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大仙廟求什麼最靈驗(去廣州黃大仙祠要注意)
2023-07-30 23:27:09 1
求姻緣比較靈的寺廟
任何廟宇都可以許願,所謂心誠則靈,不是說哪間廟靈哪間不靈,積德行善自能心想事成。若善信想誠心求姻緣,佛門中求婚姻的方法很多,做好一個就足矣了:
首先:準備妥當供香,在拜觀音之前,建議到無相銅爐定幾盒求子祈福香。人們看到這個煙、聞到這個香味,就應想到自己要修戒、要修定、要修慧。
然後:向菩薩許願。如:求一段好的姻緣,有什麼樣的要求等。然後承諾一段時間內(如三年內)念多少遍經文,做多少件善事與功德事。
比較後:請求菩薩能夠保佑我實現願望。
還有,佩戴增強姻緣能量的水晶玉石對姻緣也有幫助,這可以同時在無相銅爐定即可。
阿彌陀佛!
廣州哪間寺廟求姻緣較靈啊?
上下九附近的華林寺;旁邊有華林玉器街,到哪裡打聽一下,無人不知,寺廟已供奉達摩祖師為主,相傳哪裡是達摩祖師的登陸之地,故名「西來初地」;至於管用與否,那要看你自身了,心誠則靈嘛
黃大仙詞是一個集傳統風俗、文化、藝術和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寺廟景觀。全祠現設有:正中高聳在臺基上面的黃大仙主殿;進門左側的關帝廟、鬥姥廟;進門右側的財神毆、孔聖 殿;主殿左側的呂祖殿、功德堂;主殿右側的觀音毆;以及東、西添福、添壽長廊各l條。總體設計上採用升高主建築的方式,使大殿的外觀更顯宏偉。這座宗教名勝再次揚名於世, 既為廣州市增添了一個旅遊新景觀,又為善信提供了一個祈福布施和祀奉祖先的地方,還能使原黃大仙祀的文物得以保存,這裡的的確確是一個值得參觀遊覽的好地方。
由廣州火車站總站到黃大仙祠的乘車路線
1.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3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2.乘坐計程車:共行駛8.7公裡,費用26.00元. 注意:信息僅供參考,不可作為支付依據.本費用中不含過路費和過橋費,塞車等因素可能使費用顯著增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3.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2站)到聯桂北站轉乘193路(坐2站)、81路(坐2站)到百花路站下.走約8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4.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2路(坐6站)、275路(坐6站)到中山八路站轉乘193路(坐8站)到百花路站下.走約8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5.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2路(坐8站)到芳村大道西站轉乘81路(坐6站)到百花路站下.走約8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6.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275路(坐9站)到黃沙大道站轉乘74路(坐3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7.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2站)到聯桂北站轉乘207路(坐1站)、222路(坐1站)、75路(坐1站)、202路(坐1站)、277路(坐1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8.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275路(坐2站)、52路(坐2站)到西站轉乘552路(坐11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9.從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11站)到芳村隧道口站轉乘74路(坐2站)到大策站下.走約250米到黃大仙祠
[上下車地圖] [發送簡訊] [反饋信息]
黃大仙廟求什麼靈
問題:誰知道求籤我周想黃仙廟求姻緣籤需要準備答: 若黃仙廟求籤步驟: 1、紙寫所求事項工作、姻緣等同問題同籤意寫即始求籤 注意:代求籤亦寫所求者姓名所求事即 2、點清香三枝插於水拿起籤筒雙目微閉念著:赤松仙(善男/善)名XXX(自或代求籤名字)現疑難求教(說所求事)希望仙指點迷津蒙啟示必備三性酒禮答謝神恩 3、說完求籤語始搖籤筒搖應筒口向前傾斜數支籤跌落應先落支準能肯定支籤重新再搖直至功止 4、籤支號碼寫便再求籤號交往解籤處解籤者便幫解釋籤意 要注意所求事應驗要守諾酬神 黃仙廟面香免費所用帶香進
如果我在黃大仙廟求的是觀音籤~那麼會靈驗嗎??
