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20:58:56 1
專利名稱: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滾筒受料漏鬥,特別涉及一種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
技術背景目前國內鋼廠鋼渣處理主要有淺盤渣處理技術、滾筒渣處理技術和熱潑處理。與淺盤渣 處理技術相比較,滾筒渣處理技術具有流程短、佔地少、生產環保、處理後的鋼渣顆粒均勻、 游離氧化鈣低、便於開發利用等諸多優點,滾筒渣處理技術存在著潛在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 會效益,但由於滾筒設備自身結構的不完善、相關配套設備不健全以及對滾筒渣處理生產技 術的認知尚不透徹等因素,滾筒渣處理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的諸多紛繁複雜的問題需要攻關 解決。目前主要的進渣方式為行車提升渣罐至一定高度,傾翻渣罐,鋼渣落在受料漏鬥的迎 渣面上,靠其自重直接流入滾筒筒體內部處理。流動性較好的鋼渣可以順利流入筒體,不會 發生粘結現象,但有些鋼渣流動性較差,這部分鋼渣採用滾筒扒渣機將鋼渣扒入進渣料鬥, 然後進入滾筒內處理。如圖i、圖2所示,A-ni型滾筒受料漏鬥的承渣部只有一面是豎直側壁,另外兩個都是傾斜的側板組成,所以與出渣部相連就在中部形成向內的拐角,向受料漏鬥中倒入鋼渣後,由於鋼渣有較高粘性,A-ni型滾筒受料漏鬥上端受料口較大,下端出渣口較小,而且料鬥承 渣處存在拐角,所以,大約一半左右的鋼渣粘在料鬥承渣處的拐角處,最終將料鬥口堵塞, 嚴重影響滾筒連續化作業。目前採用的A-III型受料漏鬥的不足之處(1) 目前的清渣工藝採用人工清渣,人站在放置受料漏鬥的平臺上,鋼渣輻射溫度高,而 且容易發生安全事故。(2) 受料漏鬥存在明顯的拐角,遇到粘性較大鋼渣與受料漏鬥的結合粘度大,受料漏鬥很難在短時間內清理完畢,不僅影響生產節奏,而且浪費了大量人力。(3) A-III型受料漏鬥容易積渣,所以進渣速度比較慢,而且只能進20%的鋼渣量,其餘的倒地渣場處理,這不僅影響了煉鋼的生產節奏,而且大大降低了滾筒的處理率。綜合以上幾點考慮,A-ni型受料漏鬥存在死角的結構形式已不能適應煉鋼滾筒渣處理的連續化作業條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有鑑於上述現有的受料漏鬥結構方式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於從事此類產品設計製造多年來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專業知識,並加以實際運用,以期創設出不易積渣的滾筒直通型受 料漏鬥。經本發明人不斷研究、試驗和改進,創設出本實用新型。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易積渣的直通型受料漏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受料漏鬥進渣部、承渣部、出渣 部和漏鬥底板,其中承渣部由三塊豎直的側板構成,不存在任何拐點。因承渣部的側板都改 成了豎直方向,這樣就去掉了原來受料漏鬥承渣處的拐角,減少受料漏鬥自身結構對鋼渣的 阻礙。優選的是,由於承渣部改成不存在任何拐點的直通型,從而導致進渣口變小,在進渣口 的外緣設置擋渣板。防止滾筒進渣時鋼渣漏在受料漏鬥外面。優選的是,受料漏鬥底板外側設置田字型加強筋板,以加強受料漏鬥的強度。優選的是,受料漏鬥底板外側設置噴淋水管。因鋼渣溫度高,設置噴領水管能夠及時冷 卻受料漏鬥,防止受料漏鬥底板過熱變形。優選的是,出渣部的側壁為圓滑表面,截面為橢圓形或類似橢圓形,鋼渣容易靠自重滑 入滾筒內。採用這樣的結構後,能有效減少受料漏鬥的積渣,提高滾筒連續處理鋼渣能力,減少鋼 渣的熱潑處理,從而減少鋼渣對大氣和水環境的汙染,也降低了工程機械的熱潑倒渣成本, 提高滾筒處理鋼渣的效率,減少人工清渣的危險因素。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現有的滾筒受料漏鬥的主視圖。圖2是現有的滾筒受料漏鬥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的主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的側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的A向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的B向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本體的主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本體的側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本體的俯視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出渣部的C向剖視圖。