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20:45:31
專利名稱: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工具,特別是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衝擊電鑽的結構一般包括手柄、機體和鑽夾頭。其中手柄上設有開關組件;機體內部設有由開關組件控制的電機,由電機驅動的電機軸,依次安裝在電機軸輸出端上的散熱裝置和衝擊塊,與電機軸末端相嚙合的傳動齒輪,安裝在該傳動齒輪內側表面上的第一衝擊齒,安裝在衝擊塊上並可與第一衝擊齒相配合的第二衝擊齒,與傳動齒輪轉動連接的輸出軸,設於輸出軸內側且可控制該輸出軸軸向移動的衝擊旋鈕;鑽夾頭安裝在輸出軸外露於機體的一端。當衝擊電鑽工作時,第一衝擊齒與第二衝擊齒起到離合作用,能夠為輸出軸產生軸向的衝擊力,然而由於衝擊頻率過高,該工作位置不但會產生局部高溫,而且其上的潤滑油也很容易飛濺到非工作位置上,不僅造成了潤滑油的浪費,更嚴重的是導致衝擊齒得不到良好的潤滑,因此容易造成衝擊齒退火而受到磨損以及減少或不產生軸向推力等不良現象,從而使得衝擊電鑽的安全性能大大降低,甚至損壞整個衝擊電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其不但能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工作可靠,而且結構簡單、合理,加工方便,製造成本低廉。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其包括手柄、機體,鑽夾頭。手柄上設有開關組件,機體內部設有由開關組件控制的電機,由電機驅動的電機軸,依次安裝在電機軸輸出端上的散熱裝置和衝擊塊,與電機軸末端相嚙合的傳動齒輪,安裝在該傳動齒輪上的第一衝擊齒,安裝在衝擊塊上的第二衝擊齒,與傳動齒輪轉動連接的輸出軸,設於輸出軸的內側且可控制該輸出軸軸向移動的衝擊旋鈕;鑽夾頭安裝在輸出軸外露於機體的一端;第一衝擊齒的外周設有第一環形周壁,第二衝擊齒的外周設有與第一環形周壁滑動配合的第二環形周壁,且第一環形周壁和第二環形周壁形成密封結構。
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徵第一環形周壁在靠近所述傳動齒輪的一端設有一內凸緣,該內凸緣與第一衝擊齒的外周壁間隙配合在一起;第二環形周壁在靠近衝擊塊的一端也設有一內凸緣,該內凸緣與第二衝擊齒的外周壁間隙配合,並與第一環形周壁的內端面之間設有一壓縮彈簧。
第二環形周壁位於第一環形周壁之外。
壓縮彈簧與第二衝擊齒的外表面形成面接觸。
衝擊旋鈕包括外露於機體的旋鈕蓋和伸入衝擊塊的衝擊銷,該衝擊銷可在衝擊塊內旋轉,衝擊銷的下部開有一弧形槽,該弧形槽內裝有一鋼球。
輸出軸和機體通過軸承連接在一起,輸出軸的外端部設有一軸端環,該軸端環和軸承之間設有一復位彈簧。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相對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第一環形周壁和第二環形周壁通過滑動配合而形成了密封結構,這樣衝擊電鑽在工作時,就可以阻止衝擊齒上的潤滑油飛濺到非工作位置上,使得衝擊齒在工作時能夠得到充分的潤滑,不但有效利用了現有資源,而且提高了衝擊齒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了衝擊電鑽的損壞率,更好地保障了衝擊電鑽的正常運作。
其次,如上所述的密封結構僅僅由兩環形周壁滑動配合而成,且第一環形周壁位於第二環形周壁之內,不但結構簡單,而且十分合理;同時,兩環形周壁分別間隙配合在兩衝擊齒的外周,所以加工起來也很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2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和圖3,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1、機體2、鑽夾頭3,手柄1上設有開關組件11,機體2內部設有由開關組件11控制的電機21,由電機21驅動的電機軸22,依次安裝在電機軸22輸出端上的散熱裝置23和衝擊塊24,與電機軸22末端相嚙合的傳動齒輪25,安裝在該傳動齒輪25內側表面上的第一衝擊齒26,安裝在衝擊塊24上並可與第一衝擊齒26相配合的第二衝擊齒27,與傳動齒輪25轉動連接的輸出軸28,設於輸出軸28內側且可控制該輸出軸28軸向移動的衝擊旋鈕29;鑽夾頭3安裝在輸出軸28外露於機體2的一端。第一衝擊齒26的外周設有第一環形周壁4,第二衝擊齒27的外周設有與第一環形周壁4滑動配合的第二環形周壁5,且第一環形周壁4和第二環形周壁5形成密封結構。該密封結構可以有效防止衝擊齒在工作時潤滑油飛濺到非工作位置,從而使得衝擊齒能夠始終得到良好的潤滑,提高了衝擊齒的使用壽命,保障了衝擊齒工作的穩定性。
