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8 03:27:16
專利名稱: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更詳細地說,涉及圖像記錄設備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地,彩色印刷材料是通過大量處理來生產的,比如曝光處理(其起到圖像記錄處理的作用)、印刷處理等。在曝光處理之前,彩色印刷材料的原始圖像被分離成多種顏色,典型地是Y (黃色)、M (洋紅色)、C (青色)和K (黒色,Srblack」)。由此產生各個顏色的圖像數據。這樣的圖像數據被供應到用於曝光處理的圖像記錄設備。該圖像記錄設備具有記錄鼓,在該記錄鼓的外表面上安裝印刷版,該印刷 版起到圖像記錄材料的作用,其例如由招製成。在曝光處理中,圖像記錄設備使在記錄鼓外表面上安裝的印刷版受到曝光處理,以便基於由此供應的圖像數據,在印刷版上形成每個分離色的圖像。換而言之,在原始圖像被彩色分離成Y、M、C和K的情況下,圖像記錄設備在四個印刷版上描繪四種不同顔色的圖像。印刷處理中所用的印刷機將油墨塗敷於已被曝光的印刷版上,每種油墨具有與相關聯的印刷版對應的顔色,從而在最終的彩色印刷材料上疊加各圖像。在現有的圖像記錄設備中,通常採用ー個託盤,該託盤既能夠向記錄鼓輸入要曝光的印刷版,又能夠接收曝光完的印刷版。並且,在從託盤向記錄鼓輸入印刷版吋,印刷版供給面與記錄鼓相切,並且,在該切線上配置有多個定位銷,也就是說,供給的印刷版與定位銷直接接觸。這樣就存在如下問題,即,若供給的印刷版與定位銷直接接觸,則印刷版的前端在記錄鼓的軸向上發生彎曲,並且無法矯正該彎曲,該印刷版的前端在彎曲的狀態下直接被前端夾具夾緊固定在記錄鼓上。若在該狀態下卷繞印刷版,則印刷版的前端會發生浮起尤其是中央部發生浮起,從而導致曝光品質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ー種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能夠高精度地供給印刷版,使印刷版的前端與記錄鼓的表面緊貼,且使印刷版的前端與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以避免印刷版發生浮起。技術方案I為ー種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具有託盤,其具有平坦的表面,用於輸送印刷版,記錄鼓,其為圓筒狀,井能夠卷繞安裝所述印刷版;所述託盤能夠將所述印刷版以規定角度沿與所述託盤的表面平行的印刷版供給平面向所述記錄鼓輸送,所述規定角度為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在所述記錄鼓上配置有多個定位銷,所述多個定位銷中的至少兩個定位銷固定於與所述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
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所述記錄鼓相交,在向所述記錄鼓供給所述印刷版時,所述直線位於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所述記錄鼓的交線的下方。技術方案2是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還具有開閉門,所述開閉門形成為「 く 」狀並能夠轉動,並且具有平板狀的第一引導部和平板狀的第二引導部,在供給所述印刷版時開閉門打開,所述第一引導部的表面與所述託盤的表面處於同一平面。技術方案3是如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規定角度為60度。
技術方案4是如技術方案3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在向所述記錄鼓供給所述印刷版時,與所述記錄鼓相切且切線為所述直線的切面與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平行,並且該切面和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的之間的水平距離為^mm 5mm o技術方案5是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在所述記錄鼓上設置有前端夾具,在所述印刷版的前端與所述定位銷接觸時,所述前端夾具將所述印刷版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記錄鼓上。技術方案6是如技術方案2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第二引導部用於引導曝光完的所述印刷版的後端以將所述印刷版排出。技術方案7是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設置有擠壓輥,在供給所述印刷版以及排出所述印刷版時,所述擠壓輥接近所述記錄鼓以引導所述印刷版。技術方案8是如技術方案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在所述託盤上安裝有多個輥,並且,所述輥能夠旋轉。技術方案9是如技術u方案4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所述水平距離為3. 6mm。若採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則能夠精密地從託盤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使印刷版的前端與記錄鼓的表面緊貼,且使印刷版的前端與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以避免印刷版發生浮起。
