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的製造方法
2023-05-28 07:12:01 1
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包括機架、連杆機構及深松耕機構;所述的連杆機構包括鉸接座、擺臂、連杆及油缸,鉸接座固定在機架上,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油缸的另一端上,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深松耕機構上,連杆的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深松耕機構上,油缸的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該結構能提供鑽杆的使用壽命,簡化連杆機構的結構,提高深耕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深松耕種機,特別是機架與深松耕機構之間的連杆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深松耕種機的主要作用是對土地進行松耕,過去,松耕是通過鋤頭或牛耕來實現,但不管是上述哪種傳統的方式,不僅費力,而且效率低,因此,針對大面積的需要松耕的土地,利用傳統的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為此,出現了現在的自動化的松耕機。
[0003]如在申請號為201220013529.3申請日為2012.1.13授權公告日為2012.11.21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高速雙螺旋深耕機,具體公開了在機架與深松耕機構之間設置了連杆機構,其中連杆機構包括了兩個油缸,通過兩個油缸的協同作用實現深松耕機構的擺動,這種結構的連杆機構複雜,另外,在深耕過程中,當深松耕機構中的螺旋鑽杆與土壤接觸後,深松耕機構採用上述方式擺動,則螺旋鑽杆斜向進入到土壤中,螺旋鑽杆會受到徑向的力,因此,螺旋鑽杆很容易彎曲或被折斷,影響了螺旋鑽杆的使用壽命,同時,深耕的效果也不好。
【發明內容】
[0004]為了提供鑽杆的使用壽命,簡化連杆機構的結構,提高深耕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機。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包括機架、連杆機構及深松耕機構;所述的連杆機構包括鉸接座、擺臂、連杆及油缸,鉸接座固定在機架上,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油缸的另一端上,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深松耕機構上,連杆的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深松耕機構上,油缸的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
[0006]上述結構,當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時,油缸帶動擺臂繞鉸接座向下擺動,擺臂驅動深松耕機構繞連杆向下擺動,當油缸的活塞杆運動到一定距離後,即當深松耕機構的鑽杆接觸到土壤時,深松耕機構向下直線運動並伸入到土壤中,以實現深松耕,從而提高深松耕的效果。當油缸的活塞杆收縮時,深松耕機構向上直線運動使鑽杆垂直離開土壤,之後,油缸帶動擺臂繞鉸接座向上擺動,擺臂驅動深松耕機構繞連杆向上擺動,停止深松耕工作。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連杆機構,能讓深松耕機構擺動後直線運動或直線運動後擺動,這樣,鑽杆進入到土壤中或離開土壤基本與底面垂直,鑽杆不容易受到彎曲力而發生彎曲和折斷的現象,從而提高了深松耕機構的使用壽命。另外,該連杆機構的結構簡單。
[0007]進一步的,連杆位於搖臂的下方。
[0008]進一步的,鉸接座包括左鉸接座和右鉸接座,左、右鉸接座之間連接有第一桿體,左鉸接座的一端固定在機架的左側,右鉸接座的一端固定在機架的右側;擺臂包括左擺臂、右擺臂和連接在左擺臂與右擺臂之間的第二桿體;連杆包括左連杆、右連杆和連接在左連杆和右連杆之間的第三桿體;油缸包括左油缸和右油缸;左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左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左油缸的活塞杆上,左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箱體上;右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右鉸接座上,右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右油缸的活塞杆上,右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箱體上;左連杆的一端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左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箱體的中部;右連杆的一端鉸接在右鉸接座上,右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箱體的中部,所述的連杆位於擺臂的下方;左油缸的缸體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右油缸的缸體鉸接在右鉸接座上。該結構,連杆機構結構簡單,強度又能達到使用要求。
