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馬達轉子自動裝配線的製作方法
2023-06-23 00:44: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馬達裝配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馬達轉子自動裝配線。
背景技術:
汽車馬達行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其產品的特殊性一直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由於產品部件來料統一性差、無規則等,在生產裝配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工來定位生產產品、識別方向等,導致生產產能低、生產工藝落後及產品成品合格率低。同時伴隨著當前勞動力成本巨大及勞動力缺口的擴大等因素,導致汽車馬達生產組裝成本的急劇上升,國內汽車馬達轉子將鐵芯部分、繞線放入轉動殼體之後,通過手工完成鐵芯部分和轉動殼體的焊接、之後手工搬運至整形工位整形,然後在轉動殼體的中心軸位置手工車圓、壓入軸承其需要大量的人力來配備,產生了大額的人工成本,急需要能實現自動化生產、產能高、良品率高的自動化設備來配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馬達轉子自動裝配線,其可對鐵芯部分和轉動殼體進行整形裝配,且在裝入軸承之前對整個結構進行動平衡測試和特性檢查,確保整個產線的高效精準生產,且生產的馬達轉子的品質好。
一種汽車馬達轉子自動裝配線,其特徵在於:其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兩條平行的直線軌道,兩條平行的直線軌道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前端過渡結構、後端過渡結構,其中一條直線軌道為輸送產品的產品輸送線,另一條直線為將託盤傳送回產線起始端的回料線,所述產品輸送線的順著產品輸送方向分別布置有入料工位、熔接工位、軸向壓入工位、銅線整形工位、車削工位、清掃工位、動平衡測試工位、特性檢查工位、後軸承壓入工位,所述產品輸送線每個工位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擋片結構,所述擋片結構用於固定通過產品輸送線輸送來的託盤的位置於對應的工位,之後所述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抬升託盤上升、使得對應工位的產品可以脫離產品輸送線進行操作,所述入料工位的外側設置有送料結構,所述送料結構將前部已經鐵芯部分、繞線放入轉動殼體的半成品送入至產品輸送線上的空位託盤,所述熔接工位的位置側布置有熔接機,所述熔接機用於將鐵芯部分、繞線進行熔接,軸向壓入工位設置有軸壓入結構,所述軸壓入結構用於將軸再次壓入轉動殼體中,所述銅線整形工位的位置上布置有銅線整形結構,所述銅線整形結構用於對繞線部分進行修整,所述車削工位的一側布置有車削機,所述車削機在軸的中心開設軸承安裝孔,所述清掃工位的位置上布置有清掃結構,所述動平衡測試工位的一側布置有動平衡測試機,所述特性檢查工位的位置設置有特性檢查機,所述後軸承壓入工位設置有後軸承壓入機,轉子經過所述後軸承壓入工位後被取出託盤,所述託盤經過後端過渡結構進入所述回料線的後端,託盤通過回料線前端的前端過渡結構被輸送進入所述產品輸送線的初始位置。
其進一步特徵在於:
所述送料結構包括有送料機座、X向送料機構、Y向送料機構、Z向送料機構、夾爪結構,所述夾爪結構的上端緊固連接Z向送料機構的輸出端,所述Z向送料機構的主體固裝於所述Y向送料機構的輸出端,所述Y向送料機構的主體固裝於所述X向送料機構的輸出端,所述X向送料機構的運動方向平行於產品輸送線布置;
所述動平衡測試機位於所述產品輸送線的外側布置,所述動平衡測試機外接有搬運夾爪,所述搬運夾爪用於將轉子輸送或輸出所述動平衡測試機;
所述特性檢查機位於所述產品輸送線的外側布置,所述特性檢查機對應於所述產品輸送線的一側設置有多軸機械手臂夾爪,所述機械手臂夾爪用於夾取產品、並放置於對應的位置,確保特性檢測的順利進行;
所述車削機位於所述產品輸送線的外側布置,所述車削機外接有夾持結構,所述夾持結構用於將轉子輸送或輸出至所述車削機;
所述前端過渡結構、後端過渡結構均包括有橫嚮導軌,所述橫嚮導軌垂直於所述產品輸送線布置,所述底板座的底部嵌裝於所述橫嚮導軌,所述底板座的外側固裝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底部固裝於輸送帶,所述輸送帶來回往復運動,所述連接座上還設置有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平行於所述產品輸送線布置,驅動氣缸推動託盤進入對應位置的產品輸送線或回料線。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通過送料結構將鐵芯部分、繞線放入轉動殼體的半成品送入至產品輸送線上的空位託盤,之後產品輸送線運轉帶動半成品分別運動至熔接工位、軸向壓入工位、銅線整形工位、車削工位、清掃工位、動平衡測試工位、特性檢查工位、後軸承壓入工位,在每個工位分別被對應的擋片結構擋住後被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抬升,使得對應工位的產品可以脫離產品輸送線進行操作,經過對應工位的設備操作後,半成品回歸至對應工位的託盤上,垂直向氣缸下落、擋片結構放行,產品輸送線將對應託盤分別輸送至下一個工位,直至半成品在後軸承壓入工位被後軸承壓入機裝入軸承成為產品,產品經過所述後軸承壓入工位後被取出託盤,所述託盤經過後端過渡結構進入所述回料線的後端,託盤通過回料線前端的前端過渡結構被輸送進入所述產品輸送線的初始位置,其可對鐵芯部分和轉動殼體進行整形裝配,且在裝入軸承之前對整個結構進行動平衡測試和特性檢查,確保整個產線的高效精準生產,且生產的馬達轉子的品質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二(緊接圖1的後部);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二(緊接圖3的後部);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送料結構的立體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前端過渡結構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3的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
