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5:28:11 3
專利名稱: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玩具的連接部件,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在玩具領域中,玩具的活動關節,例如有關人形的玩偶或動物玩偶的活動關節,一般由橡皮筋、彈簧等撓性彈性元件通過萬向節連接而成,從而形成可轉動的關節,以達到活動連接目的,由於萬向節的轉節點的限制,上述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可曲撓轉動的角度相當小,對於較複雜或難度高的動作往往無法勝任,轉動角度太大時,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就會發生脫離或斷損。因此,由現有活動關節連接機構構成的玩具其動作比較單調、缺少變化,同時,玩具的姿勢不穩定,不能長時間保持,從而降低了玩具的趣味性。
例如中國專利CN2203623Y公告的「人體玩偶」,該人體玩偶,包括頭部、上身驅、臀部、左、右胳膊以及左、右腿,其特徵在於頭部與上身驅之間用中間穿有彈簧的頸球體聯接,頸球體的上、下部分別伸入頭部上凹腔和上身驅的上腔;上身驅與臀部之間用中間穿有彈簧的腰球體聯接,腰球體的上、下部分別伸入上身驅的下腔和臀部的上腔,上身驅中的內腔有一拉簧,拉簧的上端穿過頸球體的中央通孔與頭部相固定,拉簧的下端穿過腰球體的中央通孔與臀部相固定;上身驅的左、右側分別有左、右肩球體,上胳膊的中央橫穿一上臂簧,上臂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肩球體及肘球體上,上胳膊的上端被肩球體伸入,上胳膊的下端被肘球體伸入,下胳膊與腕球體用前臂簧聯接一起,前臂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腕球體和下胳膊上,腕球體和肘球體分別伸入下胳膊中;大腿與股球體之間用大腿簧相聯接,大腿簧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股球體和大腿上,股球體伸入大腿的上腔,膝球體伸入大腿的下腔中,膝球體與中間空心的小腿用小腿簧聯接,小腿簧分別固定在膝球體和踝球體上。
雖然這種人體玩偶在人體的頸、肩、肘、腕、腰、膝、踝等關節部分採用球凹面相接觸,並靠彈簧相聯結,使本實用新型具有靈活方便,可拉伸,成本低的特點。但是,這種人體玩偶不能通過活動關節隨意拆裝組合,玩具的展示動態受活動關節的限制,不能展現不同的姿態,其動作簡單,動作的幅度小,動作缺少變化。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其特徵在於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呈球體凸面,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呈開口球面凹槽,球體凸面位於開口球面凹槽內且與開口球面凹槽相匹配並構成活動配合;第一連接件上設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連接件上設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通過球體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間的磁力吸附而活動連接。
由於第一連接件其連接端上的球體凸面位於第二連接件其連接端上的開口球面凹槽內,球體凸面與開口球面凹槽相匹配,第一連接件上的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連接件上的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間的磁力使球體凸面緊緊吸附在開口球面凹槽內,球體凸面可以在開口球面凹槽內任意角度地轉動,因而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能夠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轉動角度,從而使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處於不同的角度,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呈現不同有狀態,使得玩具中呈現不同的姿態。
當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球體凸面時,對應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四種構成方式第一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磁性開口球面凹槽與上述磁性球體凸面兩者的相對面極性相異;
第二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第三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該磁體與上述磁性球體凸面兩者相對的部分極性相異;第四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被吸附塊,該被吸附塊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
當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的球體凸面時,對應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兩種構成方式第一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第二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
當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設在球體凸面上或靠近球體凸面的第一連接件上的磁體時,對應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四種構成方式第一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磁性開口球面凹槽與上述作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體兩者相對的部分極性相異;第二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第三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該磁體與上述作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體兩者相對的一端極性相異;第四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被吸附塊,該被吸附塊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
當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設在球體凸面上或靠近球體凸面的第一連接件上的被吸附塊,該被吸附塊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時,對應地,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可以有如下二種構成方式第一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第二種方式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
所述球體凸面可以與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一體成型,同理,所述開口球面凹槽可以與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一體成型。
所述球體凸面也可以與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凸起和凹槽卡接,同理,所述開口球面凹槽也可以與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凸起和凹槽卡接。這樣,球體凸面可以方便地安裝於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上,開口球面凹槽可以方便地安裝於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上。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球體凸面為半球凸面,開口球面凹槽為半球凹槽。
所述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一般是鐵、鎳等能被磁體吸引的金屬。
本實用新型可以用於各種玩具的關節的連接,例如一種含有上述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的玩具機器人,包括頭部、軀幹和四肢,軀幹分為胸背部和股部,上述頭部和胸背部的上部之間、胸背部的下部和股部的上部之間、胸背部的兩側和上臂的上部之間、股部的下部和大腿的上部之間、大腿的下部和小腿的上部之間、上臂的下部和下臂的上部之間均可以由上述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
採用這種結構以後,由於第一連接件其連接端上的球體凸面位於第二連接件其連接端上的開口球面凹槽內,球體凸面與開口球面凹槽相匹配,第一連接件上的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連接件上的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間的磁力使球體凸面緊緊吸附在開口球面凹槽內,球體凸面可以在開口球面凹槽內任意角度地轉動,因而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能夠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轉動角度,從而使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處於不同的角度,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呈現不同有狀態,採用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製成的玩具,使用者可以象玩積木一樣方便地分解、拼裝玩具,而且玩具能夠更加形象地展現不同的姿態,玩具的動作幅度大,使得玩具的動作豐富。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應用於玩具機器人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局部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2為本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應用於玩具機器人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玩具機器人包括頭部1、軀幹和四肢(腳和手),軀幹分為胸背部2和股部3,頭部1和胸背部2的上部之間通過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胸背部2的下部和股部3的上部之間通過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胸背部2的兩側和上臂4的上部之間通過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活動連接,股部3的下部和大腿5的上部之間通過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大腿5的下部和小腿6的上部之間通過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上臂4的下部和下臂7的上部之間均由上述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
