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6:54:01 5
專利名稱: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無線LAN(區域網)或PAN(個人區域網)方式在多個無線臺間互相進行通信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特別涉及各通信臺利用CSMA(Carrier SenseMultiple Access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方式基於通信信道上的載波檢測進行隨機訪問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更詳言之,本發明涉及在可以使用多種傳送速率的無線通信環境下,通信臺進行隨機訪問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特別是在進行隨機訪問的各個通信臺相互之間使用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背景技術:
作為從原來的有線通信方式的布線解放出來的系統,無線網絡正在受到注目。作為關於無線網絡的標準性的規格(標準),可以舉出的有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802.11等等。
在無線網絡中,作為通信臺在信道上進行信息傳送的方法,有由稱為「訪問點」或「協調點」的控制臺預先確保頻帶(波段)的頻帶預約傳送、或者產生發送數據的通信臺隨機地開始傳送的隨機訪問等。
此處,在同一通信信道上有多個用戶隨機訪問的情況,必須避免競爭。作為該代表性的通信步驟,已知的有CSMA(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方式。所謂CSMA,是基於載波檢測進行多路訪問的連接方式。在無線通信中,由於接收自身進行信息發送的信號很困難,所以不是利用CSMA/CD(Collision Detection衝突檢測),而是利用CSMA/CA(Collision Avoidance衝突避免)方式,確認沒有其他通信層值的信息發送之後,開始自身的信息發送來避免訪問的競爭。
另外,在各通信臺以自主方式隨機訪問的通信環境下,產生隱藏的終端問題是公知的。所謂隱藏終端,是某些特定的通信臺間進行通信的場合,從成為通信對手的一方的通信臺可以聽到,但從另一個通信臺聽不到的通信臺。因為想要開始信息傳送的通信臺,不能和隱藏終端進行協商,只利用CSMA/CD方式的話有發送動作衝突的可能。
作為解決終端問題的方法論,存在進行信息發送的通信臺在發送開始之前送出發送要求分組,成為接收側的通信臺進行開始確認通知分組這樣的握手方式。作為其代表例可以舉出的有RTS(請求發送)/CTS(清除發送),也在IEEE802.11中採用。
在此方式中,採用的步驟是數據發送源的通信臺發送RTS分組,從數據發送目標的通信臺對接收到CTS分組進行響應後開始數據發送。於是,在隱藏終端至少接收到RTS或CTS之中的一個時,通過預想的進行基於RTS/CTS步驟的數據傳送的持續時間內在自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Duration)設定NAV(網絡分配矢量),可以避免衝突。對發送臺而言的隱藏終端,接收CTS並在發送停止持續時間設定NAV,避免與數據分組的衝突,對接收臺而言的隱藏終端,接收RTS並停止發送持續時間,避免與ACK的衝突。
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基於將傳送數據長度除以傳送速率後所得到的值來求出。通常,發送分組的通信臺,在MAC首部記載應該設定NAV的Duraion值。不是通信對象的周圍臺,分析傳送幀的MAC首部,對與Duraion值相當的持續時設定NAV,避免發送動作。
此處,在周圍臺以非對應的傳送速率進行分組發送的情況下,周圍臺不能在正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設置NAV,就存在無法避免衝突的這樣的問題。作為其解決對策,遵照支持高速傳送速率的IEEE802.11n的通信臺,可以考慮採用將Phy首部偽裝的方法以便遵照IEEE802.11a的通信臺正確地設置發送停止持續時間。比如,在業已轉讓給本申請人的日本專利專利申請2004-366912號說明書中,揭示了將分組的Phy首部內的傳送數據長度及傳送速率予以偽裝以獲得正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方法。
另外,當在一個系統中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情況下,在進行分組的收發的各個通信臺相互之間,必須經過對在通信中使用的傳送速率進行確認的握手手續。此處所說的傳送速率,由於表現為通信頻帶和調製方式的組合,所以也稱為MCS(調製編碼方案)。於是,將發送側對接收側要求傳送速率一事稱為MRQ(MCS要求),而將接收側向發送側反饋傳送速率一事稱為MFB(MCS反饋)。
發送側,可以根據發送數據的重要程度決定傳送速率。比如,如果是比較重要的數據,就應用低傳送速率,以避免在接收側發生接收錯誤。另一方面,在接收側,因為可以使用分組的報頭部獲得信道信息,可以了解相應於時時刻刻變化的信道狀況所容許的高(即最優)傳送速率。
使用在收發中間確定的傳送速率可以計算持續時間。然而,在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收發中的任何一方的通信臺的情況下,由於使用指定的傳送速率已經設定了Duraion值,沒有傳送速率決定權的通信臺不能推翻傳送速率。因為周圍臺利用業已接收到的Duraion值設定NAV,所以如果隨便變更傳送速率,就有發生傳送速率的發送持續時間改變而招致衝突的可能性。
在現在的IEEE802.11TGn中,由於MCS反饋和Duraion的設定是密切關聯的,MCS的決定權賦予發送臺,在接收側指定的MCS在發送側不受尊重(比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http//www.802wirelessworld.com/index.jsp))。另外,因為是根據在發送側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Duraion值,所以在接收側不能將其推翻。
在接收側可以了解相應於信道狀況的傳送速率。然而,在如IEEE802.11TGn這樣欲使發送側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情況下,在發送側不能接受接收側推薦的接收速率的反饋,在發送側除了隨便決定傳送速率之外別無他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在可以使用多種傳送速率的無線通信環境下,通信臺可以恰當地進行隨機訪問的優異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為提供可以在進行隨機訪問的各個通信臺相互之間使用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優異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為提供在發送側的通信臺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同時,接受接收側的通信臺推薦的傳送速率的反饋,選擇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優異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課題而完成的發明,其第一側面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在各個通信臺之間,使用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發送分組的發送臺決定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使用的傳送速率之際,具有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在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在上述第一狀態中,接收臺在向發送臺反饋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該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在上述第二狀態中,接收臺基於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以及在上述第三狀態中,接收臺在向發送臺反饋其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此處所謂的「系統」,指的是多個裝置(或實現特定功能的功能模塊)在理論上集合的裝置而不管各裝置及功能模塊是否是在單一框體內(以下同此)。
一般,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準備數個傳送速率,必須在進行分組的收發的各通信臺相互之間,確認在通信中使用的傳送速率即MCS的握手手續。
發送側,可以根據發送數據的重要程度決定傳送速率。與此相對,在接收側,可以根據信道狀況決定適當的傳送速率。
