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及施工方法
2023-06-23 00:15:06 2
專利名稱: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及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核電站施工過程中的循環水管溝施工的定位裝置和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方法,特別是一種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鋼筋和內模施工精確定位的支撐裝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核電由於燃料費用較低,發電成本也較低,並可減少汙染等優點,在世界範圍被看好,但是由於核電站基站的建設成本高,建設要求高,目前能實現核電站建設的國家為數不多。核電站為非普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建設精度和安全度的要求都遠高於普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另外,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甚至會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安危,因此,在核電站的建設過程中,要力求精準。核電站的進水廊道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為電站提供循環冷卻水,在發生事故時,為電站提供應急用水,其進水洞口斷面形式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因此,洞口的鋼筋主筋也為圓弧形,內模也為圓模,普通建築結構中在鋼筋定位時常採用的馬凳將無法使用,鑑於此,尋找一種在進水道洞口施工中,尋找一種即可實現良好定位保證進水道截面尺寸,又便於鋼筋綁紮定位的輔助裝置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及施工方法,要解決疊合式循環水管溝洞口施工中弧形鋼筋和內模板準確定位從而提高疊合式進水道洞口施工精度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包括配套設置的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所述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均包括一系列間隔平行設置的定位支架組成,相鄰定位支架之間通過連接系杆連接成整體。所述下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由上部的凹弧形支撐杆、底部的直杆和位於凹弧形支撐杆、底部的直杆之間斜向撐杆組成,所述斜向撐杆兩端分別和凹弧形支撐杆和直杆焊接連接。所述斜向撐杆的延長線匯集於凹弧形支撐杆的圓心。所述中間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由上部的上弧形支撐杆、下弧形支撐杆和中間支撐杆組成,所述上弧形支撐杆為凹弧,所述下弧形支撐杆為凸弧,所述中間支撐杆斜向設置在上弧形支撐杆、下弧形支撐杆之間,其端部與上弧形支撐杆和下弧形支撐杆焊接連接。所述中間支撐杆由豎向支撐杆和斜向支撐杆組成,所述豎向支撐杆平行設置,所述斜向支撐杆設置在豎向支撐杆之間。
所述連接系杆為兩根杆交叉形成的剪刀型。所述定位支架之間的間距為lm。所述凹弧形支撐杆、上弧形支撐杆和下弧形支撐杆為L型鋼、槽鋼或H型鋼。所述的支撐裝置進行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如下:
步驟一,根據施工計劃,對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進行施工區段劃分;
步驟二,將下定位裝置按放線位置準確定位後,將下管溝水平筋按施工位置放置並與下定位裝置的凹弧形支撐杆綁紮連接;
步驟三,將下管溝圓弧形主筋按放線位置放置並與下管溝水平筋綁紮固定;
步驟四,在下定位裝置的斜向撐杆與凹弧形支撐杆交點位置安置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並將連接好的下管溝內模放置在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頂面;
步驟五,澆築第一施工段混凝土;
步驟六,依次按施工計劃施工第一施工段至上管溝和下管溝之間區段的其餘施工段;步驟七,施工至上管溝和下管溝之間區段,將中間定位裝置按施工位置放置在已澆築完成的下管溝頂面,其中下弧形支撐杆卡住下管溝頂部的弧形主筋;
步驟八,在中間定位裝置的上弧形支撐杆上按放線位置放置上管溝水平筋並綁紮連
接;
步驟九,將上管溝圓弧形主筋按放線位置放置並與上管溝水平筋綁紮連接;
步驟十,在中間定位裝置的上弧形支撐杆按設計位置安置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並將連接好的上管溝內模放置在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頂面;
步驟十一,澆築上管溝和下管溝之間區段混凝土;