圖I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的圖像記錄設備的立體圖。圖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主視圖。圖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拆下前板後觀察到的主視圖。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側視圖。圖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拆下側板後觀察到的側視圖。圖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拆下箱體後觀察到的示意性立體圖。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安裝了前端夾具和後端夾具的記錄鼓的示意性主視圖。圖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記錄鼓的示意性側視圖。圖9A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從託盤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的結構的概略側視圖;圖9B是從圖9A中的M方向觀察到的圖;圖9C是從圖9A中的N方向觀察到的圖。圖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從託盤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的概略側視圖。圖11是示意性地表示將圖10中的印刷版供給平面向左側水平移動5mm後的概略側視圖。 圖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印刷版的前端與定位銷接觸並被前端夾具夾緊固定的狀態下的側視圖。圖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個比較例的圖。圖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另ー個比較例的圖。圖1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記錄鼓進行高速旋轉對印刷版進行曝光時各結構的概略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I 箱體2 託盤21 輥3記錄鼓31定位銷32前端夾具33後端夾具34 溝槽35旋轉軸36旋轉編碼器4開閉門41第一引導部42第二引導部5擠壓輥6曝光頭7 風扇8 支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附圖,對本發明ー個實施例的圖像記錄設備進行說明。圖I是表示本發明的圖像記錄設備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主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拆下前板後觀察到的主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拆下側板後觀察到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拆下箱體後觀察到的示意性立體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安裝了前端夾具和後端夾具的記錄鼓的示意性主視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的記錄鼓的示意性側視圖。圖9A是表示以往的從託盤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的結構的概略側視圖;圖9B是從圖9A中的A方向觀察到的圖;圖9(是從圖9A中的B方向觀察到的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從託盤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的概略側視圖。圖11是表示將圖10中的印刷版供給平面向左側水平移動5_後的概略側視圖。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印刷版的前端與定位銷接觸並被前端夾具夾緊固定的狀態下的側視圖。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個比較例的圖。圖1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另ー個比較例的圖。參照圖I至圖14,對本發明的圖像記錄設備的主要結構進行說明。該圖像記錄設備包括大體為長方體形狀的箱體I。