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磨削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11:03:26 1
專利名稱:一種電動磨削工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持式電動工具,尤其是一種改進過的電動磨削工具。
背景技術:
在電動工具領域中,電動磨削工具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電動工具。圖l示出了現有技術中 較為普遍的一種電動磨削工具,此類工具主要包含一個容納電機在內的機殼1, 一個砂紙可 附於其上的底板2,以及安裝在機殼1上的把手。為操作方便,把手通常包含一個主把手3 和一個輔助把手4,並且分別位於機殼1的前後兩端。機殼1的後下方通常設有一個出塵口 5, 用以排出在磨削過程中產生的,並從底板2上的出塵孔(圖中未示出)吸入的塵屑。
在諸如上述的電動磨削工具中,由於磨削時需要足夠的功率,因此驅動電機的規格較大, 在整個電動磨削工具中佔據較大的空間比例,同時也增加了磨削工具的機身高度。這種結構 安排導致了主把手3位於一個較高的位置,並且不在磨削工具的重心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 僅僅通過主把手3進行單手操作很難有效地控制住磨削工具,而需要藉助於輔助把手4,這 樣使用者在操作時一隻手握主把手3,另一隻手握輔助把手4,才能操作自如。但這樣的解決 方法使得操作者必須要使用雙手操作,而不能在操作中抽出一隻手來幹其他的輔助性工作, 另外,由於操作位置離工作面較遠,不易掌控,尤其當需要磨削的位置比較特殊,例如天花 板、垂直的牆面、較狹小空間內的物體表面,這時的操作將十分費力,而且達不到理想效果。
另外,為了收集從電動磨削工具出塵口 5排出的塵屑,現有技術中通常在出塵口 5處外 接一個集塵盒或者出塵管,這樣的設計進一步增加了電動磨削工具的外形尺寸。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電動磨削工具握持部分不合理和體積較大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 了一種改進了的電動磨削工具,該電動磨削工具外形體積較小,操作較方便。
本實用新型揭示的電動磨削工具,包含一個容納驅動裝置的機殼, 一個位於機殼下方的底 板, 一根驅動底板的驅動軸,所述機殼包含大致平行於底板的握持部分,驅動裝置位於機殼 內,且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包含至少兩個電機。
由於採用至少兩個電機代替傳統的一個電機,不僅動力強勁,而且使得電機所佔整個機 器的高度及橫向寬度減小,降低了機身的重心,也為握持部分留出了足夠的握持空間,使得 操作更加靈活輕便。另外,這樣的設計使得握持部分更加接近機身的重心,符合人體工程學 原理,因此,使用者可較容易地控制電動磨削工具的運動。
作為另一種改進,電動磨削工具還包含一個集塵裝置,集塵裝置裝於機殼上,並且其部 分的外圍面與機殼外表面平滑過渡銜接。
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電動磨削工具還包含一個電池包,裝於機殼上,電池包的部分外 圍面與機殼外表面平滑過渡銜接。
集塵盒及電池包的這樣的結構方式使得整機的結構更加緊湊,進一步減小了機器的體積。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電動磨削工具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首選實施方案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首選實施方案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案的正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2所示,電動磨削工具10包含容納驅動裝置在內的機殼11和位於機殼11下方的 底板12。機殼11包含驅動裝置機殼部分111和握持部分112,兩者共同形成了縱向截面大致 為L形的形狀,其中驅動裝置機殼部分111大致垂直於底板12,握持部分112大致平行於底 板12。握持部分112部分地覆蓋軟膠或者其他彈性材料,以增加握持的舒適感。砂紙或其他 磨削用具可通過夾持裝置13安裝在底板12上,用於對加工件進行打磨。機殼11的後部接有 電線14,電線14與電源接通,可對安裝在機殼ll內的驅動裝置供電。
圖3揭示了圖2中電動磨削工具10的內部結構。如圖所示,電動磨削工具10包含兩個 規格相同的電機15,兩電機15的軸線相互平行,並大致與底板12垂直。兩個電機15並列 地裝於驅動裝置機殼部分111內。兩電機15的下端均安裝有大小尺寸相同的帶輪16,帶輪 16通過皮帶17與大帶輪18構成帶傳動裝置。大帶輪18安裝在驅動軸19上,驅動軸19的 一端通過軸承20支撐在機殼11上,另一端上裝有風扇25。底板12由驅動軸19帶動而進行 所需的運動。兩電機15與驅動軸19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
