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基異硫氰酸酯與辛硫磷的農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05:56:51
專利名稱:烯丙基異硫氰酸酯與辛硫磷的農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農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和辛硫磷的農藥組合 物。
背景技術:
烯丙基異硫氰酸酯(Ally isothiocyanate)是一些植物的根和種子的精油的主要 成分之一,也叫辣根素。經過研究得知,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對儲糧害蟲有很好的燻蒸作用, 也可用於地下害蟲的殺蟲劑。辛硫磷(phoxim)屬於低毒有機磷殺蟲劑,殺蟲譜廣,擊倒力強,以觸殺和胃毒作 用為主,無內吸作用,對磷翅目幼蟲很有效。在田間因對光不穩定,很快分解,所以殘留期 短,殘留危險小,但該藥施入土中,殘留期很長,對危害花生、小麥、水稻、棉花、玉米、果樹、 蔬菜、桑、茶等作物的多種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對蟲卵也有一定的殺傷作 用。也適於防治倉庫和衛生害蟲。
S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高效、廣譜、速效性高、 成本低、環保的農藥組合物。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種農藥組合物,含有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和辛硫磷。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和辛硫磷的重量比為1 30 30 1。本發明農藥組合物,其所述的劑型可以是乳油、懸浮劑、水乳劑、可溼性粉劑、水分 散粒劑、顆粒劑。根據市場需要,還可以將本發明的農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方法製成其他劑 型。製備上述各種劑型所使用的助劑及載體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①殺蟲譜廣、適應性強;②卵幼兼殺;③全新結 構、作用機理獨特;④持效期長;⑤兩種殺蟲成分的複合製劑,具有增效、擴大殺蟲譜的作 用,而且混合製劑的用量均比單一使用時降低,從而提高了藥效,增加了安全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具體實例用以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絕非僅僅限於 以下這些實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藥及助劑均為其他廠家購買。 配方實例如下實例1 將5kg烯丙基異硫氰酸酯,20kg辛硫磷,12kg甲醇,48kg 二甲苯,一起加入到反應 釜中,混合攪拌均勻後,加入7. 5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 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混合攪拌均勻2小時,製得乳油製劑。實例2:將10kg烯丙基異硫氰酸酯,35kg辛硫磷,5kg烷基苯磺酸鈉,8kg木質素磺酸鈉, 3kg聚乙烯醇,3k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18kg高嶺土,18kg膨潤土,一起加入到 錐型混合機中混合2小時以上,將混合後的物料加入到氣流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的 物料再加入到錐型混合機中混合2小時,混合後的物料細度達到98%通過325目標準篩,制 得可溼性粉劑。實例3:將15kg烯丙基異硫氰酸酯,33kg辛硫磷,6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鈉,6kg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3kg環氧化豆油,4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kg羧甲基纖維素,2kg乙二醇, 0. 5kgS-29消泡劑,29kg純化水,一起加入到反應釜,攪拌2小時,打開釜底放料閥,將物料 注入砂磨機中進行研磨,研磨後的物料細度達到98%通過325目標準篩後出料,物料再放 入到高剪切乳化釜中乳化,製得懸浮劑。實例 4將12kg烯丙基異硫氰酸酯,30kg辛硫磷,6kg木質素磺酸鈉,9kg烷基酚聚氧乙烯 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鈉,3kg羧甲基纖維素,5k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kg高嶺土,10kg膨潤 土,15kg硫酸銨,一起加入到錐型混合機中混合2小時以上,將混合後的物料加入到氣流粉 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的物料再加入到錐型混合機中混合2小時,混合後的物料細度達 到98%通過325目標準篩,得到可溼性粉劑。然後將可溼性粉劑與20kg純化水,同時加入 捏合機中捏合,製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後將此物料放進擠壓造粒機中造粒,造粒後的產品在 54°C烘箱中進行乾燥,乾燥後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標準篩進行篩分,取兩篩中間的 物料,製得水分散粒劑。