在箱體I安裝有託盤2、圓筒狀的記錄鼓3、開閉門4、擠壓棍5、曝光頭6和風扇7。 託盤2具有平坦的表面,該託盤2通過支架8安裝在箱體I上。若在該託盤2的表面上放置印刷版A (如圖10所示),則能夠將印刷版A保持為平坦。通過託盤2能夠向記錄鼓3輸入印刷版A,或者從記錄鼓3接收曝光完的印刷版A。另外,如圖I所示那樣,也可以在託盤2上安裝用於輸送印刷版的多個輥21,並且該多個輥21能夠進行旋轉。如圖3、圖5所示,記錄鼓3被設置於箱體I之內,並且記錄鼓3被安裝於託盤2的下方。藉助驅動裝置產生的驅動力,具有圓筒狀的記錄鼓3能夠圍繞旋轉軸51在順時針方向或者逆時針方向上進行旋轉。該驅動裝置還具有制動機構,能夠在印刷版A的安裝作業等中禁止記錄鼓3圍繞旋轉軸進行旋轉。並且,可以在記錄鼓3的表面上可以設置有多個吸孔和吸槽,多個吸孔和吸槽能夠對從託盤3供給並安裝在記錄鼓3的表面上的印刷版A進行吸引以將使印刷版A與記錄鼓3的表面緊密接觸。該圖像記錄設備還具有未圖示鼓風機,該鼓風機與吸孔和吸槽相配合以建立真空系統,來對印刷版進行吸引。如圖6、圖7所示,作為用於將印刷版A穩定於記錄鼓5的表面上的結構,圖像記錄設備包括多個定位銷31(參照圖10)、多個前端夾具32和多個後端夾具33。多個定位銷31被固定於記錄鼓3的表面上,並固定幹與記錄鼓3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來對沿著印刷版供給平面(如圖10所示的印刷版供給平面B)傳送的印刷版A的一端即前端進行定位。定位銷31為可以為各種形狀,例如圓柱狀,所述定位銷31能夠插入在前端夾具32上設置的切ロ或通孔中。多個前端夾具32配置在記錄鼓3的表面上,並且沿著記錄鼓3的旋轉軸方向排列成一列,該多個前端夾具32能夠進行開閉。在從託盤2向記錄鼓3輸送印刷版吋,前端夾具32打開,在定位銷31對印刷版A的前端定位之後,前端夾具32關閉,來將印刷版的前端夾緊固定在記錄鼓3的表面上。另外,在前端夾具32上設置有切ロ或者通孔,在前端夾具32關閉時,所述定位銷31插入切ロ或通孔。如圖6所示,在所述記錄鼓3的表面上形成有周向的多個溝槽34,該溝槽34用於安裝後端夾具33,在後端夾具33安裝在記錄鼓3上的狀態下,多個後端夾具33配置為沿著記錄鼓3的旋轉軸方向排列成一列。後端夾具33構成為可從記錄鼓5的表面離開或安裝於多個溝槽34。在後端夾具33從記錄鼓5表面尚開時,後端夾具33由驅動裝直(未不出)保持。一旦後端夾具33附著於記錄鼓5上,該後端夾具33就在記錄鼓5的表面上夾住沿著印刷版供給平面B傳送的印刷版A的另一端即後端。所述後端夾33具能夠安裝在記錄鼓3的周向的溝槽34的任意位置,來與前端夾具31配合,能夠對任意長度的印刷版進行夾緊固定。如圖6、圖10所示,在所述託盤2和所述記錄鼓3之間設置有開閉門4,該開閉門4形成為「 く 」狀且能夠轉動,並具有平板狀的第一引導部41和平板狀的第二引導部42,所述第一引導部41和第二引導部42形成規定角度。所述開閉門4安裝在旋轉軸上,通過驅動裝置驅動開閉門4的旋轉軸進行旋轉,來使開閉門4轉動而在打開狀態和關閉狀態之間切換,在供給印刷版和排出印刷版時,所述開閉門4打開,在打開狀態下,所述第一引導部41的表面與託盤2的表面處於同一平面,且該平面與印刷版供應平面B平行,所述第二引導部42的下端接近記錄鼓3 ;在印刷版安裝在卷繞安裝在記錄鼓上來對印刷版進行曝光吋,所述開閉門4被關閉,在關閉狀態下,所述第一引導部41的表面不與所述託盤2的表面處於同一平面,並且,所述第一引導部41的端部和第二 引導部42的端部均遠離記錄鼓3的表面,來避免在記錄鼓3高速旋轉進行曝光時,因第一引導部41或第二引導部42的端部接近記錄鼓表面而產生異常的聲音。如圖6所示,在記錄鼓3的附近設置有擠壓輥5,該擠壓輥5通過驅動裝置能夠在接近記錄鼓3的表面的接近位置和遠離記錄鼓3的表面的遠離位置之間移動。在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以及從記錄鼓3排出印刷版時,通過驅動裝置使該擠壓輥5接近記錄鼓3的表面而到達接近位置,來對印刷版進行引導,而在記錄鼓3高速旋轉進行曝光時,該擠壓輥5遠離記錄鼓3的表面而退避到遠離位置,來避免與前端夾具或後端夾具等發生幹渉。另外,如圖3所示,在記錄鼓5的附近配置有曝光頭6,曝光頭6能夠移動地被設置於引導機構上,藉助引導機構所產生的驅動カ而在平行於記錄鼓5的旋轉軸的方向上被傳送的同吋,曝光頭6利用光束來掃描安裝在記錄鼓5上的印刷版(其與記錄鼓5 —起旋轉),由此,曝光頭6進行曝光處理以將圖像記錄於印刷版上。如圖8所示,旋轉編碼器36被附著於記錄鼓3的旋轉軸上,以檢測記錄鼓3的各種角位置。在當前的圖像記錄設備中,預先限定了第一角位置X、第二角位置Z和第三角位置Q。特別地,前端夾具32在第一角位置X處夾緊;第二角位置Z與後端夾具33的定位有關;以及前端夾具52的夾緊在第三角位置Q處被鬆開。如圖8所示,相對於預定的基準面(與水平面垂直的面)S來限定每個角位置。在記錄鼓5處於第一角位置X吋,前端夾具52被驅動裝置驅動,以夾住印刷版的前端。在記錄鼓5處於第三角位置Q時,前端夾具52被驅動裝置驅動,以鬆開已被夾住的印刷版的前端。在記錄鼓5處於第二角位置Z時,後端夾具53能夠被驅動裝置驅動,以附著於記錄鼓5的外表面上,以便夾住印刷版的後端。另外,在記錄鼓5處於第二角位置Z時,這樣附著於記錄鼓5外表面上的後端夾具53也可通過驅動裝置而脫離記錄鼓3的外表面,由此鬆開印刷版的後端。如圖4所示,在箱體的側面設置有多個風扇7,通過這些風扇對圖像記錄設備的內部空間進行換氣,由此來進行散熱。在箱體I內還具有控制部,該控制部被電連接於上述各種組成部分上,以在與各組成部件交換信號的同時,控制整個圖像記錄設備的操作。由於上述各驅動裝置、控制部、鼓風機等不構成本發明的實質部分,所以將省略其具體描述。