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擬失重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的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16:32:11
專利名稱:一種模擬失重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的定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天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能夠在模擬失重 條件下對尾吊大鼠進行主/被動運動訓練的裝置的定位裝置。 太空人進入太空會發生嚴重的失重性骨丟失,承重骨骨量平均每月丟失 1.0_1.6%,最高可以達到13.6%,丟失速率遠大於婦女絕經後每年的骨丟失率(3% ),這 將直接影響航天員的健康和工作能力。動物實驗的數據表明,運動訓練是一種安全有效的 對抗失重性骨丟失的措施。由於空間試驗的有限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數據主要是通過地 面模擬失重模型來獲得。 美國宇航局(NASA)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建立並發展了能在地面模擬空間生物 效應的動物模型——大鼠尾吊模型,通過尾部懸吊使大鼠後肢去除負重,而前肢仍保持負 重,從而模擬後肢失重性骨丟失效應,現已被廣泛用於失重性骨丟失的機理以及對抗措施 的研究。 在利用鼠尾吊模型的研究中,所用的運動訓練有間歇性水平站立及頭高位站立 (曹新生等,間斷性水平位站立對模擬失重大鼠股骨力學特性的影響,Chinese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 2000, 11 (3) :170-173.曹新生等,間斷性45。頭高位對尾吊大鼠股骨 生物力學特性的影響,Space Medicine & MedicalEngineering, 2000, 13 (5) :328-331.)、
足包步 (Hauschka et al. , Periodic weightsupport effects on rat soleus fibers
after hindlimb suspension, the AmericanPhysiological Society. 1988,0161-7567/88. Ishihara et al. , Effects of ru皿ingexercise during recovery from hindlimb unloading on soleus muscle fibers and theirspinal motoneurons in rats.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04, 48 :119-127.)。但這些運動訓練並不能在一直保持尾吊狀 態下進行。有的是在尾吊後的恢復期進行的。 Fluckey等設計出一種大鼠尾吊抗阻力運動裝置,可使大鼠可處於尾吊狀態即模 擬失重狀態進行抗阻力運動。運動方式類似於人類的"yo-yo"運動,是利用慣性輪帶動 大鼠做屈背運動。但其設計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在運動過程中不能始終保持同一尾 吊角度,運動鍛鍊不是針對後肢進行,後肢的負載無法定量等,而且較難設置相應的對照
組(J. D. Fluckey etal. , A rat resistance exercise regimen attenuates losses of musculoskeletal massduring hindlimb suspension. Acta Physiol Scand, 2002,176 : 因此,在這一領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種能夠在保持同一尾吊角度的模擬失重狀態 下,對大鼠進行主/被動可控、定量運動訓練的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293-300.)。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目前大鼠尾吊訓練裝置中存在的大鼠尾吊角度不能保持、大鼠主被動訓 練不能定量監測、控制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在保持同一尾吊角度的模擬失重狀 態下,對大鼠進行主/被動可控、定量運動訓練的訓練裝置,用於研究和尋找並優化對抗失 重性骨質丟失的有效運動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尾吊大鼠定位裝置,用於進行失重模擬測試, 其特徵在於包括尾吊裝置,用於懸吊大鼠尾部;大鼠固定盒,用於容納大鼠的頭部和軀幹 部分;角度控制裝置,用於控制所述大鼠固定盒與所述尾吊大鼠定位裝置的底座之間的角 度,從而控制大鼠的驅幹與所述底座之間的角度。 優選的,在所述的尾吊大鼠定位裝置中,所述大鼠固定盒較高的一端開口,且其較
