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29 01:12:01 2
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為一種能夠有效降低粉塵量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它包括機架、支座、機殼、鏈條、鏈輪、上料鬥、下料鬥、過濾篩、側伸支臂、傳送帶、電動機。它採用封閉式的上料機構,且本結構為立式結構,佔用的空間較小,能夠狹小的工作環境中實現操作。整體結構簡單,使用過程中上料的穩定性好,因採取了封閉式的上料方式,所以使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過多的揚塵,有效的控制了環境的汙染,立式結構佔用的空間較小,因此其適用面也大大增加。
【專利說明】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上料設備,具體是一種能有效降低粉塵量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上料設備是現今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設備,它能夠有效的節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現行的上料裝置多為傾斜的傳送帶式結構,該種傳送帶的傳送粉塵狀物料時易造成粉塵揚起,汙染性較大,且該種傳送帶在佔用場地較大,在一些狹小的地區使用該種設備極為不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降低粉塵量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它採用封閉式的上料機構,且本結構為立式結構,佔用的空間較小,能夠狹小的工作環境中實現操作。
[0004]本發明實現上述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它包括機架、支座、機殼、鏈條、鏈輪、上料鬥、下料鬥、過濾篩、側伸支臂、傳送帶、電動機。
[0005]所述的機架底部四角設有相應的支座;所述的機殼連接在機架的上部,所述的下料鬥設在機架左側下部的機架上,所述的下料鬥下部開有通往機殼內部的通孔;所述的下料鬥上部連接有傾斜設置的過濾篩,所述過濾篩的左側鉸接在下料鬥上,右側通過彈簧連接到機殼外部;所述的機殼內豎直方向上設有兩個並列分布的鏈輪,鏈輪上安裝有鏈條,所述的上料鬥設有多個,多個上料鬥均勻連接在鏈條上;所述的側伸支臂連接在機殼右側頂部,側伸支臂為方形管狀結構,所述的傳送帶設在側伸支臂內部。
[0006]所述的電動機設在機殼左側上部,電動機上安裝有第一主動帶輪;機殼中上部中間設有一根貫穿機殼前後的傳動軸,所述傳動軸前後兩段分別安裝第二主動帶輪和減速帶輪;所述的鏈輪上連接有第一從動帶輪,所述的傳送帶的輥筒上連接有第二從動帶輪;所述的第一主動帶輪和減速帶輪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的第二主動帶輪分別與第一從動帶輪和第二從動帶輪通過皮帶連接。
[0007]所述的機殼頂部採用直徑大於機殼寬度的半圓形結構,便於上料鬥將物料揚至傳送帶上。
[0008]所述的機殼上與兩鏈輪之間相對用的位置設有前後貫通的條形孔。
[0009]所述的上料鬥採用截面為扇形的長條槽狀構造。
[0010]所述的上料鬥與鏈條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在鏈條側面連接直角支架,在上料鬥側面開設連接孔;通過連接孔和對應的螺栓將上料鬥和直角支架連接。
[0011]所述的鏈輪和鏈條的組合共設有兩組,兩組鏈輪和鏈條採用同軸的方式安裝在機殼內部,所述的上料鬥連接在兩條鏈條上,增加了上料時上料鬥的穩定性。
[0012]本發明採用該種結構能夠很好的實現物料的過濾和提升,整體結構簡單,使用過程中上料的穩定性好,因採取了封閉式的上料方式,所以使用的過程中不會產生過多的揚塵,有效的控制了環境的汙染,立式結構佔用的空間較小,因此其適用面也大大增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示意圖。
[0014]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5]圖3為本發明的後視圖。
[0016]圖4為上料鬥的示意圖。
[0017]圖5為上料鬥和鏈條之間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9]如圖1所示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它包括機架1、支座2、機殼3、鏈條4、鏈輪
5、上料鬥6、下料鬥7、過濾篩8、側伸支臂9、傳送帶10、電動機11。
