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合瓶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16:16:12 1

本發明涉及醫藥裝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合瓶設備。
背景技術:
生產對殘氧量要求較低的大輸液胺基酸產品時,單臺大輸液玻璃瓶抽真空充氮壓塞機的最大產量只有120瓶每分鐘,由於產量太低,不能滿足有些產量較大的廠家的生產要求,因此有些廠家需同時配置兩臺抽真空充氮壓塞機進行同時生產。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需將兩臺抽真空充氮壓塞機中的瓶子輸送至一條輸送軌道中,由於輸瓶軌道在對玻璃瓶輸送的過程中是無規則的,因此當由兩條輸送軌道輸送至一條輸送軌道過程中經常出現卡瓶現象,需要專門安排一個工作人員進行幹預才能使輸瓶軌道順暢運行。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順利將兩列輸瓶軌道中的輸液瓶玻璃瓶合到一列輸瓶軌道中的合瓶設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合瓶設備,可以有效解決由兩條輸送軌道輸送至一條輸送軌道過程中出現卡瓶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合瓶設備,包括:
輸瓶裝置,其包括左輸瓶軌道和右輸瓶軌道,兩列瓶子分別位於所述左輸瓶軌道和所述右輸瓶軌道上;
左攔放裝置和右攔放裝置,所述左攔放裝置用於阻擋和放行所述左輸瓶軌道上的瓶子,所述右攔放裝置用於阻擋和放行所述右輸瓶軌道上的瓶子;
控制裝置,當所述左攔放裝置放行瓶子時,控制所述右攔放裝置阻擋瓶子,當所述左攔放裝置阻擋瓶子時,控制所述右攔放裝置放行瓶子;
導向裝置,用於引導所述左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移動到所述右輸送軌道上,或引導所述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移動到所述左輸送軌道上。
優選地,所述左攔放裝置包括左撥輪和左固定支架,所述左固定支架上設有左檔杆以及和所述左撥輪鉸接的左撥輪座,所述右攔放裝置包括右撥輪和右固定支架,所述右固定支架上設有右檔杆以及和所述右撥輪鉸接的右撥輪座,所述左撥輪和所述右撥輪上都設有多個撥齒和多個鍵槽,所述左固定支架上還設有用於穿插在所述左撥輪上的鍵槽中的左檔杆,所述右固定支架上還設有用於穿插在所述右撥輪上的鍵槽中的右檔杆,所述控制裝置交替控制所述左檔杆插入所述左撥輪上的鍵槽和所述右檔杆插入所述右撥輪上的鍵槽。
優選地,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左控制單元和右控制單元,所述左控制單元包括左動力部件和左接近開關以及數量和所述左撥輪上的撥齒相同且一一對應的左信號塊,所述右控制單元包括右動力部件和右接近開關以及數量和所述右撥輪上的撥齒相同且一一對應的右信號塊,當所述左輸瓶軌道上的一個瓶子和所述左撥輪接觸時,則所述左信號塊發送控制指令給所述右接近開關,控制所述右動力部件推動所述右檔杆插入所述右撥輪的鍵槽中,以此來阻擋所述右撥輪進行轉動。
優選地,所述左輸瓶軌道和所述右輸瓶軌道均包括用於放置瓶子的輸送鏈板和控制所述輸送鏈板移動的輸瓶動力部件。
優選地,所述左固定支架和所述右固定支架上分別設有引導所述左檔杆和所述右檔杆上下移動的導向套。
優選地,所述左動力部件和所述右動力部件均為氣缸。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包括:輸瓶裝置,其包括左輸瓶軌道和右輸瓶軌道,兩列瓶子分別位於左輸瓶軌道和右輸瓶軌道上;左攔放裝置和右攔放裝置,左攔放裝置用於阻擋和放行左輸瓶軌道上的瓶子,右攔放裝置用於阻擋和放行右輸瓶軌道上的瓶子;控制裝置,當左攔放裝置放行瓶子時,控制右攔放裝置阻擋瓶子,當左攔放裝置阻擋瓶子時,控制右攔放裝置放行瓶子;導向裝置,用於引導左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移動到右輸送軌道上,或引導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移動到左輸送軌道上。
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時,左輸送軌道和右輸送軌道分別將兩列瓶子輸送至與各自相互對應的左攔放裝置和右攔放裝置,當左攔放裝置將左輸送軌道上的瓶子放行時,右攔放裝置將阻擋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當左攔放裝置阻擋左輸送軌道上的瓶子時,右攔放裝置將放行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可以理解的是左輸送軌道和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是一個個交替放行的,也就是在同一時間點只允許其中一條輸送軌道上的一個瓶子通過,當瓶子通過後,通過導向裝置將瓶子引導到左輸送軌道或右輸送軌道上,即可順利實現將兩列瓶子合到一條輸送軌道上,且可以避免卡瓶的情況發生。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為左輸送軌道,2為右輸送軌道,3為左撥輪,31為左信號塊,4為右撥輪,41為右信號塊,5為鍵槽,6為左檔杆,7為右檔杆,8為欄柵,9為左撥輪座,10為右撥輪座,11為左接近開關,12為右接近開關,13為氣缸,14為導向套,15為輸送鏈板。
