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纖維素納米纖絲及其製造方法

2023-05-28 10:13:31 1

專利名稱:纖維素納米纖絲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纖維素納米纖絲,由來源於木漿或其它植物漿的天然纖維製造纖維素納米纖絲的方法,用於製造該納米纖絲的納米原纖化(nanofibrilIating)裝置,以及提高紙張強度的方法。
現有技術加工性及功能性添加劑普遍用於紙、紙板和薄紙製品的生產中以便改善材料留著率、紙頁強度、疏水性和其它功能。這些添加劑通常是來源於石油的水溶性或乳狀的合成聚合物或樹脂,或者是改性的天然產物如澱粉、瓜爾膠、和纖維素衍生物例如由溶解纖維素漿製成的羧甲基纖維素。儘管這些添加劑中的大多數能夠改善乾燥紙張的強度,但是它們無法真正改善沒幹燥過的溼紙頁的強度。然而,高的溼紙幅強度是良好的造紙機運行能力所必要的。這些添加劑的另一缺點是它們對眾配料(pulp furnish)的化學性質的敏感性,在其中它們會因高電導率和高水平的陰離子性的溶解和膠態物質而鈍化。為了起作用,聚合物必須在纖維和細屑(fines)表面上吸附,然後在其生產過程中保留在紙幅上。然而,由於聚合物吸附從未是100%,大部分聚合物將會在造紙機白液系統中循環,在那裡聚合物會鈍化或者在排水中損失,這對廢水處理增加負擔。漂白的軟木牛皮紙纖維普遍在紙、薄紙和紙板品種生產中作為增強組分用於強度改善。然而,為了起作用,它們必須在與漿配料共混之前充分精研(refine)並且根據品級通常以10%-40%的水平添加。精研為漿纖維帶來原纖化,並且提高它們的粘結潛能(bondingpotential)。Turbak等人在1983年(US 4,374,702)公開了稱作微小原纖化纖維素(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MFC)的精細分化的纖維素及其製造方法。該微小原纖化纖維素由附有許多微細原纖維的短切纖維構成。在微小原纖化過程中,纖維壁內原纖維之間的橫向結合被破壞以引起原纖維的局部脫離,或者如同在US 6,183,596、US 6,214,163和US7, 381, 294中定義的纖維分叉。在Turbak的工藝中,通過使纖維素眾反覆通過均化器的小孔口生成微小原纖化纖維素。這種孔口產生高剪切作用並使漿纖維轉變成微小原纖化纖維素。高原纖化提高化學可及性(chemical accessibility)並且導致高的保水值,這容許在低稠度下達到凝膠點。據顯示MFC以高劑量使用時改善紙張強度。例如,由未打漿牛皮紙漿製成的手抄紙的破裂強度在紙頁含有約20%微小原纖化纖維素時提高77%。該專利中沒有限定微小原纖化纖維的長度和長徑比,但是纖維在通過均化器之前預先切割。日本專利(JP 58197400和JP 62033360)也宣稱在均化器中生產的微小原纖化纖維素改善紙張抗張強度。乾燥之後的MFC難以在水中再分散。Daicel Chemical的Okumura等人和Fukui等人開發了兩種方法以使乾燥過的MFC在不損失其粘度的情況下能夠再分散(JP 60044538,JP 60186548)。Matsuda等人公開了通過在高壓均化器之前增加研磨段產生的超微原纖化纖維素(US 6, 183, 596 & US 6,214,163)。與前面的公開物一樣,Matsuda工藝中的微小原纖化通過使纖維分叉同時保持纖維形狀以形成微小原纖化纖維素來進行。然而,超微原纖化纖維素與前面公開的那些相比具有更短的纖維長度(50-100 μ m)和更高的保水值。該超MFC的長徑比為50-300。該超MFC建議用於塗覆紙和調色紙的生產。還可以通過使眾通過研磨機10次而不用進一步均化來生產MFC(Tangigichi和 Okamura, Fourth European Workshop onLignoceIlulosics and Pulp, Italy,1996)。Tangigichi 和 Okamura 還報導了由 MFC 形成的堅固膜[Polymer International47(3) :291-294(1998)]。