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城市群人口比例(城市24小時人口增長超百萬)
2023-07-04 00:31:37 3
每經記者:劉豔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30913
3月15日,2021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正式公布。截至2021年末,上海常住人口為2489.43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7.4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1031.99萬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萬人,出生率為4.67‰;死亡13.9萬人,死亡率為5.59‰;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2‰。
至此,長三角三省一市去年人口數據均已公布。對比來看,三省一市2021年常住人口均實現正增長,其中,浙江、江蘇、安徽及上海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72萬人、28.4萬人、8萬人及1.07萬人,合計增量接近110萬人。
解讀:去年,全國常住人口增長48萬人。相比之下,長三角超百萬的人口增量,可謂名副其實的「搶人」贏家。不過,長三角人口形勢也不容樂觀。
近年來,除安徽外,上海、江蘇及浙江的生育率一直低於全國水平。2021年,上海、江蘇及浙江常住人口出生率分別僅為4.67‰、5.7‰、6.90‰,均低於7.52‰的全國平均水平。
不斷下降的出生率,也拖累了人口自然增長。
去年,安徽省司法廳印發《關於徵詢社會公眾對意見的公告》,其中直言,安徽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降」趨勢,人口形勢極為嚴峻;江蘇省統計局近日也發文指出,「正是出生人數的急劇減少,導致人口自然增長快速下降。」
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和江蘇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均已轉負,分別僅為-0.92‰、-1.1‰。浙江自然增長率1.00‰,也創下自1978年以來新低。浙江大學人口大數據與政策仿真工作坊主任米紅認為,未來幾年,將是浙江人口發展特徵轉變的過渡時期,「外省人口的流入仍然會是未來浙江保持勞動適齡人口增長、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不過,在全國人口增長放緩、產業轉移不斷推進背景下,如何解決不願生、不敢生的問題,依然是長三角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動向
上海入境航班21日起啟動分流
在3月1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民航局宣布,近期,為緩解上海市疫情防控壓力,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研究決定,自3月21日至5月1日期間,調整部分上海入境國際客運航班。此次調整的航班共涉及國航、東航、上海航、吉祥航、春秋航等5家航空公司,涉及22條航線,共計106班。這些航班的入境點將由上海浦東機場調至成都、大連、福州、杭州、濟南、昆明、南昌、寧波、廈門、太原、長沙、重慶等12個口岸機場。
東莞發生疫情園區企業一律停產
新華社15日消息,廣東省東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3月15日12時起,東莞全市住宅小區、村(社區)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發生本土疫情的鎮街(園區),所有企業一律停止生產活動,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措施。
成渝世界級機場群2035年全面建成
央視新聞消息,在3月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正式發布《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
其中提出,到202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初具規模,國際服務能力、綜合保障實力、市場發展活力、創新發展動力大幅提升,多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成為支撐我國民航發展的第四極。到203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全面建成,同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民航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教育培訓高地和現代產業集群,成為引領、帶動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先行示範區。
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獲批
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建設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批覆指出,江西省、福建省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分工,健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編制示範區發展相關規劃,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推動示範區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積極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點項目要按程序報批。
攀枝花兌現首筆育兒補貼,95萬
攀枝花日報15日消息,去年7月,攀枝花在全國率先公布「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500元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的政策。按照政策,育兒補貼金一年一次發放,次年第一季度前發放到享受對象社保卡裡。目前,攀枝花正陸續兌現育兒補貼金,首筆發放金額達95萬元,全市共有650戶家庭領到育兒補貼金,其中,三孩家庭90戶、二孩家庭560戶。首筆育兒補貼金將於3月底前全部發放到位。
#聲音
上海會封城嗎?目前沒有封城,也不必封城
上觀新聞消息,3月15日,上海舉行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針對媒體「上海會封城嗎」的提問明確:目前,我們沒有「封城」,現在也不必「封城」。
顧洪輝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沒有採取「封城」「停擺」等措施。我們始終堅持主動防控、精準防控、科學防控、綜合防控,因時因勢因情調整我市防控策略,努力將疫情對市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影響降到最低。
鑑於當前疫情形勢,我們將根據區域風險等情況,劃定若干重點區域,實行切塊式、網格化核酸篩查,進一步強化社會面防控。重點區域之外,各單位、各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錯峰上下班,有條件的儘量階段性實施居家辦公,減少人員流動,以幫助儘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讓市民群眾恢復如常生活。
#數讀
春招報告:二三線城市人才逐漸向新一線集聚
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近六成考生因為「就業壓力大,想增強就業競爭力」而選擇考研。近日,智聯校園發布的《春節後校招趨勢報告》指出,隨著碩士研究生考試成績以及「國家分數線」公布,近300萬考研未「上岸」群體或將加入求職大軍,本科生就業壓力相對更大。
圖片來源:《春節後校招趨勢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人才吸引力增速放緩,二三線城市人才逐漸向新一線集聚。數據顯示,一線城市簡歷量和同比增幅均低於新一線城市。投向地區為新一線城市的二三線城市人才佔比有所上升,而投向地區為一線城市的群體佔比下降。總體來看,近半數二線城市人才投向二線城市,約50%三線城市人才投向新一線城市。
就熱門城市人才供需情況來說,北京市職位佔比、簡歷佔比均排名第一。職位同比增幅最大的城市是杭州市(13.4%);簡歷同比增幅最大的城市是鄭州市,增長幅度約114.9%。
#放榜
百城消費者滿意度報告,蘇州杭州青島位居前三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1年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報告》。結果顯示,2021年全國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為80.59分,總體處於良好水平。蘇州市、杭州市和青島市位列測評前三名。
從地區對比和城市綜合表現來看,消費者滿意度存在較大的地區間差異。除個別城市外,東部和南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得分明顯要高於中西部及經濟發展一般的城市;各城市滿意度綜合得分排名總體穩定,多數城市得分有所增長,蘇州、杭州、青島、南京、無錫、煙臺、常州、上海、北京、廈門等城市消費者滿意度綜合得分排名靠前,37個城市得分高於全國綜合得分。
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得分與排名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