具體實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目前的合瓶設備,容易造成卡瓶的情況發生。
基於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合瓶設備,左輸送軌道和右輸送軌道分別將兩列瓶子輸送至與各自相互對應的左攔放裝置和右攔放裝置,當左攔放裝置將左輸送軌道上的瓶子放行時,右攔放裝置將阻擋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當左攔放裝置阻擋左輸送軌道上的瓶子時,右攔放裝置將放行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可以理解的是左輸送軌道和右輸送軌道上的瓶子是一個個交替放行的,也就是在同一時間點只允許其中一條輸送軌道上的一個瓶子通過,當瓶子通過後,通過導向裝置將瓶子引導到左輸送軌道或右輸送軌道上,即可順利實現將兩列瓶子合到一條輸送軌道上,且可以避免卡瓶的情況發生。
為了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
在以下描述中闡述了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能夠以多種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發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合瓶設備,包括:輸瓶裝置,其包括左輸瓶軌道和右輸瓶軌道,兩列瓶子分別位於左輸瓶軌道和右輸瓶軌道上;左攔放裝置和右攔放裝置,左攔放裝置用於阻擋和放行左輸瓶軌道上的瓶子,右攔放裝置用於阻擋和放行右輸瓶軌道上的瓶子;控制裝置,當左攔放裝置放行瓶子時,控制右攔放裝置阻擋瓶子,當左攔放裝置阻擋瓶子時,控制右攔放裝置放行瓶子;導向裝置,用於引導左輸送軌道1上的瓶子移動到右輸送軌道2上,或引導右輸送軌道2上的瓶子移動到左輸送軌道1上。
應用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時,左輸送軌道1和右輸送軌道2分別將兩列瓶子輸送至與各自相互對應的左攔放裝置和右攔放裝置,當左攔放裝置將左輸送軌道1上的瓶子放行時,右攔放裝置將阻擋右輸送軌道2上的瓶子;當左攔放裝置阻擋左輸送軌道1上的瓶子時,右攔放裝置將放行右輸送軌道2上的瓶子,可以理解的是左輸送軌道1和右輸送軌道2上的瓶子是一個個交替放行的,也就是在同一時間點只允許其中一條輸送軌道上的一個瓶子通過,當瓶子通過後,通過導向裝置將瓶子引導到左輸送軌道1或右輸送軌道2上,即可順利實現將兩列瓶子合到一條輸送軌道上,且可以避免卡瓶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地,左攔放裝置包括左撥輪3和左固定支架,左固定支架上設有左檔杆6以及和左撥輪3鉸接的左撥輪座9,右攔放裝置包括右撥輪4和右固定支架,右固定支架上設有右檔杆7以及和右撥輪4鉸接的右撥輪座10,左撥輪3和右撥輪4上都設有多個撥齒和多個鍵槽5,左固定支架上還設有用於穿插在左撥輪3上的鍵槽5中的左檔杆6,右固定支架上還設有用於穿插在右撥輪4上的鍵槽5中的右檔杆7,控制裝置交替控制左檔杆6插入左撥輪3上的鍵槽5和右檔杆7插入右撥輪4上的鍵槽5。
其中可以左撥輪3和右撥輪4均可以設置10個撥齒,此10個撥齒的節距和輸送軌道上的瓶子的間距相同,同時撥輪上還均勻設置有5個鍵槽5,此5個鍵槽5能保證檔杆插入鍵槽5後視瓶子準確停在左撥輪3和右撥輪4的中心線位置上,使瓶子停止運動後一定時間內瓶子不會出現滑出撥輪的情況。
此外,導向裝置可以為設置在右輸送軌道2上的欄柵8,通過欄柵8可以將從右撥輪4通過的瓶體移動到左輸送軌道1上。
更進一步地,控制裝置包括左控制單元和右控制單元,左控制單元包括左動力部件和左接近開關11以及數量和左撥輪3上的撥齒相同且一一對應的左信號塊31,右控制單元包括右動力部件和右接近開關12以及數量和右撥輪4上的撥齒相同且一一對應的右信號塊41,當左輸瓶軌道上的一個瓶子和左撥輪3接觸時,則左信號塊31發送控制指令給右接近開關12,控制右動力部件推動右檔杆7插入右撥輪4的鍵槽5中,以此來阻擋右撥輪4進行轉動。
其中可以沿撥輪中心均勻分布10個信號塊,撥輪每轉動一個撥齒即輸送一個瓶子,則通過信號塊給接近開關發送控制指令給接近開關,接近開關接收到控制指令後,立即控制動力部件進行動作,以此實現撥輪的轉動和鎖止。
進一步地,左輸瓶軌道和右輸瓶軌道均包括用於放置瓶子的輸送鏈板15和控制輸送鏈板15移動的輸瓶動力部件。
更進一步地,左固定支架和右固定支架上分別設有引導左檔杆6和右檔杆7上下移動的導向套14。通過導向套14可以防止檔杆在移動的過程中發生偏斜的情況。
其中,左動力部件和右動力部件均為氣缸13。當然也可以為其它的動力部件。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與另一個實體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順序。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合瓶設備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