低的一端設置有大鼠位置調節裝置,用於改變大鼠在大鼠固定盒中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在所述的尾吊大鼠定位裝置中,所述角度控制裝置
包括一固定座,該固定座包括固定座底盤,其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固定座支架,其被固
定在所述固定座底盤上且其上設有一個大鼠軀幹通過孔;且所述大鼠固定盒的較高的一端
的下方設置有掛鈎,該掛鈎用於使所述大鼠固定盒與所述固定座支架連接固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在所述的尾吊大鼠定位裝置中,所述角度控制裝
置包括一角度控制板,其被設置在所述大鼠固定盒的較低的一端附近,其下端固定在所述
底座上,在其不同高度設有固定裝置,用於在不同高度固定所述大鼠固定盒的較低的一端,
以調節所述較低的一端相對於所述底座的高度;一軸承裝置,其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
大鼠固定盒相對於所述底座可轉動地被固定在所述軸承裝置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用於對 大鼠進行模擬失重下的主/被動運動訓練,其特徵在於包括大鼠後肢運動裝置用於對大 鼠的後肢進行主動或被動運動訓練,其進一步包括軌跡控制裝置用於限制大鼠後肢的 運動範圍;主動運動訓練裝置用於對大鼠後肢進行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訓練裝置 用於對大鼠後肢進行被動運動訓練。 優選的,在所述的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中,所述軌跡控制裝置包括運 動軌跡限制板;軸承結構,其被固定在所述運動訓練裝置的底座上,所述運動軌跡限制板以 相對於所述底座可轉動的方式被連接在所述軸承結構上;負載調節皮筋,其一端相對於所 述底座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運動軌跡限制板靠近大鼠的一端;第一運動限位杆,其被設 置在所述軸承裝置靠近大鼠的一端;第二運動限位杆,其被設置在所述軸承裝置遠離大鼠 的一端。 優選的,在所述的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中,所述第一運動限位杆的下
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其上端上設置有一個減震帽,以通過所述減震帽的旋轉來改變所述
第一運動限位杆的高度;所述第二運動限位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其上端上設置有
一個減震帽,以通過所述減震帽的旋轉來改變所述第二運動限位杆的高度。 優選的,在所述的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中,所述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
進一步包括一對腳踏板,其被設置在所述運動軌跡限制板靠近大鼠的一端,用於分別放置
和固定大鼠的一對後肢;所述主動運動訓練裝置包括電剌激器,其電極端連接在所述腳
踏板上,用於給予大鼠足底電剌激;單片機,用於控制所述電剌激器的電剌激次數。
優選的,在所述的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中,所述被動運動訓練裝置包 括電機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拉線其一端固定在所述電機的轉動軸上,另一端固定在所 述運動軌跡限制板的拉線連接孔上,所述拉線連接孔設置於所述運動軌跡限制板的遠離大 鼠的一端。 優選的,在所述的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中,進一步包括如前所述的尾 吊大鼠定位裝置。
