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20:03:16

本發明涉及汽車輪胎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內胎結構的輪胎。
背景技術:
輪胎是汽車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直接與路面接觸,和汽車懸架共同來緩解汽車行駛時所受到的衝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輪胎在汽車上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
在汽車事故中一種較為嚴重的事故即是汽車爆胎事故,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外高速公路70%的意外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而時速在160公裡以上發生爆胎死亡率接近100%,因此,因爆胎而造成的事故危害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們的人身安全,為此,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具有雙內胎結構的輪胎,在一個內胎發生爆胎時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內胎對車體進行支撐,從而降低汽車發生事故的機率,現有技術中的具有雙內胎結構的輪胎一般拆卸和安裝都較為費事,且結構較為複雜,不便於更換和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內胎結構的輪胎,其目的是將輪胎內部設置多個內胎,在其中一個內胎發生爆胎時可以通過其餘的內胎對車體進行支撐,且通過改變汽車輪胎的部分結構,使得在更換或維修時便於輪胎的拆卸和安裝,從而節省時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內胎結構的輪胎,包括:輪轂、鋼圈、外胎和多個內胎,鋼圈套設於輪轂的外圓周上,外胎套設於鋼圈上,外胎內設有多個內隔,多個內隔沿外胎的軸線等距設置且將外胎內部分隔成多個腔室,每個腔室內設有一內胎。
進一步地,每個內胎上均設置有多個第一實心橡膠,多個第一實心橡膠均勻設置於內胎的外圓周上。
進一步地,外胎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環狀凹槽,多個環狀凹槽沿外胎的軸線等距設置,環狀凹槽與內隔一一對應且環狀凹槽的槽底與內隔的外圓周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每個內隔的內圓周和與其相鄰的兩個內胎的內壁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任意兩個相鄰的內胎的內壁之間形成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設置有第二實心橡膠,第二實心橡膠與內隔固定連接,第二實心橡膠與鋼圈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輪轂上設有與多個內胎一一對應的多個內胎充氣嘴,鋼圈上設有與多個內胎充氣嘴一一對應的多個第二凹槽,內胎充氣嘴通過與其對應的第二凹槽與相對應的內胎相連通。
進一步地,鋼圈的一個端緣上設有用於卡合外胎的凸起,鋼圈的另一個端緣上設有用於卡合外胎的外箍。
進一步地,鋼圈包括:第一鋼圈和第二鋼圈,第一鋼圈的內圓周上設有第一鋼圈架子網,第二鋼圈的內圓周上設有第二鋼圈架子網,第一鋼圈架子網與第二鋼圈架子網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鋼圈和第二鋼圈之間設有第三實心橡膠,第三實心橡膠的兩端面分別與第一鋼圈和第二鋼圈卡合連接。
進一步地,第三實心橡膠上分別設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鋼圈通過第一卡槽與第三實心橡膠卡合連接,第二鋼圈通過第二卡槽與第三實心橡膠卡合連接。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內胎結構的輪胎,其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將輪胎內部設置多個內胎,在其中一個內胎發生爆胎時可以通過其餘的內胎對車體進行支撐,且通過改變汽車輪胎的部分結構,使得在更換或維修時便於輪胎的拆卸和安裝,從而節省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鋼圈和外箍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多個第一實心橡膠的展開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多個第一實心橡膠的展開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