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極薄產品破碎的抗拉力測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07:33: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力測試裝置,具體為一種防極薄產品破碎的抗拉力測試裝置,屬於測試裝置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零件的運用越來越廣,此時,對各種零件的各方面性能的測試顯得尤為重要,而在測試一些精密易碎零件的抗拉力測試時,往往會因為不能確定其最大抗拉力,直接將產品拉壞破損,不僅不能對其抗拉力有個直觀了解,還毀壞了大量產品,得不償失,此時,則需要一種能精確測試易碎產品抗拉力的裝置來解決這一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防極薄產品破碎的抗拉力測試裝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防極薄產品破碎的抗拉力測試裝置,包括主座,所述主座一側設置支撐腿,且所述主座一側設置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一側設置卡座;所述卡座一側設置卡扣;所述卡扣一側設置軟扣;所述卡座一側設置精測儀;所述精測儀一側設置軟膠管;所述軟膠管連接塑膠吸盤;所述塑膠吸盤一側設置固線器;所述固線器一側設置線孔;所述線孔一側設置粗測儀;所述粗測儀一側設置真空泵;所述精測儀底部設置滑塊;所述滑塊底部設置軌道。
優選的,所述塑膠吸盤一側設置連線圈,且所述連線圈一側設置拉線和線圈。
優選的,所述塑膠吸盤設置為兩個,且所述兩個塑膠吸盤由軟膠管連接。
優選的,所述精測儀內部設置內測器和外顯器,且所述內測器和外顯器由標杆連接。
優選的,所述滑塊底部設置滾輪。
優選的,所述連接座焊接連接軌道、卡座和主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設置有粗測儀和精測儀,可於粗測儀處粗測拉力,於精測儀精確測試拉力,使拉力測試更加精確;軟膠管連接兩個塑膠吸盤,可通過真空泵抽空其中空氣,更加緊固待測物件,防止極薄產品在測試時損壞,同時節約軟膠管材料;精測儀底部設置滑塊和滾輪,滾輪底部設置軌道,精測儀移動時摩擦力小,移動軌跡穩定,測試更精確;卡座和主座、支撐腿之間由螺栓連接,連接靈活,結構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塑膠吸盤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精測儀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卡扣結構示意圖。
圖中:1、卡座;2、精測儀;3、軟管;4、塑膠吸盤;5、固線器;6、真空泵;7、連接座;8、軌道;9、主座;10、支撐腿;11、拉線;12、線圈;13、連線圈;14、滾輪;15、標杆;16、內測器;17、線孔;18、外顯器;19、滑塊;20、卡扣;21、軟扣;22、粗測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4所示,一種防極薄產品破碎的抗拉力測試裝置,包括主座9,主座9一側設置支撐腿10,且主座9一側設置連接座7;連接座7一側設置卡座1;卡座1一側設置卡扣20;卡扣一側20設置軟扣21;卡座1一側設置精測儀2;精測儀2一側設置軟膠管3;軟膠管3連接塑膠吸盤4;塑膠吸盤4一側設置固線器5;固線器5一側設置線孔17;線孔17一側設置粗測儀22;粗測儀22一側設置真空泵6;精測儀2底部設置滑塊19;滑塊19底部設置軌道8。
塑膠吸盤4一側設置連線圈13,且連線圈13一側設置拉線11和線圈12,拉力傳輸穩定;塑膠吸盤4設置為兩個,且兩個塑膠吸盤4由軟膠管3連接,保持吸力同步;精測儀2內部設置內測器16和外顯器18,且內測器16和外顯器18由標杆15連接,測試精確;滑塊19底部設置滾輪14,滑動穩定;連接座7焊接連接軌道8、卡座1和主座9,結構穩定。
首先,位待測產品兩邊放置好塑膠吸盤4,打開真空泵6,通過軟膠管3吸乾塑膠吸盤4內的空氣,使零件緊密連接塑膠吸盤4;然後,固定好精測儀2底部的卡扣20於卡座1上,通過粗測儀2粗略測試產品抗拉力;接著,打開卡扣20,線圈12會卡住固線器5上的線孔17,此時,通過滾輪14和滑塊19在軌道8上滑動精測儀2,測試的數據會通過內測器16顯示在外顯器18上;最後,拿筆記錄下測出的數據即可。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