Subramanian 等人[JPPS 34(3) 146-152(2008)]將研磨機製成的MFC用作主要的配料組分以生產包含超過50%填料的紙頁。Suzuki等人公開了生產微小原纖化纖維素纖維的方法,該纖維也被定義為分叉纖維素纖維(us 7,381,294 & WO 2004/009902)。該方法包括在精研機(refiner)中處理漿至少10次,但是優選30-90次。發明人宣稱這是第一種容許連續生產MFC的工藝。所得的MFC具有小於200 μ m的長度,非常高的超過10mL/g的保水值,這使它在約為4%的稠度下形成凝膠。Suzuki發明的優選原料為硬木牛皮紙漿的短纖維。MFC的懸浮液可用於包括食品(US 4,341,807)、化妝品、藥劑、塗料和鑽井泥漿(US 4,500,546)在內的多種製品中。MFC還可以在樹脂模製品和其它複合材料中用作增強填料(W0 2008/010464, JP2008297364, JP2008266630, JP2008184492),或者在模塑製品中用作主要組分(US 7,378,149)。上述公開中的MFC為帶有原纖維構成的分叉的短切纖維素纖維,並非單根原纖維。微小原纖化的目的在於提高纖維可及性和保水性。只有通過添加大量MFC才能實現紙張強度的顯著提高,例如20%MFC。Cash等人公開了製造衍生化MFC的方法(US 6,602, 994),例如,微小原纖化的羧甲基纖維素(CMC)。該微小 原纖化的CMC以類似於普通CMC的方式改善紙張強度。Charkraborty等人報導了產生纖維素微小原纖維的新方法,其包括用PFI磨精研之後在液氮中冷凍破碎。如此生成的原纖維具有約0. 1-1 μ m的直徑和15-85的長徑比[Holzforschung 59 (I):102-107 (2005)]。由僅含初生壁的非木本植物如甜菜漿生產較小的纖維素結構、微小原纖維或者直徑約為2-4納米的納米原纖維(Dianand等人,US5, 964,983)。為了與疏水性樹脂相容,可以在微小原纖維表面上引入疏水性(Ladouce等人,US 6,703,497)。Cavaille等人公開了用於複合材料的表面酯化的微小原纖維(US
6,117, 545) ο Cantiani等人公開了由非木本植物製成的可再分散性微小原纖維(US6,231,657)。為了在使用流化器或均化器的MFC生產中減少能量和避免堵塞,Lindstrom等人提出在均化過程之前用精研和酶預處理木漿(W02007/091942,6th International Paperand Coating ChemistrySymposium)。所得的 MFC 較小,其具有 2_30nm 的寬度和 IOOnm至Iym的長度。為了使它與早期的MFC區分開,作者將其命名為納米纖維素[Ankerforsand Lindstrom, 2007PTS Pulp TechnologySymposium],或者納米原纖維[Ahola 等人,Cellulose 15 (2) : 303-314 (2008)]。該納米纖維素或納米原纖維具有非常高的保水值,並且在水中就像凝膠一樣。為了改善結合能力,漿在均化之前進行羧甲基化。用100%上述MFC製成的膜具有7倍於一些普通紙張的抗張強度和兩倍於一些厚質紙張的抗張強度[Henriksson 等人,Biomacromolecules9 (6) : 1579-1585 (2008) ; US 2010/0065236A1]。然而,由於這種MFC的小尺寸,不得不在膜片上成膜。不用膜片的情況下,為了使這些羧甲基化的納米原纖維保持成片,在引入納米原纖維之前向漿配料中施加陽離子溼強度劑[Ahola等人,Cellulose 15 (2) : 303-314 (2008)]。納米原纖維的陰離子性質平衡了溼強度劑所帶來的陽離子電荷並且改善該溼強度劑的性能。Schlosser報導了對納米原纖化纖維素的類似觀察[IPW(9) :41-44(2008)]。單獨使用,該納米原纖化纖維素在造紙原料中像纖維細屑一樣起作用。Isogai 等人報導了 寬 3_4nm 的納米纖維[Biomacromolecules8 (8) : 2485-2491 (2007)]。通過在均化之前用2,2,6,6-四甲基哌啶_1_氧基自由基(TEMPO)將漂白牛皮紙漿氧化生成該納米纖維。