[0009]進一步的,左鉸接座和右鉸接座的形狀呈L形。
[0010]進一步的,左擺臂和右擺臂的形狀為三角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翻轉式深松耕種機的立體圖。
[0012]圖2為翻轉式深松耕種機的分解圖。
[0013]圖3為連杆機構的立體圖。
[0014]圖4為深松耕機構的立體圖。
[0015]圖5為深松耕機構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0016]圖6為深松耕機構的分解圖。
[0017]圖7為深松耕機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9]如圖1和圖2所示,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包括機架1、動力機構2、行走機構3、駕駛室4、連杆機構5及深松耕機構6。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動力機構2包括發動機21和變速箱22,發動機21和變速箱22均固定在機架I上,發動機21的輸出端與變速箱22的輸入端相連接;在變速箱22的輸出端上連接有液壓泵。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行走機構3包括安裝在機架I上的履帶輪31及套在履帶輪上的履帶32,該結構的行走機構3,翻轉式深松耕種機不容易陷入到土壤中,便於順利的行走。在機架I上安裝有至少對應一履帶輪的液壓馬達,液壓馬達的輸出端驅動履帶輪旋轉,履帶輪帶動履帶運動。
[0022]在液壓泵與液壓馬達之間設有液壓系統,液壓系統由現有的油箱、過濾器、電磁閥、溢流閥、單向閥等組成,只要能驅動液壓馬達旋轉即可。
[0023]翻轉式深松耕種機的工作環境通常比較惡劣,從而會影響翻轉式深松耕種機的使用壽命。上述結構,由於在動力機構與行走機構之間通過液壓泵、液壓系統和液壓馬達來傳遞動力,相對於現有的機械式傳動結構,液壓結構不容易損壞,因此,動力傳遞的可靠性好。在本實用新型中,液壓馬達屬於執行元件,並通過液壓油來驅動,在液壓系統中通常會包括油箱、過濾器、溢流閥、電磁閥等液壓中的基本元件,通過控制這些元件,則能調節液壓油的流量,從而達到調節液壓馬達轉速的目的,使得液壓馬達的輸出轉速的可調性非常的好,這樣,根據深松耕的不同環境能適當調節行走機構的速度。另外,對於翻轉式深松耕種機來說,當其在工作時,需要的行走力非常的大,而現有的機械式傳動機構的傳遞力量有限,因此,相對於現有技術,液壓傳遞的力量要大於機械式傳遞的力量,使得翻轉式深松耕種機更容易行走。
[0024]所述的駕駛室4安裝在機架I上。
[0025]如圖2和圖3所示,連杆機構5包括鉸接座51、擺臂52、連杆53及油缸54。如圖2所示,鉸接座51包括左鉸接座和右鉸接座,左、右鉸接座之間連接有第一桿體,左鉸接座和右鉸接座的形狀呈L形,左鉸接座的一端固定在機架I的左側,右鉸接座的一端固定在機架I的右側;所述的鉸接座51可以與機架I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擺臂52包括左擺臂、右擺臂和連接在左擺臂與右擺臂之間的第二桿體,其中,左擺臂和有擺臂的形狀為三角形。如圖2和圖3所示,連杆53包括左連杆、右連杆和連接在左連杆和右連杆之間的第三桿體。如圖2和圖3所示,油缸54包括左油缸和右油缸。如圖2和圖3所示,三角形的左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左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左油缸的活塞杆上,左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箱體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左擺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分別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處。如圖2和圖3所示,三角形的右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右鉸接座上,右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右油缸的活塞杆上,右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箱體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右擺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分別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處。如圖2和圖3所示,左連杆的一端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左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箱體的中部;右連杆的一端鉸接在右鉸接座上,右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箱體的中部,所述的連杆位於擺臂的下方。如圖2和圖3所示,左油缸的缸體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右油缸的缸體鉸接在右鉸接座上。
