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蓋碗茶杯的製作方法
2023-06-03 17:23:36 2
一種蓋碗茶杯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蓋碗茶杯,包括杯體、杯蓋,所述杯蓋上設有手持部,所述杯體包括外杯體和內杯體,內外杯體之間形成容腔,所述容腔設有與所述內杯體底部接觸的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包括重量傳感器、微型CPU、紐扣電池及第一顯示屏,所述微型CPU分別與所述重量傳感器及第一顯示屏連接,所述紐扣電池為所述重量傳感器、微型CPU及第一顯示屏供電,所述第一顯示屏設置在所述外杯體外壁或活動連接在所述外杯體內部;所述手持部內設有電子計時裝置,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包括電子計時器、與所述電子計時器連接的第二開關及第二顯示屏,所述第二顯示屏設在所述手持部頂部或杯蓋外表面。本發明結構簡單、容易實現,簡化了稱量程序,又可以更好的控制茶葉浸泡時間。
【專利說明】一種蓋碗茶杯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飲茶器具,尤其是指一種蓋碗茶杯。
【背景技術】
[0002]蓋碗茶杯也稱為「三才杯」,其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經常被用來衝泡烏龍茶。在福建省安溪縣,審評師在評審茶葉等級時,通常都用蓋碗泡法。使用蓋碗茶杯衝泡烏龍茶,便於觀色聞香,所以專業茶師都偏愛用蓋碗泡法。另外,由於使用蓋碗泡烏龍茶,具有簡便、易學、不吸味、導熱快、實用、高雅而優美等優點,因而使得蓋碗茶杯成為每家每戶都需要的飲茶器具。
[0003]有許多泡茶的新手由於對茶葉的數量已經浸泡時間不能準確地進行控制,常常使得泡出來的茶色澤和香味較差,往往會出現好的茶葉卻因為泡茶者技術粗糙而不能泡出預期的口感。特別是在茶葉評審過程中,泡茶者需要迅速地對茶葉的重量和浸泡的時間進行確定,如果是將天平和計時器分別獨立地進行操作,這樣計算出來的偏差較大,而且使用相當不方便,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到茶葉評審的準確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蓋碗茶杯,其主要目的在於克服天平和計時器在現有茶葉評審過程中存在的計算偏差大、使用不便、評審準確性低等缺陷。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蓋碗茶杯,包括杯體、杯蓋,所述杯蓋上設有手持部,所述杯體包括外杯體和內杯體,所述內外杯體之間形成容腔,所述容腔設有與所述內杯體底部接觸的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包括重量傳感器、微型CPU、紐扣電池及第一顯示屏,所述微型CPU分別與所述重量傳感器及第一顯示屏連接,所述紐扣電池為所述重量傳感器、微型CPU及第一顯示屏供電,所述第一顯示屏設置在所述外杯體外壁或活動連接在所述外杯體內部;所述手持部內設有電子計時裝置,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包括電子計時器、與所述電子計時器連接的第二開關及第二顯示屏,所述第二顯示屏設在所述手持部頂部或杯蓋外表面。
[0006]優選地,所述外杯體內部設有抽屜式盒體,所述抽屜式盒體用於容納所述第一顯示屏。
[0007]優選地,所述抽屜式盒體上設有把手。
[0008]優選地,所述稱重裝置還包括第一開關,所述第一開關設在所述外杯體外壁,所述第一開關與微型CPU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電子計時裝置還包括感光模塊,所述感光模塊與電子計時器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感光模塊設在所述手持部內部,所述手持部底部開有感光孔。
[0011]優選地,所述感光模塊設在所述杯蓋內表面。
[0012]優選地,所述稱重裝置為防水型稱重裝置。
[0013]更優選地,所述電子計時裝置為防水型電子計時裝置。
[0014]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結構簡單、容易實現,通過在所述內外杯體形成的容腔設有稱重裝置,把茶葉放在內杯體內即可進行稱量,一方面簡化了稱量程序,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在天平上進行稱量帶來的二次汙染的問題。另外,通過在杯蓋上來設置電子計時裝置並顯示時間,因而對於專業審評來說,可以更好的控制茶葉浸泡時間,使得評審結果的準確性得到大大地提升。
[0015]2、在本發明中,所述電子計時裝置的動作可以通過設置在所述手持部上的計時開關來控制,也可以通過設置在杯蓋的內側面上或手持部的感應模塊來控制,這兩種控制方式均便捷且易於操作。
[0016]3、在本發明中,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和稱重裝置均具有防水性能,因而可以避免在倒茶水時因茶水濺到而引起的電路故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現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中A-A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種實現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B-B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稱重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6為本發明電子計時裝置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9]請參考圖1至圖6,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蓋碗茶杯,包括杯體1、杯蓋2,所述杯蓋2上設有手持部21,所述杯體I包括外杯體12和內杯體11,所述內杯體11具有一頂部開口的凹槽,用於容納茶葉或其他可衝泡的物品;所述內外杯體12之間形成容腔13,所述容腔13設有與所述內杯體11底部接觸的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優選為防水型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包括重量傳感器31、微型CPU32、紐扣電池33及第一顯示屏34,所述微型CPU32分別與所述重量傳感器31及第一顯示屏34連接,所述微型CPU32用於接收所述重量傳感器31發送的信號及計算所稱物品重量,並通過所述第一顯示屏34進行顯示。