此處,在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收發中的任一方的通信臺的情況下,由於使用指定的傳送速率業已設定Duraion值,存在沒有傳送速率決定權的通信臺不能推翻傳送速率的問題。
在MCS反饋和Duraion的設定是密切關聯的系統中,MCS的決定權賦予發送臺,在接收側指定的MCS在發送側不受尊重。另外,因為是基於在發送側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Duraion值,所以在接收側不能將其推翻。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發送側不能接受接收側推薦的接收速率的反饋,在發送側除了隨便決定傳送速率之外別無他法。
與此相對,在本發明的無線通信系統中具有在發送臺決定傳送速率之際,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這樣兩種狀態之上,在得到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最終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
在此第三狀態中,發送臺可以在參照接收臺推薦的傳送速率的信息的同時,考慮發送數據的重要程度,最終決定傳送速率。比如,發送臺除了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之外,還考慮通信協議的上位層等等所要求的發送數據的重要程度及數據發送時必需的功耗(比如,在通信機由電池驅動的場合)等,最終決定在數據分組的發送中使用的傳送速率。
這些第一~第三狀態,與表示將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賦予收發的任一個通信臺的策略相當,發送臺在數據分組的發送之前決定一種狀態。
發送臺在發送分組中記載在下一個分組發送中利用的默認傳送速率和現在的狀態。接收臺根據接收到的分組的這些信息,可以了解發送臺指示的默認傳送速率和是否可以從接收臺側反饋(即推薦)傳送速率。
在第一狀態中,因為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接收臺側,接收臺向發送臺反饋在下一個分組(後續的數據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即推薦)的傳送速率。另外,因為確定了發送臺以此推薦傳送速率進行下一個分組發送,接收臺可以根據推薦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Duraion。在發送側,以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
另外,在第二狀態中,因為不容許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即不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接收臺),接收臺可以根據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在發送側,不管有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都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
另外,在第三狀態中,容許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但將最終的決定權賦予發送臺。在這種情況下,接收臺將在再後續的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反饋給發送臺。因為在緊後面的分組發送中使用默認傳送速率,接收臺根據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另一方面,發送臺在自接收臺得到推薦的傳送速率(即有關傳播通路的信息)的同時,考慮通信協議的上位層等等所要求的發送數據的重要程度及有關功耗的信息等等,最終決定再後續的數據分組的傳送速率。於是,比如,設定為第一或第二狀態,在接收反饋的緊後面的分組中指示再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發送臺,也可以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也可以以推薦傳送速率發送再後續的分組。
這樣,根據本發明的無線通信系統,在發送分組的發送臺決定在下一個分組發送中使用的傳送速率之際,通過在第一及第二狀態之上還具備第三狀態,就可以在備有由接收臺推薦傳送速率的結構的同時,發送臺維持最終決定傳送速率的權力。通過容許這種動作,發送臺就可能在從接收臺接受考慮到傳播通路環境的反饋的同時,選擇與分組的重要程度相應的傳送速率。比如,可以將像ACK這樣重要的分組以比接收臺推薦的速率抗錯能力更強的低傳送速率進行傳送等等,對來自接收臺的反饋靈活對待。
發送臺在發送分組中記載在下一個分組的發送中使用的默認傳送速率和現在的狀態,但也可以記載第一至第三狀態中的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在指定第二狀態時,在接收臺側不容許傳送速率的反饋。
或者,發送臺也可以記載第一或第二狀態中的一個作為現在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接收臺即使是在指定為第二狀態時,也容許傳送速率的反饋。於是,發送臺可以在指定第二狀態並接收傳送速率的反饋時,作為第三狀態,在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最終決定再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
在無線通信裝置中,為了避免隱藏終端問題,在數據發送之前,在收發之間執行發送要求及確認通知手續。可以針對此手續進行決定傳送速率的握手。
比如,發送臺設定發送數據分組的默認傳送速率及狀態,並向接收臺發送記載數據分組的大小、默認傳送速率和狀態的發送要求分組。與此相對,接收臺根據在發送要求分組中記載的狀態,在確定有無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根據後續(緊後面)發送的數據分組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並將確認通知分組發送到發送臺地址。
在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第一狀態時,接收臺在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根據該推薦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於是,發送臺以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
另外,在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第二狀態時,接收臺根據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於是,發送臺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
另外,在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第三狀態時,接收臺在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根據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於是,發送臺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的同時,參考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決定發送再後續的數據分組之際的默認傳送速率。
或者,即使是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第二狀態時,接收臺也可以根據需要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在此場合,可以根據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另外,發送臺在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的同時,參考由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數據分組之際的默認傳送速率。
另外,本發明的第二側面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為了設定傳送速率並在計算機系統上執行用來進行信息傳送的處理而以計算機可讀形式記述的電腦程式,其特徵在於在數據發送時使上述計算機系統執行對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接收到反饋之後的數據分組的發送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狀態進行設定的步驟,以及以基於該設定的狀態和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發送的步驟。
