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的製作方法
2023-06-02 19:33:51 3
專利名稱: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離合器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 合線。
背景技術:
車輛離合器,是車輛傳動系統中直接與發動機相聯繫的部件,其負責動力和傳動 系統之間的切斷和結合,從而起到保證汽車平穩起步、平順換擋以及防止傳動系統過載的 功效;該車輛離合器一般包括腳踏板、離合線、導杆、從動部和主動部,該主動部與車輛發動 機相連,該從動部則可以在導杆的驅動下而與主動部結合或分離,從而實現動力和傳動系 統之間的結合和切斷,該腳踏板則通過該離合線而傳動於該導杆,故人們只需通過踩踏腳 踏板就能實現對離合器的控制。現有的離合線通常包括具有中通孔的軟管和貫穿該中通孔的內線,該軟管兩端還 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該內線兩端分別供離合器腳踏板和離合器導杆相 連,該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則分別固定在車體上而呈現固定狀,該軟管主要是起到防 護內線的作用。當離合器使用一段時間後,該從動部和主動部會因磨損而使得兩者之間的間隙增 大,為了確保該從動部和主動部之間依然能充分結合,目前通常都會對該間隙進行補償,由 此則會使該內線被緊拉,並進一步使得套在內線外周的軟管長度長於其中內線的長度,而 會妨礙到內線的正常運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離合線軟管的端部設 置有調節螺母,人們可以在感覺內線拉緊的狀況下,通過旋擰該調節螺母而改變軟管的長 度,進而使得軟管與內線能充分匹配。但是,由於其每過一段時間都需要進行手動調節,故具有操作繁瑣的問題,同時也 易因調節不及時而造成車輛離合器驅動不便並降低離合器性能的問題。有鑑於此,本發明人針對車輛離合線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以解決現有技術 離合線每過一段時間都需要手動調節而具有操作繁瑣並容易因調節不及時而使離合器性 能下降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包括具有中通孔的軟管和貫穿該中通孔的內 線,該軟管兩端分別設置有供與車輛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該內線兩端分 別供離合器腳踏板和導杆相連;其中,該車用離合線還包括內套管和套設在內套管外周的 外套管,該內套管固定在軟管上並內部具有容置空間,該內套管管壁上還開設有環狀孔,該 環狀孔上則設置有多個滾珠;該容置空間中容設有第一彈簧、楔形塊以及可在楔形塊與內 套管端部間滑動的滑塊,該第一彈簧兩端分別抵靠在楔形塊和內套管上;每一滾珠一端與楔形塊的楔形面抵靠,另一端則與外套管的內壁面相牴觸;該楔形塊和滑塊都具有供內線 貫穿的穿孔,並該滑塊通過該穿孔與內線相配合。進一步,該楔形塊和滑塊之間還設置有緩衝墊片。進一步,該車用離合線還包括擋塊、第二彈簧、第一扣座、第二扣座以及卡圈,該擋 塊固定在軟管上,該第二彈簧兩端分別抵靠在擋塊和第一扣座上,該卡圈兩端分別與第一 扣座和第二扣座扣接,該第二扣座遠離卡圈的一端則配合於第二固定座,該第一扣座、第二 扣座和卡圈之間形成有防護腔,該內套管和外套管均設置在防護腔中。進一步,該第一扣座上形成有第一扣頭,該第二扣座上形成有第二扣頭,該卡圈上 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扣槽和第二扣槽,該第一扣頭與第一扣槽扣接,該第二扣頭與第二扣 槽扣接。進一步,該第一扣座上環設有多個第一扣頭,該卡圈上則設置有個數匹配於第一 扣頭的第一扣槽,並每一第一扣槽的的長度都大於第一扣頭的寬度。進一步,該第二扣座上環設有多個第二扣頭,該卡圈上則設置有個數匹配於第二 扣頭的第二扣槽,並該每一第二扣槽的長度大於第二扣頭的寬度。進一步,該擋塊和第一扣座之間還設置有防塵套,該第二彈簧設置在防塵套內。進一步,該擋塊與內套管之間軟管採用金屬材質。進一步,該第一扣座外緣上形成有掛鈎,該擋塊與第一固定座間的軟管上還滑動 套設有可與該掛鈎扣合相連的卡帶。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當離合 器因為一端時間的使用而磨損時,此時在滑塊的驅動下,使得楔形塊的楔形面與滾珠之間 配合於不同的位置,由此自行調整軟管的長度,從而具有使用方便和調節及時的功效。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內套管和外套管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中離合線第一固定座內線容置空間楔形塊緩衝墊片滾珠擋塊第一扣座掛鈎第二扣頭第一扣槽防護