由該納米纖維形成的膜是透明的,還具有高抗張強度[Biomacromolecules 10 (I) : 162-165 (2009)]。該納米纖維可以用於複合材料增強(美國專利申請 2009/0264036A1)。Revol等人公開了具有獨特光學性能的更小的纖維素粒子(US5,629,055)。這些微晶纖維素(MCC),或者說最近重新命名的納米結晶纖維素,是通過纖維素漿酸解生成的並且具有約5nmX IOOnm的尺寸。還有其它方法生產MCC,例如,Nguyen等人在US 7,497,924中公開的方法,其生成含有較高水平半纖維素的MCC。上述產品一納米纖維素、微小原纖維或納米原纖維、納米纖維、以及微晶纖維素或納米結晶纖維素一是相對較短的粒子。它們通常遠小於I微米,儘管一些可能具有高達幾個微米的長度。沒有數據顯示這些材料能夠單獨用作增強劑以代替常規的造紙用增強劑。另外,用當前生產微小原纖維或納米原纖維的方法,漿纖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切割。如同Cantiani等人指出的(US 6,231,657),在均化過程中,微小或納米原纖維無法簡單地從沒有切割的木質纖維上散開。因而它們的長度和長徑比有限。最近,Koslow和Suthar (US 7,566,014)公開了對低稠度漿(即按重量計3. 5%固體)用開口槽精研(open channel refining)生產原纖化纖維的方法。他們公開了開口槽精研保持纖維長度,然而閉合槽精研(close channel refining)如圓盤精研機使纖維變短。在他們的後續專利申請(US 2008/0057307)中,相同發明人進一步公開了生產直徑為50-500nm的納米原纖維的方法。該方法由兩步組成首先採用開口槽精研以生成沒有變短的原纖化纖維,接著以閉合槽精研使單根原纖維釋出。釋出原纖維的聲稱長度據說與起始纖維(O. 1-6_)相同。我們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閉合槽精研不可避免地使纖維和原纖維變短,如同由相同發明人以及其它公開文獻指出的那樣(US 6, 231,657,US7,381,294)。發明人的閉合精研是指商業打漿機、圓盤精研機和均化器。這些裝置已經在前面提及的其它現有技術中用於產生微小原纖化的纖維素和納米纖維素。這些方法無一產生具有那麼高的長度(超過100微米)的分離的納米原纖維。Koslow等人在US2008/0057307中承認閉合槽精研同時造成原纖維化和纖維長度縮短,產生顯著量的細屑(短纖維)。因而,這些納米原纖維的長徑比應當與現有技術中的那些相似,並且因此是相對較小的。此外,Koslow等人的方法是進入第二級的原纖化纖維具有50-0ml CSF的排水度,然而所得的納米原纖維在閉合槽精研或均化之後排水度仍然為零。零排水度表明納米原纖維遠大於排水度測試儀的篩網尺寸,無法通過篩孔,從而在篩網上迅速形成阻止水通過篩網的纖維氈(水通過量與排水度值成正比)。由於排水度測試儀的篩網尺寸具有510微米的直徑,顯然該納米纖維應當具有比500nm大得多的寬度。閉合槽精研也已經用於生產MFC類的纖維素材料,其稱為微量綱化(microdenominated)纖維素或MDC(Weibel和Paul,英國專利申請GB 2296726)。通過纖維素纖維多道次地通過在低至中等稠度下運行的圓盤精研機來完成精研,典型地是10-40道次。所得的MDC具有非常高的排水度值(730-810ml CSF),即使它是高度原纖化的,因為MDC的尺寸足夠小通過排水度測試儀的篩網。與其它MFC —樣,MDC具有非常高的表面積,以及高保水值。MDC的另一顯著特性為它的高沉降體積,1%稠度下24小時沉降之後超過50%。發明概述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纖維素納米纖絲,其包含至少IOOiim的長度和約30至約300nm的寬度,其中該納米纖絲在物理上彼此分開,基本上不含原纖維化的纖維素,其中該納米纖絲具有超過700ml的按照Paptac標準測試方法Cl的表觀排水度,其中在水中包含l%w/w納米纖絲的懸浮液25。C時在lOOs—1的剪切速率下具有大於lOOcps的粘度。