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塑板材生產用木粉輸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1 06:54:06 2

本發明涉及給模型進料的裝置或加壓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木塑板材生產用木粉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木塑複合材料內含塑料,因而具有較好的彈性模量,又由於內含木質纖維並經與塑料充分混合,因而具有與硬木相當的抗壓、抗彎曲等物理機械性能,並且其耐用性能明顯優於普通木質材料。木塑板表面硬度高,一般是木材的2-5倍,具有與原木相同的加工性能,可釘、可鑽、可切割、粘結,用釘子或螺栓連接固定,表面光滑細膩、無需砂光和油漆,其油漆附著性好,亦可根據個人喜好上漆。
木塑複合板材的生產設備一般包括木粉混料單元、木粉傳輸單元以及木粉熱擠壓單元,木粉、熱塑性高分子材料和加工助劑等原料加入到木粉混料單元中的混料池進行充分混合,待上述木粉混料充分混合後由木粉傳輸單元中的傳輸裝置(多為傳輸帶)輸送到料鬥內,然後料鬥內的木粉混料再在外部助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慢慢下料到木粉熱擠壓單元的熱擠壓模具中被熱擠壓機進行熱擠壓製成成品。其中現有的料鬥結構設計中通常是直接將能夠產生送料助力的風機設置在料鬥的頂部或者底部,同時為了使得料鬥內的木粉混料能準確的下料到熱擠壓模具內,不僅要將料鬥的下料口緊對熱擠壓模具的模腔,同時也必須要限定料鬥的下料口口徑,正因如此現有的料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木粉混料容易黏在料鬥的內壁上,持續累積直至木粉混料堵塞料鬥的下料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木塑板生產用木塑生產裝置,該裝置可以在輸送木粉時避免被堵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如下:一種木塑板生產用木粉輸送裝置,包括支架、進料鬥、電機、滾筒、固定框、轉軸和進風結構,所述進料鬥固定在支架上且包括內壁和外壁,所述內壁形成木粉輸送腔,所述木粉輸送腔上部和下部分別為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內壁和外壁間為通風腔,所述通風腔上部為進風口,所述進風結構與進風口連通;所述內壁周向設有多個傾斜設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從內壁外端向內端傾斜向下設置,所述電機固定在支架上且輸出軸連接有滾筒,所述滾筒周向設有多條斜槽,所述斜槽從滾筒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多條斜槽首尾相連,所述固定框與機架固定連接且固定框上部設有滑槽,所述滑動件穿過滑槽且與滑槽滑動連接,所述滑動件下端與斜槽滑動配合,所述滑動件下端設有攪拌杆。
採用本基礎方案時,是通過進料鬥來輸送木粉的。在輸送時,將木粉放入到進料鬥內。通過進風結構向進風口通入流動空氣。空氣進入到通風腔後經過通孔進入到木粉輸送腔內,對木粉輸送腔內的木粉吹氣,使得木粉輸送腔內的氣壓增大,避免木粉堵塞在木粉輸送腔內。而且,因為通孔為向下傾斜設置,所以效果更好。而且在木粉輸送過程中,會有電機驅動滾筒轉動,而滾筒周向又有斜槽,所以與斜槽滑動配合的滑動件會在斜槽的作用下移動,又因為滑槽的限制,所以在滾筒轉動時,滑動件會沿著滑槽做往復移動,帶動攪拌杆往復移動,對木粉進行攪拌並避免木粉粘結、堵塞出料口。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還包括風道,所述滾筒遠離電機的一端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扇葉,所述扇葉與風道一端連通,所述風道另一端與進風口連通,在滾筒轉動時,會帶動扇葉轉動,扇葉轉動產生風力,通過風道與進風口進入至送風腔中再通過通孔進入到木粉輸送腔中。這樣只通過一個電機便可同時完成攪拌與送風,操作十分方便。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通孔的傾斜角度為30-50°,如此送風效果更好。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優選方案,所述通孔的直徑為0.8-1.5cm,這樣可避免木粉進入到通孔中。