100軟管111第二固定座122內套管331第一彈簧311312滑塊313314環狀孔3233外套管451第二彈簧5253第一扣頭531532第二扣座54541卡圈55551第二扣槽55256防塵套6[0035]卡帶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 行詳細闡述。如圖1和圖2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 100,其包括軟管1和內線2,該軟管1具有中通孔(圖中未示出),並該軟管1兩端分別設 置有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該第一固定座11和第二固定座12與車輛固定相連, 該內線2則貫穿該中通孔,並該內線2的兩端分別供離合器腳踏板(圖中未示出)和導杆 (圖中未示出)相連;上述特徵與現有離合線100的結構相同,故不對之進行詳細描述,下 面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進行詳細闡述該車用離合線100,還包括內套管3和外套管4,該外套管4套設在內套管3的外 周,該內套管3固定在軟管1上並內部具有容置空間31,該內套管3管壁上還開設有環狀 孔32,該環狀孔32上則設置有多個滾珠33 ;該容置空間31中容設有第一彈簧311、楔形塊 312以及滑塊313,該滑塊313可在楔形塊312與內套管3端部之間滑動,該第一彈簧311 兩端分別抵靠在楔形塊312和內套管3上;每一滾珠33 —端與楔形塊312的楔形面抵靠, 另一端則與外套管4的內壁面相牴觸;該楔形塊312和滑塊313都具有供內線2貫穿的穿 孔(圖中未示出),並該滑塊313通過該穿孔與內線2相配合。該楔形塊312和滑塊313之 間優選還設置有緩衝墊片314,該緩衝墊片314的材質具體為海綿,從而起到緩衝的功效。這樣,本實用新型當離合器因為一端時間的使用而磨損時,此時該離合線100的 內線2會帶動滑塊313運動,並在滑塊313的驅動下使得楔形塊312的楔形面與滾珠33之 間配合於不同的位置,由此自行調整軟管1的長度,從而具有使用方便和調節及時的功效。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車用離合線100還包括擋塊51、第二彈簧52、第一扣 座53、第二扣座M以及卡圈55,該擋塊51固定在軟管1上,該第二彈簧52兩端分別抵靠 在擋塊51和第一扣座53上,該卡圈55兩端分別與第一扣座53和第二扣座M扣接,該第 二扣座M遠離卡圈55的一端則配合於第二固定座12,該第一扣座53、第二扣座M和卡圈 55之間形成有防護腔56,該內套管3和外套管4均設置在防護腔56中。如此,該第一扣座 53能在第二彈簧52的彈性推動下而將內套管3和外套管4罩設在其中,從而起到防護內套 管3和外套管4的功效。具體的,該第一扣座53上形成有第一扣頭531,該第二扣座M上 形成有第二扣頭M1,該卡圈55上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扣槽551和第二扣槽552,該第一扣 頭531與第一扣槽551扣接,該第二扣頭541與第二扣槽552扣接。更優選地,該第一扣座 53上環設有多個第一扣頭531,該卡圈55上則設置有個數匹配於第一扣頭531的第一扣槽 551,並每一第一扣槽551的的長度都大於第一扣頭531的寬度。同時,該第二扣座M上環 設有多個第二扣頭Ml,該卡圈55上則設置有個數匹配於第二扣頭541的第二扣槽552,並 該每一第二扣槽552的長度大於第二扣頭541的寬度。這樣,該第一扣座53和第二扣座M 就能在與卡圈陽扣合的前提下,同時實現第一扣座53和第二扣座M與卡圈55之間相對 轉動,從而貼合於車用離合線100的實際使用情形。為了避免外界塵土、雨水等雜質沾汙到該第二彈簧52,該擋塊51和第一扣座53之 間還設置有防塵套6,該第二彈簧52設置在防塵套6內。另外為了方便內套管3的設置,該擋塊51與內套管3之間軟管1採用金屬材質,即擋塊51與內套管3固定相連。為了便於整個離合線100的安裝,該第一扣座53外緣上形成有掛鈎532,該擋塊 51與第一固定座11間的軟管1上還滑動套設有卡帶7,該卡帶7可與該掛鈎532扣合相連; 這樣當需要安裝離合線100時,通過將該卡帶7扣合在第一扣座53外緣的掛鈎532上,就 能使得第二彈簧52被壓縮進而便於整個離合線100安裝。