另外,本發明的第三側面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為了設定傳送速率並在計算機系統上執行用來進行信息傳送的處理而以計算機可讀形式記述的電腦程式,其特徵在於在數據接收時使上述計算機系統執行對發送臺以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發送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自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發送臺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接收到反饋之後的數據分組的發送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是否進行了設定的確認步驟,在上述第一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下面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該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在上述第二狀態中,根據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以及在上述第三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
本發明的第二及第三狀態的各側面中的電腦程式,定義為為了在計算機系統上實現規定的處理以計算機可讀形式記述的電腦程式。換言之,通過將本發明的第二及第三狀態的各側面中的電腦程式安裝到計算機系統中,在計算機系統上發揮協作作用,分別作為發送臺及接收臺工作。通過啟動多個這種無線通信裝置來構築無線網絡,可以得到與本發明的第一側面中的無線通信系統同樣的作用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在可以使用多種傳送速率的無線通信環境下,通信臺可以恰當地進行隨機訪問的優異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可以在進行隨機訪問的各個通信臺相互之間使用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優異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在發送側的通信臺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同時,可以接受接收側的通信臺推薦的傳送速率的反饋,選擇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優異的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
根據本發明的無線通信系統,通過具備在根據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進行決定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之上,在得到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決定再後續的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可以在具備從接收臺推薦傳送速率的安排的同時,發送臺維持最終決定的權力。
本發明的另外其他的目的、特徵及優點可利用基於後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及附圖的更為詳細的說明而明了。
圖1為示意地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無線網絡中作為通信臺工作的無線通信裝置的功能構成的圖。
圖2為示出第一MRQ狀態中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的圖。
圖3為示出第二MRQ狀態中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的圖。
圖4為示出第三MRQ狀態中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的圖。
圖5為示出用來實現利用圖2~圖4所示的IAC/RAC步驟的MRQ/MFB握手動作的發送臺側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圖6為示出用來實現利用圖2~圖4所示的IAC/RAC步驟的MRQ/MFB握手動作的接收臺側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圖7為示出使用2位(比特)的MRQ值構成3種MRQ狀態的情況的第三MRQ狀態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的示圖。
圖8為示出在第三MRQ狀態中實現圖7所示的MRQ/MFB握手動作的情況的發送臺側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圖9為示出在第三MRQ狀態中實現圖7所示的MRQ/MFB握手動作的情況的接收臺側的處理動作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100...無線通信裝置;101...接口;102...數據緩衝存儲器;103...中央控制部;104...分組生成部;106...無線發送部;107...定時控制部;109...天線;110...無線接收部;112...分組分析部;113...信息存儲部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解說。
在本發明中設想的通信的傳輸通路是無線,在多個通信臺間構築網絡。在本發明中設想的通信是累積交換型的通信業務,以分組單位傳送信息。
在本發明涉及的無線網絡中,各通信臺可以依照基於CSMA(載波偵聽多路訪問)的訪問步驟直接(隨機)地傳送信息,構築自主分散型的無線網絡。
另外,本發明涉及的無線網絡,比如,設想為IEEE802.11n,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由於此處所說的傳送速率是以通信頻帶和調製方式的組合表現的,所以也稱為MCS(調製編碼方案)。傳送速率的決定權,基本上是賦予分組發送側的通信臺,經過返送發送臺要求傳送速率MCS的MRQ(MCS要求)和接收臺反饋所希望的傳送速率MCS的MFB(MCS要求)這樣的收發之間的MRQ/MFB握手步驟確定下一個發送的分組的傳送速率。有關MRQ/MFB握手步驟的詳情留待後述。
在圖1中示意地示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無線網絡中作為通信臺工作的無線通信裝置的功能構成。圖示的無線通信裝置100,通過在同樣的無線系統內有效地進行信道訪問可以在避免衝突的同時形成網絡。
如圖所示,無線通信裝置100,由接口101、數據緩衝存儲器102、中央控制部103、分組生成部104、無線發送部106、定時控制部107、天線109、無線接收部110、分組分析部112及信息存儲部113構成。
接口101,在和連接到此無線通信裝置100的外部機器(比如,個人計算機(未圖示)等等)之間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換。
數據緩衝存儲器102,用於對經過連接到接口101的機器發送來的數據及對經過無線傳送通路接收到的數據在經過接口101送出之前進行臨時存放。
中央控制部103,統一地進行無線通信裝置100中的一系列的消息發送及接收處理的管理和傳送通路的訪問控制。基本上,根據CSMA,在對傳送通路的狀態進行監視的同時,在隨機時間使補償定時器動作,當其間不存在發送信號的情況下,進行獲得發送權這樣的媒體訪問控制。
在本實施方式中,傳送速率的決定權基本上是賦予分組發送側的通信臺,定義有用於反饋接收臺推薦的傳送速率的三種MRQ狀態。在無線通信裝置100作為發送臺或接收臺工作時,中央控制部103,執行與MRQ狀態相應的MRQ/MFB握手步驟,有關這一點在後面進行詳細解釋。
分組生成部104,生成從自臺向周圍臺發送的分組信號。在此處所說的分組,除了數據分組之外,可以列舉的有接收目標的通信臺的發送要求分組及針對該分組的確認響應分組、ACK分組等。比如,數據分組,是將累積於數據緩衝存儲器102中的發送數據切成規定長度並將其作為有效載荷生成分組。在通信協議的MAC層中,在有效載荷上附加MAC首部而構成MAC幀,並且還在PHY層中附加PHY首部,構造成最終的發送分組。在MAC首部中記載要設定NAV的Duration值。Duration值,可通過將分組的數據長度除以在收發之間確定的傳送速率而求出。另外,分組分析部112分析從其他臺接收到的分組信號。
無線發送部106及無線接收部110,相當於通信協議中的RF層及PHY層。
無線發送部106,以規定的調製方式及傳送速率進行分組信號的無線發送處理。具體言之,分組含以規定的調製方式對發送信號進行調製的調製器、將數字發送信號變換為模擬信號的D/A變換器、將模擬信號通過頻率變換進行升頻變換的升頻變換器、對經過升頻變換的發送信號的功率進行放大的功率放大器(PA)等等(均未圖示),以規定的傳送速率進行無線發送處理。