本發明與現有大鼠運動裝置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設計了大鼠固定盒,利用大鼠的鑽洞習性,使大鼠能夠將頭及軀體鑽入固 定盒內,後肢外露,固定盒設置了角度控制裝置,使大鼠的驅幹與所述運動訓練裝置的底座 保持一定角度,並將大鼠的尾部固定於尾吊裝置上,使大鼠始終保持頭低位一定角度的尾 吊狀態。實驗過程中大鼠身體姿態穩定,對實驗人員沒有威脅,並且排除了大鼠其他肢體運 動對實驗的幹擾。 本發明還設計了大鼠後肢運動組件,利用螺釘固定在底座上,其結構類似於蹺蹺 板,大鼠足部用醫用膠布固定在蹺蹺板一端的大鼠後肢運動組件上。為使大鼠做主動運動, 利用自設計的電剌激器將高壓低流的脈衝電弧剌激作用於大鼠足底,大鼠會主動收縮後肢 以躲避電擊所產生的疼痛,此過程中大鼠後肢的收縮需要克服定量的負載,從而達到大鼠 後肢做抗阻力主動運動的目的。負載皮筋和軌跡限制裝置控制大鼠的運動載荷和運動軌 跡,電剌激的次數控制大鼠的運動量。為使大鼠做被動運動,則需用電機帶動連接線下拉蹺 蹺板遠離鼠的一端,拉力克服負載並帶動大鼠後肢收縮,從而達到大鼠後肢做被動運動的 目的。被動運動的運動軌跡同樣受軌跡限制裝置控制,運動量由電機的下拉次數決定。
由此可見,本發明能夠實現針對尾吊大鼠後肢的抗阻力主動運動;能夠實現在運 動訓練的同時,大鼠尾吊角度保持不變,即始終保持模擬失重狀態;能夠實現對大鼠主/被 動訓練的控制,進行定量化訓練,保證兩組運動的軌跡一致,且對照組除了後肢運動,其他 條件與運動組完全一致。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模擬失重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的構 造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固定座的構造圖。 圖3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固定角度大鼠固定盒的構造圖。 圖3B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角度可調節大鼠固定盒的構造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大鼠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的構造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角度可調主動運動裝置的構造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中,包括底座101、尾吊梁102、固定座103、大鼠固定盒104、大鼠左後肢抗 阻力運動裝置105、右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106、尾吊梁支架107、尾吊環108,以及6個底座 支架109。 其中所述的尾吊梁102固定在尾吊梁支架107上,尾吊梁支架107與底座101以螺釘固定方式或其他常規固定方式連接,從而使得尾吊梁102固定在底座101上;在尾吊梁
102上有一個尾吊環108,用於懸吊大鼠尾部。 其中所述的固定座103置於底座101上,用於支撐大鼠固定盒104。固定座103在 底座101上的位置是可以調整的,從而保證將不同長度的大鼠後肢置於左\右後肢抗阻力 運動裝置105\106上,調整好的固定座103用諸如螺釘鎖緊的方法固定在底座101上。
在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大鼠固定盒104通過掛鈎303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固定 座103連接,用於放置和固定大鼠。大鼠固定盒104相對於固定座103的位置是固定的, 使得它與底座101之間夾角保持為30° ,從而使大鼠在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均維持頭低位 30°的尾吊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在圖l-3所示的實施例中,固定座103與大鼠後肢固定座203構成 一個整體,但這並不是實現本發明的唯一方式;作為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把大鼠 後肢固定座203與大鼠固定盒104構成一個整體,並將這個整體裝配到不包括大鼠後肢固 定座203的固定座103上。在這種實施方式中,限定大鼠軀幹通過孔204的部分可以被包 括在大鼠後肢固定座203與大鼠固定盒104構成的整體中,而不是作為固定座103的一部 分。所述的大鼠固定盒104與底座101之間夾角可以在0-80°變化,從而使大鼠在整個運 動訓練過程中均維持不同角度的頭低位尾吊狀態,這些角度都在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之內, 而不僅限於30。。其中固定座104和固定盒103可以採用分體式的設計(如圖3A所示), 也可以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成為角度可調節大鼠固定盒(如圖3B所示),分體式的結構能夠 對角度進行精確定位,並且方便對大鼠進行控制,而合體式的結構能夠對角度進行調節。