機架1、前端過渡結構2、後端過渡結構3、產品輸送線4、回料線5、入料工位6、熔接工位7、軸向壓入工位8、銅線整形工位9、車削工位10、清掃工位11、動平衡測試工位12、特性檢查工位13、後軸承壓入工位14、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15、擋片結構16、託盤17、送料結構18、熔接機19、軸壓入結構20、銅線整形結構21、車削機22、清掃結構23、動平衡測試機24、特性檢查機25、後軸承壓入機26、送料機座27、X向送料機構28、Y向送料機構29、Z向送料機構30、夾爪結構31、搬運夾爪32、多軸機械手臂夾爪33、夾持結構34、橫嚮導軌35、底板座36、連接座37、輸送帶38、驅動氣缸39。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汽車馬達轉子自動裝配線,見圖1~圖7:其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置有兩條平行的直線軌道,兩條平行的直線軌道的兩端部分別設置有前端過渡結構2、後端過渡結構3,其中一條直線軌道為輸送產品的產品輸送線4,另一條直線為將託盤傳送回產線起始端的回料線5,產品輸送線4的順著產品輸送方向分別布置有入料工位6、熔接工位7、軸向壓入工位8、銅線整形工位9、車削工位10、清掃工位11、動平衡測試工位12、特性檢查工位13、後軸承壓入工位14,產品輸送線4每個工位的位置分別設置有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15、擋片結構16,擋片結構16用於固定通過產品輸送線輸4送來的託盤17的位置於對應的工位,之後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15抬升託盤17上升、使得對應工位的產品可以脫離產品輸送線4進行操作,入料工位6的外側設置有送料結構18,送料結構18將前部已經鐵芯部分、繞線放入轉動殼體的半成品送入至產品輸送線4上的空位託盤,熔接工位7的位置側布置有熔接機19,熔接機19用於將鐵芯部分、繞線進行熔接,軸向壓入工位8設置有軸壓入結構20,軸壓入結構20用於將軸再次壓入轉動殼體中,銅線整形工位9的位置上布置有銅線整形結構21,銅線整形結構21用於對繞線部分進行修整,車削工位10的一側布置有車削機22,車削機22在軸的中心開設軸承安裝孔,清掃工位11的位置上布置有清掃結構23,動平衡測試工位12的一側布置有動平衡測試機24,特性檢查工位13的位置設置有特性檢查機25,後軸承壓入工位14設置有後軸承壓入機26,轉子經過後軸承壓入工位14後被取出託盤17,託盤17經過後端過渡結構3進入回料線5的後端,託盤17通過回料線5前端的前端過渡結構2被輸送進入產品輸送線4的初始位置。
送料結構18包括有送料機座27、X向送料機構28、Y向送料機構29、Z向送料機構30、夾爪結構31,夾爪結構31的上端緊固連接Z向送料機構30的輸出端,Z向送料機構30的主體固裝於Y向送料機構29的輸出端,Y向送料機構29的主體固裝於X向送料機構28的輸出端,X向送料機構28的運動方向平行於產品輸送線4布置;
動平衡測試機24位於產品輸送線4的外側布置,動平衡測試機24外接有搬運夾爪32,搬運夾爪32用於將轉子輸送或輸出動平衡測試機24;
特性檢查機25位於產品輸送線4的外側布置,特性檢查機25對應於產品輸送線4的一側設置有多軸機械手臂夾爪33,多軸機械手臂夾爪33用於夾取產品、並放置於對應的位置,確保特性檢測的順利進行;
車削機22位於產品輸送線4的外側布置,車削機22外接有夾持結構34,夾持結構34用於將轉子輸送或輸出至車削機;
前端過渡結構2、後端過渡結構3均包括有橫嚮導軌35,橫嚮導軌35垂直於產品輸送線4布置,底板座36的底部嵌裝於橫嚮導軌35,底板座36的外側固裝有連接座37,連接座37的底部固裝於輸送帶38,輸送帶38來回往復運動,輸送帶38的運動方向平行於橫嚮導軌35,連接座36上還設置有驅動氣缸39,驅動氣缸39的活塞杆平行於產品輸送線4布置,驅動氣缸39推動託盤17進入對應位置的產品輸送線4或回料線5。
其工作原理如下:通過送料結構18將鐵芯部分、繞線放入轉動殼體的半成品送入至產品輸送線4上的空位託盤17,之後產品輸送線4運轉帶動半成品分別運動至熔接工位7、軸向壓入工位8、銅線整形工位9、車削工位10、清掃工位11、動平衡測試工位12、特性檢查工位13、後軸承壓入工位14,在每個工位分別被對應的擋片結構16擋住後被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15抬升,使得對應工位的產品可以脫離產品輸送線4進行操作,經過對應工位的設備操作後,半成品回歸至對應工位的託盤17上,垂直向氣缸抬升結構15下落、擋片結構16放行,產品輸送線4將對應託盤17分別輸送至下一個工位,直至半成品在後軸承壓入工位14被後軸承壓入機26裝入軸承成為產品,產品經過後軸承壓入工位14後被取出託盤17,託盤17經過後端過渡結構3進入回料線5的後端,託盤17通過回料線5前端的前端過渡結構2被輸送進入產品輸送線4的初始位置,進入下一循環。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實施範圍。凡依本實用新型創造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