從上述可知,圖像記錄設備主要使印刷版進行如下動作。即,首先,使記錄鼓3在規定角度位置處停止,從託盤2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在印刷版的前端與定位銷31抵接而被前端夾具固定在記錄鼓的表面上後,記錄鼓ー邊旋轉,ー邊印刷版卷繞安裝在記錄鼓3的表面,並用後端夾具將印刷版的後端固定在記錄鼓的表面。在用前端夾具和後端夾具將印刷版固定在記錄鼓的表面上後,記錄鼓進行高速旋轉,來對印刷版進行曝光。在曝光之後,使記錄鼓停在規定角度位置處,並使後端夾具鬆開,先將印刷版的後端向託盤排出,之後記錄鼓一邊旋轉ー邊將印刷版排出,最後打開前端夾具,將印刷版整體排出至託盤。下面,對圖像記錄設備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進行說明。首先對以往的印刷版的供給結構進行說明,然後對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 供給裝置進行說明。圖9A表示以往的從託盤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的印刷版供給結構的示意性側視圖;圖98是從圖9A中的A方向觀察到的圖;圖9(是 從圖9A中的B方向觀察到的圖。在以往的圖像記錄設備中,對與上述圖像記錄設備相同或相當的構件標註同一附圖標記,而省略詳細的說明。如該圖9A所示,託盤2將印刷版A沿著印刷版供給平面B向記錄鼓3供給,其中,該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記錄鼓3相切,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記錄鼓3的切線與多個定位銷在記錄鼓3上排列而成的直線一致。也就是說,在以往的供給結構中,所供給的印刷版A直接與定位銷接觸,如圖9A、圖9B所示,印刷版A的前端在記錄鼓3的旋轉軸方向上發生彎曲,並且此時無法矯正該彎曲,該印刷版A的前端在彎曲的狀態下直接被前端夾具32夾緊固定在記錄鼓3上。若在該狀態下卷繞印刷版A,則印刷版A的前端會發生浮起尤其是中央部發生浮起,從而導致曝光品質下降。圖10表示本發明的從託盤2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的示意性側視圖。如圖10所示,該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具有託盤2、記錄鼓3、開閉門4、擠壓輥5等。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在託盤2的表面上放置印刷版A後,託盤2能夠將印刷版A以規定角度0沿與託盤2的表面平行的印刷版供給平面B向記錄鼓3輸送,該規定角度9為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水平面D所形成的角度,該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記錄鼓3相交。另外,在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吋,開閉門4處於打開狀態,在打開狀態下,第一引導部41的表面與託盤2的表面處於同一平面,而第二引導部42位於第一引導部41的下方,並且第二引導部42的表面與印刷版供給平面B具有規定的角度。另外,在從託盤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時,通過驅動裝置、編碼器36、制動機構等將記錄鼓3在第一角度位置X處停止,另外,如上所述,在記錄鼓3上配置有多個定位銷31,多個定位銷31固定幹與記錄鼓3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在從託盤2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時,如圖10所示,該直線位於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記錄鼓3的交線C的下方。另夕卜,在從託盤2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時,優選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水平面D所形成的上述規定角度9為60度,並且優選印刷版供給平面B配置在如下位置,S卩,若印刷版供給平面B從圖10所示的狀態向圖中左側水平移動5_,則印刷版供給平面B』處於圖11所示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印刷版供給平面B平行,並且,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記錄鼓3相切,且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記錄鼓3的切線與排列有多個定位銷的上述直線重合。換言之,在從託盤2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時,與記錄鼓3相切且切線為上述直線的切面B』(印刷版供給平面B』)與印刷版供給平面B平行,並且該切面B』和印刷版供給平面B的之間的水平距離為5mm。另外,上述水平距離並不限於5mm,實質上在3mm 5mm的範圍均可,並且,優選上述水平距離為3. 6mm。