實例5:將14kg烯丙基異硫氰酸酯,30kg辛硫磷,10kg甲醇,31kg二甲苯,一起加入到反應 釜中,混合攪拌均勻後,加入10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混合攪拌 均勻2小時,製得乳油製劑。實例6 將18kg烯丙基異硫氰酸酯,40kg辛硫磷,5kg木質素磺酸鈉,8kg烷基苯磺酸鈉, 8kg高嶺土,11kg膨潤土,10kg硫酸銨,一起加入到錐型混合機中混合2小時以上,將混合後 的物料加入到氣流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的物料再加入到錐型混合機中混合2小時, 混合後的物料細度達到98%通過325目標準篩,得到可溼性粉劑。然後將可溼性粉劑與 21kg純化水,同時加入捏合機中捏合,製成可塑形的物料,最後將此物料放進擠壓造粒機中 造粒,造粒後的產品在54°C烘箱中進行乾燥,乾燥後的物料,使用10目和60目的標準篩進 行篩分,取兩篩中間的物料,製得水分散粒劑。番茄根結線蟲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屬墊刃目,根結線 蟲屬。根結線蟲病的病原物在許多菜區的發生狀況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在保護地番茄 栽培中,危害更加嚴重,同時已不斷向其它蔬菜上蔓延。根結線蟲主要發生在番茄根部的須 根或側根上。病部產生肥腫畸形瘤狀結節,常成糖葫蘆狀。被害植株生長不良,植株矮小、萎 蔫甚至枯死。病株結果少、果實小,嚴重影響番茄產量和品質。一般可造成減產10% -20%,嚴重可達30% -40%,甚至絕產。因此,生測試驗將定為對象之一。生測採用灌根燻蒸法採用盆缽對番茄根結線蟲進行燻蒸試驗。將含有大量根結 線蟲的土壤(絕對含水量約為20%)混合均勻,並裝入花盆中,每盆2kg。將各配方配成3、 8、13、18、23mg/L,每盆分別加入所配藥液160ml,並在上層覆土 2cm,每個處理3個重複,以 清水處理為對照,處理後置於25°C恆溫生測室內,72h後,將各花盆中土分別混勻,每個重 復取200g,用貝曼漏鬥法將線蟲分離出來並測定數目,計算防治效果、共毒係數等。防治效果採用Abbott公式
百分率)
防治效果=(對照區線蟲量-處理區線蟲量)/對照區線蟲量X 100% 混配製劑的聯合毒力採用孫雲沛的共毒係數方法表示 毒力指數(TI)=標準劑LC50/其它藥劑LC50X100
混配製劑的理論毒力指數A=E (某藥的毒力指數X在混劑中該藥有效成分的
混配製劑的共毒係數(CTC)=
實際毒力指數
xioo
理論毒力指數
C大於120時為增效作用,小於80時為拮抗作用,80-120時為加和作用, 表1不同配比對番茄根結線蟲的毒力測定結果
藥劑及配比
30%辣根素 70%辛硫磷 配方一 配方二 配方二 配方四 —配方五—— 配方六
毒力冋歸式 Y=a+bX
致死中濃度 LDS0 (mg/L)
相關係數
(r)
毐力指數 (TI)
共毐係數 (CTC)
Y=0.0401x+4.575510.59
Y=0.0347x+4.73457.65
Y=0.0623x+3.472524.52
Y=0.0393x+4.62159.63
Y=0.0422x+4.68509.52
Y=0.0487x+4.53657.46
Y=0.0842x+4.68547.65
0.9806 0.9532 0.8974 0.9857 0.9179 0.9356 0.9108
100.00 138.43
132.1337 159.2082 183.3158 265.1966 249.2956
Y=0.0505x+4.6535
6.86
0.9674
210.3979韭蛆是黃腳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又叫遲眼蕈蚊)的幼蟲,屬雙翅目眼蕈 科害蟲,一年發生4-5代,雨水偏多年份還會出現世代重疊。韭菜收穫季節幾乎都有危害, 幼蟲聚集於韭菜地下為害,鑽食假莖和鱗莖,使莖葉發黃,鱗莖腐爛。雖蟲體小但數量大,繁 殖率高,耐藥性強。經韭蛆為害的韭菜常全株枯死,因此如不防治一般可導致減產50%以 上。由於急著消滅韭蛆,農藥濫用過多,韭菜中毒事件屢有發生。為尋求更好的防治方法, 減少環境汙染,提高韭菜品質和種菜經濟效益,我們將韭蛆定為另一個生測對象。生測方法同上,每盆缽入裝入2kg 土,50條韭蛆。將各配方配成3、8、13、18、23mg/ L,每盆分別加入所配藥液160ml,並在上層覆土 2cm,每個處理3個重複,以清水處理為對 照,處理後置於25°C恆溫生測室內,72h後,將韭蛆分離出來,計算防治效果、共毒係數等。表2不同配比對韭蛆的毒力測定結果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辣根素與辛硫磷不同比例復配的製劑,在防治番茄 根結線蟲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沒有出現相加和拮抗作用。所有配方的共毒係數 (CTC)均大於120,其中配方四、五、六的共毒係數分別為265. 1966,249. 2956,210. 3979, 增效達到極顯著水平;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辣根素與辛硫磷不同比例復配的製劑,在 防治韭蛆3齡幼蟲時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沒有出現相加和拮抗作用。配方三、四、 五的共毒係數均大於200,,增效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中配方四、五的共毒係數最高,分別為 218. 1769、235. 7089。通過上述兩個生測試驗,我們可以得出辣根素與辛硫磷不同比例復配時,對防治 番茄根結線蟲、韭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配方中隨辣根素含量的增加,增效作用也越 明顯。通過對比各配方的共毒係數,可以發現辣根素 辛硫磷復配比例在14 30和15 33 之間時都有顯著增效作用,增效(共毒係數)均在200以上。但考慮企業的生產成本和農 戶的使用成本,可以確定辣根素 辛硫磷配比比例為15 33就可以達到增效和降低使用 成本的目的,應是企業優選的配比。