如上所述,第一環形周壁4在靠近傳動齒輪25的一端設有一內凸緣41,該內凸緣與第一衝擊齒26的外周壁間隙配合在一起,第二環形周壁5在靠近衝擊塊24的一端也設有一內凸緣6,該內凸緣與第二衝擊齒27的外周壁間隙配合,且第二環形周壁5位於第一環形周壁4之外,這樣一來,不但結構合理,而且加工和安裝都很方便。同時,內凸緣6與第一環形周壁4的內端面之間設有壓縮彈簧7以進一步保證兩環形周壁滑動配合的可靠性;壓縮彈簧7與第二衝擊齒27的外表面形成面接觸,更有利於壓縮彈簧7的定位。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衝擊旋鈕29包括外露於機體2的旋鈕蓋8和伸入衝擊塊24的衝擊銷9,該衝擊銷9可在衝擊塊24內旋轉,衝擊銷9的下部開有一弧形槽10,該弧形槽10內裝有一鋼球20。輸出軸28和機體2通過軸承30連接在一起,輸出軸28上設有一軸端環40,該軸端環40和軸承30之間設有一復位彈簧50。衝擊工作時,旋轉衝擊旋鈕29,使得衝擊銷9上的鋼球20不頂住輸出軸28軸端,傳動齒輪25上的第一衝擊齒26和衝擊塊24上的第二衝擊齒27嚙合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機器運轉時,輸出軸28便會產生旋轉運動和軸向的往復運動,從而實現衝擊的目的,該狀態下可用於水泥等物體的鑽孔。非衝擊工作時,反方向旋轉衝擊旋鈕29,使得鋼球20頂住輸出軸28軸端,在外力作用下,第一衝擊齒26與第二衝擊齒就不會嚙合在一起,從而進行非衝擊的加工工作,該狀態下比較適合鑽鐵和木頭等物體。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1)、機體(2)、鑽夾頭(3),所述手柄(1)上設有開關組件(11),所述機體(2)內部設有由所述開關組件(11)控制的電機(21),由所述電機(21)驅動的電機軸(22),依次安裝在所述電機軸(22)輸出端上的散熱裝置(23)和衝擊塊(24),與所述電機軸(22)末端相嚙合的傳動齒輪(25),安裝在該傳動齒輪(25)內側表面上的第一衝擊齒(26),安裝在所述衝擊塊(24)上並可與所述第一衝擊齒(26)相配合的第二衝擊齒(27),與所述傳動齒輪(25)轉動連接的輸出軸(28),設於所述輸出軸(28)的內側且可控制該輸出軸(28)軸向移動的衝擊旋鈕(29);所述鑽夾頭(3)安裝在所述輸出軸(28)外露於所述機體(2)的一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衝擊齒(26)的外周設有第一環形周壁(4),所述第二衝擊齒(27)的外周設有與該第一環形周壁(4)滑動配合的第二環形周壁(5),且所述第一環形周壁(4)和所述第二環形周壁(5)形成密封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環形周壁(4)在靠近所述傳動齒輪(25)的一端設有一內凸緣(41),該內凸緣與所述第一衝擊齒(26)的外周壁間隙配合在一起;所述第二環形周壁(5)在靠近所述衝擊塊(24)的一端也設有一內凸緣(6),該內凸緣與所述第二衝擊齒(27)的外周壁間隙配合,並與所述第一環形周壁(4)的內端面之間設有一壓縮彈簧(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環形周壁(5)位於所述第一環形周壁(4)之外。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彈簧(7)與所述第二衝擊齒(27)的外表面形成面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擊旋鈕(29)包括外露於所述機體(2)的旋鈕蓋(8)和伸入所述衝擊塊(24)b的衝擊銷(9),該衝擊銷(9)可在所述衝擊塊(24)內旋轉,所述衝擊銷(9)的下部開有一弧形槽(10),該弧形槽(10)內設有一鋼球(20)。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衝擊電鑽,其特徵在於所述輸出軸(28)和所述機體(2)通過軸承(30)連接在一起,所述輸出軸(28)的外端部具有一軸端環(40),該軸端環(40)和所述軸承(30)之間設有一復位彈簧(50)。
專利摘要一種改良的衝擊電鑽,包括手柄、機體和鑽夾頭,手柄內設有開關裝置;機體內設有由開關裝置驅動的電機,由電機驅動的傳動機構,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的輸出軸,輸出軸上安裝有衝擊塊,傳動機構與輸出軸通過傳動齒輪連接;在傳動齒輪內側表面上設有第一衝擊齒,衝擊塊上設有與其配合的第二衝擊齒;鑽夾頭安裝在輸出軸外露於機體的一端。在傳動齒輪和衝擊塊之間設有由一對環形周壁形成的滑動密封結構,該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不但不浪費潤滑油、使用壽命長,而且復位效果好、結構簡單、合理,製造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B25D17/00GK2900049SQ20062012071
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3日
發明者徐振豐 申請人:吳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