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由纖維素原料漿生產纖維素納米纖絲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提供包含初始長度至少為IOOym的纖維素纖絲的漿;將漿供給至少一個納米纖絲化步驟,其包括通過使該纖絲暴露於具有平均線速度為至少1000m/min至2100m/min的刀片的剝離攪拌器(peeling agitator)以將漿的纖維素纖絲剝離,其中在基本上保持初始長度的同時刀片剝離纖維素纖維以產生納米纖絲,其中該納米纖絲基本上不含原纖維化的纖維素。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處理紙製品的方法從而與未處理過的紙製品相比改善該紙製品的強度性質,其包括向紙製品添加至多50wt%的纖維素納米纖絲,其中該納米纖絲包含至少lOOym的長度和約30至約300nm的寬度,其中該納米纖絲基本上不含原纖維化的纖維素,其中該納米纖絲具有超過700ml的按照Paptac標準測試方法Cl的表觀排水度,其中在水中包含l%w/w納米纖絲的懸浮液25° C時在lOOs—1的剪切速率下具有大於lOOcps的粘度,其中該強度性質包括溼紙幅強度、幹紙強度和首程留著率(first passretention)中的至少一種。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用於由纖維素原料生產纖維素納米纖絲的纖維素納米纖絲機(nanofiIamenter),該納米纖絲機包含適宜處理纖維素原料並且包含進口、出口、內表面壁的容器,其中該容器限定具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多邊形的橫截面的腔室;可操作地安裝在腔室內並且有旋轉方向的轉軸,該轉軸包含多個安裝在軸杆上的剝離攪拌器;該剝離攪拌器包含連在繞軸旋轉的軸杆上的中心輪轂(central hub);彼此相對連在中心輪轂上並且徑向地從軸向外延伸的第一組刀片,該第一組刀片具有從軸到第一刀片末端所限定的第一半徑;彼此相對連在中心輪轂上並且徑向地從軸向外延伸的第二組刀片,該第二組刀片具有從軸到第二刀片末端所限定的第二半徑,其中每片刀片具有在軸杆旋轉方向上運動的刀刃,限定內表面壁與第一刀片尖端之間的間隙,其中該間隙大於納米纖絲的長度。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包含至少50wt%礦物填料和至少1%且至多50%如上定義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礦物紙(mineral paper)。附圖簡要說明


圖1a是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的按照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的軟木牛皮紙纖維纖維素原料的顯微照片;圖1b是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的按照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由圖1a的原料生產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顯微照片;圖2是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的按照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生產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顯微照片;圖3是按照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纖維素納米纖絲化裝置的示意圖;圖4是按照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生產纖維素納米纖絲的框圖;圖5是與現有技術體系相比,包含不同量的