[0026]當油缸54的活塞杆伸出時,油缸54帶動擺臂52繞鉸接座51向下擺動,擺臂52驅動深松耕機構繞連杆53向下擺動,當油缸54的活塞杆運動到一定距離後,即當深松耕機構的鑽杆接觸到土壤時,深松耕機構向下直線運動並伸入到土壤中,以實現深松耕,從而提高深松耕的效果。當油缸54的活塞杆收縮時,深松耕機構向上直線運動使鑽杆垂直離開土壤,之後,油缸54帶動擺臂52繞鉸接座51向上擺動,擺臂52驅動深松耕機構繞連杆53向上擺動,停止深松耕工作。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連杆機構,能讓深松耕機構擺動後直線運動或直線運動後擺動,這樣,鑽杆進入到土壤中或離開土壤基本與底面垂直,鑽杆不容易受到彎曲力而發生彎曲和折斷的現象,從而提高了深松耕機構的使用壽命。另外,該連杆機構的結構簡單。
[0027]如圖4至圖7所示,所述的深松耕機構6包括箱體61、驅動機構62、二根以上的鑽杆軸63、與鑽杆軸63相連接的鑽杆64及傳動機構65。
[0028]所述的箱體由底板、頂板及側板組成,在箱體內形成有空腔611。所述的驅動機構62包括驅動馬達621和變速器622,驅動馬達621安裝在變速器622上,變速器622安裝在箱體61上,驅動馬達621的輸出端與變速器622的輸入端相連接,變速器622的輸出端與其中一根鑽杆軸63相連接。鑽杆軸63通過軸承安裝在箱體上,鑽杆軸63穿過箱體1,鑽杆軸63為中空結構,鑽杆軸63的上端具有入料口 631。鑽杆64的上端連接在鑽杆軸63上,鑽杆64內具有腔體641,腔體641與鑽杆軸相通,在鑽杆64上具有與腔體641相通的出料口 642,在鑽杆64上設有螺旋片643。所述的傳動機構65為齒輪,齒輪安裝在位於箱體I內的鑽杆軸63上,相鄰齒輪相卩齒合。
[0029]當驅動馬達621工作時,驅動馬達621通過變速器622帶動與變速器相連的鑽杆軸旋轉,旋轉的鑽杆軸帶動安裝在其上的齒輪旋轉,由於齒輪是相互嚙合,因此,其他鑽杆軸也旋轉,鑽杆軸63旋轉帶動鑽杆64旋轉,同時,螺旋片也跟隨鑽杆64旋轉。鑽杆64在旋轉時,如果向入料口 631注入肥料,則肥料經鑽杆軸內部進入到鑽杆64內,肥料經出料口642進入到深層土壤中,這樣,深松耕和施肥能同時進行,還能將肥料均勻的注入到深層土壤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包括機架、連杆機構及深松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連杆機構包括鉸接座、擺臂、連杆及油缸,鉸接座固定在機架上,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油缸的另一端上,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深松耕機構上,連杆的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深松耕機構上,油缸的一端鉸接在鉸接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其特徵在於:連杆位於搖臂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其特徵在於:鉸接座包括左鉸接座和右鉸接座,左、右鉸接座之間連接有第一桿體,左鉸接座的一端固定在機架的左側,右鉸接座的一端固定在機架的右側;擺臂包括左擺臂、右擺臂和連接在左擺臂與右擺臂之間的第二桿體;連杆包括左連杆、右連杆和連接在左連杆和右連杆之間的第三桿體;油缸包括左油缸和右油缸;左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左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左油缸的活塞杆上,左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箱體上;右擺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右鉸接座上,右擺臂的第二端鉸接在右油缸的活塞杆上,右擺臂的第三端鉸接在箱體上;左連杆的一端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左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箱體的中部;右連杆的一端鉸接在右鉸接座上,右連杆的另一端鉸接在箱體的中部,所述的連杆位於擺臂的下方;左油缸的缸體鉸接在左鉸接座上,右油缸的缸體鉸接在右鉸接座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其特徵在於:左鉸接座和右鉸接座的形狀呈L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翻轉式深松耕種機,其特徵在於:左擺臂和右擺臂的形狀為三角形。
【文檔編號】A01B71/02GK204119759SQ201420551342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4日
【發明者】王江, 楊薪冉 申請人:李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