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耙杈兩用農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05:16:21 2
一種耙杈兩用農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耙杈兩用農具,包括手柄、農具頭和耙齒,手柄與在農具頭的中部與農具頭垂直連接,所述農具頭為中空圓管狀,所述農具還包括位於農具頭內的活動芯軸和固定活動芯軸的固定結構,農具頭的側壁設有弧形且與農具頭同軸的轉換滑槽,所述耙齒穿過轉換滑槽與活動芯軸固定連接,轉換滑槽包括兩個相鄰設置的定位槽和連接兩個定位槽的導向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耙杈兩用農具在進行耙和杈之間的轉換時,無需將所述耙齒拆卸,只需移動活動芯軸,通過農具頭上的轉換滑槽實現耙齒位置的切換,方便快捷,從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專利說明】—種耙杈兩用農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工具,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耙杈兩用農具。
【背景技術】
[0002]耙和杈是農業生產中經常使用的工具,各自作為一個獨立的工具存在,都有一個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當需要共同使用這兩種工具時,需要同時攜帶兩種工具,十分不方便。
[0003]目前雖然也有一種耙杈兩用農具,但是這種農具在耙和杈之間進行轉換時,需要將耙齒全部拆卸後換個位置安裝,才能實現,因此轉換不方便,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耙杈兩用農具,目的是節省耙杈轉換所需的時間,提高效率。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耙杈兩用農具,包括手柄、農具頭和耙齒,手柄與在農具頭的中部與農具頭垂直連接,所述農具頭為中空圓管狀,所述農具還包括位於農具頭內的活動芯軸和固定活動芯軸的固定結構,農具頭的側壁設有弧形且與農具頭同軸的轉換滑槽,所述耙齒穿過轉換滑槽與活動芯軸固定連接,轉換滑槽包括兩個相鄰設置的定位槽和連接兩個定位槽的導向槽。
[0006]所述活動芯軸上設有用於安裝所述耙齒的第一螺紋孔,耙齒的固定端設有外螺紋。
[0007]所述固定結構包括設在所述活動芯軸上的固定孔、設在所述農具頭上的第二螺紋孔和插入第二螺紋孔、固定孔中的螺栓,第二螺紋孔在農具頭上至少設有一處,固定孔在活動芯軸上沿活動芯軸圓周方向至少設有兩處。
[0008]所述第二螺紋孔設在所述農具頭的兩端位置處,所述固定孔設在所述活動芯軸的兩端位置處。
[0009]所述農具頭至少一端開口。
[0010]所述農具頭至少一端開口,所述固定結構包括在開口端設置的堵蓋和位於所述農具頭內的彈簧,彈簧夾在所述活動芯軸的端部和堵蓋之間。
[0011]所述堵蓋與所述農具頭為螺紋連接。
[0012]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設有若干根筋條。
[0013]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耙杈兩用農具在進行耙和杈之間的轉換時,無需將所述耙齒拆卸,只需移動活動芯軸,通過農具頭上的轉換滑槽實現耙齒位置的切換,方便快捷,從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耙杈兩用農具的分解示意圖;
[0015]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手柄;2、活動芯軸;21、弟一螺紋孔;22、固定孔;3、農具頭;31、第二螺紋孔;4、耙齒;5、轉換滑槽;51、耙定位槽;52、杈定位槽;53、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耙杈兩用農具,包括手柄1、農具頭3、活動芯軸2和耙齒4,手柄I與在農具頭3的中部與農具頭3垂直連接。本耙齒4兩用農具的農具頭3為中空圓管狀的結構,活動芯軸2是用於安裝耙齒4的,活動芯軸2位於農具頭3的內部,且在農具頭3內為可直線移動和轉動的。農具頭3的側壁設有弧形且與農具頭3同軸的轉換滑槽5,轉換滑槽5沿徑向貫穿農具頭3的側壁。耙齒4穿過轉換滑槽5與活動芯軸2固定連接,轉換滑槽5包括位於兩端的兩個定位槽和連接兩個定位槽的導向槽53,兩個定位槽用於卡住耙齒4,兩個定位槽沿農具頭3的圓周方向間隔有一定的角度,間隔的角度一般為90度。兩個定位槽分別為耙定位槽51和杈定位槽52,可以用來確定耙齒4的兩個位置,杈定位槽52的位置與手柄I的安裝位置是相對的。由於活動芯軸2是可移動的,因此可以在兩個定位槽之間根據需要來回調整耙齒4的位置。導向槽53沿軸向的寬度比兩個定位槽的寬度要小,因此在兩個定位槽之間形成一個擋塊,導向槽53的寬度要比耙齒4的寬度略大,確保耙齒4轉動換位時能夠通過。在使用本農具時,推動耙齒4使其定位在耙定位槽51處,耙齒4與手柄I垂直,本農具即變為耙;推動耙齒4,帶動活動芯軸2沿農具頭3軸向移動,當耙齒4從耙定位槽51移動至導向槽53處時,再沿著導向槽53的方向向前推動耙齒4,使活動芯軸2大致轉動90度後,最終使耙齒4移動至杈定位槽52處,耙齒4與手柄I平行,本農具即變為杈。固定結構是在耙杈轉換完成後用來固定活動芯軸2的,從而在使用時,活動芯軸2不會移動,耙齒4固定,確保農具能夠正常使用,實現相應的功能。
[0017]根據活動芯軸2需要的轉動角度,轉換滑槽5的弧度大致在100至150度範圍內。