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50%(按乾重計)固含量下沒幹燥過的溼紙幅抗張能吸收的柱狀圖;圖6是沒幹燥過的溼紙幅的抗張能吸收(以mj/g為單位的TEA)相對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的纖維素納米纖絲劑量(乾重%)的圖;圖7是與現有技術體系相比,包含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乾燥紙頁的抗張能吸收(以mj/g為單位的TEA)的圖;圖8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案,作為紙幅固體函數的包含30%PCC的溼紙幅的抗張能吸收(以mj/g為單位的TEA)相對陽離子CNF(乾重%)的曲線圖;圖9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的納米纖絲化裝置的橫截面圖;和圖10顯示沿圖9的剖面線10-10的斷面,說明包含本發明一種實施方案的刀片的剝離攪拌器的一種實施方案。發明描述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由天然纖維製成的纖維素材料,其在長徑比以及提高紙、薄紙、紙板和塑料複合製品的強度方面優於所有在上述現有技術中公開的纖維素材料。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由天然纖維製成的增強劑,其性能優於包括澱粉和合成聚合物或樹脂在內的現有商業聚合物增強劑。另一目的在於提供由天然纖維製成的增強劑,其不僅改善幹強度,而且改善紙頁乾燥之前溼紙幅的強度。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用於複合材料製造的纖維增強材料。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用於超吸收劑製品的纖維材料。另一目的在於提供由天然纖維生產高性能纖維素材料的方法或裝置和工藝。因此,我們已經發現用我們的方法由天然纖維製成的纖維素納米纖絲具有優於常規增強聚合物的性能並且不同於所有在現有技術中公開的纖維素材料。我們的納米纖絲既不是纖維素原纖維束,也不是帶有原纖維的分叉纖維或者分開的短原纖維。該纖維素納米纖絲是從天然纖維上脫開或剝離的單根細線,比現有技術中公開的納米纖維、微小原纖維或納米纖維素長得多。這些纖維素纖絲具有優選為100-500微米、典型地300微米的長度;或者大於500微米直至幾個毫米,但是具有非常窄的寬度,約30-300納米,因而具有極高的長徑比。由於它們高的長徑比,該纖維素納米纖絲在非常低稠度的水懸浮液中形成凝膠狀網狀物。可以通過Weibel和Paul描述的沉降試驗測定該網狀物的穩定性(英國專利申請GB 2296726)。在該試驗中,將具有已知稠度的充分分散的試樣放在量筒中從而因重力沉降。由沉降的纖維素網狀物與上清液之間的界面水平確定給定時間後的沉降體積。沉降體積表示成沉降之後纖維素體積佔總體積的百分數。Weibel等人公開的MFC在l%(w/w)初始稠度下沉降24小時之後具有大於50%(v/v)的沉降體積。相反,按照本發明製成的CNF在水懸浮液中1%稠度下從不沉降。實際上當其稠度超過0. l%(w/w)時CNF懸浮液從不沉降。造成24小時之後沉降體積為50%(v/v)的稠度低於0. 025%(w/w),比Weibel等人公開的MDC或MFC低一個數量級。因此,本發明的CNF明顯不同於先前公開的MFC或MDC。CNF還顯示非常高的剪切粘度。在lOOs—1的剪切速率下,CNF的粘度以l%(w/w)稠度和25。C測量時超過100釐泊。按照Paptac標準測試方法Cl確定CNF。與通過化學方法製成的納米纖維素不同,本發明的CNF具有非常接近來源纖維素的納米纖絲的聚合度(DP)。例如,按照本發明生產的CNF試樣的DPwwm為1330,而起始軟木牛皮紙纖維的DPW&約為1710。的比率接近1,至少為0. 60 ;更優選至少0. 75,最優選至少0. 80。由於CNF窄的寬度,以及相對於初始纖維較短的長度,在排水度試驗過程中,水懸浮液中的CNF能夠通過篩網而不形成氈阻礙水流。