另外,無線接收部110對來自其他臺的分組信號進行無線接收處理。具體言之其構成包括經由天線109把從其他臺接收的無線信號進行電壓放大的低噪聲放大器(LNA),將經過電壓放大的接收信號通過頻率變換進行降頻變換的降頻變換器,自動增益控制器(AGC),對模擬接收信號進行數字變換的A/D變換器,利用用於同步獲得的同步處理、信道推定、OFDM等的解調方式進行解調處理的解調器等等(均未圖示)。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分組的發送側或接收側中的一個,經過收發之間的握手步驟(後述),確定下面發送的分組的傳送速率。無線發送部106及無線接收部110,分別進行與構成確定的傳送速率的頻帶及調製方式相對應的信號的收發動作。
天線109,將信號在規定的頻率信道上無線發送到其他的無線通信裝置或者收集發自其他無線通信裝置的信號。在本實施方式中,備有單一天線,不能同時並行地進行接收發送。
定時控制部107,進行用於無線信號的發送及接收的定時的控制。比如,進行自己的分組發送定時(幀間隔IFS及補償的設定)、發給其他臺的分組接收時的NAV設定等的定時控制。
信息存儲部113,蓄積在中央控制部103中執行的一系列的訪問控制動作等的執行步驟命令及從接收分組的分析結果得到的信息等等。
本發明中的無線網絡,比如,設想為IEEE802.11n,備有多個傳送速率MCS。經過返送發送臺要求傳送速率MCS的MRQ和接收臺反饋所希望的傳送速率MCS的MFB這樣的收發之間的MRQ/MFB握手步驟來確定下一個發送的分組的傳送速率。發送側,可以根據發送數據的重要程度決定傳送速率。與此相對,在接收側,可以根據信道狀況採用適當的傳送速率。
在本申請提交時,在由IEEE802.11n提出的MRQ/MFB握手步驟中,傳送速率的決定權基本上是賦予分組發送側的通信臺,定義有2種狀態,一個是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MRQ狀態,另一個是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MRQ狀態。
在第一MRQ狀態中,因為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接收臺側,接收臺將發送下一個分組的時所推薦的傳送速率反饋給發送臺。另外,因為確定了發送臺以此傳送速率進行下一個分組發送,接收臺根據向發送臺推薦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Duraion。在發送側,以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
另外,在第二MRQ狀態中,因為不容許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接收臺尊重發送臺指定的默認的傳送速率,可以根據此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在發送側,不管有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都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
在分開使用這些第一及第二狀態MRQ狀態進行MRQ/MFB握手步驟的情況下,由於MCS反饋和Duration的設定密切關聯,MCS的決定權賦予發送臺,在接收側指定的MCS在發送側不受尊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是根據在發送側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Duraion值,所以在接收側不能將其推翻。就是說,即使是接收側意欲推薦與信道狀況相應的傳送速率,發送側也不能接受反饋,在發送側除了隨便決定傳送速率之外別無他法。
於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獲得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還定義最終決定傳送速率的這一第三MRQ狀態。在此第三MRQ狀態中,容許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但將最終的決定權賦予發送臺。在這種情況下,接收臺將在下一個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反饋給發送臺。但是,發送臺,因為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接收到反饋的緊後面)分組,所以根據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得到推薦的傳送速率的發送臺,在最終決定再下一個分組的傳送速率時,設定為第一~第三狀態中的一個,並在下一個分組中指示再下一個分組的傳送速率。
MRQ/MFB握手步驟,可以將來自發送臺側的發送要求分組的發送和來自接收臺側的確認通知分組的回覆的手續合併進行。
在無線通信領域中,作為在收發之間交換發送要求和確認通知的方法公知的是RTS/CTS方式。在此方式中,隱藏終端至少接收到RTS或CTS之中的一個時,通過在預想進行基於RTS/CTS手續的數據傳送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Duration)設定NAV,可以避免衝突。對發送臺而言的隱藏終端,接收CTS並設定發送停止持續時間,避免與數據分組的衝突,對接收臺而言的隱藏終端,接收並停止發送持續時間,避免與ACK的衝突。
在IEEE802.11TGn中,通過由發送臺發送具有與RTS相當的作用的IAC(啟動聚合控制)分組,由接收臺回復具有與CTS相當的作用的RAC(響應聚合控制)分組,進行與RTS/CTS相當的發送要求及確認通知。以下對利用IAC/RAC步驟的MRQ/MFB握手動作予以說明。
在圖2中示出第一MRQ狀態中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在這種情況下,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發送臺,在與RTS相當的IAC中,記載表示是第一MRQ狀態的MRQ=1。
在此IAC分組中保持記述有關該分組發送臺接著發送的分組的信息FPD(Following Packet Descriptor(後續分組描述符))的值。在FPD中記載有接著預定發送的數據分組的大小(Next Packet Length)及預定發送該數據分組的傳送速率(Next Default MCS)。在沒有來自發送臺側推薦的傳送速率時,預定的傳送速率就是原來決定的默認值。在圖2示出的IAC中,記載著Next Packet Length=A、Next DefaultMCS=B。
在發送與CTS相當的RAC的接收臺接受在IAC中記載著MRQ=1時,就認識為是第一MRQ狀態,即將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轉交接收臺,以由自臺推薦的MCS發送下一個數據分組。於是,如果是可以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的狀態,就進行接收下面發送的數據分組的MCS的計算,在返送RAC之際由MFB指定。在圖2中,其最優值Receive MCS=C。另外,在接收臺不可能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時,將在IAC內指定的默認MCS複製到MFB並返送RAC。
在反饋最優MCS後,因為發送臺使用最優MCS代替默認MCS來發送下一個數據分組,接收臺可以在接收臺反饋傳送速率的時刻確定Duration。於是,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Receive 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首部。在圖示的例子中,將在數據長度A除以推薦傳送速率C所得到的值上加上幀間隔IFS的值(A/C+IFS)作為Duration。通過此Duration值的設定,可以使聽不到數據分組的隱藏終端不會妨礙數據分組的接收。
於是,發送臺,在接收到RAC分組後,以由接收臺指定的ReceiveMCS發送數據分組。
另外,在圖3中,示出第二MRQ狀態中的MRQ/MFB握手動作次序。在這種情況下,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發送臺,在與RTS相當的IAC中記載表示是第二MRQ狀態的MRQ=0。
在此IAC分組中,保持有記載有關該分組發送臺下次發送的分組的信息的EPD值。在圖3示出的IAC中,記載著Next PacketLength=X、Next Default MCS=Y。
發送與CTS相當的RAC的發送臺,接受在IAC中記載MRQ=0的情況,就認識為是第二MRQ狀態,即不容許由接收臺推薦MCS。於是,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默認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MAC首部。在圖示的示例中,將在數據長度X除以默認傳送速率Y所得到的值上加上幀間隔IFS的值(X/Y+IFS)作為Duration。通過此Duration值的設定,可以使聽不到數據分組的隱藏終端不會妨礙數據分組的接收。
於是,發送臺,在接收到RAC分組時,以由自己設定的默認MCS發送數據分組。
