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
2023-06-29 08:45:31 2
專利名稱: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處理地基和加固基礎的施工方法,是一種使用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加固及處理建築物地基基礎的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軟土或巖溶地基上的建築物,由於施工、設計及在使用過程中的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很容易造成建築物沉降量過大或不均勻沉降,而導致破壞或傾斜等工程事故的發生,而處理此類問題如中國專利95106190即[微型鋼管灌注樁及施工方法]所公開的施工方法如下A.如第一圖所示,為於一施工位置確定所需鑽孔的位置;B.如第二圖所示,為於一施工位置鑽孔;C.為清理該步驟B所鑽之孔;D.如第三圖所示,為於該步驟B所鑽之孔中設置一鋼管;E.如第四圖所示,為切割該步驟C中所設置之鋼管的多餘部分;F.如第五圖所示,為於該步驟E中切割後的鋼管中設置一注漿管;G.為清理該步驟F所設置之注漿管;H.如第六圖所示,為於該步驟F中所設置之注漿管內澆注漿液;I.如第七圖所示,為於該步驟F中所設置之注漿管內添加碎石;J.如第八圖所示,為取出該步驟I中的注漿管;K.為養護依上各個步驟施工所形成之樁體。
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如依該[微型鋼管灌注樁及施工方法]中所描述之步驟進行施工,則往往出現如下情況一、由於該[微型鋼管灌注樁及施工方法]中所使用的微型鋼管,直徑小,且只有一層鋼管,所以該微型鋼管所能夠承載的負荷有限。
二、由於該[微型鋼管灌注樁及施工方法]中的各個微型鋼管之間的駁接,是採用外套鋼管焊接,所以當承載較重時,其焊接接頭部分往往出現彎曲、斷裂的情況。
綜上所述,如按該[微型鋼管灌注樁及施工方法]進行施工,則必然難以滿足工程承載力較大的需要,甚至可能存在嚴重的事故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有二十多年的地基處理和基礎加固經驗,有鑑於地基基礎出現的問題,經細心觀察認真鑽研實踐,終有本發明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得以誕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微型鋼管灌注樁施工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種不需要增加專用設備,且具更理想加固效果的施工方法。
本發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以提高其鋼管的承載能力。
本發明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種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以解決當負荷較大時,鋼管的焊接接頭部分出現的彎曲、斷裂的情況。
為此,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a).布置孔位,採用鑽機鑽孔至完整巖層內一定深度;(b).製備多層鋼管,製備方法為在直徑較大的鋼管內套入至少一條直徑較小的鋼管,每層鋼管的連接部分錯開;(c).將步驟(b)中的該多層鋼管的一端插至鑽孔底部,且該多層鋼管的另外一端與基礎固接;(d)..在該步驟(c)中所述的多層鋼管內插入鋼筋或鋼軌;(e).在該步驟(d)中所述的多層鋼管內注入混凝土。
本發明採用上述的施工方法,不需要添加專用設備,只需市場上常見的微型鋼管(直徑89-300MM)就可以加固地基。由於特別設計了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結構,提高了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每層鋼管的連接部分錯開,有效的防止了當負荷較大時,微型鋼管的焊接接頭部分出現的彎曲、斷裂的情況。
圖1為背景技術於一施工位置確定所需鑽孔的位置的示意圖。
圖2為背景技術於一施工位置鑽孔的示意圖。
圖3為背景技術於所鑽之孔中設置一鋼管的示意圖。
圖4為背景技術切割該鋼管的多餘部分的示意圖。
圖5為背景技術於該鋼管中設置一注漿管的示意圖。
圖6為背景技術於該注漿管內澆注漿液的示意圖。
圖7為背景技術於該注漿管內添加碎石的示意圖。
圖8為背景技術取出該注漿管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於一施工位置確定所需鑽孔的位置的示意圖。
圖10為為本發明於一施工位置鑽孔的示意圖。