這使CNF具有非常高的排水度值,接近載液、即水本身。例如,確定CNF試樣具有790ml CSF的排水度。由於排水度測試儀設計用於正常尺寸的造紙纖維以確定其原纖維化,這種高排水度值或者表觀排水度不能反映CNF的排水行為,但是表明它尺寸小。CNF具有高排水度值而Koslow的納米纖維的排水度接近零的事實是兩類產品不同的明確指證。可以使納米纖絲的表面變成陽離子或陰離子性,可以含有各種官能團,或者接枝大分子以具有不同程度的親水性或疏水性。這些納米纖絲對於改善溼紙幅強度和幹紙強度都格外有效,以及在複合材料中用作增強。另外,該納米纖絲顯著改善造紙過程中細屑和填料留著率。圖1a和Ib分別顯示起始原料纖維和按照本發明由這些纖維生產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顯微照片。圖2是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更高放大倍數下納米纖絲的顯微照片。應當理解「微小原纖化的纖維素」定義成具有許多股鄰近的從線束的一點或幾點向外分叉的細纖維素的纖維素,線束具有近似相同的初始纖維寬度和100微米的典型纖維長度。「基本上不含」在此處定義沒有或者極其接近沒有微小原纖化的纖維素。措辭「納米纖絲在物理上彼此分開」是指該納米纖絲是沒有與線束結合或連接的單根絲線,即,它們不是原纖維化的。然而納米纖絲可能由於它們各自鄰近而彼此接觸。為了更好地理解,納米纖絲可以如圖2所示作為單根納米纖絲的無規分散呈現。我們還發現了本發明的納米纖絲可以用於製造礦物紙。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礦物紙包含至少50wt%礦物填料和至少1%且至多50%w/w如上定義的纖維素納米纖絲。術語「礦物紙」是指具有礦物填料如碳酸鈣、粘土和滑石或者它們的混合物作為至少50wt%的主要組分的紙。優選地,礦物紙具有至多90%w/w的礦物含量並且具有適當的物理強度。本發明的礦物紙與含有約20wt%石油基合成連接劑的市售礦物紙相比更加環保。在本申請中,經過處理的紙製品包含此處生產的纖維素納米纖絲,而未經處理的紙製品沒有這些納米纖絲。另外,我們發現了所述纖維素納米纖絲可以通過使纖維素纖維水懸浮液或漿暴露於旋轉攪拌器來產生,該攪拌器包含高速旋轉的具有一個或多個鋒利刀刃的一片或多片刀片。刀片刃口可以是直線、曲線或螺旋狀的。刀片的平均線速度應當為至少1000m/min並且小於1500m/min。刀片的尺寸和數目影響納米纖絲的生產能力。
優選的攪拌器刀片材料為金屬和合金,例如高碳鋼。發明人出乎意料地發現,與直覺相反,按照本發明使用的高速鋒利刀片不會切割纖維,而是顯然地通過使纖維沿著其長度互相剝離生成寬度非常窄的長纖絲。因此,我們開發出用於製造該納米纖絲的裝置和工藝。圖3是這類能夠用於生產纖維素納米纖絲的裝置的示意圖。該納米纖絲化裝置包括1:轉軸上的鋒利刀片,2 :擋板(任選的),3 :漿進口,4 :漿出口,5 :馬達,和6 :沿著軸杆的軸的橫截面具有圓柱形、三角形、矩形或稜柱形的容器。圖4是工藝框圖,其中在優選實施方案中以工業規模連續進行該工藝。該工藝也可以是間歇或半連續的。在工藝的一種實施方案中,首先使纖維素纖維的水懸浮液通過精研機(任選的),然後進入停留罐或儲罐。期望的話,可以用化學品處理或浸潰停留罐中精研過的纖維,例如鹼、酸、酶、離子液體、或替代品,從而提高納米纖絲的生產。然後將漿泵入納米纖絲化裝置。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案中,若干臺納米纖絲化裝置可以串聯。在納米纖絲化之後,由分級(fractionation)裝置分離漿。該分級裝置可以是一組篩網或水力旋流器,或者是兩者的組合。分級裝置會將可接受的納米纖絲與大號纖絲和纖維所組成的剩餘漿分開。大號纖絲可能包含未纖絲化的纖維或纖絲束。術語未纖絲化的纖維是指與精研纖維相同的完好纖維。術語纖絲束是指沒有完全分開、仍然通過化學鍵或氫鍵結合在一起的纖維,其寬度比納米纖絲大得多。將大號纖絲和纖維循環回到儲罐或者直接回到納米纖絲化裝置的進口以便進一步處理。根據具體的用途,製成的納米纖絲可以繞過分級裝置並直接使用。生成的納米纖絲可以進一步加工以具有改性表面,從而帶有某些官能團或接枝分子。