在上述第二MRQ狀態中,MCS的決定權賦予發送臺,在發送側不會尊重在接收側指定的MCS。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是根據由發送側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Duration值,所以接收臺,即使是想要推薦最優MCS的情況,也不能將其推翻。與此相對,在第三MRQ狀態中,NCS的最終決定權賦予發送臺,所以容許由接收臺反饋的最優MCS。
在圖4中示出第三MRQ狀態中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在這種情況下,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發送臺,在與RTS相當的IAC中,記載表示是第三MRQ狀態的MRQ=2。
在此IAC分組中保具有記述有關該分組發送臺接著發送的分組的信息的FPD值。在圖4示出的IAC中,記載Next Packet Length=I、Next Default MCS=J。
在發送與CTS相當的RAC的接收臺接受在IAC中記載MRQ=2的情況,就認識為是第三MRQ狀態,即雖然發送臺維持最終決定權,同時容許接收臺推薦MCS。於是,如果是可以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的狀態,就進行接收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MCS的計算,在返送RAC之際由MFB指定。在圖4中,其最優值Receive MCS=K。
發送臺因為對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使用在IAC中宣布的默認MCS,所以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默認值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MAC的首部。在圖示的例子中,將在數據長度I除以推薦傳送速率J所得到的值上加上幀間隔IFS的值(I/J+IFS)作為Duration。通過此Duration值的設定,可以使聽不到數據分組的隱藏終端不會妨礙數據分組的接收。
另外,發送臺,在接受接收臺反饋的最優MCS時,就將其決定為在接著的數據分組發送時的默認值MCS。在圖4的例子中,發送臺,把在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前頭附帶的IAC中最優MCS的傳送速率K宣布為默認MCS。於是,再下面的數據分組就利用反饋的最優傳送速率K進行數據傳送。
在圖5中以流程圖的形式示出用來實現利用圖2~圖4所示的IAC/RAC步驟的MRQ/MFB握手動作的發送臺側的處理動作。此處理動作是以執行中央控制部103從信息存儲部113中讀出的執行命令程序的形態實現的。
發送臺,在從通信協議的上位層產生發送要求時,在選擇數據分組發送時的傳送速率MCS的同時,決定MRQ狀態的策略(即把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賦予發送接收臺的哪一個)(步驟S1)。
接著,發送臺,生成記載在FPD中所決定的MRQ值、NextDefault MCS及Following Packet Length的與RTS相當的IAC分組(步驟S2),並將其發送到接收臺(步驟S3)。
從接收到IAC分組的接收臺,返送與CTS相當的RAC分組。發送臺,在接收到RAC分組後(步驟S4),依照IAC內設定的MRQ狀態,進行下一個數據分組的發送處理(步驟S5)。
在設定MRQ=0的情況下,以在IAC分組的FDP內記載的Default MCS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步驟S6)。
在設定MRQ=1的情況下,以在RAC分組內作為MFB記載的Receive MCS(即接收臺推薦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步驟S7)。另外,在設定MRQ=2的情況下,以IAC分組的FPD內記載的Default MCS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步驟S8)。
於是,在MRQ=1及MRQ=2中,因為容許來自接收臺的MFB,發送臺,參考在RAC分組內記載的MFB,決定有關在再下一次發送的數據分組的Next Default MCS(步驟S9)。
其後,在還有要發送的數據的情況下,就返回到步驟S1,重複進行與上述同樣的處理動作(步驟S10)。
另外,在圖6中以流程圖形式示出用來實現利用圖2~圖4所示的IAC/RAC步驟的MRQ/MFB握手動作的接收臺側的處理動作。此處理動作是以執行中央控制部103從信息存儲部113中讀出的執行命令程序的形態實現的。
接收臺在接收到送給自臺的IAC分組後,確認在該FPD內記載的MRQ值(步驟S11)。
此處,在記載MRQ=0的場合,就認識為不容許由接收臺反饋推薦MCS。在此場合,接收臺,就根據在IAC分組中記載的Next PacketLength和Default MCS,計算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並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MAC首部之中(步驟S12)。
另外,在接收到的IAC分組中記載MRQ=1的情況下(步驟S11),接收臺認識為可以以自臺反饋的推薦MCS發送接著的數據分組。於是,就檢查是否有可能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步驟S13)。
如果是能夠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接收臺就算出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MCS(步驟S14)。另外,因為發送臺使用推薦MCS代替默認MCS發送下一個數據分組,接收臺可以在此時刻確定Duration。於是,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計算出的推薦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即Duration值,並記載在RAC分組的首部(步驟S15)。於是,將推薦MCS記載在RAC分組的MFB中(步驟S16)。
雖然在IAC分組中記載MRQ=1,但不能夠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時(步驟S13),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Next Default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即Duration值,並記載在RAC分組的首部(步驟S17)。另外,將在IAC內指定的默認MCS複製到RAC分組的MFB(步驟S18)。
另外,在接收到的IAC分組中記載著MRQ=2的情況下(步驟S12),接收臺認識為雖然發送臺維持最終決定權,但是容許由接收臺推薦MCS。於是,就檢查是否有可能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步驟S19)。
如果是能夠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接收臺就算出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MCS(步驟S20)。發送臺因為在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使用在IAC中宣布的默認MCS,所以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默認MCS,計算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MAC的首部(步驟S21)。於是,將推薦MCS記載在RAC分組的MFB中(步驟S22)。
雖然在IAC分組中記載著MRQ=2,如果不可能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時(步驟S19),接收臺根據在IAC分組中記載著的Next PacketLength和Next Default 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即Duration值,並將其記載在RAC分組的首部(步驟S23)。另外,將在IAC內指定的默認MCS複製到RAC分組的MFB(步驟S24)。
於是,接收臺將通過上述處理而生成的RAC分組返送到發送臺,等待接收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
在圖2~圖4中示出的MRQ/MFB握手動作中,使用0~2的MRQ值表示發送臺的MRQ狀態,使用2位(比特)。與此相對,通過發送臺在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接收臺時,使MRQ=1,發送臺將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表示成為MRQ=0(即第二及第三MRQ狀態都以MRQ=0表示),MRQ值有一位(比特)即可。
