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攪拌刀及攪拌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7:08:3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家電配件,特別涉及一種攪拌刀及具有該種攪拌刀的攪拌機。
背景技術:
攪拌機現已成為一種常用的家用電器,,現有技術中的攪拌機多存在以下問題:
1.攪拌機內部的攪拌刀只有刀刃的一側可以對食材進行擊打,攪拌效率低;
2.在幹打類似幹黃豆這種油性的食材時,打完後刀座底部食材成團現象比較嚴重,因為在設計攪拌刀時由於要兼併考慮其幹打和溼打的效果,所以攪拌刀在攪打食物時將食物往下吸的吸力遠遠大於將底部食材往上鏟的力,這一現象在攪拌液態食材時並無不好的影響,但是在幹打食材時卻顯露出弊端,因為幹打食材時位於攪拌刀上側的顆粒不斷向下側運動,但是攪拌刀底部向上推送出的顆粒卻很少,這樣就造成位於攪拌刀底部的顆粒壓縮成塊的現象,為用戶的清理帶來不便。
例如公開號為CN200720054616.2的中國專利以及公開號為CN200920264003.0的中國專利中,分別公開了食品加工機的刀具結構和一種攪碎刀片,但是該兩種刀具在攪拌食材時均僅依靠刀刃與中間通孔的副刀刃對食材進行擊碎,並沒有將擊碎食材的方式發揮到極致,並且該種刀具加工工藝複雜,導致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對食材進行分級多次攪打,顯著提高攪拌效果的攪拌刀及具有該種攪拌刀的攪拌機。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攪拌刀,包括:
刀軸;以及
設於所述刀軸上的刀片組件,其包括依次設置在所述刀軸上的上刀片、中刀片和下刀片,其中所述上刀片和中刀片具有刃部,還具有用於擠碎食材的第一攪打部和/或吸碎食材的第二攪打部。
作為優選,所述上刀片、中刀片及下刀片均具有翼根和對應設置在所述翼根上的兩片刀翼,所述上刀片及中刀片的兩片刀翼的端部均具有用於形成所述刃部的斜邊,所述上刀片的兩刃部的刃口方向相反,所述中刀片的兩刃部的刃口方向相反,所述上刀片具有刃部的一側邊還設有所述第一攪打部;所述中刀片具有刃部的一側邊還設有所述第一攪打部,所述中刀片的刀面上設有所述第二攪打部。其中上刀片和中刀片的兩刃部均設置在刀翼的端部,且上刀片和中刀片上的兩刃部的刃口方向均相反,可在攪拌刀旋轉時增加其切削效果,提高對食材的擊中率。
作為優選,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的刀翼上下相對設置,所述上刀片的兩片所述刀翼自其翼根處起上折,所述下刀片的兩片所述刀翼自其翼根處起下折,所述中刀片的兩片刀翼水平設置並與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相交叉。該設置方式可使攪拌刀能夠對食材進行全方位的擊打,顯著提高其擊打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上刀片和中刀片的側邊上均開設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形成所述第一攪打部。將第一攪打部設為分流槽可在攪拌刀旋轉時使食材流過刀片外緣時對食材進行擠壓,將食材擠碎。
作為優選,所述分流槽為多個,並沿所述上刀片和中刀片的側邊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進一步提高第一攪打部的攪打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攪打部為貫通所述中刀片的刀面的導流孔。將第二攪打部設為導流孔可在食材流經該導流孔時吸碎食材。
作為優選,所述導流孔為多個並沿所述中刀片的所述刀翼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進一步提高第二攪打部的攪打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上刀片的刀翼上未設有所述第一攪打部的一側沿所述刀翼的長度方向均勻設有多個用於輔助導流的缺口。該缺口的設置可導流食材並對食材進行擠壓,以輔助擠碎食材。
本實用新型同時提供一種攪拌機,包括上述攪拌刀。
本實用新型的攪拌刀及攪拌機的有益效果在於,上刀片和中刀片不僅具有能夠切碎食材的刃部,還具有能夠進一步擠碎食材的分流槽,以及吸碎食材的導流孔,保證食材的攪打更為徹底,細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刀的分解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刀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攪拌機的局部結構剖視圖。
