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找正清水牆磚的製作方法
2023-06-21 14:57:36 2

本技術:
涉及一種自找正清水牆磚。
背景技術:
清水牆就是磚牆外牆面砌成後,只需要勾縫,即成為成品,不需要外牆面裝飾,砌磚質量要求高,灰漿飽滿,磚縫規範美觀。相對混水牆而言,其外觀質量要高很多。
現有技術中的清水牆磚對抹灰和層疊鋪設的要求較高,普通工人難以掌握,即使是熟練工的工作效率也較低,不能滿足日益增快的建築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易於對接,便於抹灰的自找正清水牆磚。
本申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自找正清水牆磚包括燒結成型的磚體,在磚體上端面兩側對稱布設有上對接體,在磚體下端面兩側對稱布設有下對接體,當錯位砌磚時,下側磚體的右側上對接體與上側磚體的左側下對接體對接,下側磚體的左側上對接體與上側磚體的右側下對接體對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對體、下對接體朝向一致,分別橫貫磚體上、下表面。
進一步的,在上對體、下對接體兩側形成側抹灰空間;在上對體間、下對接體間形成中抹灰空間。
所述上對接體由兩條並列的單齒條組成雙齒上對接體,兩單齒條間形成對接槽;所述下對接體為單齒條,下對接體縱截面形狀、大小與所述對接槽縱截面形狀、大小相同。
進一步的,下對接體位於所述對接槽正下方的磚體下表面處。
所述上對接體為單齒條,其為等腰單齒上對接體,下對接體為單齒條,其為等腰單齒下對接體;所述等腰單齒上對接體和等腰單齒下對接體的縱截面為等腰三角形。
進一步的,等腰單齒下對接體之間的間距大於上等腰單齒上對接體之間的間距。
所述上對接體為單齒條,其為直角單齒上對接體,所述直角單齒上對接體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邊與磚體上表面重合,另一直角邊豎直向上,斜邊朝外;所述下對接體也為單齒條,其為直角單齒下對接體,所述直角單齒下對接體縱截面也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邊與磚體下表面重合,另一直角邊豎直向下,斜邊朝外。
進一步的,直角單齒上對接體的縱截面與直角單齒下對接體的截面形狀、大小相等。
本申請的優點在於:本申請通過在磚體上下端面設置相互配合的上、下對接體可快速進行定位,且上、下對接體兩側自然形成抹灰空間,抹灰均勻、快速,從而提高壘砌清水牆的效率,比使用一般清水牆磚效率高出很多。
附圖說明:本申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圖1是單雙齒的自找正清水牆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單雙齒錯位對接結構的自找正清水牆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單雙齒正位對接結構的自找正清水牆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等腰單單齒錯位對接結構的自找正清水牆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直角單單齒錯位對接結構的自找正清水牆磚的結構示意圖。
圖例:1、側抹灰空間,2、中抹灰空間,3、上對接體,3-1、雙齒上對接體,3-2、等腰單齒上對接體,3-3、直角單齒上對接體,4、磚體,5、條紋,6、下對接體,6-1、等腰單齒下對接體,6-2、直角單齒下對接體,7、抹灰層。
具體實施方式:本申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2、4、5所示,自找正清水牆磚包括燒結成型的磚體4,在磚體4上端面兩側對稱布設有上對接體3,在磚體4下端面兩側對稱布設有下對接體6,當錯位砌磚時,下側磚體的右側上對接體3與上側磚體的左側下對接體6對接,下側磚體的左側上對接體3與上側磚體的右側下對接體6對接。
所述上對體3、下對接體6朝向一致,分別橫貫磚體4上、下表面。
在上對體3、下對接體6兩側形成側抹灰空間1;在上對體3間、下對接體6間形成中抹灰空間2。
如圖1、2所示,所述上對接體3由兩條並列的單齒條組成雙齒上對接體3-1,兩單齒條間形成對接槽。所述下對接體3為單齒條,下對接體6縱截面形狀、大小與所述對接槽縱截面形狀、大小相同。
如圖3所示,下對接體5位於所述對接槽正下方的磚體下表面處。此種結構的設置可滿足磚體正為對接的需求。
如圖4所示,所述上對接體3為單齒條,其為等腰單齒上對接體3-2,下對接體6為單齒條,其為等腰單齒下對接體6-1。
所述等腰單齒上對接體3-2和等腰單齒下對接體6-1的縱截面為等腰三角形。
等腰單齒下對接體6-1之間的間距大於上等腰單齒上對接體3-2之間的間距。
如圖5所示,所述上對接體3為單齒條,其為直角單齒上對接體3-3,所述直角單齒上對接體3-3縱截面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邊與磚體4上表面重合,另一直角邊豎直向上,斜邊朝外。所述下對接體6也為單齒條,其為直角單齒下對接體6-2,所述直角單齒下對接體縱截面也為直角三角形,一直角邊與磚體下表面重合,另一直角邊豎直向下,斜邊朝外。
直角單齒上對接體3-3的縱截面與直角單齒下對接體6-2的截面形狀、大小相等。
使用時,將下層的磚體4間進行抹灰連接,隨後向磚體4上表面處的側抹灰空間1、中抹灰空間2倒入灰漿,將待砌磚體由下層磚體4上表面一側推入,推入時要使待砌磚體的下對接體6與下層磚體4的上對接體3貼合,隨著待砌磚體的推入,側抹灰空間1、中抹灰空間2內的多餘灰漿即會被刮出。待砌磚體到位後,順序推入其餘待砌磚體,完成一層磚體的壘砌。由於上、下對接體3、6的定位,在砌牆過程中只需按照上、下對接體3、6的位置進行磚體拼接,即可快速定位完成作業。在待砌磚體的推入過程中,由待砌磚體即可將多餘灰漿推出,而無需擔心灰漿不均造成的磚層不平的問題。
以上技術特徵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要。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找正清水牆磚,自找正清水牆磚包括燒結成型的磚體,在磚體上端面兩側對稱布設有上對接體,在磚體下端面兩側對稱布設有下對接體,當錯位砌磚時,下側磚體的右側上對接體與上側磚體的左側下對接體對接,下側磚體的左側上對接體與上側磚體的右側下對接體對接。本申請通過在磚體上下端面設置相互配合的上、下對接體可快速進行定位,且上、下對接體兩側自然形成抹灰空間,抹灰均勻、快速,從而提高壘砌清水牆的效率,比使用一般清水牆磚效率高出很多。
技術研發人員:王若辰;王寧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王若辰
技術研發日:2017.08.09
技術公布日: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