圖11為為本發明之多層組合鋼管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驟包括(a).布置孔位,採用鑽機鑽孔至完整巖層內約0.5米;(b)製備多層組合鋼管,製備方法為在直徑較大的鋼管內套入至少一條直徑較小的鋼管,每層鋼管的連接部分錯開;(c)將步驟(b)中的該多層組合鋼管的一端插至鑽孔底部,且該多層組合鋼管的另外一端與基礎固接;(d)在該步驟(c)中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內插入鋼筋或鋼軌;(e)在該步驟(d)中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內注入混凝土。
將本發明中由多層組合鋼管10加固巖層Y的施工步驟分述如下如圖9和圖10所示,在該巖層Y上布置孔位,採用鑽機鑽孔至完整巖層內一定深度之施工步驟包括步驟一清理巖層表面,且於合適位置確定需要鑽孔的位置,並做下記號M;步驟二利用鑽孔設備於步驟一中所述之記號M處鑽出深孔H;
步驟三清理該步驟二中所鑽之深孔H;如圖11所示,當製備本發明之多層組合鋼管10時,其施工步驟為先製備數條直徑較大的外管11及數個連接件12;然後將所述之數條直徑較大的外管11,分別由連接件12依次連接形成一組合外管20;接著製備數條直徑較該外管11小的內管13及數個連接件14;然後將所述之數條內管13分別由連接件14依次連接形成一組合內管30;最後將所述之組合內管30插入所述之組合外管20中,且滿足該組合內管30的連接點A與該組合外管20的連接點B上下交錯的條件,又籍由該組合外管20、該組合內管30組合形成該多層組合鋼管10;如圖所示,由數個該連接件12連接數條該外管11而形成該組合外管20的過程可以由如下兩種方式完成第一,由該連接件與兩條鋼管之間的連接通過焊接完成;第二,由該連接件與兩條鋼管之間的連接通過螺紋絲扣相互旋入完成。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a).布置孔位,採用鑽機鑽孔至完整巖層內一定深度;(b).製備多層組合鋼管,製備方法為在直徑較大的鋼管內套入至少一條直徑較小的鋼管,每層鋼管的連接部分錯開;(c).將步驟(b)中的該多層組合鋼管的一端插至鑽孔底部,且該多層組合鋼管的另外一端與基礎固接;(d).在該步驟(c)中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內插入鋼筋、鋼軌、或鋼筋籠;(e).在該步驟(d)中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內注入混凝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a)包括步驟一清理巖層表面,且於合適位置確定需要鑽孔的位置,並做下記號;步驟二.利用鑽孔設備於步驟一中所述之記號處鑽出深孔;步驟三.清理該步驟二中所鑽之深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步驟(b)包括步驟一.製備數條直徑較大的鋼管及數個連接件;步驟二將步驟一中所述之數條直徑較大的鋼管,分別由該連接件依次連接形成外管;步驟三製備數條直徑較該外管小的鋼管及數個連接件;步驟四將步驟三中所述之數條鋼管,分別由該連接件依次連接形成內管;步驟五將步驟四中所述之內管插入如步驟二中所述之外管中,且滿足該內管的連接點與該外管的連接點上下交錯的條件,又籍由該外管、該內管組合形成該多層組合鋼管。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B中該多層組合鋼管體的工藝可以由如下兩種方式完成;第一,該連接件與兩條鋼管之間的連接通過焊接完成;第二,該連接件與兩條鋼管之間的連接通過螺紋絲扣相互旋入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布置孔位,採用鑽機鑽孔至完整巖層內一定深度;(b)製備多層組合鋼管,製備方法為在直徑較大的鋼管內套入至少一條直徑較小的鋼管,每層鋼管的連接部分錯開;(c)將步驟(b)中的該多層組合鋼管的一端插至鑽孔底部,且該多層組合鋼管的另外一端與基礎固接;(d)在該步驟(c)中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內插入鋼筋、鋼軌、或鋼筋籠;(e)在該步驟(d)中所述的多層組合鋼管內注入混凝土。本發明不需要添加專用設備,只需市場上常見的微型鋼管(直徑89-300MM)就可以加固地基。由於特別設計了多層組合鋼管嵌巖樁結構,提高了地基基礎的承載能力。每層鋼管的連接部分錯開,有效的防止了當負荷較大時,微型鋼管的焊接接頭部分出現的彎曲、斷裂的情況。
文檔編號E02D5/50GK1553003SQ0314697
公開日2004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27日
發明者葉照桂 申請人:葉照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