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21:26:16

本實用新型屬於暖氣設備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
背景技術:
現代社會中,暖氣成了人們家中必備的裝置之一。其結構一般包括用於輸送熱水的管道和用於散熱的散熱片,熱水管道和散熱片之間應有良好的接觸以提升導熱率。現有的散熱片限於其結構,導熱和散熱性能較差。為解決該技術問題,技術人員採取的措施大都是在不破壞散熱片結構的技術上的改進,即:增設一些散熱平板之類的,此舉會使得散熱器本身就夠過於複雜,實踐安裝過程中有諸多不便,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相較於現有技術而言,能夠有效增大散熱面積的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包括:長方體散熱片本體,所述散熱片本體上端面兩端分別設有一橫截面為L型的凹槽且每個所述凹槽的外邊沿處分別鉸接有一內置板,兩所述內置板均向相互靠近的一側翻折且當兩內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平行時,兩內置板分別與其對應側的凹槽相配接,所述散熱片本體正中還設計一凸塊且所述凸塊的兩邊沿分別鉸接有一外置板,兩所述外置板均向相互遠離的方向翻折且當兩外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平行時,兩外置板能夠將其對應側的內置板覆蓋住,兩所述凹槽內分別設有一卡凸且兩所述內置板上分別設有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卡凸相卡接的卡槽,兩所述內置板靠近外置板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卡凸且兩所述外置板上分別設有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卡凸相卡接的卡槽,兩所述內置板的外邊沿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外置板上的卡槽相配接,當所述外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有一定夾角時,與該外置板位於同側的內置板能夠支撐該外置板。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有上述技術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
「非延展狀態」指的是:兩內置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翻折,直至二者均與散熱片本體平行;兩外置板向相互遠離的方向翻折,直至二者均與與散熱片本體平行。此時,散熱面主要是散熱上的外置板。
「延展狀態」指的是:所述外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有一定夾角且與該外置板位於同側的內置板能夠支撐該外置板。此時,散熱面主要為外置板和內置板,此外,因為此時單側的內置板,外置板和外置板與內置板之間的散熱片本體之間形成三角形空腔,故內置板內外壁,外置板內外壁,以及散熱片本體同樣能夠增大散熱的實質面積。
在上述技術方案,主要包括兩組關鍵部件:
第一組關鍵部件包括:所述散熱片本體上端面兩端分別設有一橫截面為L型的凹槽且每個所述凹槽的外邊沿處分別鉸接有一內置板,兩所述內置板均向相互靠近的一側翻折且當兩內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平行時,兩內置板分別與其對應側的凹槽相配接。
上述設計使得兩所述內置板能夠翻轉至與所述述散熱片本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夾角或者翻轉至二者均與散熱片本體平行的狀態。
第二組關鍵部件包括:所述散熱片本體正中還設計一凸塊且所述凸塊的兩邊沿分別鉸接有一外置板,兩所述外置板均向相互遠離的方向翻折且當兩外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平行時,兩外置板能夠將其對應側的內置板覆蓋住。
上述設計使得兩所述外置板能夠翻轉至與所述述散熱片本體之間存在一定的夾角或者翻轉至二者均與散熱片本體平行的狀態。
在非延展狀態時,為能夠將上述兩組關鍵部件組裝起來,本實用新型還設計:兩所述內置板靠近外置板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卡凸且兩所述外置板上分別設有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卡凸相卡接的卡槽。
在延展狀態時,為能夠將上述兩組關鍵部件組裝起來,本實用新型還設計:兩所述內置板的外邊沿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外置板上的卡槽相配接,當所述外置板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有一定夾角時,與該外置板位於同側的內置板能夠支撐該外置板。
考慮到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組件之間工作狀態的切換,實現了散熱片本體兩端的散熱面積的擴張,故稱之為:「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兩所述外置板的外邊沿上分別設有與其一體式設計的L型包邊。包邊的設計,一方面能夠在非延展狀態下對散熱片本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另一方面還能夠在延展狀態下增加散熱面積。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當兩內置板與兩外置板均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平行時,所述包邊恰好能夠將兩所述內置板包覆住。此處設計,能夠在非延展狀態下對內置板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凸塊的寬度是所述散熱片本體寬度的1/5。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有一種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經過上述設計,本實用新型能夠處於兩種工作狀態,即:「非延展狀態」和「延展狀態」,在不同的工作狀態下,本實用新型實際的散熱面積大小不同,從而使得使用者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來調整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此外,兩端延展,能夠使得本實用新型在視覺上有兩個「翼板」,非常美觀,非常適於推廣使用。基於上述優選技術方案的改進,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得以進一步地完善,如包邊的設計,一方面能夠在非延展狀態下對散熱片本體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另一方面還能夠在延展狀態下增加散熱面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兩端均非延展狀態);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兩端均延展狀態)。
圖中:1、散熱片本體;2、凹槽;3、內置板;4、凸塊;5、外置板;6、卡凸;7、卡槽;8、包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於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和圖2,一種兩端能延展的散熱片,包括:長方體散熱片本體1,所述散熱片本體1上端面兩端分別設有一橫截面為L型的凹槽2且每個所述凹槽2的外邊沿處分別鉸接有一內置板3,兩所述內置板3均向相互靠近的一側翻折且當兩內置板3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1平行時,兩內置板3分別與其對應側的凹槽2相配接。
此設計中,凹槽,為內置板提供了足夠的容置空間,以防止因內置板的存在而增加散熱片本體的高度。
兩內置板,在延展狀態時,分別與散熱片本體相平行,在延展狀態時,用於與其對應側的外置板相配接,以將外置板的位置固定住。
所述散熱片本體1正中還設計一凸塊4且所述凸塊4的兩邊沿分別鉸接有一外置板5,兩所述外置板5均向相互遠離的方向翻折且當兩外置板5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1平行時,兩外置板5能夠將其對應側的內置板3覆蓋住。
此設計中,凸塊,為外置板提供基礎的承接件,以方便安裝兩外置板。
外置板,在延展狀態時,分別與散熱片本體相平行,在延展狀態時,分別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1有一定夾角。
兩所述凹槽2內分別設有一卡凸6且兩所述內置板3上分別設有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卡凸6相卡接的卡槽7,兩內置板分別與其對應側的凹槽的連接方式。
兩所述內置板3靠近外置板5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卡凸6且兩所述外置板5上分別設有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卡凸6相卡接的卡槽7,兩外置板分別與其對應側的內置板的連接方式。
兩所述內置板3的外邊沿能夠與其對應側的外置板5上的卡槽7相配接,當所述外置板5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1有一定夾角時,與該外置板5位於同側的內置板3能夠支撐該外置板5。基於上述設計,當本實用新型處於延展狀態時,兩內置板能夠將其對應側的外置板的位置固定住。
本實施例中,兩所述外置板5的外邊沿上分別設有與其一體式設計的L型包邊8。
本實施例中,當兩內置板3與兩外置板5均翻折至與散熱片本體1平行時,所述包邊8恰好能夠將兩所述內置板3包覆住。
本實施例中,所述凸塊4的寬度是所述散熱片本體1寬度的1/5。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