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08:27:36 3
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它包括設置在機房內的控制器、排風機、進風機、空調、室內溫溼度傳感器以及設置在機房外的室外溫溼度傳感器,排風機、進風機、空調、室內溫溼度傳感器以及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均通過數據線與控制器連接,排風機和進風機分別設置在機房相對的兩側牆體內壁上,與排風機的出風口及進風機的進風口對應的機房牆體上均開設有通風孔,通風孔內穿設有通風管,通風管的一端與排風機的出風口或進風機的進風口連接,通風管的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通風管的外壁與通風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層;具有結構簡單、噪音小且節能、實現溫溼度調節的同時能避免雜物進入基站機房內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自動化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溼度調控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通信作為能方便人們生活的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通信技術的實現是建立在通訊設備的基礎上的,通訊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對運行環境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環境的溫度控制在13度左右,通訊設備均安裝基站機房內,由於通訊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設備停止工作或出現故障,所以基站機房內均要安裝調節溫溼度的裝置,現在常用的就是新風風機或者空調或者兩者的結合,由於新風風機的溫溼度控制範圍小、空調費電,所以現在使用最為廣泛的為新風風機和空調的結合,但是現在的新風風機和空調的結合調節溫溼度結構存在著以下缺陷:新風風機與基站機房的牆體連接結構不合理,新風風機的風口與牆體的連接之間存在縫隙,這樣外部的異物就會進入機房基站內,導致機房內的環境惡化,進而危害基站機房內的通訊設備的正常運轉,甚至造成通訊設備的損壞;另外,由於現有的新風風機與空調的連接關係不合理,造成基站機房內的溫溼度調節裝置存在著高耗能、高噪音的缺陷。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噪音小且節能、實現溫溼度調節的同時能避免雜物進入基站機房內的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包括設置在機房內的控制器、排風機、進風機、空調、室內溫溼度傳感器以及設置在機房外的室外溫溼度傳感器,所述的排風機、進風機、空調、室內溫溼度傳感器以及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均通過數據線與控制器連接,所述的排風機和進風機分別設置在機房相對的兩側牆體內壁上,與排風機的出風口及進風機的進風口對應的機房牆體上均開設有通風孔,通風孔內穿設有通風管,通風管的一端與排風機的出風口或進風機的進風口連接,通風管的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通風管的外壁與通風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層。
[0005]所述的室內溫溼度傳感器設置在機房的頂部。
[0006]與進風機的進風口連通的通風管外端上方設置有防雨罩,防雨罩為一端固定在機房牆體外壁上另一端向下屈伸的圓弧狀結構。
[0007]所述的通風管突出於機房牆體外壁。
[0008]所述的排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大於進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
[0009]所述的控制器連接有顯示屏。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的組合式溫溼度調整系統,新風風機機構包括進風機和出風機,新風風機機構通過室內溫溼度傳感器、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和控制器實現智能控制連接,室內溫溼度傳感器、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和控制器能根據檢測到的室內外的溫溼度控制新風風機和空調的工作狀態,調節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之間的合理運行時間,進而實現節省能耗、降低運行成本和運行噪音的目的;進風機和排風機設置在機房牆體的內壁上,牆體內壁上設置有與進風機和排風機風口相配合的通風孔,通風孔內設置通風管,通風管的一端與進風機和排風機的風口連接,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通風管的外壁與通風孔的內壁之間設置密封層,這樣就加強了進風機和排風機與牆體的連接密閉度,進而能避免因連接不緊密而造成雜物進入機房的問題,能為機房提供更好的環境,進而提高了通訊設備的工作穩定性,提高了通訊設備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噪音小且節能、實現溫溼度調節的同時能避免雜物進入基站機房內的優點;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室內溫溼度傳感器設置在機房的頂部,這樣能更好的監控機房內的溫溼度,進而能更準確的調節機房內的溫溼度;與進風機的進風口連通的通風管外端上方設置有防雨罩,這樣能避免雨水進入機房內部,進而保護了機房內的通訊設備;排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大於進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這樣利用了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的特性能更好的進行機房內的空氣對流,進而更好的調節機房內的溫溼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的A處放大圖。
[0013]圖中:1、機房2、排風機 3、通風孔4、密封層 5、進風機6、防塵網7、防雨罩 8、室外溫溼度傳感器 9、室內溫溼度傳感器 10、控制器 11、空調 12、顯示屏13、通訊設備14、通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5]實施例1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包括設置在機房I內的控制器10、排風機2、進風機5、空調11、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以及設置在機房I外的室外溫溼度傳感器8,所述的排風機2、進風機5、空調11、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以及室外溫溼度傳感器8均通過數據線與控制器10連接,所述的排風機2和進風機5分別設置在機房I相對的兩側牆體內壁上,與排風機2的出風口及進風機5的進風口對應的機房牆體上均開設有通風孔3,通風孔3內穿設有通風管14,通風管14的一端與排風機2的出風口或進風機5的進風口連接,通風管14的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6,通風管14的外壁與通風孔3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層4。
[0017]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機房I內的通訊設備13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散發到機房I內,導致機房I內的溫度升高,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即時監控機房I內的溫度,並將檢測到的室內溫溼度信息傳遞給控制器10,室外溫溼度傳感器8即時監控機房I外的環境溫度,並將檢測到的室外溫度信息傳遞給控制器10,控制器10對室內溫溼度信息和室外溫溼度信息進行分析比對,若室內溫溼度數據與室外溫溼度數據的差距很大時,控制器10發送指令,啟動進風機5和排風機2工作,關閉空調11,進行機房I內外的溫溼度交換,如果室內溫溼度數據與室外溫溼度數據的差距較小時,控制器10發送指令,關閉進風機5和排風機2工作,啟動空調11,空調11進行機房I的溫溼度調節;這樣本實用新型就能實現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之間的智能控制,進而降低了運行能耗和噪音。
