果。一 個國家的創新績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角色如何相互關係起來成為一個知識 創造和使用的集合體。這些角色主要是企業、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以及這些角 色中工作的人們。它們之間的聯繫可以採取合作研究、人員交流、專利共享、設備購買等形式以及其他各種渠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國家 創新系統的核心內容或關鍵目標是科學技術知識在一國內部的循環流動,並指 出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過創新的產、學、研合作計劃、網絡計劃建立中介 機構,可以糾正企業因眼光過短而對研發投入不足所導致的創新系統失效和市場失效。建立國家創新系統目的是為了加強三個方面的聯繫與作用 一是企業 與企業間創新合作聯繫,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合作聯繫;二是中介機 構在各創新主體間的重要橋梁作用;三是政府在創新方面的產業發展戰略與政
策引導作用,以及政府各部門在工作只能上的協調一直和集成。在國家創新系 統中,主題是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組成的共同體,核心智能是推動企業的創 新和技術進步。國家創新系統在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 用,西方發達國家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技術的科研成功 到市場成功,己經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成果轉化系統,並在技術創新體系中起著 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在歐美較有影響的組織1、 NTTC美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最為成熟的商業化成果轉化模式 特點NTTC於1989年由美國國會發起並批准成立,其宗旨為致力於推動美國國內技術成果商業化,屬非盈利性服務組織。目前NTTC的運作主要圍繞 著技術評估、技術配對、培訓及專業發展諮詢三個業務領域開展,同時NTTC 還在積極拓展研究項目贊助,技術拍賣,技術捐贈和電子商務等領域。運作資 金主要來源於美國國會、技術源頭組織如NASA (美國航空航天局)、BMDO (美 國彈道飛彈防禦組織)、技術應用組織如SBA (美國小企業管理辦公室)、EPA (美國環境保護機構)等。2、 德國Steinbeis基金會(STW)——最善於解決問題的成果轉化模式 特點STW是德國民辦官助的全國性的技術轉移組織,成立於1971年,總部設在巴登符騰堡州的斯圖加特市。STW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服務。轉移中心業 務有五個方面諮詢服務、研究開發、培訓、國際技術轉讓和對接受政府資助 項目的評估與諮詢服務。對企業的幫助不僅在技術上,也在經濟和設計的所有 方面。STW現在360多個轉移中心,有3500名專家庫和相應的信息網絡,它已 從"技術轉讓的夥伴"發展成為"解決問題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機構"。它活動的 特點是為尋求幫助的企業提供最適用的、專門制訂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轉移工
作按項目開展,綜合項目由好幾個中心協作完成。STW所能提供全面解決問題 的潛力,基於主題性和方法性兩個方面,以及對各方面利益的照顧。這是STW 至今成功的因素。STW初期有一些發展基金,發展起來後就完全自立了。3、 BTG英國技術集團——技術服務網絡分布最廣的成果轉化模式特點BTG認為在新經濟時代資本不再是生產的稀缺因素,投資者應該接 受較高的風險,較低的平均回報和較長期的投資。BTG的技術63M源自歐洲, 37%來自美國,其中公司佔52%,科研機構佔48%。 BTG的新技術合作夥伴中 歐洲科研機構有40個,北美科研機構由50個,並與全世界許多著名技術開發 商有合作關係。BTG是一個全面開展技術開發和投資的公司,具有多種產業化 的途徑,具備綜合了解早期技術和市場潛力的敏銳洞察力,並在通過智慧財產權 獲得回報方面擁有驕人的成功業績。相較而言我國的成果轉化組織起步較晚,運作的模式和方法仍處於較低的 水平,已經落後於目前我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形勢,無法滿足國內企業日益 增長的技術創新需求。因此,很有必要研究西方發達國家成果轉化組織的運作 模式,借鑑其成功經驗,結合國內成果轉化的實際情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 成果轉化組織的運作模式,以促進國內技術轉移的健康發展,使技術轉移在我 國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由此得出,成果轉化與技術創新是個複雜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更是 一個需要國家牽頭組織的涉及多個行業的複雜集合;是"生產要素、社會資、源 的重新組合和優化配置";是"科學技術知識在一國內部的循環流動";是"創 新過程中各行為主體之間的聯繫和合作的結果",需要創新體系來保證,需要組 織一個反應敏捷,高效運作的網絡進行溝通、組織、協調才能得以實現。