大鼠左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105、右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106以螺釘固定方式或 其他常規固定方式連接在底座101上,二者結構為對稱關係,用於對大鼠後肢施加主/被動 抗阻力運動訓練,並可以單獨使用。 圖2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固定座103的一個實施例。如圖2所示,固定座103包 括固定座底盤201、固定座支架202,大鼠後肢固定座203。固定座支架202固定在固定座 底盤201上,在固定座支架202上有一個大鼠軀幹通過孔204,用於固定大鼠軀幹;大鼠後 肢固定座203固定在固定座支架202 —側的大鼠軀幹通過孔204下方,用於固定大鼠後肢。 在大鼠後肢固定座203上有兩個大鼠後肢通過孔205和馬鞍形凸起206,而大鼠後肢固定座 203整體與底盤201之間夾角與大鼠固定盒104與底座101之間夾角保持一致。
作為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固定座103的材質均為有機玻璃,採用三氯甲烷粘接。
在圖3A所示的實施例中,大鼠固定盒104包括大鼠位置調節頂盤301 、大鼠位置調 節螺栓302、掛鈎303。在大鼠固定盒104的一端開口,通過開口端下方的掛鈎303連接在 圖2所示的固定座103的固定座支架202上,使得大鼠固定盒104與大鼠軀幹通過孔204連 通;在大鼠固定盒的另一端有一個與大鼠位置調節螺栓302相連的大鼠位置調節頂盤301, 當轉動大鼠位置調節螺栓302時,大鼠位置調節頂盤301在大鼠固定盒104內的位置會隨 之改變,從而改變大鼠在大鼠固定盒104中的位置,從而使得大鼠足部穿過大鼠後肢通過 孔205後放置在大鼠左\右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105\106的腳踏板401上。
如前所述,可以將固定座104和固定盒103 二者結合在一起,成為角度可調節大鼠 固定盒,圖3B顯示了角度可調節大鼠固定盒的一個實施例。如圖3B所示,大鼠固定盒104 上設有大鼠位置調節頂盤301、大鼠位置調節螺栓302、角度控制板304、縱向束縛帶306、後肢支撐梁307、橫向束縛帶308。另設一個軸承裝置305,其固定在底座101上,上端被切去, 大鼠固定盒104通過粘接等連接方式固定在軸承裝置305上端的切平面上,即大鼠固定盒 104相對於底座101可轉動地被固定在所述軸承裝置305上(參見圖5)。可以將大鼠固定 盒104與開口端相對的另一端,即大鼠固定盒104的較低的一端固定在角度控制板304上 的不同高度上,實現對大鼠固定盒104相對於底座101角度的調節,其實現方式可以為在 角度控制板304上的不同高度打孔,以利用扎帶穿過所述的孔而在不同高度固定大鼠固定 盒104的較低的一端,或者在角度控制板304上的不同高度設置定位槽,以固定大鼠固定盒 104的較低的一端,當然還可以採用其它可行的方式來實現。縱向束縛帶306、後肢支撐梁 307和橫向束縛帶308完成了固定座103的功能,能夠對大鼠進行固定。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大鼠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構造圖。在圖4所示 的實施例中,大鼠左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105和右後肢抗阻力運動裝置106的結構是完全 相同的,包括軌跡控制裝置、主動運動訓練裝置和被動運動訓練裝置;它們對稱排列在底座 101上,分別為大鼠的左\右後肢提供主\被動抗阻力運動訓練。 軌跡控制裝置包括腳踏板401、合頁402、負載皮筋403、初始狀態調節杆404、減震 帽405、軸承裝置406、運動軌跡限制板407和大鼠運動限制杆408。