通過功能化學品的表面吸附,或者通過功能化學品的化學鍵合,或者通過表面疏水化,進行表面化學改性。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方法,或者通過諸如Antal等人在美國專利6,455,661和7,431,799中公開的那些的專利方法,可以引入化學取代。雖然並不意圖受任何關於本發明的特定理論的束縛,但是認為納米纖絲的優異性能歸因於它們相對較長的長度和它們非常細的寬度。細的寬度使高的撓性和更大的單位質量納米纖絲的結合面積成為可能,而長的長度容許一根納米纖絲與許多纖維和其它組分橋接和纏繞在一起。在納米纖絲化裝置中,攪拌器與堅硬表面之間有大得多的空間,因而與現有技術使用的均化器、圓盤精研機或研磨機相比,會有更大的纖維運動。當納米纖絲化裝置中鋒利刀片擊打纖維時,由於額外的空間,以及沒有夾持纖維的堅硬載體如研磨機中的條棒或者均化器的小孔口,它不會切開纖維。纖維被推離刀片,但是刀片的高速容許沿著纖維的長度剝離納米纖絲,並且基本上沒有減少初始長度。這部分解釋了所得纖維素納米纖絲長的長度。
實施例提供下列實施例以描述本發明以及進行製造所述納米纖絲的方法。這些實施例應當視作說明性的,並不意味著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實施例1按照本發明由漂白軟木牛皮紙漿和漂白硬木牛皮紙漿的混合物製備纖維素納米纖絲(CNF)。軟木與硬木在工混物中的比例為25:75。在納米纖絲化過程之前將混合物精研至230ml CSF排水度,釋放出進料纖維素表面上的一些原纖維。加或不加碳酸鈣填料(PCC)、以及在不同量的納米纖絲的情況下,由典型的精細紙張配料製成八十g/m2手抄紙。圖5顯示50%固含量下這些沒幹燥過的溼紙頁的抗張能吸收(TEA)。將30%(w/w)PCC混入紙頁時,TEA指數從96mJ/g (無填料)降至33mJ/go添加8%CNF將TEA提高至類似於未加填料的紙頁的水平。添加更高水平的CNF時,溼紙幅強度進一步提高,較無PCC的標準提高100%。28%的劑量水平下,溼紙幅抗張強度是具有30%w/w PCC的對照樣的9倍。之前用任何商業添加劑,或者用任何其它纖維素材料,都從未宣稱過這一優異性能。實施例2除了用未精研的漂白硬木牛皮紙漿或者未精研的漂白軟木牛皮紙漿代替它們的混合物之外,遵循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製備纖維素納米纖絲。將精細紙張配料用於製造具有30%w/w PCC的手抄紙。為了證明兩種納米纖絲的效果,在紙頁製備之前將其以10%的劑量加入配料中。如表I所示,10%來自硬木的CNF將溼紙幅TEA提高4倍。這是非常印象深刻的性能。儘管如此,來自軟木的CNF甚至具有更高的性能。含有來自軟木的CNF的紙幅的TEA幾乎是對照樣的7倍。與軟木CNF相比硬木CNF的較低性能可能是因它具有較短的纖維所造成的。硬木通常具有顯著量的薄壁細胞以及其它短纖維或細屑。由短纖維生成的CNF可能也較短,這降低了它的性能。因而,長纖維是CNF生產的優選原料,這與Suzuki等人公開(US 7,381,294)的優選短纖維的MFC相反。表1-含30%PCC和納米纖絲的紙頁的溼紙幅強度
權利要求
1.纖維素納米纖絲,其包含至少100 μ m的長度,和約30至約300nm的寬度,其中該納米纖絲在物理上彼此分開,基本上不含原纖維化的纖維素,其中該納米纖絲具有超過700ml的按照Paptac標準測試方法Cl的表觀排水度,其中在水中包含l%w/w納米纖絲的懸浮液25° C時在lOOs—1的剪切速率下具有大於IOOcps的粘度。
2.權利要求1的納米纖絲,其中按照GB2 296 726所述的沉降試驗超過O. l%w/w的水懸浮液不能沉降。
3.權利要求1的納米纖絲,其中按照GB2 296 726所述的沉降試驗小於O. 05%w/w的水懸浮液沉降50%體積。
4.權利要求1的納米纖絲,其中該長度為100μ m至500 μ m。
5.權利要求1的納米纖絲,其包含至少60meq/kg的表面電荷。