在MRQ=1即將傳送速率的決定權賦予接收臺的場合的MRQ/MFB握手動作與圖2一樣。另一方面,在MRQ=0即發送臺維持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的情況下,在接收臺不進行MFB即最優傳送速率的反饋時,接收臺成為不推薦傳送速率的第二MRQ狀態。另外,在針對發送臺指定MRQ=0接收臺進行MFB時,發送臺作為第三MRQ狀態而動作,在考慮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最終決定傳送速率。
在圖7中示出如此使用2位的MRQ值構成3種MRQ狀態的情況的第三MRQ狀態的MRQ/MFB握手動作順序。
發送臺,在與RTS相當的IAC中記載MRQ=0,表示具有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在此IAC分組中,保持有記述有關該分組發送臺接著發送的分組的信息的FPD值。在圖7所示的IAC中記載著NextPacket Length=P、Next Default MCS=Q。
發送與CTS相當的RAC的發送臺,接受在IAC中記載著MRQ=0時,就認識為發送臺維持最終決定權。於是,如果是接收臺可以計算出接收的最優MCS的狀態,就進行接收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MCS的計算,在返送RAC之際通過由MFB指定而推薦最優MCS。在圖7中,其最優值Receive MCS=R。
發送臺因為在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中使用在IAC中宣布的默認MCS,所以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默認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MAC的首部。在圖示的示例中,將在數據長度P除以推薦傳送速率Q所得到的值上加以幀間隔IFS的值(P/Q+IFS)作為Duration。通過此Duration值的設定,可以使聽不到數據分組的隱藏終端不會妨礙數據分組的接收。
另外,發送臺,在接受接收臺反饋的最優MCS時,就將其決定為在以下的數據分組發送時的默認MCS。在圖7的示例中,發送臺,利用在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前頭附帶的IAC宣布作為最優MCS的傳送速率R為默認MCS。於是,再下面的數據分組就利用反饋的最優傳送速率R進行數據傳送。
在圖8中以流程圖形式示出在第三MRQ狀態中實現圖7所示的MRQ/MFB握手動作時的發送臺側的處理動作。此處理動作是以執行中央控制部103從信息存儲部113中讀出的執行命令程序的形態實現的。
發送臺,在從通信協議的上位層產生發送要求時,在選擇數據分組發送時的傳送速率MCS的同時,決定MRQ狀態的策略(即使發送接收臺中的哪一個具有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步驟S31)。
於是,發送臺生成記載在FPD中所決定的MRQ值、Next DefaultMCS及Following Packet Length的與RTS相當的IAC分組(步驟S32),並將其發送到接收臺(步驟S33)。
從接收到IAC分組的接收臺,返送與CTS相當的RAC分組。發送臺在接收到RAC分組後(步驟S34),依照IAC內設定的MRQ狀態,進行下一個數據分組的發送處理(步驟S35)。
在設定MRQ=1的情況下,以在RAC分組內作為MFB記載的Receive MCS(即接收臺推薦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步驟S36)。
另一方面,在設定MRQ=0的場合,因為發送臺自身具有傳送速率的最終決定權,以在IAC分組的FPD內記載的Default MCS進行數據分組的發送(步驟S37)。但是,因為在接收臺容許反饋推薦的MCS,所以檢查在RAC分組內是否記載著有效的MFB(步驟S38)。
於是,發送臺在步驟S36或步驟S38中,參考從RAC分組發出的MFB決定有關在再後續發送的數據分組的Next Default MCS(步驟S39)。
其後,在還有要發送的數據的情況下,就返回到步驟S31,重複進行與上述同樣的處理動作(步驟S40)。
另外,在圖9中以流程圖形式示出在第三MRQ狀態中實現圖7所示的MRQ/MFB握手動作的情況的接收臺側的處理動作。此處理動作是以執行中央控制部103從信息存儲部113中讀出的執行命令程序的形態實現的。
接收臺在接收到發給自臺的IAC分組時,確認在該FPD內記載的MRQ值(步驟S51)。
此處,在接收到的IAC分組中記載著MRQ=0的場合,接收臺認識為可以以自臺反饋的推薦MCS發送來下面的數據分組。於是,就檢查是否可能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步驟S52)。
如果是可能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接收臺就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MCS的計算(步驟S53)。另外,因為發送臺使用推薦MCS代替默認MCS發送下一個數據分組,接收臺可以在此時刻確定Duration。於是,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 Length和計算出的推薦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即Duration值,並記載在RAC分組的MAC首部(步驟S54)。於是,將推薦MCS記載在RAC分組的MFB中(步驟S55)。
另外,雖然在IAC分組中記載MRQ=1,但是如果是不可能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時(步驟S52),接收臺根據在IAC分組中記載的NextPacket Length和Next Default MCS,計算出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即Duration值,並記載在RAC分組的首部(步驟S56)。另外,將在IAC內指定的默認MCS複製到RAC分組的MFB(步驟S57)。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IAC分組中記載著MRQ=2的情況下(步驟S51),接收臺認識為雖然發送臺維持最終決定權,但是容許由接收臺推薦MCS。於是,就檢查是否可能算出自臺接收的最優MCS(步驟S58)。
如果是可能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接收臺就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MCS的計算(步驟S59)。發送臺因為對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使用在IAC中宣布的默認MCS,所以接收臺根據Next PacketLength和默認MCS,計算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將該值作為Duration記載在RAC分組的MAC的首部(步驟S60)。於是,將在步驟S59中算出的推薦MCS和在IAC分組內記載著的默認MCS進行比較(步驟S61),並且只在兩者不同時將推薦MCS記載在RAC分組的MFB中(步驟S62)。但是,即使是比較兩者的結果是相同的情況下,設計成進行反饋也沒有問題。
如果在IAC分組中記載MRQ=0,但不可能算出最優MCS的狀態時(步驟S58),接收臺根據在IAC分組中記載的Next Packet Length和Next Default MCS,計算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的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即Duration值,並記載在RAC分組的MAC首部(步驟S63)。在這種情況下,不記載MFB,不進行MCS的反饋。
於是,接收臺將通過上述處理而生成的RAC分組返送到發送臺,等待接收接著發送的數據分組。
如上所述,通過利用IAC/RAC步驟的MRQ/MFB握手動作,發送側的通信臺在具有傳送速率的決定權的同時,可以接受接收側的通信臺推薦的傳送速率的反饋,選擇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這種收發之間的傳送速率決定算法,有關傳送速率的決定權具有三種MRQ狀態,與只規定第一及第二MRQ狀態的系統比較,希望充分理解其富於靈活性這一點。
以上,在參照特定的實施方式的同時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解釋。不過,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要內容的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該實施方式進行修正及代用是自不待言的。
在本說明書中,是對設想為自主分散動作的各通信臺進行隨機訪問的無線通信系統進行說明的,但是對於利用具有緩慢的時分復用訪問結構的MAC幀進行利用信道資源的傳送控制的無線通信系統及其他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本發明也同樣可以適用。