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涉及離合線100的安裝過程進行詳細闡述步驟A 先將卡帶7掛設在外套管4的掛鈎532上而使得第二彈簧52呈現為壓縮 狀態,從而便於離合線100的安裝;步驟B 然後將該離合線100內線2的一端安裝固定在離合器腳踏板上,並同時將 該端的第一固定座11安裝在固定離合器的一塊擋板上;步驟C 再將該離合線100內線2的另一端安裝固定在離合器的導杆上,並同時將 該段的第二固定座12安裝在固定離合器的固定板上;步驟D 當將完成步驟B和步驟C後,將卡帶7脫離於外套管4的掛鈎532,此時該 離合線100的第一扣座53就會在第二彈簧52的作用下自動彈出,而起到定位第二固定座 12和自動調節行程的作用。上述實施例和圖式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 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包括具有中通孔的軟管和貫穿該中通孔的內 線,該軟管兩端分別設置有供與車輛固定相連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該內線兩端分 別供離合器腳踏板和導杆相連;其特徵在於,該車用離合線還包括內套管和套設在內套管 外周的外套管,該內套管固定在軟管上並內部具有容置空間,該內套管管壁上還開設有環 狀孔,該環狀孔上則設置有多個滾珠;該容置空間中容設有第一彈簧、楔形塊以及可在楔形 塊與內套管端部間滑動的滑塊,該第一彈簧兩端分別抵靠在楔形塊和內套管上;每一滾珠 一端與楔形塊的楔形面抵靠,另一端則與外套管的內壁面相牴觸;該楔形塊和滑塊都具有 供內線貫穿的穿孔,並該滑塊通過該穿孔與內線相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楔形塊和 滑塊之間還設置有緩衝墊片。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車用離合 線還包括擋塊、第二彈簧、第一扣座、第二扣座以及卡圈,該擋塊固定在軟管上,該第二彈簧 兩端分別抵靠在擋塊和第一扣座上,該卡圈兩端分別與第一扣座和第二扣座扣接,該第二 扣座遠離卡圈的一端則配合於第二固定座,該第一扣座、第二扣座和卡圈之間形成有防護 腔,該內套管和外套管均設置在防護腔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扣座 上形成有第一扣頭,該第二扣座上形成有第二扣頭,該卡圈上兩端分別形成有第一扣槽和 第二扣槽,該第一扣頭與第一扣槽扣接,該第二扣頭與第二扣槽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扣座 上環設有多個第一扣頭,該卡圈上則設置有個數匹配於第一扣頭的第一扣槽,並每一第一 扣槽的的長度都大於第一扣頭的寬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第二扣座 上環設有多個第二扣頭,該卡圈上則設置有個數匹配於第二扣頭的第二扣槽,並該每一第 二扣槽的長度大於第二扣頭的寬度。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擋塊和第 一扣座之間還設置有防塵套,該第二彈簧設置在防塵套內。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擋塊與內 套管之間軟管採用金屬材質。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扣座 外緣上形成有掛鈎,該擋塊與第一固定座間的軟管上還滑動套設有可與該掛鈎扣合相連的 卡市。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可自動補償距離的車用離合線,包括軟管和內線,該軟管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該內線兩端分別供離合器腳踏板和導杆相連;該離合線還包括內套管和套設在內套管外周的外套管,該內套管固定在軟管上並內部具有容置空間,該內套管管壁上還開設有環狀孔,該環狀孔上則設置有多個滾珠;該容置空間中容設有第一彈簧、楔形塊以及可在楔形塊與內套管端部間滑動的滑塊,該第一彈簧兩端分別抵靠在楔形塊和內套管上;每一滾珠一端與楔形塊的楔形面抵靠,另一端則與外套管的內壁面相牴觸;該楔形塊和滑塊都具有供內線貫穿的穿孔,並該滑塊通過該穿孔與內線相配合。本實用新型能大大方便人們使用,並還具有調節及時的效果。
文檔編號B60K23/02GK201925320SQ20112000788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2日
發明者許永裕 申請人:許永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