其中腳踏板401被設 置在固定座103的大鼠後肢固定座203下方,並通過合頁402連接在運動軌跡限制板407 一端,腳踏板401用於放置和固定大鼠左右後肢(可以用醫用膠帶或鬆緊帶把大鼠後肢綁 在腳踏板401上);一個軸承裝置406下端固定在底座101上,軸承裝置406上端與運動軌 跡限制板407中部連粘接,運動軌跡限制板407兩端受力平衡的變化導致軸承裝置406的 轉動,從而使運動軌跡限制板407產生類似蹺蹺板的升降運動,進一步改變了固定在腳踏 板401上的大鼠後肢的運動軌跡;在軸承裝置406的靠近固定座支架202的一端有一個初 始狀態調節杆404,初始狀態調節杆404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01上,其上端上有一個減震帽 405,二者以螺絲方式連接,通過以螺旋旋轉轉動減震帽405的方式可以改變調節杆404的 高度,從而調節運動軌跡限制板407的運動範圍的一個界限;在軸承裝置406的遠離固定 座支架202的一端有一個大鼠運動限制杆408,大鼠運動限制杆408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01 上,其上端上有一個減震帽405,二者以螺絲方式連接,通過以螺旋旋轉轉動減震帽405等 方式可以改變大鼠運動限制杆408的高度,從而控制運動軌跡限制板407的運動範圍的另 一個界限。 主動運動訓練裝置包括負載皮筋403和電剌激器414。其中負載皮筋403的一端 固定在軸承裝置406的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運動軌跡限制板407與腳踏板401相連的一 端,負載皮筋403用於調節大鼠後肢運動的負荷,通過改變負載皮筋403的彈性控制大鼠 後肢運動的負荷大小。作為大鼠運動行為指令裝置的一種實施方案,採用了一個電剌激器 414,其電極端連接在腳踏板401上,用於給予大鼠足底電剌激。當然,大鼠運動行為指令裝 置也可採用其他已知的方案,如上述Fluckey文獻中公布的視覺指令方案(J. D. Fluckey et al. ,Arat resistance exercise regimen attenuates losses of musculoskeletal mass duringhindlimb suspension. Acta Physiol Scand, 2002, 176 :293 300.),以及現有技術 中已知的任何其他方案。 當大鼠足底受到連於腳踏板401上電極釋放的高壓低流的電弧脈衝剌激時,大鼠 會主動收縮後肢以躲避點擊所產生的疼痛,從而將運動軌跡限制板407的一端抬起,在此過程中需克服負載皮筋403的阻力,抬起高度由大鼠運動限制杆408決定,從而完成大鼠主 動收縮後肢對抗一定阻力(或無阻力)進行主動抗阻力運動的訓練。其中通過負載皮筋 403控制大鼠的運動載荷,通過軌跡限制裝置控制大鼠的運動軌跡,通過單片機控制電剌激 的次數控制大鼠的運動量。 如圖4所示,被動運動訓練裝置包括拉線409、拉線連接孔410、定滑輪411 、電機轉 動軸412、電機413。其中電機413固定在底座101上,拉線409的一端固定在電機413的 轉動軸412上,另一端穿過定滑輪411固定在運動軌跡限制板407的拉線連接孔410上,電 機413驅動轉動軸412轉動,纏繞或放鬆拉線409,從而帶動運動軌跡限制板407遠離鼠的 一端上下運動,進一步帶動大鼠下肢做收縮或伸展運動,完成對大鼠左右後肢的被動運動 訓練。 可以利用手動的方法纏繞或放鬆拉線409,從而帶動運動軌跡限制板407遠離鼠 的一端上下運動,進一步帶動大鼠下肢做收縮或伸展運動,完成對大鼠左右後肢的被動運 動訓練。 通過控制運動軌跡限制板407遠離鼠的一端向下運動的頻率控制被動運動的運 動量。 實施例l失重條件下保持同一訓練角度 使用時先將大鼠固定盒104取下,提起大鼠尾部,將大鼠固定盒104的開口靠近大 鼠頭部,利用大鼠的鑽洞習性讓大鼠鑽入大鼠固定盒104中,之後將大鼠固定盒104利用掛 鉤303與固定座103連接。調節大鼠位置調節螺栓302深入大鼠固定盒104中的長度,結 合調節固定座103在底座101上的位置,使大鼠後肢能夠穿過大鼠後肢通過孔205。再將 大鼠尾部懸吊於尾吊環108上,將大鼠足部用醫用膠布固定在大鼠左/右後肢抗阻力運動 裝置105/106(兩者為對稱結構,可根據需要選擇採用一側或兩側同時進行訓練,下文以左 側105為例說明)的腳踏板401上,可對後肢進行主/被動訓練。由於大鼠固定盒104與 底座101之間夾角始終為同一角度,例如30° ,所以大鼠在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均保持頭 低位30°的尾吊狀態。
實施例2僅對後肢進行訓練 不論是對照組還是主/被動訓練組,大鼠整個肢體除後肢外都固定於大鼠固定盒
104內,其運動受到限制,並且施加的主/被動運動訓練僅針對後肢進行,有效地排除了大
鼠其他肢體運動對實驗的幹擾。 實施例3角度可調主動訓練 如果拉線409不連接在連接處410上,且大鼠固定盒採用合體式設計時,裝置如圖 5所示。可以僅對大鼠後肢進行主動運動訓練,並且大鼠尾吊的角度可以調節。當大鼠足 底受到連於腳踏板401上電極釋放的高壓低流的電弧脈衝剌激時,大鼠會主動收縮後肢以 躲避點擊所產生的疼痛,從而將運動軌跡限制板407的一端抬起,在此過程中需克服負載 皮筋403的阻力,抬起高度由大鼠運動限制杆408決定,從而完成大鼠主動收縮後肢對抗一 定阻力(或無阻力)進行主動抗阻力運動的訓練。其中通過負載皮筋403控制大鼠的運動 載荷,通過軌跡限制裝置控制大鼠的運動軌跡,通過電剌激儀控制電剌激的次數控制大鼠 的運動量。在大鼠可視區域設置一個燈,電剌激儀控制該燈在有剌激時亮起,同時發出"嗶" 的聲響。在正式實驗中,利用大鼠的條件反射,剌激儀會先控制亮燈和發出聲響,如果3秒
