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可持續發展(安徽銅陵無廢城市)
2023-07-01 12:18:39
銅陵可持續發展?近日,銅陵市中等職業教育中心、市三中、郊區老洲初級中學、羅家村幼兒園等8所學校(幼兒園)獲評銅陵市首批市級「無廢校園」這些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節約資源意識,引導孩子們積極投身垃圾分類等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實踐,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銅陵可持續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銅陵可持續發展
近日,銅陵市中等職業教育中心、市三中、郊區老洲初級中學、羅家村幼兒園等8所學校(幼兒園)獲評銅陵市首批市級「無廢校園」。這些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節約資源意識,引導孩子們積極投身垃圾分類等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實踐。
「打造『無廢校園』是我們建設『無廢城市』、推動生產生活綠色轉型的一個環節、一個細胞。」銅陵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郭忠介紹。2019年4月銅陵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全國「11 5」、全省唯一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一年多的時間裡,銅陵構建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四大體系」,全方位擁抱「無廢」,探索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新路徑,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工業「無廢」——
控制增量和削減存量「一體化」推進
銅陵每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400多萬噸。如何破解工業固廢綜合管理難題?銅陵給出的答案是:控制增量、削減存量,循環利用、產業消化。
走進六國化工公司的中控室,電腦屏幕上的「工業大腦」系統清晰地顯示著萃取目標值、計劃控制值、控制值推薦等參數。六國化工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吳昊告訴記者,「工業大腦」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應用,推動生產過程中「經驗指標」轉變為「數據指標」,以「算力」得到生產物料添加的最優解。「藉助工業大腦,我們磷轉化率平均提升了0.79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約磷礦石資源6000噸、減少磷石膏固廢10000噸,也為企業帶來約600萬元的經濟效益。」吳昊說。
引入「工業大腦」,推動傳統工業邁入「算力時代」,是銅陵打造「硫磷化工行業減廢模式」的一個生動縮影。「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以來,銅陵結合國家第二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多途徑強化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全力打造「銅產業全產業鏈減廢模式」「硫磷化工行業減廢模式」「建材行業消納多種大宗工業固廢模式」,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於零增長。
除去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外,銅陵有色金冠銅業陽極泥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回收等一批項目建成投運,含銅等重金屬廢渣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鈦白粉生產中廢硫酸回用工業化技術等一批工藝推廣應用,開啟了硫磷化工行業循環利用、產業消化新局面。銅陵還推動建成綜合利用大宗工業固廢生產新型節能環保建材、礦山充填專用膠凝材料等項目,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尾砂、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的產品結構日趨多元化,形成紙面石膏板、水泥緩凝劑、預拌砂漿、膠凝材料等系列產品。
農業「無廢」——
綜合利用和綠色生產「兩隻手」發力
在銅陵萬華禾香板業公司廠區內,綑紮好的秸稈,通過叉車送進生產線進料口,另一頭綠色環保型的秸稈板材被源源不斷地「吐出」。「我們生產出來的禾香板不含甲醛,且在強度、彈性、膨脹率、握釘力等性能上均優於相似的木質板材。」該公司副總經理代慶洪介紹,禾香板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公司一年要「吃下」30餘萬噸秸稈。
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立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收儲一體化運行模式,讓小秸稈「點草成金」。銅陵已建成秸稈標準化收儲站21個,堆放轉運點115個,建成投運萬華秸稈、畜禽糞汙及秸稈沼氣發電工程、樅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等綜合利用項目,全市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33%、90.77%。秸稈綜合利用也助推了秸稈禁燒工作,根據衛星遙感監測及日常巡查情況,2020年銅陵秸稈焚燒火點數為零。
「在抓好農場秸稈回收利用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無廢農場』建設。」銅陵普濟圩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尚森告訴記者,普濟圩農場已建成3萬多畝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通過「稻蝦共生」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量70%以上,通過使用無人機開展病蟲害防治以及綜合運用生物、物理殺蟲等方式推動糧食生產綠色增效。普濟圩農場不但獲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楓瑤牌」蝦稻米還榮獲第四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金獎和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金獎。
以收集、利用等環節為重點推動區域農作物秸稈全量利用,以規模養殖場為重點發展畜禽糞汙利用生態循環農業,以回收、處理等環節為重點提升廢舊農膜及農藥包裝廢棄物再利用水平,銅陵把「無廢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農業綠色生產、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打造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的「無廢農業」樣本。
生活「無廢」——
源頭減量和末端處理「全鏈條」提升
每天穿梭在社區、小區,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指導小區保潔員正確分類垃圾,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督導員許代琴感受到了可喜變化:「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參與率、分類正確率越來越高,特別是廚餘垃圾收集量比垃圾分類剛開始推行時多出了好幾倍。」
推進垃圾分類是建設「無廢城市」重要一環。銅陵構建「垃圾分類 再生資源 物聯網」三網融合模式,建立樓棟、小區、社區、轄區分層負責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和「桶長制」工作機制,落地實施《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開出罰單,推廣運行「分好啦」「回收郎」等App,成立再生資源回收個體從業者聯盟並掛牌首批9處大型再生資源生活垃圾回收聯盟站點,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既控源頭又治末端。銅陵同步推動銅陵海螺水泥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工程提產改造項目完工投運,建成上峰傑夏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樅陽海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推進樅陽海螺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城市建築垃圾及生活垃圾轉運處置項目、餐廚垃圾改擴建(二期)工程等,持續提升末端處理能力。
讓「無廢城市」理念「飛入」尋常巷陌、「飛向」百姓生活,銅陵實施「無廢細胞」建設工程。該市教體、衛健、商務、文旅、經信等部門分別推動開展無廢校園、無廢醫院、無廢商場、無廢景區、無廢礦山等建設,引導市民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建設試點百姓參與,取得成果百姓共享。」郭忠表示,伴隨著「無廢城市」深入推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銅陵垃圾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更清了、岸更綠了、空氣更好了。數據顯示,去年銅陵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1.8%,前11個月水質同比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較上年明顯好轉。記者 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