也就是說,以例示的形態公開了本發明,但不應解釋為限定本說明書的記載內容。為了判斷本發明的主要內容,應該參酌權利要求的記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通信系統,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在各個通信臺之間,使用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發送分組的發送臺決定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使用的傳送速率之際,具有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在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在上述第一狀態中,接收臺在向發送臺反饋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該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在上述第二狀態中,接收臺基於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以及在上述第三狀態中,接收臺在向發送臺反饋其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發送臺,在上述第一狀態中,以由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在上述第二狀態中,不管有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都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後續的分組,在上述第三狀態中,考慮自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進而決定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下一個分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三狀態中,發送臺考慮由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傳送數據具有的重要程度、數據傳送時的功耗中的至少一個,決定再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發送臺在發送分組中記載在後續分組發送中利用的默認傳送速率和現在的狀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發送臺在發送分組中記載第一至第三狀態中的某一個。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發送臺在發送分組中記載第一或第二狀態中的一個,接收臺即使是在指定為第二狀態時,也容許傳送速率的反饋,發送臺在指定第二狀態而接受傳送速率的反饋時,作為第三狀態,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再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在接收到上述反饋之後的分組。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發送臺設定發送數據分組的默認傳送速率及狀態,並向接收臺發送記載數據分組的大小、默認傳送速率和狀態的發送要求分組,接收臺在基於在發送要求分組中記載的狀態,決定有無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後續發送的數據分組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並將確認通知分組發送到發送臺。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第一狀態中,接收臺在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該推薦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發送臺以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進行後續的數據分組的發送。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第二狀態中,接收臺基於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發送臺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後續數據分組的發送。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第三狀態中,接收臺在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發送臺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數據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在接收確認通知分組之後的數據分組。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徵在於在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第二狀態時,接收臺在根據需要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發送臺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數據分組之際的默認傳送速率,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在接收確認通知分組之後的分組。
12.一種無線通信裝置,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設定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生成自臺的發送分組的分組生成部;分析來自其他臺的接收分組的分組分析部;以及控制通信動作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數據發送時,對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自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來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狀態進行設定。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一狀態中,以由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發送後續分組,在上述第二狀態中,不管有無來自接收臺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都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後續的分組,在上述第三狀態中,考慮自接收臺反饋的推薦傳送速率來決定再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在接收到上述反饋之後的分組。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三狀態中,考慮由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傳送數據具有的重要程度、數據傳送時的功耗中的至少一個,決定再後續的分組的傳送速率。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在發送分組中記載在下一個分組發送中利用的默認傳送速率和現在的狀態。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在發送分組中記載第一至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在發送分組中記載第一或第二狀態中的任一個,在指定第二狀態而接受傳送速率的反饋時,作為第三狀態,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在接收到上述反饋之後的數據分組。
18.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設定發送數據分組的默認傳送速率及狀態,並向接收臺發送記載數據分組的大小、默認傳送速率和狀態的發送要求分組。