6.由纖維素原料漿生產纖維素納米纖絲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提供包含初始長度至少為100 μ m的纖維素纖絲的漿;將漿供給到至少一個納米纖絲化步驟,其包括通過使該纖絲暴露於具有平均線速度為1000m/min至2100m/min的刀片的剝離攪拌器以將漿的纖維素纖絲剝離,其中在基本上保持初始長度的同時刀片剝離纖維素纖維以產生納米纖絲,其中該納米纖絲基本上不含原纖維化的纖維素。
7.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包括使納米纖絲與大號纖絲分離。
8.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包括將大號纖絲再循環到該至少一個納米纖絲化步驟。
9.處理紙製品的方法,從而與未處理過的紙製品相比改善該紙製品的強度性質,其包括向紙製品添加至多50wt%的纖維素納米纖絲,其中該納米纖絲包含至少100 μ m的長度,和約30至約300nm的寬度,其中該納米纖絲基本上不含原纖維化的纖維素,其中該納米纖絲具有超過700ml的按照Paptac標準測試方法Cl的表觀排水度,其中在水中包含l%w/w納米纖絲的懸浮液25° C時在lOOs—1的剪切速率下具有大於IOOcps的粘度,其中該強度性質包括溼紙幅強度、幹紙強度和首程留著率中的至少一種。
10.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混合少於5%(w/w)納米纖絲水懸浮液的懸浮液以生產經過處理的紙製品。
11.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該紙製品的溼紙幅強度在沒幹燥過的溼紙頁的抗張能吸收方面至少提高100%。
12.權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幹紙強度提高到用澱粉製造的手抄紙的乾燥強度的兩倍之上。
13.用於由纖維素原料生產長度為至少100μ m的纖維素納米纖絲的纖維素納米纖絲機,該納米纖絲機包含適宜處理纖維素原料的容器,其包含進口、出口、和內表面壁,其中該容器限定具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多邊形的橫截面的腔室;沿著穿過該橫截面的軸可操作地安裝在腔室內並且有繞軸旋轉方向的轉軸,該轉軸包含多個安裝在軸杆上的剝離攪拌器;該剝離攪拌器包含彼此相對連在軸杆上並且徑向地從軸向外延伸的第一組刀片,該第一組刀片包含從軸到第一刀片末端所限定的並且在沿著軸的方向上突出的第一半徑;彼此相對連在中心輪轂上並且徑向地從軸向外延伸的第二組刀片,該第二組刀片包含從軸到第二刀片末端所限定的並且在沿著軸的方向上突出的第二半徑,其中每片刀片具有在軸杆旋轉方向上運動的刀刃,以及限定內表面壁與第一刀片尖端之間的間隙,其中該間隙大於納米纖絲的長度。
14.權利要求13的納米纖絲機,其中第一半徑大於第二半徑。
15.權利要求13的納米纖絲機,其中第一組刀片在軸向上取向並且與中心輪轂在不同平面。
16.權利要求13的納米纖絲機,其中該刀片具有至少1000m/min的平均線速度。
17.礦物紙,其包含至少50wt%X機填料和至少1%且至多50%權利要求1的纖維素納米纖絲。
18.權利要求17的紙,其具有至多90%的礦物含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來自纖維素纖維的纖維素納米纖絲、及其製備方法和裝置。該納米纖絲是寬度在亞微米範圍內且長度高達幾個毫米的微細線絲。這些納米纖絲由來自木材和其它植物的天然纖維製成。納米纖絲的表面可以改性以帶有陰離子、陽離子、極性、疏水性或其它官能團。向造紙配料中添加這些納米纖絲顯著改善溼紙幅強度和幹紙頁強度,比現有的天然和合成聚合物好得多。由本發明生產的纖維素納米纖絲是紙和紙板製品以及複合材料的優異的增強用添加劑,而且可以用於生產超吸收劑材料。
文檔編號D21H11/08GK103038402SQ20118003037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1日
發明者X·華, M·拉萊格, T·奧斯通 申請人:Fp創新研究中心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