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繪畫海報大全(電影與繪畫驚人的融合)
2023-06-21 15:07:21 1
許多導演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致敬名畫,名曲,但都是驚鴻一瞥。
而有部電影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100%還原了世界名畫,還直接用這畫」拼湊」成了一部故事飽滿的電影。
藝 術 家
愛德華•霍普
美國最重要的寫實畫家之一,1882年7月22日出生在紐約一個緊靠哈得孫河谷的叫做Nyack的小鎮子。霍珀在10歲時就開始他的繪畫生涯,高中畢業後,他進入到紐約函授繪圖學校,在這之後,他成為了該校的成員,在美國現實主義之父羅伯特·亨利手下工作。愛德華·霍普的繪畫作品受「黑色電影」流派影響,他的作品偏好表現光影下的色彩及情緒變化,他畫中的人物和景物,都是為彰顯光線而存在,讓投射出來的影子說明時間與氣氛。而畫中那說不出的空寂氣氛,正是他迷倒無數人的力量來源。相應的他也影響了希區柯克、賈木許、文德斯等電影導演的創作。
電 影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這是一部來自奧地利電影製作人古斯塔夫·德池(Gustav Deutsch)在2013年的推出他的第一部實驗性電影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雪莉:現實的願景》,一個以故事片形式呈現的獨特的跨學科藝術項目。
古斯塔夫·德池用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的 13 幅絕世名畫構成了美國社會歷史的現實風景。
而歷史正是由無數的個人故事所書寫的——雪莉,一個美國女性的縮影,她走進霍普的畫作,走過美國 20 世紀的重大歷史時刻,見證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劇變:從珍珠港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麥卡錫時代和冷戰到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和越戰爆發、從股市崩盤到經濟蕭條、從貓王埃爾維斯•普利斯萊和搖滾樂到馬龍•白蘭度和瑪麗蓮•夢露……
導演古斯塔夫•德池敏銳地捕捉到霍普的繪畫與電影藝術之間的關聯,試圖挖掘一些並非電影製作人初衷的東西來創造意義,他想要講述新的故事。
為了打造這部他的處女作實景真人電影,他親自赴美國博物館觀察霍珀的原畫,精選霍普的 13 幅生活風景畫作,記錄下最為準確的顏色值,所以才有了電影中絢爛又不失美感的色彩與燈光。
他以繪畫與電影的對話為主軸,加以現實的敘述,用繪畫、現實和影像組合出新的電影語言,利用燈光、顏色和音樂建構出劇場化的體驗。宏大的議題倚託幾近靜止的精美畫面,借用雪莉段落式的內心獨白,以女性視角解讀美國歷史,書寫出一篇新世紀美國女性的獨立宣言,是美國文化前進的齒輪印記。
Shirley 是電影中一位虛構的女主角,她處理身邊發生的社會政治變化時,有著和處理自己個人事務一樣的熱情。隨著鏡頭慢慢拉近,觀眾便和Shirley 一起走進了 Hopper 的畫作之中...
Hotel room, 1931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New York Movie, 1939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Room in New York, 1940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Office at Night, 1940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Hotel Lobby, 1943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Morning Sun, 1952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Sunlight on Brownstones, 1956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Western Motel, 1957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Excursion into Philosophy, 1959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Intermission, 1963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Sun in an Empty Room, 1963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Chair Car, 1965
Painting by Edward Hopper
A scene from Gustav Deutsch’s film
Shirley: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影片中的13個場景,每一個都與 Hopper 的畫作相對應,導演以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繹這些畫作,為每幅畫創造了故事。
幕 後
Edward Hopper 相對統一和穩定的畫風,為電影的拍攝提供了可能,導演 Gustav Deutsch 抓住了 Hopper 畫作的精髓,通過光影、色彩、構圖、視角等等元素,讓整部電影介於真實與畫作之間,現實與虛幻之間,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場景設計師 Hanna Schimek 精心還原畫作中的場景與細節,攝影師 Jerzy Palacz 更是在拍攝每個景時都設置了與原畫視角一致的機位。
在團隊的精心操作下,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像是出自於 Edward Hopper 之手,所以,縱然畫面近乎靜止,也讓人不願輕易按下快進鍵。
整部電影很好地還原了Hopper畫中的場景,包括對長腿的迷戀,以及陽光、窗戶、影子和色調都很準確,所有物件纖塵不染,所有人物一絲不苟,所有色彩涇渭分明,無論定格在哪一幀,你永遠能夠得到一張美到極致的攝影作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整部影片敘事緩慢,讓人沉浸在畫面裡是容易的,想要了解故事的深刻性和連貫性卻很難。很明顯這部電影是Deutsch對電影語言的一次實驗性的探索,不管效果如何,整個嘗試的過程仍舊令人喜悅。
古斯塔夫·德池的這部電影不只有致敬大師,它的每一幀,同樣都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