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07:40:11 2
專利名稱: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應用於多節液壓千斤頂、能自動限制多節液壓千斤頂頂升
高度的限位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多級液壓千斤頂一般都沒有設置限位機構,只是在最後一級的活塞杆上設有 一個警戒標誌(大多採用標示一條紅線的方法)。用戶在進行頂升操作過程中,當活塞杆上 升到這個警戒標誌時,停止頂升操作。但這種警戒標誌在使用中容易被疏忽,尤其是當千斤 頂被置於重物之下的時候,警戒標誌被重物所遮擋,操作者不能看見,在夜間或光線昏暗的 環境下更是如此。這樣,液壓千斤頂在頂升操作中就很有可能被無控制地一直往上頂。很 多千斤頂將會因此而出現頂帽被頂壞的現象,進而使活塞杆與油缸脫離,從而造成生命財 產損失的嚴重後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出一種能準確地限定起升高度,限位精 確,使用安全可靠的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包括頂帽、調整螺 杆、活塞杆、活塞頭、中缸、中缸活塞頭、回油管和單向管塞,所述頂帽套設於所述中缸外部, 所述調整螺杆、活塞頭和中缸活塞頭中分別開設有回油管穿孔,所述回油管穿過所述活塞 頭的回油管穿孔並與其密封相接,其上、下兩端分別穿入所述調整螺杆和中缸活塞頭內開 設的回油管穿孔內,所述回油管的上端側壁上設有洩油孔,所述單向管塞設於所述回油管 上端並從內部壓住洩油孔,所述中缸活塞頭內還設有通油孔,該通油孔的內側端與所述回 油管穿孔底端連通,所述頂帽的側壁上開設有通油孔。 上述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所述活塞頭內穿過所述回油管的孔的下部設有 擋圈、密封圈和護圈,使其與回油管之間密封相接。 上述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所述回油管與所述中缸活塞頭頂端的接合部分 設有壓圈和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結構,它在多級液壓千斤頂的中心部位置設置了 一根回油管,並在回油管上相應於已設計好的起升限定高度的位置上設有一個洩油孔(當 然也可以是槽)。回油管與活塞頭內的回油管穿孔間密封相接(可通過擋圈、密封圈和護 圈)。千斤頂在頂升操作過程中,當該密封圈處於洩油孔以下時,油缸與洩油孔之間被阻斷, 進入油缸的工作油便頂起活塞杆上升。當密封圈隨活塞頭上升至洩油孔以上時,洩油孔便 與油缸之間相通,進入油缸的工作油便從洩油孔洩出,並通過回油管、中缸活塞頭的通油孔 及頂帽內的通油孔流回儲油箱,活塞杆便不再上升,因而可以達到限位之目的。本實用新型 限位機構可以確保活塞杆在到達設定的高度上洩油而不再上升,準確地限定了多級液壓千 斤頂的最高起升高度,限位精確可靠,進而達到使用安全可靠的目的。
圖1是設有本實用新型限位機構的多級液壓千斤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千斤頂在頂升至限位高度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採用本實用新型限位機構的多節液壓千斤頂包括底座1、中缸活塞頭 2、墊圈3、擋圈4、擋圈5、0形圈6、活塞頭7、中缸8、工作油9、外套10、頂帽11、活塞杆12、 矩形密封圈13、0形圈14、調整螺杆15、螺套16、擋圈17、導套18、單向管塞19、回油管20、 護圈21、0形圈22、擋圈23、壓圈24、0形圈25、擋圈26、0形圈27、28、梯形密封圈29和油 缸30,其中涉及到限位機構的部件包括頂帽11、調整螺杆15、活塞杆12、活塞頭7、中缸8、 中缸活塞頭2、回油管20和單向管塞19,頂帽11套設於中缸8的外部,調整螺杆15、活塞頭 7和中缸活塞頭2中分別開設有回油管穿孔,回油管20穿過活塞頭7的回油管穿孔,並通過 護圈21、0形圈22、擋圈23使兩者密封相接。