[0020]機架1底部四角設有相應的支座2 ;機殼3連接在機架1的上部,機殼3上與兩鏈輪5之間相對用的位置設有前後貫通的條形孔31 ;下料鬥7設在機架1左側下部的機架1上,所述的下料鬥7下部開有通往機殼3內部的通孔;所述的下料鬥7上部連接有傾斜設置的過濾篩8,所述過濾篩8的左側鉸接在下料鬥7上,右側通過彈簧81連接到機殼3外部;所述的機殼3內豎直方向上設有兩個並列分布的鏈輪5,鏈輪5上安裝有鏈條4,所述的上料鬥6設有多個,多個上料鬥6均勻連接在鏈條4上;側伸支臂9連接在機殼3右側頂部,側伸支臂9為方形管狀結構,傳送帶10設在側伸支臂9內部。
[0021]鏈輪5和鏈條4的組合共設有兩組,兩組鏈輪5和鏈條4採用同軸的方式安裝在機殼3內部,上料鬥6連接在兩條鏈條上4,增加了上料時上料鬥6的穩定性。
[0022]如圖2和圖3所示,電動機11設在機殼3左側上部,電動機11上安裝有第一主動帶輪121 ;機殼3中上部中間設有一根貫穿機殼前後的傳動軸12,所述傳動軸12前後兩端分別安裝第二主動帶輪122和減速帶輪123 ;所述的鏈輪5上連接有第一從動帶輪124,所述的傳送帶10的輥筒上連接有第二從動帶輪125 ;所述的第一主動帶輪121和減速帶輪123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的第二主動帶輪122分別與第一從動帶輪124和第二從動帶輪125通過皮帶連接。
[0023]機殼3頂部採用直徑大於機殼寬度的半圓形結構,便於上料鬥6將物料揚至傳送帶10上。
[0024]如圖4所示的上料鬥6採用截面為扇形的長條槽狀構造。如圖5所示的上料鬥6與鏈條4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在鏈條4側面連接直角支架41,在上料鬥6側面開設連接孔61 ;通過連接孔61和對應的螺栓將上料鬥6和直角支架41連接。
【權利要求】
1.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它包括機架(I)、支座(2)、機殼(3)、鏈條(4)、鏈輪(5)、上料鬥(6 )、下料鬥(7 )、過濾篩(8 )、側伸支臂(9 )、傳送帶(10 )、電動機(1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架(I)底部四角設有相應的支座(2);所述的機殼(3)連接在機架(I)的上部,機殼(3)上與兩鏈輪(5)之間相對用的位置設有前後貫通的條形孔(31);所述的下料鬥(7)設在機架(I)左側下部的機架(I)上,所述的下料鬥(7 )下部開有通往機殼(3 )內部的通孔;所述的下料鬥(7)上部連接有傾斜設置的過濾篩(8),所述過濾篩(8)的左側鉸接在下料鬥(7)上,右側通過彈簧(81)連接到機殼(3)外部;所述的機殼(3)內豎直方向上設有兩個並列分布的鏈輪(5 ),鏈輪(5 )上安裝有鏈條(4),所述的上料鬥(6 )設有多個,多個上料鬥(6 )均勻連接在鏈條(4)上;側伸支臂(9)連接在機殼(3)右側頂部,側伸支臂(9)為方形管狀結構,傳送帶(10)設在側伸支臂(9)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鏈輪(5)和鏈條(4)的組合共設有兩組,兩組鏈輪(5)和鏈條(4)採用同軸的方式安裝在機殼(3)內部,上料鬥(6)連接在兩條鏈條上(4),增加了上料時上料鬥(6)的穩定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動機(11)設在機殼(3)左側上部,電動機(11)上安裝有第一主動帶輪(121);機殼(3)中上部中間設有一根貫穿機殼前後的傳動軸(12),所述傳動軸(12)前後兩端分別安裝第二主動帶輪(122)和減速帶輪(123);所述的鏈輪(5)上連接有第一從動帶輪(124),所述的傳送(10)的輥筒上連接有第二從動帶輪(125);所述的第一主動帶輪(121)和減速帶輪(123)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的第二主動帶輪(122)分別與第一從動帶輪(124)和第二從動帶輪(125)通過皮帶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殼(3)頂部採用直徑大於機殼寬度的半圓形結構,便於上料鬥(6)將物料揚至傳送帶(10)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料鬥(6)與鏈條(4)之間的連接方式為在鏈條(4)側面連接直角支架(41),在上料鬥(6)側面開設連接孔(61);通過連接孔(61)和對應的螺栓將上料鬥(6)和直角支架(41)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全封閉無粉塵上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料鬥(6)採用截面為扇形的長條槽狀構造。
【文檔編號】B65G21/08GK104495226SQ201410774278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6日
【發明者】張發院, 張國印, 黃忠義, 黃慶顯, 李雪峰, 郭亞偉 申請人:平頂山鴻順源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