佛說阿難分別經
「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時良日。」
一些民間的誤解和一些假託,會讓人把算命,風水,抽籤,香譜,聯繫到佛教的身上,其實這並非佛教的本懷,更非佛教對正信佛弟子所開許的,佛教相信人們的生命是由自身的行為和思想所決定,優婆塞戒經說:一切眾生皆由修善業因緣故。得受安樂。非年宿也。其實最簡單的思維,同時出生的人中命運大多不盡相同,大多數知名人士的生辰,完全可以和世界另一端的貧苦大眾相同,難道能說,這是八字的功效嗎?至於觀音靈籤,其籤文更多的則是中國人歷史的典故,和正信的佛教大相逕庭,相信一些寺院有他們的原因和迫不得已,這是高僧大德的慈悲,但當我們了解了事實真相,為什麼還不舍離錯誤的觀念呢?佛陀的本懷,就是告訴眾生認識生命,改變命運,只有擁有佛陀的正見,才能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慧律大法師曾開示
未曾聽聞佛法,生命就毫無意義可言。
得聞解脫之道,而未能依教奉行,則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末學個人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黃大仙那裡拜狐仙的是真的嗎?靈的嗎?謝謝。
心誠則靈,黃大仙祖庭在浙江金華呢
黃大仙祠的歷史沿革
建於1945年,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之一。享負盛名,無人不曉,香火鼎盛,每年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爭頭柱香。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
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經過幾十年的悉心經營,整個殿堂金碧輝煌,建築雄偉。整個廟宇佔地18,000多平方米,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建於1945,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據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
在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該祠,所有黃大仙的弟子會於正午時份聚集於祠內的主殿參與祭祀
活動。
在20世紀初,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 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的龍翔道建祠。後來,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尤其靈驗。每年,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柱香」,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農曆賀歲佳話。
黃大仙祠據明朝萬曆年間的《金華府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是浙江金華蘭溪人,東晉年間(公元328年)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他8歲牧羊於浙江金華赤松山上;15歲上山牧羊時遇道士善卜。善卜見初平有異相,就帶他到金華赤松山修煉了40年,最後得道成仙。因此,黃大仙以「赤松子」為別號。後來,其兄黃初起去尋找他。兄弟相見,初起問:「羊在哪?」初平大聲地叱之:「羊起!」滿山坡的白石立刻變成了羊。廣州黃大仙祠大門對聯「叱羊傳晉代,騎鶴到南天」.記載了黃大仙成仙的傳奇故事。而復建的這座廟祠中,黃大仙殿門前所掛的也同樣是這麼一副對聯。 道教是多神教,在眾多的神當中,黃大仙是相當出名的。當年黃大仙雲遊四海,治病救人,濟世扶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仙道,其功德家喻戶曉,受到廣大民眾的擁戴,紛紛立祠來尊奉他。
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並於1904年得各界熱心人士捐款重修。當年這裡地雖偏僻,但曾是廣州的宗教聖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對廣州市區及珠江三角洲一帶有極大的影響。該祠雖於1910年遭受破壞,但舊祠所留下來的遺蹟,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扁額、門飾、石獅等,都飾以精緻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見當年祠殿的宏偉規模和精緻的建築藝術。
1915年,原黃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長攜帶黃大仙的畫像、靈籤和藥籤等南遷到,並於1921年建成黃大仙祠。同樣地,黃大仙也深受海內外人士的信仰和祀奉。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廣大熱心人士紛紛要求在原地恢復建造芳村黃大仙祠。後經有關部門批准,由(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和芳村新荔枝灣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組成廣州嘉遊旅遊景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黃大仙祠的復建項目。經過2年的策劃和設計,於1997年11月破土動工,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供各界人士參觀遊覽。
在1921年前,黃大仙廟原設於廣州的。廣州的黃大仙廟已有百年歷史,只因當時廣州的政局非常複雜。當時廣州由陳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說要破除迷信,便拆去廟宇築馬路,或拆廟賣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機霸佔房產。當時很多廟宇遭殃。 黃大仙廟在軍閥借破除迷信之名,而刮地為實的時代裡,自然也受到影響,但幸得紳商李亦梅、譚傑生、梁仁庵、郭述亭、張殿臣、陳桂石和唐麗泉等,把黃大仙寶像接來,安奉在嗇色園內,才使黃大仙寶像才得以保存。
1915年,道侶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廣東西樵山普廣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原先在灣仔供奉,1921年,大仙乩示,到竹園吉地,建「嗇色園」至今。
嗇色園本來是上述幾位紳商的私人修道別墅,1921年初接黃大仙來港時,並不是任人參神,但因後來善信要求入廟參神者日眾,各紳商平日樂善好施,於是就定下開放時間,並將香火收入,撥充善舉,贈醫施藥,年年無間。到1956年9月25日正午12時,由該廟正總理黃允畋,將廟宇的收入,正式交由東華三院接管。
黃大仙祠經歷過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飛機多次用地毯式的轟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無恙。
昔日的黃大仙祠1915年,廣東西樵普慶壇梁仁庵道長及梁鈞轉道長把黃大仙師畫像帶來,先後在乍畏街及大笪地開壇闡教,後來再於灣仔大道東設壇安奉黃大仙師及開設藥店,兩年後該處被火燒毀,又把壇遷移往灣仔海傍東。其後於1921年黃大仙師降乩啟示,命當時的道侶往九龍城一帶相地建殿,道侶到竹園村附近一山,見靈秀獨鍾,便再扶乩請示仙師,得乩示「此乃鳳翼吉地」,適合開壇闡教,遂決定於現址建祠,並於同年7月落成啟用。1922年8月,嗇色園正式成立,負責管理祠廟。黃大仙祠建成之初,原為私人道場,只供道侶及家屬入內參拜。後來參拜善信漸多,及至1934年,園方礙於當時的廟宇條例及租地批約所限,不能再讓民眾入內,後經當時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周峻年向華民政務司請準,才特許於每年正月初一開放讓善信入內參拜。至1956年8月21日,黃大仙祠才正式獲批准全面開放予善信參拜。2008年4月3日,園方宣布斥資1億4000萬元,進行35年來最大規劃的擴建工程,包括擴建現時供奉黃大仙師的大殿部分,並會破天荒,在大殿底部,打造一座供奉太歲的地下宮殿「元辰殿」。工程期間黃大仙師畫像將移鑾至鳳鳴樓,擴建工程預計歷時約一年半。
2008年12月17日黃大仙祠下周起破天荒推出「網上祈福」,朝七晚六地實時直插香火盛況場面,善信即使外遊或出差,或是遊客,均可透過網際網路,為家宅、為自身、為祈福,再由道長擇日稟告,但粗鄙、詛咒及議題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