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檢測工作檯的製作方法
2023-06-13 18:54:36
高效檢測工作檯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高效檢測工作檯,其包括工作檯,檢測模具,發塵設備以及測試設備,因檢測模具包括粒子注入口管道;測試設備包括粒子測試口管道,第一風道管,第二風道管以及出風口管道;發塵設備包括發塵進風口管道,第一封閉風道管以及第三風道管。使用時,先將所述被測量的過濾器放入中端測試設備內,並壓緊,打開靜壓風機和粒子發生器,所述的工作檯通過粒子發生器測量過濾器上的粒子數量,達到設計粒子濃度後測量過濾器的下遊粒子濃度,達計算過濾效率。通過測量過濾器上遊和下遊的壓力,可計算過濾器阻力,然後測量下遊的風速,計算風量,達到設計標準後,取出下模具中的過濾器,即可完成。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方便。
【專利說明】高效檢測工作檯
【技朮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高效過濾器檢測方面的高效檢測工作檯。
【背景技朮】
[0002]隨著社會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和進步,伴隨對電子產品的高精度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效過濾工序已成為電子產品的高精度化加工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然後,現有技術中為了用於完成高效過濾工序而出現有各種各樣的空氣過濾器。此種空氣過濾器是根據不同的環境製作成不同型號或尺寸大小的淨化設備。在實踐過程,為了檢測各種空氣過濾器的淨化的效果,市場出現各種不同的檢測工作檯。由於此種類型的檢測工作檯通過更換不同尺寸模具來檢測不同的尺寸的過濾器,導致給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操作帶來極其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可在使用過程中操作方便的高效檢測工作檯。
[0004]為了實現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高效檢測工作檯,其包括工作檯,安裝於工作檯上的檢測模具,設置於檢測模具前段的發塵設備以及設置於檢測模具後端的測試設備,所述的檢測模具包括安裝在工作檯上面的粒子注入口管道;所述的測試設備包括安裝於粒子注入管道前端的粒子測試口管道,安裝於粒子測試口管道前端的第一風道管,安裝於第一風道管前端第二風道管以及安裝於第二風道管前端的出風口管道;所述的發塵設備包括發塵進風口管道,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後端的第一封閉風道管以及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的前端的第三風道管。
[0005]依據所述主要技術特徵,所述測試設備的側面還設置有氣缸。
[0006]依據所述主要技術特徵,所述的工作檯包括與檢測模具和測試設備相互接觸的框架臺以及安裝於框架臺下面的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四根置於地面的水平杆,垂直安裝於水平杆上面的四根垂直杆以及安裝框架臺上面的附屬支杆。
[0007]依據所述主要技術特徵,所述的粒子注入口管道內部設置有靜壓風機。
[0008]依據所述主要技術特徵,所述粒子測試口管道內部設置有粒子發生器。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所述的檢測模具包括安裝在工作檯上面的粒子注入口管道;所述的測試設備包括安裝於粒子注入管道前端的粒子測試口管道,安裝於粒子測試口管道前端的第一風道管,安裝於第一風道管前端第二風道管以及安裝於第二風道管前端的出風口管道;所述的發塵設備包括發塵進風口管道,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後端的第一封閉風道管以及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的前端的第三風道管。使用時,先將所述被測量的過濾器放入中端測試設備內,並壓緊,打開靜壓風機和粒子發生器,所述的工作檯通過粒子發生器測量過濾器上的粒子數量,達到設計粒子濃度後測量過濾器的下遊粒子濃度,達計算過濾效率。通過測量過濾器上遊和下遊的壓力,可計算過濾器阻力,然後測量下遊的風速,計算風量,達到設計標準後,取出下模具中的過濾器,即可完成。與現有技術中測量方式相互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方便。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高效檢測工作檯的立體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高效檢測工作檯的側面示意圖;
[0013]圖3是圖2中A-A向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下面結合實施例說明一種高效檢測工作檯,其包括工作檯1,安裝於工作檯I上的檢測模具,設置於檢測模具前段的發塵設備以及設置於檢測模具後端的測試設備。