相鄰的兩個第一實心橡膠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內隔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鋼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提供的多內胎結構的輪胎的第一鋼圈和第二鋼圈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輪轂;2、鋼圈;3、外胎;4、內胎;5、內隔;6、腔室;41、第一實心橡膠;31、環狀凹槽;42、第一凹槽;43、第二實心橡膠;7、充氣嘴;21、第二凹槽;22、凸起;8、外箍;9、第一鋼圈;10、第二鋼圈;11、第一鋼圈架子網;12、第二鋼圈架子網;13、第三實心橡膠;131、第一卡槽;132、第二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內胎結構的輪胎,包括:輪轂1、鋼圈2、外胎3和多個內胎4,鋼圈2套設於輪轂1的外圓周上,外胎3套設於鋼圈2上,外胎3內設有多個內隔5,多個內隔5沿外胎3的軸線等距設置且將外胎3內部分隔成多個腔室6,每個腔室6內設有一內胎4,通過上述結構的設計,使得通過將輪胎內部設置多個內胎4,在其中一個內胎4發生爆胎時可以通過其餘的內胎4對車體進行支撐,且通過鋼圈2固定的結構設計,使得在更換或維修時便於輪胎的拆卸和安裝,從而節省時間。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每個內胎4上均設置有多個第一實心橡膠41,多個第一實心橡膠41均勻設置於內胎4的外圓周上,通過上述結構的設計,使得每個內胎4均可以緊密地卡合在相對應的腔室6內,第一實心橡膠41可以起到減震的作用。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外胎3的外圓周上設有多個環狀凹槽31,多個環狀凹槽31沿外胎3的軸線等距設置,環狀凹槽31與內隔5一一對應且環狀凹槽31的槽底與內隔5的外圓周固定連接,環狀凹槽31具有導水槽的作用,在雨天的時候使得地上的雨水可以通過環狀凹槽31流過。
實施例二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另一種改進,如圖7和圖8所示,每個內隔5的內圓周和與其相鄰的兩個內胎4的內壁固定連接,任意兩個相鄰的內胎4的內壁之間形成有第一凹槽42,第一凹槽42內設置有第二實心橡膠43,第二實心橡膠43與內隔5固定連接,第二實心橡膠43與鋼圈2通過螺釘固定連接,通過螺釘連接的方式使得第二實心橡膠43將與其相對應的內隔5固定牢固,第二實心橡膠43的底部座設於第一凹槽42內,可以加強第二實心橡膠43的定位效果。
實施例三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另一種改進,如圖9和圖10所示,輪轂1上設有與多個內胎4一一對應的多個內胎充氣嘴7,鋼圈2上設有與多個內胎充氣嘴7一一對應的多個第二凹槽21,內胎充氣嘴7通過與其對應的第二凹槽21與相對應的內胎4相連通,通過充氣嘴7可以分別對輪胎的內胎4進行充氣,從而即使其中一個漏氣,其他的仍可以繼續使用,提高輪胎的安全性,輪轂1上還設有給外胎3充氣的外胎充氣嘴,通過外胎充氣嘴可以對外胎3進行充氣。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鋼圈2的一個端緣上設有用於卡合外胎3的凸起22,鋼圈2的另一個端緣上設有用於卡合外胎3的外箍8,通過鋼圈2上的凸起22和鋼圈2上設置的外箍8使得鋼圈2可以將外胎3安裝在輪轂1上。
實施例四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另一種改進,如圖11所示,鋼圈2包括:第一鋼圈9和第二鋼圈10,第一鋼圈9的內圓周上設有第一鋼圈架子網11,第二鋼圈10的內圓周上設有第二鋼圈架子網12,第一鋼圈架子網11與第二鋼圈架子網12通過螺絲固定連接,第一鋼圈9和第二鋼圈10之間設有第三實心橡膠13,第三實心橡膠13的兩端面分別與第一鋼圈9和第二鋼圈10卡合連接,第三實心橡膠13上分別設有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2,第一鋼圈9通過第一卡槽131與第三實心橡膠13卡合連接,第二鋼圈10通過第二卡槽132與第三實心橡膠13卡合連接,第一鋼圈架子網11和第二鋼圈架子網12安裝後可以是疊加在一起的形式,而在實際的製作當中,可以在第一鋼圈架子網11上設置第一螺紋孔,在第二鋼圈架子網12上設置第二螺紋孔,通過螺絲穿過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從而通過螺絲的擰緊使得第一鋼圈架子網11和第二鋼圈架子網12相向運動而使得第一鋼圈9和第二鋼圈10向內收緊,通過設置在第一鋼圈9和第二鋼圈10之間的第三實心橡膠13進行緩衝,從而使得輪胎可以緊密貼合,便於安裝,同時在拆卸時只需要將螺絲擰松即可完成拆卸,從而提高了裝配和拆卸的速度,便於輪胎的更換和維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