[0018]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的組合式溫溼度調整系統,新風風機機構包括進風機和出風機,新風風機機構通過室內溫溼度傳感器、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和控制器實現智能控制連接,室內溫溼度傳感器、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和控制器能根據檢測到的室內外的溫溼度控制新風風機和空調的工作狀態,調節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之間的合理運行時間,進而實現節省能耗、降低運行成本和運行噪音的目的;進風機和排風機設置在機房牆體的內壁上,牆體內壁上設置有與進風機和排風機風口相配合的通風孔,通風孔內設置通風管,通風管的一端與進風機和排風機的風口連接,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通風管的外壁與通風孔的內壁之間設置密封層,這樣就加強了進風機和排風機與牆體的連接密閉度,進而能避免因連接不緊密而造成雜物進入機房的問題,能為機房提供更好的環境,進而提高了通訊設備的工作穩定性,提高了通訊設備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噪音小且節能、實現溫溼度調節的同時能避免雜物進入基站機房內的優點。
[0019]實施例2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包括設置在機房I內的控制器10、排風機2、進風機5、空調11、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以及設置在機房I外的室外溫溼度傳感器8,所述的排風機2、進風機5、空調11、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以及室外溫溼度傳感器8均通過數據線與控制器10連接,所述的排風機2和進風機5分別設置在機房I相對的兩側牆體內壁上,與排風機2的出風口及進風機5的進風口對應的機房牆體上均開設有通風孔3,通風孔3內穿設有通風管14,通風管14的一端與排風機2的出風口或進風機5的進風口連接,通風管14的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6,通風管14的外壁與通風孔3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層4。
[0021]所述的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設置在機房I的頂部。
[0022]與進風機5的進風口連通的通風管14外端上方設置有防雨罩7,防雨罩7為一端固定在機房I牆體外壁上另一端向下屈伸的圓弧狀結構。
[0023]所述的通風管14突出於機房I牆體外壁。
[0024]所述的排風機2相對於機房I底面的高度大於進風機5相對於機房I底面的高度。
[0025]所述的控制器10連接有顯示屏12。
[0026]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機房I內的通訊設備13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散發到機房I內,導致機房I內的溫度升高,室內溫溼度傳感器9即時監控機房I內的溫度,並將檢測到的室內溫溼度信息傳遞給控制器10,室外溫溼度傳感器8即時監控機房I外的環境溫度,並將檢測到的室外溫度信息傳遞給控制器10,控制器10對室內溫溼度信息和室外溫溼度信息進行分析比對,若室內溫溼度數據與室外溫溼度數據的差距很大時,控制器10發送指令,啟動進風機5和排風機2工作,關閉空調11,進行機房I內外的溫溼度交換,如果室內溫溼度數據與室外溫溼度數據的差距較小時,控制器10發送指令,關閉進風機5和排風機2工作,啟動空調11,空調11進行機房I的溫溼度調節;這樣本實用新型就能實現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之間的智能控制,進而降低了運行能耗和噪音。
[0027]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的組合式溫溼度調整系統,新風風機機構包括進風機和出風機,新風風機機構通過室內溫溼度傳感器、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和控制器實現智能控制連接,室內溫溼度傳感器、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和控制器能根據檢測到的室內外的溫溼度控制新風風機和空調的工作狀態,調節新風風機機構和空調之間的合理運行時間,進而實現節省能耗、降低運行成本和運行噪音的目的;進風機和排風機設置在機房牆體的內壁上,牆體內壁上設置有與進風機和排風機風口相配合的通風孔,通風孔內設置通風管,通風管的一端與進風機和排風機的風口連接,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通風管的外壁與通風孔的內壁之間設置密封層,這樣就加強了進風機和排風機與牆體的連接密閉度,進而能避免因連接不緊密而造成雜物進入機房的問題,能為機房提供更好的環境,進而提高了通訊設備的工作穩定性,提高了通訊設備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噪音小且節能、實現溫溼度調節的同時能避免雜物進入基站機房內的優點;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室內溫溼度傳感器設置在機房的頂部,這樣能更好的監控機房內的溫溼度,進而能更準確的調節機房內的溫溼度;與進風機的進風口連通的通風管外端上方設置有防雨罩,這樣能避免雨水進入機房內部,進而保護了機房內的通訊設備;排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大於進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這樣利用了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的特性能更好的進行機房內的空氣對流,進而更好的調節機房內的溫溼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包括設置在機房內的控制器、排風機、進風機、空調、室內溫溼度傳感器以及設置在機房外的室外溫溼度傳感器,所述的排風機、進風機、空調、室內溫溼度傳感器以及室外溫溼度傳感器均通過數據線與控制器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排風機和進風機分別設置在機房相對的兩側牆體內壁上,與排風機的出風口及進風機的進風口對應的機房牆體上均開設有通風孔,通風孔內穿設有通風管,通風管的一端與排風機的出風口或進風機的進風口連接,通風管的另一端設置有防塵網,通風管的外壁與通風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室內溫溼度傳感器設置在機房的頂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其特徵在於:與進風機的進風口連通的通風管外端上方設置有防雨罩,防雨罩為一端固定在機房牆體外壁上另一端向下屈伸的圓弧狀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風管突出於機房牆體外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排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大於進風機相對於機房底面的高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站機房內溫溼度調控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器連接有顯示屏。
【文檔編號】F24F5/00GK203928230SQ201420281784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韓淼, 朱亮, 張麗 申請人:河南龍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