8鍾內大鼠後肢沒有收縮,才施加剌激。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小電流對實驗的幹擾。
實施例4被動訓練 可以利用手動的方法,也可利用電機413帶動拉線巻軸412轉動,從而纏繞拉線 409,使運動軌跡限制板407遠離鼠的一端向下運動,帶動大鼠後肢被動收縮,當電機413反 向轉動,放鬆拉線409,運動軌跡限制板407靠近鼠的一端會受負載皮筋403的拉力而向下 運動,帶動大鼠後肢被動伸展,此過程循環往復以達到對大鼠進行被動訓練的目的。
實施例5定量訓練 大鼠後肢主/被動運動的運動軌跡均通過調節初始狀態調節杆404和大鼠運動限 制杆408的高度進行控制;主動運動時,選用拉力不同的負載皮筋403作為運動負載,可以 控制大鼠後肢運動負載的大小,單片機控制電剌激器給予大鼠足底不同頻率的電剌激,可 以控制大鼠的運動量;被動運動的運動量則通過運動軌跡限制板407遠離鼠的一端向下運 動的頻率進行控制。
權利要求
一種尾吊大鼠定位裝置,用於進行失重模擬測試,其特徵在於包括尾吊裝置(102,107,108),用於懸吊大鼠尾部;大鼠固定盒(104,203),用於容納大鼠的頭部和軀幹部分;角度控制裝置(103,305,304),用於控制所述大鼠固定盒(104)與所述尾吊大鼠定位裝置的底座(101)之間的角度,從而控制大鼠的軀幹與所述底座(101)之間的角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吊大鼠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大鼠固定盒(104)較高的一端開口,且其較低的一端設置有大鼠位置調節裝置 (302,301),用於改變大鼠在大鼠固定盒(104)中的位置,且所述尾吊大鼠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軀幹定位裝置(204,306,308),用於使大鼠的軀幹固定。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吊大鼠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角度控制裝置包括一 固定座(103),該固定座(103)包括固定座底盤(201),其被固定在所述底座(101)上;固定座支架(202),其被固定在所述固定座底盤(201)上且其上設有一個大鼠軀幹通 過孔(204);且所述大鼠固定盒(104)的較高的一端的下方設置有掛鈎(303),該掛鈎(303)用於使 所述大鼠固定盒(104)與所述固定座支架(202)連接固定。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吊大鼠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角度控制裝置包括 一角度控制板(304),其被設置在所述大鼠固定盒(104)的較低的一端附近,其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01)上,在其不同高度設有固定裝置,用於在不同高度固定所述大鼠固定 盒(104)的較低的一端,以調節所述較低的一端相對於所述底座(101)的高度;一軸承裝置(305),其被固定在所述底座(101)上,所述大鼠固定盒(104)相對於所述 底座(101)可轉動地被固定在所述軸承裝置(305)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尾吊大鼠定位裝置,包括尾吊裝置;大鼠固定盒,用於容納大鼠的頭部和軀幹部分;軀幹定位裝置,用於使大鼠的軀幹固定;角度控制裝置,用於控制所述大鼠固定盒與所述尾吊大鼠定位裝置的底座之間的角度。還提供了一種尾吊大鼠主/被動運動訓練裝置,包括大鼠後肢運動裝置用於對大鼠的後肢進行主動或被動運動訓練,其進一步包括軌跡控制裝置用於限制大鼠後肢的運動範圍;主動運動訓練裝置用於對大鼠後肢進行主動運動訓練;和被動運動訓練裝置用於對大鼠後肢進行被動運動訓練。本發明能夠實現在運動訓練的同時,大鼠尾吊角度保持不變即始終保持模擬失重狀態;能夠實現對大鼠主/被動訓練的控制,進行定量化訓練。
文檔編號A01K15/02GK101703007SQ20091024964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6日
發明者孫聯文, 樊瑜波, 謝添, 貢向輝 申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