電機15與驅動軸19之間的傳動方式並不限於上文所述以及附圖所示的皮帶傳動的方式, 還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適的傳動方式,最常見的如齒輪傳動。
電動磨削工具10包含一個位於握持部分112下方的集塵盒21,集塵盒21抽拉式可滑動 地伸入機殼ll,其外圍的三個面與機殼ll表面平滑過渡,形成一個整體。集塵盒21在靠近 大帶輪18的一端設有集塵口 24,並具有一個大致為半圓形的槽210,其半徑略大於大帶輪 18的半徑,半圓形槽210可環繞在大帶輪18的部分圓周外,這樣使得電動磨削工具10的結 構更加的緊湊。在電動磨削工具10的工作過程中,風扇25跟隨軸19 一起轉動,將從底板 12上的吸塵孔吸入的塵屑通過一個通道(圖中未示出)排到集塵盒21中。
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兩隻電機共同驅動,因此為了達到相同的功率,雙電機驅動的單只電 機的規格明顯小於傳統的單電機驅動的電機的規格,所以機殼的高度方向尺寸顯著減小,使 得整個機器的重心降低,運動平穩。同時每個電機徑向寬度也明顯減小,使得握持部分112 具有足夠的握持空間。握持部分位於機殼上,並且位於一個較低的、接近機身重心的位置, 可以更加有效地便於操作者控制機器。再者,將集塵盒設計為機殼的一部分,大大地減小了 電動磨削工具的外形尺寸,輕便小巧,易於操作。
圖4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案。其中與上述第一種實施方案相同的構件以 同樣的數字表示。在本實施方案中,電動磨削工具10包含一個電池包22,其位於握持部分 112和集塵盒21之間,並利用其外圍的三個面形成機殼11的一個部分。在該實施方案中, 驅動裝置的兩個電機採用直流電機或者交直流兩用電機,並由電池包22對其供電。
本實用新型揭示的電動磨削工具並不局限於上文所述內容以及附圖所示的結構。在本實 用新型的基礎上對其構件的形狀及位置做了顯而易見地改變、替代或者修改,都在本實用新 型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磨削工具,包含一個容納驅動裝置的機殼,一個位於機殼下方的底板,一根驅動底板的驅動軸,所述機殼包含大致平行於底板的握持部分,驅動裝置位於機殼內,且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軸連接,其特徵是,所述驅動裝置包含至少兩個電機。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殼包含徑向偏離驅動軸 的驅動裝置機殼部分,驅動裝置位於驅動裝置機殼部分內。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驅動裝置機殼部分大致垂直於 底板,並和握持部分共同形成大致為"L"形的縱向輪廓。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驅動軸位於握持部分下方。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兩個電機並列設置, 其各自的軸線相互平行。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兩個電機的軸線大致 與底板垂直,且各自與驅動軸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還包含一個集塵裝置,集塵裝置裝於 機殼上,並且其部分的外圍面與機殼外表面平滑過渡銜接。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集塵裝置抽拉式可滑動地伸入機 殼中。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握持部分部分地覆蓋著彈性材料。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磨削工具,其特徵在於, 一個電池包裝於機殼上,電池包的部 分外圍面與機殼外表面平滑過渡銜接。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磨削工具,包含容納驅動裝置的機殼、位於機殼下方的底板、一根驅動底板的驅動軸和一個固定磨削用具的夾持裝置,機殼包含大致垂直於底板的驅動裝置機殼部分和大致平行於底板的握持部分,機殼的縱向截面大致為「L」形。其中,驅動裝置位於驅動裝置機殼部分內,驅動軸位於握持部分內,驅動裝置徑向偏離驅動軸。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這種結構安排不僅能提供足夠的功率,而且減小了驅動裝置機殼部分的體積,使得整個機器的重心降低,使用者可以進行更加省力、有效地操作。
文檔編號B24B23/02GK201061862SQ20072004019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25日
發明者吹拔正敏, 淦 魏 申請人: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