19.一種無線通信裝置,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設定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生成自臺的發送分組的分組生成部;分析來自其他臺的接收分組的分組分析部;以及控制通信動作的控制部,在和發送臺之間設定以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由發送臺發送數據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自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自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最終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一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下一個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該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在上述第二狀態中,基於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在上述第三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後續的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發送臺在發送分組中記載在下一個分組發送中利用的默認傳送速率和現在的狀態,並且在數據接收之際,上述控制部基於發送臺指定的狀態控制數據接收動作。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即使是指定第二狀態時,也根據需要進行傳送速率的反饋。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發送臺設定發送數據分組的默認傳送速率及狀態,並向接收臺發送記載數據分組的大小、默認傳送速率和狀態的發送要求分組,並且上述控制部在基於在發送要求分組中記載的狀態,決定有無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其後發送的數據分組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並將確認通知分組發送到發送臺。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第一狀態中,上述控制部在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該推薦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第二狀態中,上述控制部基於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25.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第三狀態中,上述控制部在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在數據分組接收時推薦的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26.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無線通信裝置,其特徵在於在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第二狀態時,上述控制部,在根據需要利用確認通知分組進行推薦傳送速率的反饋的同時,基於由發送要求分組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
27.一種無線通信方法,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設定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數據發送時具有設定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自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在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發送在接收到反饋之後的數據分組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的步驟,以及以基於該設定狀態和由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的傳送速率進行後續的數據發送的步驟。
28.一種無線通信方法,是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設定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的無線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在數據發送時,對發送臺以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發送數據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自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同時,發送臺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三狀態之中的任一個是否進行了設定的確認步驟;在上述第一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下一個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該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在上述第二狀態中,基於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以及在上述第三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後續的分組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
29.一種電腦程式,是以計算機可讀形式記述的電腦程式以便在計算機系統上執行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設定傳送速率並進行信息傳送的處理,其特徵在於在數據發送時使上述計算機系統執行對決定為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接收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接收到反饋之後的數據分組的發送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狀態進行設定的步驟,以及以基於該設定的狀態和從接收臺反饋的傳送速率決定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發送的步驟。
30.一種電腦程式,是以計算機可讀形式記述的電腦程式以便在計算機系統上執行在準備有多個傳送速率的通信環境下,設定傳送速率並用來進行信息傳送的處理,其特徵在於在數據接收時使上述計算機系統執行對發送臺以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進行數據發送的第一狀態、不管來自自臺的傳送速率的反饋如何發送臺獨自決定傳送速率的第二狀態、以及考慮從自臺反饋的傳送速率發送臺決定在發送再後續的分組之際的傳送速率,並以默認傳送速率進行接收到反饋之後的數據分組的發送的第三狀態中的任一個是否進行了設定的確認步驟,在上述第一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下面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該反饋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在上述第二狀態中,根據發送臺指定的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以及在上述第三狀態中,在向發送臺反饋在後續的分組發送中要使用的傳送速率的同時,基於發送臺指定的默認傳送速率設定周圍臺的發送停止持續時間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無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裝置及無線通信方法以及電腦程式。本發明的目的為在進行隨機訪問的各個通信臺相互之間使用適當的傳送速率進行信息傳送。在第一MRQ狀態中,接收臺將應該發送下一個分組的MCS反饋到發送臺,並設定與其相對應的Duration值。在第二MRQ狀態中,接收臺不進行MCS反饋,尊重在發送側設定的默認MCS,並設定與其相對應的Duration值。另外,在第三MRQ狀態中,接收臺進行MCS反饋,但由發送臺進行MCS的最終決定。
文檔編號H04B7/00GK1832368SQ20061005894
公開日2006年9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9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9日
發明者森岡裕一, 迫田和之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