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發明人研發設計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作為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鏈上的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之下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 務系統,需要提供這樣的一套智能政策諮詢專家系統來支持該服務系統,這樣 才能夠更好的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構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需要而創製了 一套智能政策專家系統,該系統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一種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其構建的方 法為第一步實現KM平臺的建設,收集和整理各類政策,並按照一定的規則整 理成規則資料庫,形成政策規則資料庫,並且保持各類政策的數據不斷更新。第二步實現初步的政策智能平臺建設,構造合理的規則政策引擎,通過 智能搜索到相應的政策信息。第三步實現自動根據企業情況的輸入,自動匹配相應的政策信息,並通 過相應的流程提示找到合適的中介機構,使企業在適當的時機享受適當的政策。本發明所述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步驟清晰,使用方便,既實現了各類政策 規則庫的的構建和更新,也進一步建立了政策規則引擎,最後使企業可以通過 智能匹配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享受適當的政策,讓企業可以集中優勢資源用在 成果開發這一擅長領域。
圖1是本發明構建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 的第一個步驟的流程圖2是本發明構建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 的第二個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本發明構建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 的第三個步驟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依據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請參見圖1,在構建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 的第一步建立政策KM 100中,首先步驟101需要收集來自各個政府部門的政策 信息,包括科委、經委、外經貿部、商務部等部門發布的各類鼓勵技術創新和 成果轉化的政策,步驟102將政策按照出臺日期、政策內容、政策標準、政策 類別、政策對象、政策目的等類型將政策分門別類劃入各個的類型中,即只要 符合這個類型,政策就歸入這個類型之下,每個政策可以歸入不同的類型,步 驟103將分好類的政策編製成一個政策知識庫系統作為資料庫供調用相關的政策o 1請參見圖2,在構建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 的第二步建立政策規則引擎200中,首先步驟201表示數據由政策知識庫系統 進入工作區202接受測試,同時比較規則庫203加載的比較規則集中發現符合 條件的規則,然後進入推理引擎204,推理引擎204主要執行以下動作由模式 匹配器決定選擇執行哪個規則,何時執行規則;議程管理模式匹配器挑選出來 的規則的執行次序;執行引擎負責執行規則和其他動作。請參見圖3,在構建應用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 的第三步實現智能搜索300中,首先步驟301由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提
示下輸入關鍵詞,步驟302由智能政策專家系統在政策知識庫系統內進行智能匹配,步驟303輸出匹配得到的政策的具體條文供企業參考,步驟304由高新 技術成果轉化服務系統輸出政策支持單位以及詳細的企業享受政策支持的辦事 流程。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政策專家系統構建方法第一步實現KM平臺的建設,收集和整理各類政策,並按照一定的規則整理成規則資料庫,形成政策規則資料庫,並且保持各類政策的數據不斷更新;第二步實現初步的政策智能平臺建設,構造合理的規則政策引擎,通過智能搜索到相應的政策信息;第三步實現自動根據企業情況的輸入,自動匹配相應的政策信息,並通過相應的流程提示找到合適的中介機構,使企業在適當的時機享受適當的政策。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第二步中,首先數據由 政策規則資料庫進入工作區接受測試,同時比較規則庫加載的比較規則集中發 現符合條件的規則,然後進入推理引擎,推理引擎主要執行以下動作由模式 匹配器決定選擇執行哪個規則,何時執行規則;議程管理模式匹配器挑選出來 的規則的執行次序;執行引擎負責執行規則和其他動作。
全文摘要
一種智能政策專家系統,其構建的方法包括收集和整理各類政策,整理成規則資料庫;構造合理的規則政策引擎,通過智能搜索到相應的政策信息;自動匹配相應的政策信息,使企業在適當的時機享受適當的政策。本發明所述的智能政策專家系統步驟清晰,使用方便,既實現了各類政策規則庫的構建和更新,也進一步建立了政策規則引擎,最後使企業可以通過智能匹配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享受適當的政策,讓企業可以集中優勢資源用在成果開發這一擅長領域。
文檔編號G06F17/30GK101398916SQ20071004666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9日
發明者徐煜昶, 林旭偉, 楨 梁, 袁德剛, 錢寶龍, 錢昌明, 聞雲斌 申請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