所述重量傳感器31與所述內杯體11底部接觸連接,所述紐扣電池33為所述重量傳感器31、微型CPU32及第一顯示屏34供電,所述第一顯示屏34設置在所述外杯體12外壁,還可以活動連接在所述外杯體12內部。優選地,所述外杯體12內設有一抽屜式盒體14,所述抽屜式盒體14用於容納所述第一顯示屏34,所述抽屜式盒體14上設有把手15,當需要稱重時,通過把手15拉出所述第一顯示屏34能方便簡單地了解所稱物品的重量,當在使用茶杯時,可將所述抽屜式盒體14推進所述外杯體12內而不影響茶杯的使用性能。所述外杯體12還可以設有第一開關35,所述第一開關35與所述微型CPU32連接,用於開關所述稱重裝置。通過設置稱重裝置,泡茶者把茶葉放在內杯體11內即可進行稱量,一方面簡化了稱量程序,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在天平上進行稱量帶來的二次汙染的問題。
[0020]所述手持部21內設有電子計時裝置,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優選為防水型電子計時裝置,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包括帶有電池的電子計時器41、與所述電子計時器41連接的第二開關42及第二顯示屏43,所述第二開關42可設置所述手持部21側面或頂部表面,所述第二顯示屏43設在所述手持部21頂部或杯蓋2外表面,還可以是嵌入所述手持部21頂部,但不局限於此。使用者只要輕輕按下所述第二開關42便可進行計時,可以更好的控制茶葉或其他物品的浸泡時間,使得衝泡效果和質量得到大大地提升。
[0021]本實施例中上述防水電子計時裝置、防水稱量裝置均為市面上較為常見的產品,因而在此不再詳細敘述其具體的結構和動作原理。
[0022]另外,上述的蓋碗茶杯還可以方便泡茶的新手控制每次放置茶葉的數量和茶葉浸泡的時間,簡化泡茶操作,使得新手也能夠泡出一手好茶。
[0023]做進一步改進,所述電子計時裝置還包括感光模塊44,所述感光模塊44與電子計時器41連接。所述感光模塊44可設在所述手持部21內部,所述手持部21底部開有與所述感光模塊44對應的感光孔22。所述感光模塊44還可以設在所述杯蓋2內表面。當使用者將杯蓋2蓋到杯體I上,所述感光模塊44感應到其周圍的光線變暗,便可觸動所述電子計時裝置並進行計時工作,當把杯蓋2從杯體I上拿起,所述感光模塊44感應到其周圍的光線變亮,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停止計時工作。
[0024]做進一步改進,所述電子計時裝置還包括一蜂鳴器,所述蜂鳴器用於當所計時時間超過預定時間發出蜂鳴聲,提醒使用者注意衝泡時間。所述蜂鳴器還可以設置成每隔一定時間發出蜂鳴聲。
[0025]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但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蓋碗茶杯,包括杯體、杯蓋,所述杯蓋上設有手持部,其特徵在於,所述杯體包括外杯體和內杯體,所述內外杯體之間形成容腔,所述容腔設有與所述內杯體底部接觸的稱重裝置,所述稱重裝置包括重量傳感器、微型CPU、紐扣電池及第一顯示屏,所述微型CPU分別與所述重量傳感器及第一顯示屏連接,所述紐扣電池為所述重量傳感器、微型CPU及第一顯示屏供電,所述第一顯示屏設置在所述外杯體外壁或活動連接在所述外杯體內部;所述手持部內設有電子計時裝置,所述電子計時裝置包括電子計時器、與所述電子計時器連接的第二開關及第二顯示屏,所述第二顯示屏設在所述手持部頂部或杯蓋外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杯體內部設有抽屜式盒體,所述抽屜式盒體用於容納所述第一顯示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抽屜式盒體上設有把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稱重裝置還包括第一開關,所述第一開關設在所述外杯體外壁,所述第一開關與微型CPU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計時裝置還包括感光模塊,所述感光模塊與電子計時器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感光模塊設在所述手持部內部,所述手持部底部開有感光孔。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感光模塊設在所述杯蓋內表面。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稱重裝置為防水型稱重>j-U ρ?α裝直。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蓋碗茶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子計時裝置為防水型電子計時裝置。
【文檔編號】A47G19/22GK104382447SQ201410633987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2日
【發明者】林金俗, 周灼能, 王文吉, 謝承昌 申請人:林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