步驟十二,按施工計劃施工剩餘施工段。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首先,通過設置與弧形鋼筋弧度相吻合的凹弧形支撐杆、上弧形支撐杆和下弧形支撐杆,使弧形鋼筋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之中,不會因為後續施工的影響,導致鋼筋位置變化留下質量隱患。其次,整體焊接形成的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可在加工廠進行整體焊接連接,減少現場焊接施工,可提高定位裝置本身的生產精度,在進水道循環管溝施工時使用簡便,由於整體安放,避免二次誤差的引入,提高施工精度。再者,通過在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側面設置剪刀型的連接系杆確保了整個定位裝置的穩定性,避免澆築過程中由於定位裝置變形導致無法確保混凝土進水道截面尺寸等施工誤差。還有,通過將所述凹弧形支撐杆、上弧形支撐杆和下弧形支撐杆設置為L型鋼、槽鋼或H型鋼等帶卡槽的型鋼,將下管溝圓弧形主筋和上管溝圓弧形主筋卡箍在槽內,防止混凝土澆築施工過程中,由于振搗、混凝土自重導致的鋼筋錯位。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核電站建築中管溝施工,尤其是疊合式水管溝圓洞的施工。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疊合式循環水管溝結構示意圖。圖2是下管溝的下定位裝置設置示意圖。圖3是下定位裝置的放大圖。圖4是下定位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中間定位裝置設置示意圖。圖6是中間定位裝置的放大圖。圖7是中間定位裝置的立體圖。附圖標記:1 一上管溝、2 —下管溝、3 —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4 一下管溝內模、5 一下管溝圓弧形主筋、6 —下管溝水平筋、7 —上管溝內模、8 —上管溝圓弧形主筋、9 一上管溝水平筋、10 —凹弧形支撐杆、11 一直杆、12 —斜向撐杆、13 —連接系杆、14 一上弧形支撐杆、15 —下弧形支撐杆、16 —中間支撐杆。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7所示,一種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包括配套設置的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所述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均包括一系列間隔平行設置的定位支架組成,相鄰定位支架之間通過連接系杆13連接成整體。所述下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參見圖3,由上部的凹弧形支撐杆10、底部的直杆11和位於凹弧形支撐杆10、底部的直杆11之間斜向撐杆12組成,所述斜向撐杆12兩端分別和凹弧形支撐杆10和直杆11固定連接。所述直杆11規格為-80x6,總長度為2700mm,所述凹弧形支撐杆10的弧度與下管溝圓弧形主筋弧度相同,對應的圓心角為70度,圓的半徑為1745mm,總長度為2070mm。所述斜向撐杆12至少為四根,最外側的兩根邊杆為直徑為25的鋼筋,長度為772mm,中間的兩根撐杆為直徑為25的鋼筋,長度為470mm。所述斜向撐杆12的延長線匯集於凹弧形支撐杆10的圓心。所述中間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參見圖5,由上部的上弧形支撐杆14、下弧形支撐杆15和中間支撐杆16組成,所述上弧形支撐杆14為凹弧,所述下弧形支撐杆15為凸弧,所述中間支撐杆16斜向設置在上弧形支撐杆14、下弧形支撐杆15之間,其端部與上弧形支撐杆14和下弧形支撐杆15固定連接。所述上弧形支撐杆14和下弧形支撐杆15具有與管溝弧形主筋相同的弧度,其所對應的圓心角為70度,圓的半徑為1745mm,,其規格為L50x5,總長度為2070mm。所述中間支撐杆16由豎向支撐杆和斜向支撐杆組成,所述豎向支撐杆平行設置,所述斜向支撐杆設置在豎向支撐杆之間。所述豎向支撐杆至少為四根,兩根邊杆的長度為810mm。所述斜向支撐杆由兩根豎向支撐杆之間的距離決定。所述連接系杆13為兩根杆交叉形成的剪刀型。所述定位支架之間的間距為lm。所述凹弧形支撐杆10、上弧形支撐杆14和下弧形支撐杆15為L型鋼、槽鋼或H型鋼。所述的支撐裝置進行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如下:
步驟一,根據施工計劃,對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進行施工區段劃分;
步驟二,將下定位裝置按放線位置準確定位後,將下管溝水平筋6按施工位置放置並與下定位裝置的凹弧形支撐杆10綁紮連接; 步驟三,將下管溝圓弧形主筋5按放線位置放置並與下管溝水平筋6綁紮固定;步驟四,在下定位裝置的斜向撐杆12與凹弧形支撐杆10交點位置安置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並將連接好的下管溝內模4放置在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頂面;
步驟五,澆築第一施工段混凝土;
步驟六,依次按施工計劃施工第一施工段至上管溝I和下管溝2之間區段的其餘施工
段;
步驟七,施工至上管溝I和下管溝2之間區段,將中間定位裝置按施工位置放置在已澆築完成的下管溝I頂面,其中下弧形支撐杆15卡住下管溝I頂部的弧形主筋;
步驟八,在中間定位裝置的上弧形支撐杆14上按放線位置放置上管溝水平筋9並綁紮連接;