回油管20的上、下兩端分別穿入調整螺杆15 和中缸活塞頭2內開設的回油管穿孔內,回油管20與中缸活塞頭2頂端的接合部分設有壓 圈24和0形圈25,使兩者密封相接。回油管20的上端側壁上設有洩油孔,單向管塞19設 於洩油孔內,並從內部壓住洩油孔,使工作油9隻能從回油管20的外側向其內腔流入。中 缸活塞頭2內還設有通油孔31,通油孔31的內側端與回油管穿孔的底端連通。頂帽11的 側壁上開設有通油孔32。 圖2所示,千斤頂在頂升操作過程中,當護圈21、0形圈22、擋圈23處於洩油孔以 下時,油缸30與洩油孔之間被阻斷,從儲油箱通過底座1進入油缸30的工作油9便依次頂 起中缸活塞頭2、中缸8、活塞頭7和活塞杆12上升。當護圈21、0形圈22、擋圈23隨活塞 頭7上升至洩油孔以上時,洩油孔便與油缸30之間相通,進入油缸30的工作油9便從洩油 孔吸進,並通過回油管20、中缸活塞頭2的通油孔31及頂帽11內的通油孔32流回儲油箱, 活塞杆12便不再上升,因而可以達到限位之目的。 本實用新型結構中,頂帽、調整螺杆、活塞杆、活塞頭、中缸和中缸活塞頭均為多節 液壓千斤頂的已有部件,在液壓千斤頂中並非新增部件,本實用新型是對其進行改進。本實 用新型限位機構也可應用於其它的多節液壓千斤頂中,如三級,只需在最終頂升的油缸內 增設回油管,而在倒數第二級頂升的油缸內設置回油通孔即可。
權利要求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包括頂帽、調整螺杆、活塞杆、活塞頭、中缸和中缸活塞頭,所述頂帽套設於所述中缸外部,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有回油管和單向管塞,所述調整螺杆、活塞頭和中缸活塞頭中分別開設有回油管穿孔,所述回油管穿過所述活塞頭的回油管穿孔並與其密封相接,其上、下兩端分別穿入所述調整螺杆和中缸活塞頭內開設的回油管穿孔內,所述回油管的上端側壁上設有洩油孔,所述單向管塞設於所述回油管上端並從內部壓住所述洩油孔,所述中缸活塞頭內還設有通油孔,該通油孔的內側端與所述回油管穿孔底端連通,所述頂帽的側壁上開設有通油孔。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塞頭內穿過 所述回油管的孔的下部設有擋圈、密封圈和護圈,使其與回油管之間密封相接。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回油管與所 述中缸活塞頭頂端的接合部分設有壓圈和密封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節液壓千斤頂的限位機構,包括頂帽、調整螺杆、活塞杆、活塞頭、中缸、中缸活塞頭、回油管和單向管塞,頂帽套設於中缸外部,調整螺杆、活塞頭和中缸活塞頭中分別開設有回油管穿孔,回油管穿過活塞頭的回油管穿孔並與其密封相接,其上、下兩端分別穿入調整螺杆和中缸活塞頭內開設的回油管穿孔內,回油管的上端側壁上設有洩油孔,單向管塞設於回油管上端並從內部壓住洩油孔,中缸活塞頭內還設有通油孔,該通油孔的內側端與回油管穿孔底端連通,頂帽的側壁上開設有通油孔。本實用新型限位機構可以確保活塞杆在到達設定的高度上洩油而不再上升,從而準確地限定了多級液壓千斤頂的最高起升高度,限位精確可靠,進而達到使用安全可靠的目的。
文檔編號B66F3/25GK201538669SQ20092020029
公開日2010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9日
發明者戴志玉, 沈一華, 顏佳歡 申請人:戴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