附圖標記:
1-上刀片;2-中刀片;3-下刀片;4-刀翼;5-翼根;6-刃部;7-分流槽;8-導流孔;9-缺口;10-刀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攪拌刀,包括:
刀軸10;以及
設於刀軸10上的刀片組件,其包括從上向下依次設置在刀軸10上的上刀片1、中刀片2和下刀片3,其中上刀片1和中刀片2均具有刃部6,還具有用於擠碎食材的第一攪打部和/或吸碎食材的第二攪打部,例如在攪打液體食材時,兩個攪打部可分別擠碎和吸碎分散在液體食材中的固體顆粒。也就是通過增設第一攪打部和第二攪打部可使得上刀片1和中刀片2對食材進行分次多級攪打,首先由刀片的刃部6對食材進行切削攪打,形成的顆粒再由第一攪打部和第二攪打部繼續攪打,使攪拌刀對食材的擊中率顯著提高,使得食材的攪拌效果突出。
具體地,結合圖1、圖2和圖3所示,上刀片1、中刀片2及下刀片3均具有翼根5和對應設置在翼根5上的兩片刀翼4。上刀片1、中刀片2及下刀片3均通過翼根5上的通孔裝設於刀軸10上。上刀片1及中刀片2的兩片刀翼4的端部均具有用於形成刃部6的斜邊。其中上刀片1的兩刃部的刃口方向相反,中刀片2的兩刃部的刃口方向相反,也就是上刀片1和中刀片2的兩刃部6的刃口異側,當在攪拌刀旋轉時,能夠增加各刃部6對食材的擊中率。上刀片1具有刃部的一側邊還設有第一攪打部,中刀片2具有刃部的一側邊還設有第一攪打部,中刀片2的刀面上設有第二攪打部。也就是上刀片1與其刀背(與刃部所在的一側相對的一側形成刀背)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一攪打部,中刀片2與其刀背相對的一側設有第一攪打部。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的上刀片1和下刀片3的刀翼4上下相對設置,也就是上刀片1和下刀片3在刀軸軸向上的投影重疊,上刀片1的兩片刀翼4自其翼根5處起上折,下刀片3的兩片刀翼4自其翼根5處起下折,具體可參考圖1和圖2所示。中刀片2的兩片刀翼4水平設置並與上刀片1和下刀片3相交叉,本實施例中的中刀片2與上刀片1、下刀片3垂直交叉設置。這樣可使三個刀片的刀翼4佔用空間最大,使在攪打食材時,能夠實現多方位攪打,對食材的攪拌效果更佳。另外,將上刀片1和下刀片3上下相對設置,可使食材集中在二者間便於第二攪打部攪打食材。
繼續結合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的上刀片1和中刀片2設有刃部6的側邊上均開設有分流槽7,該分流槽7即為第一攪打部。第二攪打部為開設於中刀片2的刀面上的導流孔8。該分流槽7和導流孔8的個數不唯一,但優選為設置多個分流槽7和多個導流孔8。本實施例中多個分流槽7沿上刀片1和中刀片2的刀翼4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多個導流孔8同樣沿中刀片2的刀翼4的長度方向均勻設置。
在攪拌刀工作時,主要由上刀片1與中刀片2的刃部6進行擊打、攪打、切碎食材。以攪打液態的果汁為例(或攪打其他固體食材),由於上刀片1與中刀片2的功能除了攪打食材外,還起到將切碎的食材向下牽引的作用,在該過程中,上刀片1和中刀片2下部的食材受到壓力後會沿著上刀片1和中刀片2的輪廓線運動,在食材經過分流槽7時分流槽7會對流動的食材進行擠壓,起到一個擠碎食材的作用。同時在攪拌刀旋轉的時候除了中刀片2的刃部6可以將食材擊打一次,其刀面上的導流孔8的內壁也會將食材再次擊打,如在攪打果汁時,由於中刀片2會將果汁向下牽引而擠壓位於中刀片2下面的腔壁,因此會使果汁從中刀片2的導流孔8內流過,具體可參考圖4所示,圖4中標有字母A的物質即為食材,食材會如箭頭所示方向穿過導流孔8,在該過程中,液體食材裡面的大顆粒物料將會再一次被吸碎,使得食材的攪打更為徹底。
優選地,繼續參見圖1至圖3,本實施例中的上刀片1的刀翼4上未設有第一攪打部的一側(即刀背)沿刀翼4的長度方向均勻設有多個缺口9,該缺口9用於輔助分流、導流食材並同分流槽7一樣能夠對如液體食材中的固體顆粒進行擠壓、攪打,使擠碎固體顆粒。也就是該缺口9的設置用於輔助增強分流槽7的攪打效果。
本實用新型同時提供一種攪拌機,該攪拌機具有上述攪拌刀,攪拌刀的具體設置方式可參考圖4所示。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保護範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