通過上述室內生測試驗,確定辣根素 辛硫磷合理的配比範圍處於14 30和 15 33之間,我們從配方中選取配方四和配方五進行田間藥效試驗,觀察各配方復配後的 效果是否明顯好於同劑量的辣根素、辛硫磷單劑使用時的效果,並將二者的效果進行對比, 看二者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試驗一 15%辣根素 33%辛硫磷(配方四)做田間防治番茄根結線蟲的藥效試 驗。試驗地點山東省萊州市番茄菜地,時間為2009年6月23日,試驗共4個處理,每個小 區面積20m2,將15%辣根素、33%辛硫磷、配方四分別配成溶液,在距有根結線蟲危害的植 株根部5-lOcm旁邊開一條小溝,溝深5-8cm,按0. 5kg/mu用藥量灌入,然後用土覆蓋,每個 處理三個重複。小區隨機排列,各小區之間要留lm的保護行,所有小區的種植、管理與當地 的習慣一致。記錄用藥當天和其後9天的氣象資料。表3試驗期間氣象資料 施藥前採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定株調查蟲口基數,每個小區調查3株番茄,取根近 部土,混勻,取樣200g,進行線蟲分離,測定數目。藥後ld、3d、7d調查防治效果,方法同上。 數據採用DPS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新復極差法分析。計算公式如下蟲口減退率(%)=(餌。
防治效果(%) =(i-CK°xpt,)xioo% CK、x ptQPt0藥劑處理區藥前蟲數;P、藥劑處理區藥後蟲數;為對照區施藥前蟲數;CI^ 為對照區施藥後蟲數。表4辣根素 辛硫磷(配方四)及單劑防治番茄根結線蟲田間藥效試驗 注表中數據為3次重複的平均值,同列字母相同為Duncan測試差異不顯著(p < 0. 05)。由試驗結果可知,辣根素 辛硫磷(配方四)防治番茄根結線蟲的效果明顯好於 15%辣根素和33%辛硫磷單劑使用時的效果,在藥後7d,配方四的防治效果達到92. 39%, 而15%辣根素和33%辛硫磷的防治效果分別為63. 49%,60. 72%,供試藥劑之間的差異極 顯著。從表4中的數據還可以看出,15%辣根素辛硫磷在藥後3d效果為85. 87%,藥 後7d效果為92. 39%,說明該配方的速效性和持效期都比單劑好,差異顯著。使用該配方可 以明顯提高藥效、大大減少用藥次數。試驗二 14%辣根素 30%辛硫磷(配方五)、14%辣根素、30%辛硫磷做田間防 治韭蛆的藥效試驗。試驗時間、方法及調查方法同試驗一。表514%辣根素 30%辛硫磷(配方五)及單劑防治番茄根結線蟲田間藥效試驗
處理藥前蟲口 基數(條) Id藥後3d藥後7cl減退率%防效%減退率%防效%減退率%防效%15%辣根素95.6717.42%17.72%58.19%58.79%63.42%64.71%3 3%辛硫磷82.6714.12%14.43%52.82%53.51%60.08%61.50%15%辣根素 33%辛硫磷102.6725.98%26.24%85.39%85.60%93.18%93.42%注表中數據為3次重複的平均值,字母相同為Duncan測試差異不顯著(p < 0. 05)。由表5同樣可知,14%辣根素 30%辛硫磷(配方五)防治番茄根結線蟲的效果 明顯好於14%辣根素和30%辛硫磷單劑使用時的效果,在藥後7d,復配製劑的效果達到 91. 54%,各處理間的差異極顯著。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15%辣根素 33%辛硫磷與14%辣根素 30%辛硫磷藥後 7d效果差異不顯著,均在90%以上,辣根素 辛硫磷合理的配比在14 30和15 33時, 都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結合生測試驗及成本等原因,可以再次確定配方四是企業首 選的配比。附表表1不同配比對番茄根結線蟲毒力測定數據 表1 (續)不同配比對番茄根結線蟲毒力測定數據 表2不同配比對韭蛆毒力測定數據
表2(續)不同配比對韭蛆3齡幼蟲毒力測定數據
權利要求
一種農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殺蟲譜廣且增效的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和辛硫磷,該復配殺蟲劑對多種鱗翅目害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特別是對線蟲有特效,不僅能提高防效,還可以減少用量,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且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和辛硫磷的重量 比為1 30 30 1。
3.根據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有效成分和輔料製成乳油、懸 浮劑、可溼性粉劑、水分散粒劑等劑型。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用於防治多種鱗翅目害蟲,對 線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譜廣且增效顯著的烯丙基異硫氰酸酯和辛硫磷的復配殺蟲劑,其中含有烯丙基異硫氰酸酯0.05%~30%,辛硫磷0.5%~50%。該復配殺蟲劑對多種鱗翅目害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特別是對線蟲有特效,不僅能提高防效,還可以減少用量,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且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A01P7/04GK101919403SQ20091024121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日
發明者劉曉嬌, 楊會營, 王春霞, 鄭偉 申請人:北京燕化永樂農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