步驟十,在中間定位裝置的上弧形支撐杆14按設計位置安置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並將連接好的上管溝內模7放置在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頂面;
步驟十一,澆築上管溝I和下管溝2之間區段混凝土;
步驟十二,按施工計劃施工剩餘施工段。
權利要求
1.一種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配套設置的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所述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均由一系列間隔平行設置的定位支架組成,相鄰定位支架之間通過連接系杆(13)連接成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由上部的凹弧形支撐杆(10)、底部的直杆(11)和位於凹弧形支撐杆(10)、底部的直杆(11)之間斜向撐杆(12)組成,所述斜向撐杆(12)兩端分別和凹弧形支撐杆(10 )和直杆(11)焊接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斜向撐杆(12)的延長線匯集於凹弧形支撐杆(10)的圓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由上部的上弧形支撐杆(14)、下弧形支撐杆(15)和中間支撐杆(16)組成,所述上弧形支撐杆(14)為凹弧,所述下弧形支撐杆(15)為凸弧,所述中間支撐杆(16)斜向設置在上弧形支撐杆(14)、下弧形支撐杆(15)之間,其端部與上弧形支撐杆(14)和下弧形支撐杆(15)焊接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支撐杆(16)由豎向支撐杆和斜向支撐杆組成,所述豎向支撐杆平行設置,所述斜向支撐杆設置在豎向支撐杆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系杆(13)為兩根杆交叉形成的剪刀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支架之間 的間距為l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凹弧形支撐杆(10)、上弧形支撐杆(14)和下弧形支撐杆(15)為L型鋼、槽鋼或H型鋼。
9.採用權利要求1至8任意一項所述的支撐裝置進行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如下: 步驟一,根據施工計劃,對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進行施工區段劃分; 步驟二,將下定位裝置按放線位置準確定位後,將下管溝水平筋(6 )按施工位置放置並與下定位裝置的凹弧形支撐杆(10)綁紮連接; 步驟三,將下管溝圓弧形主筋(5)按放線位置放置並與下管溝水平筋(6)綁紮固定; 步驟四,在下定位裝置的斜向撐杆(12)與凹弧形支撐杆(10)交點位置安置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 )並將連接好的下管溝內模(4 )放置在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 )頂面; 步驟五,澆築第一施工段混凝土; 步驟六,依次按施工計劃施工第一施工段至上管溝(I)和下管溝(2)之間區段的其餘施工段; 步驟七,施工至上管溝(I)和下管溝(2)之間區段,將中間定位裝置按施工位置放置在已澆築完成的下管溝(I)頂面,其中,下弧形支撐杆(15)卡住下管溝(I)頂部的弧形主筋; 步驟八,在中間定位裝置的上弧形支撐杆(14)上按放線位置放置上管溝水平筋(9)並綁紮連接; 步驟九,將上管溝圓弧形主筋(8)按放線位置放置並與上管溝水平筋(9)綁紮連接;步驟十,在中間定位裝置的上弧形支撐杆(14)按設計位置安置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並將連接好的上管溝內模(7)放置在保護層厚度控制墊塊(3)頂面; 步驟十一,澆築上管溝(I)和下管溝(2)之間區段混凝土 ; 步驟十二,按施 工計劃施工剩餘施工段。
全文摘要
一種疊合式循環水管溝圓洞施工定位支撐裝置及施工方法,包括配套設置的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所述下定位裝置和中間定位裝置均由一系列間隔平行設置的定位支架組成,相鄰定位支架之間通過連接系杆連接成整體。所述下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由上部的凹弧形支撐杆、底部的直杆和位於凹弧形支撐杆、底部的直杆之間斜向撐杆組成。所述中間定位裝置的定位支架由上部的上弧形支撐杆、下弧形支撐杆和中間支撐杆組成,所述上弧形支撐杆為凹弧,所述下弧形支撐杆為凸弧。解決了疊合式循環水管溝洞口施工中弧形鋼筋和內模板準確定位從而提高疊合式進水道洞口施工精度的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E02B5/02GK103205953SQ2013101631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7日
發明者王立寧, 李小座, 鍾燕, 李燕 申請人: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電力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