[0015]所述的檢測模具包括安裝在工作檯上面的粒子注入口管道2。所述的測試設備包括安裝於粒子注入管道2前端的粒子測試口管道3,安裝於粒子測試口管道3前端的第一風道管4,安裝於第一風道管4前端第二風道管5以及安裝於第二風道管5前端的出風口管道6。所述的發塵設備包括發塵進風口管道7,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7後端的第一封閉風道管8以及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7的前端的第三風道管9。
[0016]所述測試設備的側面還設置有氣缸9。所述的工作檯I包括與檢測模具和測試設備相互接觸的框架臺以及安裝於框架臺下面的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四根置於地面的水平杆,垂直安裝於水平杆上面的四根垂直杆以及安裝框架臺上面的附屬支杆。所述的粒子注入口管道2內部設置有靜壓風機。所述粒子測試口管道3內部設置有粒子發生器。
[0017]所述的發塵設備安裝在檢測模具上後端,所述的測試設備安裝在檢測模具上的前端。所述的第一封閉風道管8 —端連接於發塵進風口管道7的一端,該發塵進風口管道7另一端與第三風道管9連接。所述的第三風道管9的另一端與粒子注入口管道2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粒子注入口管道2與粒子測試口管道3連接,所述第一風道管4的一端粒子測試口管道3連接,所述的第一風道管4的另一端與第二風道管5 —端連接。所述出風口管道6與第二風道管5連接的。
[0018]使用時,先將過濾器放入中端的測試設備裡面壓緊,打開靜壓風機和粒子發生器,工作檯測試時,通過粒子發生器測量過濾器上的粒子數量,達到設計濃度後,測量過濾器下遊的粒子濃度,以計算過濾效率。當測量過濾器上遊和下遊的壓力,計算過濾器的初步的阻力,然後,測量下遊的風速,計算風量,達到設計標準後,即可取下工作檯中的過濾器,更好下一片。此操作過程,免去了複雜的發塵自動掃描的機械臂設計和程序的開發設計,而且該設備直接模擬潔淨是空氣源,達到使用環境和測試環境相同的效果,而國外的設備所產生的空氣源要比實際使用的空氣源顆粒要小,這樣效果計算雖然謹慎但是去了結合實際的效果,然後用科學的算法平衡精度,達到快捷簡單,精度高的標準,該設備比國外測試設備成本節省100W以上。
[0019]綜上所述,因所述的檢測模具包括安裝在工作檯上面的粒子注入口管道2。所述的測試設備包括安裝於粒子注入管道2前端的粒子測試口管道3,安裝於粒子測試口管道3前端的第一風道管4,安裝於第一風道管4前端第二風道管5以及安裝於第二風道管5前端的出風口管道6。所述的發塵設備包括發塵進風口管道7,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7後端的第一封閉風道管8以及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7的前端的第三風道管9。使用時,先將所述被測量的過濾器放入中端測試設備內,並壓緊,打開靜壓風機和粒子發生器,所述的工作檯I通過粒子發生器測量過濾器上的粒子數量,達到設計粒子濃度後測量過濾器的下遊粒子濃度,達計算過濾效率。通過測量過濾器上遊和下遊的壓力,可計算過濾器阻力,然後測量下遊的風速,計算風量,達到設計標準後,取出下模具中的過濾器,即可完成。與現有技術中測量方式相互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方便。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檢測工作檯,其包括工作檯,安裝於工作檯上的檢測模具,設置於檢測模具前段的發塵設備以及設置於檢測模具後端的測試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檢測模具包括安裝在工作檯上面的粒子注入口管道;所述的測試設備包括安裝於粒子注入管道前端的粒子測試口管道,安裝於粒子測試口管道前端的第一風道管,安裝於第一風道管前端第二風道管以及安裝於第二風道管前端的出風口管道;所述的發塵設備包括發塵進風口管道,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後端的第一封閉風道管以及安裝於發塵進風口管道的前端的第三風道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檢測工作檯,其特徵在於:所述測試設備的側面還設置有氣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檢測工作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工作檯包括與檢測模具和測試設備相互接觸的框架臺以及安裝於框架臺下面的框架;所述的框架包括四根置於地面的水平杆,垂直安裝於水平杆上面的四根垂直杆以及安裝框架臺上面的附屬支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檢測工作檯,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粒子注入口管道內部設置有靜壓風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檢測工作檯,其特徵在於:所述粒子測試口管道內部設置有粒子發生器。
【文檔編號】G01M99/00GK204043935SQ201420318436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明者】章登甫 申請人:深圳市海鑫淨化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