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的製造方法
2023-06-03 16:28:16 2
專利名稱: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包括主基座、主膠圈、螺釘A、螺釘B、主支架、主支撐板、主動力系統、主傳動軸、鏡頭鎖A、鏡頭鎖B、鏡頭鎖C、鏡頭鎖D、刻度盤、螺柱A、螺柱B、副傳動軸、副基座、副支撐板、副動力系統、螺釘C、螺釘D、副膠圈、主定位鎖、控制器、副定位鎖、副支架。其特徵在於:主支架可在主支架上的槽內移動;主膠圈可以防止擠壞鏡頭;主支撐板可沿主支架上下移動以調節主動力系統的相對位置;主動力系統通過主傳動軸把動力傳遞給刻度盤;刻度盤一面帶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齒;副傳動軸、副基座、副支撐板、副動力系統等與主傳動軸、主基座、主支撐板、主動力系統的安裝位置、作用、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專利說明】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屬攝影器材。
【背景技術】
[0002]在攝影藝術中,存在一種被稱為「爆炸效果」的攝影藝術形式,它是利用在相機曝光時手動改變鏡頭焦距,從而使被攝物體形成一個影子,這些影子會以照片幾何中心為頂點形成放射線條,看起來像爆炸,由於爆炸效果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所以被大量運用於人像攝影、體育攝影、建築攝影、廣告攝影。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拍攝爆炸效果需要滿足鏡頭焦距變化範圍大、相機穩定性好、手動變焦速度均勻等條件,而且就算滿足以上條件,照片中主體所佔畫幅比例、位置也不易控制,大多數照片都需要後期裁剪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而裁剪後的照片質量會大打折扣。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用任意焦距變化範圍的鏡頭拍攝出均勻、穩定、主體大小和主體位置合理的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包括主基座、主膠圈、螺釘A、螺釘B、主支架、主支撐板、主動力系統、主傳動軸、鏡頭鎖A、鏡頭鎖B、鏡頭鎖C、鏡頭鎖D、刻度盤、螺柱A、螺柱B、副傳動軸、副基座、副支撐板、副動力系統、螺釘C、螺釘D、副膠圈、主定位鎖、控制器、副定位鎖、副支架。
[0006]其特徵在於:主基座上開有兩個孔,用於與副基座通過螺柱A、螺柱B連接,主基座上有一個槽,主支架可在槽內移動;安裝在主基座上的主膠圈可以防止擠壞鏡頭,主膠圈的厚度為安裝刻度盤留下足夠空間;主支架上的螺釘A、螺釘B用於固定主支架;主支撐板可沿主支架上下移動以調節主動力系統的相對位置;主動力系統固定在主支撐板上,通過主傳動軸把動力傳遞給刻度盤;刻度盤上有鏡頭鎖A、鏡頭鎖B、鏡頭鎖C、鏡頭鎖D,相機鏡頭穿過刻度盤後通過四個鏡頭鎖固定;刻度盤一面帶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齒,能夠通過齒接受主傳動軸傳遞來的旋轉動力;主定位鎖安裝在主支撐板上,能夠在調節好主動力系統位置後使其固定;控制器連接到主動力系統和副動力系統上,能夠接接收、處理、發出信號,並遙控相機進行曝光;副傳動軸、副基座、副支撐板、副動力系統、螺釘C、螺釘D、副膠圈、副支架等與主傳動軸、主基座、主支撐板、主動力系統、螺釘A、螺釘B、主膠圈、主支架的安裝方式、安裝位置、作用、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與相機搭配,拍攝出主體位置合適、主體比例合理的爆炸效果攝影作品;(2)結構簡單,易於操作。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裝配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主視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左視圖。
[0011]圖4為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俯視圖。
[0012]圖5為本實用新型傳動系統結構圖。
[0013]圖6為本實用新型主支架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5]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包括主基座1、主膠圈2、螺釘A3、螺釘B4、主支架5、主支撐板6、主動力系統7、主傳動軸8、鏡頭鎖A9、鏡頭鎖B10、鏡頭鎖C11、鏡頭鎖D12、刻度盤13、螺柱A14、螺柱B15、副傳動軸16、副基座17、副支撐板18、副動力系統19、螺釘C20、螺釘D21、副膠圈22、主定位鎖23、控制器24、副定位鎖25、副支架26,圖5所示為主傳動軸8和刻度盤13構成的傳動系統結構圖,副傳動軸16和刻度盤13構成的傳動系統結構圖與之相同,圖6所示為主支架5的結構圖,副支架26與主支架5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其特徵在於:主基座I上開有兩個孔,用於與副基座17通過螺柱A14、螺柱B15連接,主基座I上有一個槽,主支架5可在槽內移動;安裝在主基座I上的主膠圈2可以防止擠壞鏡頭,主膠圈2的厚度為安裝刻度盤13留下足夠空間;主支架5上的螺釘A3、螺釘B4用於固定主支架5 ;主支撐板6可沿主支架5上下移動以調節主動力系統7的相對位置;主動力系統7固定在主支撐板6上,主動力系統7內部安裝有步進電機和變速箱,主動力系統7通過主傳動軸8把動力傳遞給刻度盤13 ;刻度盤13上有鏡頭鎖A9、鏡頭鎖B10、鏡頭鎖Cl 1、鏡頭鎖D12,相機鏡頭穿過刻度盤13後通過四個鏡頭鎖固定;刻度盤13 —面帶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齒,能夠通過齒接受主傳動軸8傳遞來的旋轉動力;主定位鎖23安裝在主支撐板6上,能夠在調節好主動力系統7位置後使其固定;控制器24連接到主動力系統7和副動力系統19上,能夠接接收、處理、發出信號,並遙控相機進行曝光;副傳動軸16、副基座17、副支撐板18、副動力系統19、螺釘C20、螺釘D21、副膠圈22、副支架26等與主傳動軸8、主基座1、主支撐板6、主動力系統7、螺釘A3、螺釘B4、主膠圈2、主支架5的安裝方式、安裝位置、作用、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0016]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相機鏡頭穿過刻度盤13,使刻度盤13卡在鏡頭變焦環上,以確保刻度盤13旋轉時能夠帶動鏡頭變焦環旋轉;擰緊鏡頭鎖A9、鏡頭鎖B10、鏡頭鎖C11、鏡頭鎖D12,且使鏡頭軸線與刻度盤13軸線儘可能地重合;由於主膠圈2、副膠圈22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刻度盤13在旋轉時,不會使鏡頭鎖A9、鏡頭鎖B10、鏡頭鎖C11、鏡頭鎖D12在使用過程中碰觸到主基座1、副基座17 ;調節主支架5、副支架26的位置,讓主膠圈2、副膠圈22能夠壓在相機鏡頭合適位置,擰緊螺柱A14、螺柱B15 ;在主傳動軸8、副傳動軸16沒接觸到刻度盤13的條件下,打開相機,觀察相機取景器,手動旋轉鏡頭變焦環,使被拍攝主體所佔畫面比例達到一個合適的值,記錄下刻度盤13在主傳動軸8的軸線位置處對應的刻度值,再次手動旋轉鏡頭變焦環,使被拍攝主體所佔畫面比例達到新的一個值,再次記錄刻度盤13在主傳動軸8的軸線位置處對應的刻度值,在這兩次記錄刻度盤13的刻度時,相機取景器中兩個對應點的連線即為拍攝到的爆炸效果的射線;調節主支撐板6、副支撐板18的位置,使安裝在主支撐板6、副支撐板18上的主動力系統7、副動力系統19上下移動,以使主傳動軸8、副傳動軸16接觸到刻度盤13,形成動力傳動系統;用相機自帶的測光系統測出曝光時間,把測得的曝光時間、兩次記錄的刻度盤13的刻度值、相機變焦環旋轉方向輸入到控制器24中,控制器24根據得到的角度差值和曝光時間計算得到相機變焦環旋轉速度,此旋轉速度等於刻度盤13的旋轉速度,然後控制器24通過刻度盤13的旋轉速度計算得到主動力系統7、副動力系統19輸出的旋轉速度;控制器發出信號,控制主動力系統7、副動力系統19的旋轉,並通過控制器24的遙控功能控制相機同時進行曝光,曝光完成後,即可得到爆炸效果攝影作品。
[0017]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任意焦距變化範圍的鏡頭拍攝出均勻、穩定、主體大小和主體位置合理的爆炸效果攝影作品,且照片無需後期裁剪;能夠充分利用鏡頭焦距範圍,讓攝影新手利用普通鏡頭也能拍攝出曝光正常,爆炸射線穩定、對焦精準的照片,所以本實用新型能夠廣泛應用於商業攝影、人像攝影、建築攝影,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影爆炸效果輔助器,包括主基座(1)、主膠圈(2)、螺釘A(3)、螺釘B(4)、主支架(5)、主支撐板(6)、主動力系統(7)、主傳動軸(8)、鏡頭鎖A(9)、鏡頭鎖B(1)、鏡頭鎖C(Il)、鏡頭鎖D(12)、刻度盤(13)、螺柱A(14)、螺柱B(15)、副傳動軸(16)、副基座(17)、副支撐板(18)、副動力系統(19)、螺釘C(20)、螺釘D(21)、副膠圈(22)、主定位鎖(23)、控制器(24)、副定位鎖(25)、副支架(26),其特徵在於:主基座(I)上開有兩個孔,用於與副基座(17)通過螺柱A (14)、螺柱B (15)連接,主基座⑴上有一個槽,主支架(5)可在槽內移動;安裝在主基座(I)上的主膠圈(2)可以防止擠壞鏡頭,主膠圈(2)的厚度為安裝刻度盤(13)留下足夠空間;主支架(5)上的螺釘A(3)、螺釘B(4)用於固定主支架(5);主支撐板(6)可沿主支架(5)上下移動以調節主動力系統(7)的相對位置;主動力系統(7)固定在主支撐板(6)上,主動力系統(7)內部安裝有步進電機和變速箱,主動力系統(7)通過主傳動軸(8)把動力傳遞給刻度盤(13);刻度盤(13)上有鏡頭鎖A(9)、鏡頭鎖B(1)、鏡頭鎖C(ll)、鏡頭鎖D(12),相機鏡頭穿過刻度盤(13)後通過四個鏡頭鎖固定;刻度盤(13) —面帶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齒,能夠通過齒接受主傳動軸(8)傳遞來的旋轉動力;主定位鎖(23)安裝在主支撐板(6)上,能夠在調節好主動力系統(7)位置後使其固定;控制器(24)連接到主動力系統(7)和副動力系統(19)上,能夠接接收、處理、發出信號,並遙控相機進行曝光;副傳動軸(16)、副基座(17)、副支撐板(18)、副動力系統(19)、螺釘C(20)、螺釘D(21)、副膠圈(22)、副支架(26)等與主傳動軸(8)、主基座(I)、主支撐板(6)、主動力系統(7)、螺釘A(3)、螺釘B(4)、主膠圈(2)、主支架(5)的安裝方式、安裝位置、作用、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文檔編號】G03B15-08GK204302640SQ201420778256
【發明者】張楠林, 劉成, 董俊林, 張蘭 [申請人]西南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