若以上述方式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則印刷版A的整個前端先與記錄鼓3的表面接觸,並沿著記錄鼓3的表面移動之後,與定位銷3的根部接觸,並且在該狀態下,前端夾具32關閉將印刷版A的前端夾緊固定在記錄鼓3的表面,由此能夠避免印刷版A的前端發生彎曲產生浮起。此時的狀態如圖12所示。圖13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個比較例即在上述規定角度為50度時從託盤2沿著印刷版供給平面B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的例子。如圖13所示,若以規定角度50度沿著印刷版供給平面B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A,則在印刷版A的前端與記錄鼓3的表面接觸之後與定位銷31接觸吋,印刷版A的前端從定位銷3的根部浮起,即使被前端夾具32夾緊也無法消除該浮起而導致曝光品質惡化。圖14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個比較例即切面B』與印刷版供給平面B之間的水平距離為IOmm的例子,在圖中省略了切面B』。如圖14所 示,若切面B』與印刷版供給平面B之間的水平距離為10mm,則在印刷版A的前端與記錄鼓3的表面接觸之後與定位銷31接觸吋,印刷版A的前端從定位銷3的根部浮起,即使被前端夾具夾緊也無法消除該浮起而導致隱光品質惡化。而在本發明中,如上所述,通過以所述規定角度為60度並使切面B』與印刷版供給平面B之間的水平距離為3mm 5mm,則在印刷版A的前端與記錄鼓3的表面接觸之後與定位銷31接觸吋,印刷版A的前端不會從定位銷3的根部浮起,被前端夾具32夾緊後不會使隱光品質惡化。另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在記錄鼓和託盤之間設置了開閉門4,但也可以省略該開閉門。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在圖10至12中未示出擠壓輥5,但在供給印刷版時,擠壓輥5接近記錄鼓3以引導印刷版A。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在託盤2上設有輥的情況下向記錄鼓3供給印刷版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在託盤2上不設能夠旋轉的多個輥,此吋,印刷版供給平面B的設置與在託盤2上未設有輥的情況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另外,多個定位銷可以沿著記錄鼓的周向為多組,每組的定位銷配置在與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在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吋,利用其中的ー組對印刷版進行定位,每組中至少包括兩個定位銷,該兩個定位銷配置在與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另外,圖15示出了在記錄鼓3進行高速旋轉對印刷版進行曝光時各結構的概略圖。如圖15所示,在對印刷版進行曝光時,快門4處於關閉狀態,擠壓輥5處於遠離位置。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具有託盤,其具有平坦的表面,用於輸送印刷版,記錄鼓,其為圓筒狀,井能夠卷繞安裝所述印刷版;所述託盤能夠將所述印刷版以規定角度沿與所述託盤的表面平行的印刷版供給平面向所述記錄鼓輸送,所述規定角度為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在所述記錄鼓上配置有多個定位銷,所述多個定位銷中的至少兩個定位銷固定幹與所述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所述記錄鼓相交,在向所述記錄鼓供給所述印刷版時,所述直線位於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所述記錄鼓的交線的下方。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所述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還具有開閉門,所述開閉門形成為「 く」狀井能夠轉動,並且具有平板狀的第一引導部和平板狀的第二引導部,在供給所述印刷版時開閉門打開,所述第一引導部的表面與所述託盤的表面處於同一平面。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所述規定角度為60度。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在向所述記錄鼓供給所述印刷版時,與所述記錄鼓相切且切線為所述直線的切面與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平行,並且該切面和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的之間的水平距離為3mm 5mm。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在所述記錄鼓上設置有前端夾具,在所述印刷版的前端與所述定位銷接觸時,所述前端 夾具將所述印刷版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記錄鼓上。