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通孔縱截面為梯形,且位於內壁內端處的面積小於另一端,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木粉進入到通孔,而且空氣通過通孔後,其流速會加快,產生的壓力更大,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木塑板材生產用木粉輸送裝置實施例1進料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進風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進料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進料鬥1、木粉輸送腔2、出料口3、進料口4、通風腔5、進風口6、通孔7、電機8、滾筒9、斜槽10、固定框11、滑槽12、滑動件13、轉軸14、扇葉15。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一種木塑板生產用木粉輸送裝置,包括支架、進料鬥1、電機8、滾筒9、固定框11、轉軸14和進風結構,進料鬥固定在支架上且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形成木粉輸送腔2,木粉輸送腔2上部和下部分別為進料口4和出料口3;內壁和外壁間為通風腔5,通風腔5上部為進風口6,進風結構與進風口6連通;內壁周向設有多個傾斜設置的通孔7,通孔7從內壁外端向內端傾斜向下設置,通孔7的傾斜角度為45°,如此送風效果更好。通孔7的直徑為0.8-1.5cm,這樣可避免木粉進入到通孔7中。如圖2所示,電機8固定在支架上且輸出軸連接有滾筒9,滾筒9周向設有多條斜槽10,斜槽10從滾筒9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多條斜槽10首尾相連,固定框11與機架固定連接且固定框11上部設有滑槽12,滑動件13穿過滑槽12且與滑槽12滑動連接,滑動件13下端與斜槽10滑動配合,滑動件13下端設有攪拌杆。
如圖2所示,滾筒9遠離電機8的一端設有轉軸14,轉軸14上設有扇葉15,扇葉15與風道一端連通,風道另一端與進風口6連通,在滾筒9轉動時,會帶動扇葉15轉動,扇葉15轉動產生風力,通過風道與進風口6進入至送風腔中再通過通孔7進入到木粉輸送腔2中。這樣只通過一個電機8便可同時完成攪拌與送風,操作十分方便。
通過進料鬥1來輸送木粉的。在輸送時,將木粉放入到進料鬥1內。通過進風結構向進風口6通入流動空氣。空氣進入到通風腔5後經過通孔7進入到木粉輸送腔2內,對木粉輸送腔2內的木粉吹氣,使得木粉輸送腔2內的氣壓增大,避免木粉堵塞在木粉輸送腔2內。而且,因為通孔7為向下傾斜設置,所以效果更好。而且在木粉輸送過程中,會有電機8驅動滾筒9轉動,而滾筒9周向又有斜槽10,所以與斜槽10滑動配合的滑動件13會在斜槽10的作用下移動,又因為滑槽12的限制,所以在滾筒9轉動時,滑動件13會沿著滑槽12做往復移動,帶動攪拌杆往復移動,避免木粉粘結、堵塞出料口3。
實施例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通孔7縱截面為梯形,且位於內壁內端處的面積小於另一端,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木粉進入到通孔7,而且空氣通過通孔7後,其流速會加快,產生的壓力更大,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本技術:
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木塑板生產用木粉輸送裝置,包括支架、進料鬥、電機、滾筒、固定框、轉軸和進風結構,進料鬥固定在支架上且包括內壁和外壁,內壁形成木粉輸送腔,木粉輸送腔上部和下部分別為進料口和出料口;內壁和外壁間為通風腔,通風腔上部為進風口,進風結構與進風口連通;內壁周向設有多個傾斜設置的通孔,通孔從內壁外端向內端傾斜向下設置,電機固定在支架上且輸出軸連接有滾筒,滾筒周向設有多條斜槽,斜槽從滾筒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多條斜槽首尾相連,固定框與機架固定連接且固定框上部設有滑槽,滑動件穿過滑槽且與滑槽滑動連接,滑動件下端與斜槽滑動配合,滑動件下端設有攪拌杆。該裝置可以在輸送木粉時避免被堵塞。
技術研發人員:令狐成浩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貴州榮興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31
技術公布日: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