其中l為進渣部; 3為出渣部; 5為漏鬥底板;2為承渣部; 4為加強筋板; 6為擋渣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圖4、圖7、圖8、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為滾筒型渣處理 設備的進料裝置,鋼渣通過受料漏鬥進入滾筒中進行鋼渣處理, 一般包括進渣部1、承渣部2、 出渣部3和漏鬥底板5,漏鬥底板5貫通在承渣部2和出渣部3的底部,承渣部2的三個側壁 均為豎直的。因承渣部2的側板都改成了豎直方向,這樣就去掉了原來受料漏鬥承渣處21的 拐角,減少受料漏鬥自身結構對鋼渣的阻礙,鋼渣不會積堵在漏鬥底板和承渣部的側板上。因為現有的滾筒受料漏鬥進渣口 11大、出渣口 31小,倒進漏鬥中的鋼渣不能及時從出 渣口31排出,所以,本實用新型將進渣口 11改小,出渣口31改大,從而將進渣口和出渣口 設置成上下口徑較一致型,這樣,鋼渣可以不受受料漏鬥自身結構的阻礙,從而順利流出。如圖4所示,受料漏鬥上端採用敞開方式,在受料漏鬥上端焊接兩個傾斜的擋渣板6,防 止滾筒進渣時鋼渣漏在受料漏鬥外面。如圖5所示,受料漏鬥的進渣部l的底板外側設置了加強筋,增強了受料漏鬥的強度。如圖6所示,在受料漏鬥底板的外表面設置田字型加強筋板,加強受料漏鬥的強度,並 且設置噴淋水管冷卻,防止受料漏鬥底板過熱變形。如圖10所示,現有的滾筒受料漏鬥的出渣部為不規則形狀,出渣部的凹陷處在出渣時很 容易積渣,所以,本實用新型將出渣部設置為圓弧表面,且表面圓滑。這樣,使鋼渣受力均 勻,更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順利流出,另外,圓筒形出渣部沒有拐角,不易積渣。本實用新型在實際作業過程中,能夠顯著提高滾筒作業效率,如30噸轉爐鋼渣罐將半流 動的鋼渣倒進滾筒受料漏鬥中,渣罐中15噸鋼渣靠自重進入滾筒處理,渣罐中15噸鋼渣無 法進入滾筒,啟動扒渣機扒渣,IO分鐘左右,IO噸半流動渣扒入滾筒進渣料鬥中,進行滾筒 處理,剩下5噸罐底渣因與渣罐壁粘結,只能倒入渣場熱潑處理,檢査進料漏鬥沒有積渣, 可以連續處理鋼渣。25噸轉爐鋼渣罐將半流動的鋼渣倒進滾筒受料漏鬥中,渣罐傾翻至90度,渣罐中12噸 鋼渣靠自重進入滾筒處理,渣罐中13噸鋼渣無法進入滾筒,啟動扒渣機扒渣,5分鐘左右,5 噸半流動渣扒入滾筒溜槽中,進行滾筒處理,剩下8噸罐底渣因與渣罐壁粘結,只能倒入渣場熱潑處理,檢查進料漏鬥有少量積渣,人工清理l分鐘清理乾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直通型受料漏鬥作為處理鋼渣的進料裝置,通過 去掉原來受料漏鬥中部的拐角,保持鋼渣在漏鬥中不受來自漏鬥結構的阻礙。所以,(1) 不會出現積渣現象,不需要人工清渣,減輕了滾筒操作工的勞動強度,不存在人工 清渣的危險因素。(2) 直通型受料漏鬥提高滾筒作業頻率,減少鋼渣的熱潑,從而減少了熱潑鋼渣對大氣和水環境的汙染,也降低了工程機械的倒渣成本。(3) 提高了滾筒處理效率,每爐鋼渣滾筒處理可以節約15分鐘清渣時間,每天每座滾 筒按20爐處理計算,每天可以節約300分鐘,按照滾筒目前每分鐘2噸的鋼渣處理能力,這 樣滾筒每天可以多處理600噸鋼渣。
權利要求1.一種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包括受料漏鬥進渣部(1)、承渣部(2)、出渣部(3)和漏鬥底板(5),其特徵在於所述承渣部(2)由三塊豎直的側壁構成,不存在任何拐點。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渣口 (1)的外緣設置擋渣板(6)。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受料漏鬥底板(5)外側設置田字型加強筋板(4)。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受料漏鬥底板(5)外側設置噴淋水管。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渣部(3)的側壁為圓滑表面,截面為橢圓形或類似橢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滾筒直通型受料漏鬥,包括受料漏鬥進渣部(1)、承渣部(2)、出渣部(3)和漏鬥底板(5),其中承渣部(2)由三塊豎直的側壁構成,不存在任何拐點。採用這樣的結構後,使滾筒受料漏鬥不易積渣,大量鋼渣能夠進滾筒處理,減少鋼渣的熱潑處理,從而充分發揮滾筒處理鋼渣低成本、低汙染、清潔高效的優勢且滾筒成品渣具有穩定特性,熱潑的減少也降低了工程機械的成本,提高了處理效率和安全性。
文檔編號B65D88/26GK201116206SQ20072007624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5日
發明者王長義, 胡治春, 焰 金, 陸愛軍, 振 高, 建 黃 申請人: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