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所述第二引導部用於引導曝光完的所述印刷版的後端以將所述印刷版排出。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設置有擠壓輥,在供給所述印刷版以及排出所述印刷版時,所述擠壓輥接近所述記錄鼓以引導所述印刷版。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在所述託盤上安裝有多個輥,並且,所述輥能夠旋轉。在本發明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中,所述水平距離為3. 6_。儘管已經具體地描述了本發明,但是前面的描述在所有方面都是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能夠構思出許多其他的改型和變形。
權利要求
1.ー種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 具有: 託盤,其具有平坦的表面,用於輸送印刷版, 記錄鼓,其為圓筒狀,井能夠卷繞安裝所述印刷版; 所述託盤能夠將所述印刷版以規定角度沿與所述託盤的表面平行的印刷版供給平面向所述記錄鼓輸送,所述規定角度為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 在所述記錄鼓上配置有多個定位銷,所述多個定位銷中的至少兩個定位銷固定幹與所述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 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所述記錄鼓相交,在向所述記錄鼓供給所述印刷版時,所述直線位於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所述記錄鼓的交線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所述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還具有開閉門,所述開閉門形成為「 く 」狀並能夠轉動,並且具有平板狀的第一引導部和平板狀的第二引導部,在供給所述印刷版時開閉門打開,所述第一引導部的表面與所述託盤的表面處於同一平面。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所述規定角度為60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在向所述記錄鼓供給所述印刷版時,與所述記錄鼓相切且切線為所述直線的切面與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平行,並且該切面和所述印刷版供給平面的之間的水平距離為3mm 5mm o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在所述記錄鼓上設置有前端夾具,在所述印刷版的前端與所述定位銷接觸吋,所述前端夾具將所述印刷版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記錄鼓上。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所述第二引導部用於引導曝光完的所述印刷版的後端以將所述印刷版排出。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設置有擠壓輥,在供給所述印刷版以及排出所述印刷版時,所述擠壓輥接近所述記錄鼓以引導所述印刷版。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在所述託盤上安裝有多個輥,並且,所述輥能夠旋轉。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特徵在幹, 所述水平距離為3. 6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其能夠高精度地供給印刷版,使印刷版的前端與記錄鼓的表面緊貼,且使印刷版的前端與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以避免印刷版發生浮起。一種印刷版精密供給裝置,具有託盤,其具有平坦的表面,用於輸送印刷版,記錄鼓,其為圓筒狀,並能夠卷繞安裝印刷版;託盤能夠將印刷版以規定角度沿與託盤的表面平行的印刷版供給平面向記錄鼓輸送,規定角度為印刷版供給平面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在記錄鼓上配置有多個定位銷,多個定位銷中的至少兩個定位銷固定於與記錄鼓的旋轉軸平行的直線上,印刷版供給平面與記錄鼓相交,在向記錄鼓供給印刷版時,直線位於印刷版供給平面與記錄鼓的交線的下方。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2768485SQ20121028527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
發明者王舜祺 申請人:美迪亞印刷設備(杭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