如圖1、圖2所示,玩具機器人的胸背部2(第一連接件)其上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機器人的頭部1(第二連接件)一體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機器人的胸背部2(第一連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機器人的股部3(第二連接件)其上部一體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機器人的胸背部2(第一連接件)其兩側各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機器人的上臂4(第二連接件)其上部一體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機器人的股部3(第一連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機器人的大腿5(第二連接件)其上部一體成型有半球凹槽8;玩具機器人的大腿5(第一連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機器人的小腿6(第二連接件)其上部一體成型有半球凹槽9;玩具機器人的上臂4(第一連接件)其下部卡接有半球凸面8,玩具機器人的下臂7(第二連接件)其上部一體成型有半球凹槽9。
也就是說,上述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呈半球凸面8,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呈半球凹槽9,半球凸面8位於半球凹槽9內且與半球凹槽9相匹配;第一連接件上設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連接件上設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之間通過半球凸面8與半球凹槽9的構成活動配合、以及第一磁性吸附件與第二磁性吸附件的磁力吸附而活動連接。
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鐵或鎳等金屬材料構成的半球凸面8,上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是設在半球凹槽9上的磁體10,磁體10對半球凸面8具有磁力吸附作用,從而使半球凸面8緊緊吸附在半球凹槽9內,因而半球凸面8可以在半球凹槽9內任意角度地轉動,實現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之間的活動連接。
為了方便半球凸面8的安裝,上述半球凸面8與頭部1、胸背部2、股部3、大腿5、上臂4等的連接端通過凸起11和凹槽12卡接。
採用本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製成的玩具機器人,由於玩具機器人的頭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腳和手)的各關節均通過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活動連接,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的半球凸面8與半球凹槽9相匹配,並且半球凸面8與半球凹槽9通過磁性吸附件活動連接,磁性吸附件將半球凸面8緊緊吸附在半球凹槽9內,半球凸面8可以在半球凹槽9內任意角度地轉動,因而玩具機器人的頭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腳和手)的各關節均能夠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轉動角度,從而使玩具機器人呈現不同的姿態。
同時,採用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製成的玩具機器人為可拼裝玩具機器人,玩具機器人通過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的頭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腳和手)的各關節均可以隨意拆裝組合,使用者可以象玩積木一樣方便地分解、拼裝玩具機器人;玩具機器人過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連接的頭部1和胸背部2、胸背部2和股部3、四肢(腳和手)的各關節在大幅度地轉動時不會損壞,而且轉動後其形態能相對穩定,玩具機器人能長時間保持同一動作,從而使玩具機器人更加形象地展現各種各樣的姿態,令玩具機器人的動作和形態豐富多彩。
本實用新型還可用於其他玩具的關節的連接,例如玩具動物的關節的連接,只要玩具的關節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其特徵在於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呈球體凸面,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呈開口球面凹槽,球體凸面位於開口球面凹槽內且與開口球面凹槽相匹配並構成活動配合;第一連接件上設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連接件上設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通過球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間的磁力吸附而活動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球體凸面;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磁性開口球面凹槽與上述磁性球體凸面兩者的相對面極性相異;或者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該磁體與上述磁性球體凸面兩者相對的部分極性相異;或者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被吸附塊,該被吸附塊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的球體凸面;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設在球體凸面上或靠近球體凸面的第一連接件上的磁體;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磁性開口球面凹槽與上述作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體兩者相對的部分極性相異;或者是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該磁體與上述作為第一磁性吸附件的磁體兩者相對的一端極性相異;或者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的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被吸附塊,該被吸附塊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磁性吸附件是設在球體凸面上或靠近球體凸面的第一連接件上的被吸附塊,該被吸附塊由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構成;所述第二磁性吸附件,或者是由磁性材料構成的開口球面凹槽;或者是設在開口球面凹槽上或靠近開口球面凹槽的第二連接件上的磁體。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球體凸面與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一體成型或者與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凸起和凹槽卡接;所述開口球面凹槽與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一體成型或者與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通過凸起和凹槽卡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球體凸面為半球凸面,開口球面凹槽為半球凹槽。
8.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能被磁吸的非磁體材料為鐵或鎳。
專利摘要一種可拼裝玩具的活動關節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其特徵在於第一連接件的連接端呈球體凸面,第二連接件的連接端呈開口球面凹槽,球體凸面位於開口球面凹槽內且與開口球面凹槽相匹配並構成活動配合;第一連接件上設有第一磁性吸附件、第二連接件上設有第二磁性吸附件,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通過球體上述第一磁性吸附件和第二磁性吸附件之間的磁力吸附而活動連接。採用這種結構以後,球體凸面可以在開口球面凹槽內任意角度地轉動,因而第一連接件與第二連接件之間能夠得到最大的偏移和轉動角度,採用本活動關節連接機構製成的玩具,使用者可以象玩積木一樣方便地分解、拼裝玩具,而且玩具能夠更加形象地展現不同的姿態。
文檔編號A63H33/04GK2915200SQ20062005974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日
發明者王振鋒 申請人:王振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