[0018]耙齒4是與活動芯軸2螺紋連接的,活動芯軸2上設有用於安裝耙齒4的第一螺紋孔21,耙齒4的一端為尖頭,另一端為固定端,固定端上設有外螺紋。第一螺紋孔21的個數至少要比耙齒4的個數多,第一螺紋孔21沿活動芯軸2的軸向呈直線設置,轉換滑槽5的個數與第一螺紋孔21的個數相等,轉換滑槽5是沿農具頭3的軸向呈直線設置,且與第一螺紋孔21的位置對齊,耙齒4的固定端穿過轉換滑槽5插入活動芯軸2的第一螺紋孔21中固定。
[0019]實施例一
[0020]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耙齒4的個數共有五個,相應的,第一螺紋孔21和轉換滑槽5都設有五個。
[0021]固定結構包括設在活動芯軸2上的固定孔22、設在農具頭3上的第二螺紋孔31和插入第二、第二螺紋孔31中的螺栓,第二螺紋孔31在農具頭3上至少設有一處,由於活動芯軸2需要變換位置,為了在耙杈轉換後活動芯軸2都能夠固定,固定孔22在活動芯軸2上沿活動芯軸2圓周方向至少設有兩處,這兩處固定孔22間隔的角度一般也為90度。第二螺紋孔31可以沿農具頭3徑向貫穿農具頭3,相應的固定孔22可以是貫穿活動芯軸2的光孔或者螺紋孔。螺栓插入第二螺紋孔31和固定孔22中,將活動芯軸2固定在農具頭3中,採用這種固定結構,拆卸和安裝都很方便,能夠提高耙杈轉換效率。
[002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螺紋孔31分別設在農具頭3的兩端位置處,各端只設有一個,兩個第二螺紋孔31且沿著與農具頭3軸向平行的直線布置。相應的,固定孔22設在活動芯軸2的兩端位置處,且在各端各設有兩個。
[0023]在本實施例中,農具頭3 —端開口,另一端封閉,使活動芯軸2能夠從開口端插入農具頭3中。農具頭3也可以兩端都開口,這種便於加工。
[0024]實施例二
[0025]本實施例中,農具頭一端開口,固定結構包括在開口端設置的堵蓋和位於農具頭內的彈簧,彈簧夾在活動芯軸的端部和堵蓋之間。在農具頭中插入活動芯軸後,調整活動芯軸位置以安裝耙齒4,耙齒4安裝好後,在農具頭開口端放入彈簧,然後開口端用堵蓋堵住,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彈簧抵住活動芯軸,最終使耙齒4定位在耙定位槽51中或杈定位槽52中。而且在進行耙杈轉換時,只需朝向彈簧的方向移動活動芯軸,使耙齒4能夠移動至導向槽53處,然後進行換位。使用這種固定結構,在進行耙杈轉換時,無需拆裝任何部件,轉換更方便,效率更高。
[0026]堵蓋與農具頭的開口端為螺紋連接,堵蓋是旋緊在農具頭的開口端。
[0027]本實施例中的固定結構與實施例一不同,農具頭和活動芯軸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相比,無需設置第二螺紋孔31和固定孔22,其餘部件與實施例一的相同。
[0028]實施例三
[0029]在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的基礎上,本實施例的農具,在手柄I的外表面可以設置若干根筋條,筋條沿手柄I的圓周方向均勻布置,具體個數可以為18-24根,具體部位是在使用者用於握持的部位。增加筋條,可以增加使用者手掌與手柄I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打滑、脫手,提高工作效率。
[0030]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耙杈兩用農具,包括手柄、農具頭和耙齒,手柄與在農具頭的中部與農具頭垂直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農具頭為中空圓管狀,所述農具還包括位於農具頭內的活動芯軸和固定活動芯軸的固定結構,農具頭的側壁設有弧形且與農具頭同軸的轉換滑槽,所述耙齒穿過轉換滑槽與活動芯軸固定連接,轉換滑槽包括兩個相鄰設置的定位槽和連接兩個定位槽的導向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芯軸上設有用於安裝所述耙齒的第一螺紋孔,耙齒的固定端設有外螺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結構包括設在所述活動芯軸上的固定孔、設在所述農具頭上的第二螺紋孔和插入第二螺紋孔、固定孔中的螺栓,第二螺紋孔在農具頭上至少設有一處,固定孔在活動芯軸上沿活動芯軸圓周方向至少設有兩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螺紋孔設在所述農具頭的兩端位置處,所述固定孔設在所述活動芯軸的兩端位置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農具頭至少一端開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農具頭至少一端開口,所述固定結構包括在開口端設置的堵蓋和位於所述農具頭內的彈簧,彈簧夾在所述活動芯軸的端部和堵蓋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堵蓋與所述農具頭為螺紋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或5或7所述的耙杈兩用農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設有若干根筋條。
【文檔編號】A01D11/06GK203575076SQ201320765741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7日
【發明者】許火金 申請人:蕪湖瑯山愚公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