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探頭照度計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7:08:1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照度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微探頭照度計。
背景技術:
照度的測量是一種基礎的光參數測量,使用需求廣泛,研發不同種類適用於不同測量條件下的照度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諸多情況下涉及到在狹小空間內進行照度測量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常見的照度計的照度測量探頭不僅結構複雜,而且其內包含光電傳感等元件,因此照度探頭尺寸偏大無法置入狹小空間內,導致此類照度測量需求無法直接進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結構簡單、測量方便的微探頭照度計。通過光學傳導方式將光電傳感與細小的光纖探頭進行分離,不僅實現了照度計探頭的小型化,且可以滿足狹小空間內的照度測試。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微探頭照度計,該微探頭照度計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依次包括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
所述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被軸向依次固定在固定組件2內部。
所述固定組件2依次包括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和密封端蓋2-3;所述第一套筒2-1與第二套筒2-2以頭尾套接的方式連接;
所述第二套筒2-2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依次包括隔離腔3-1和透鏡腔3-2;所述光纖1的端部置於並固定在第一套筒2-1內;
所述透鏡3置於並固定在第二套筒2-2的透鏡腔3-2內;
所述光電傳感器4通過密封端蓋2-3設置並固定在透鏡腔3-2的末端。
所述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軸線重合;所述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分布在該重合的軸線上。
所述隔離腔3-1的內徑小於透鏡腔3-2的內徑。
所述隔離腔3-1與透鏡腔3-2的過渡處為90°過渡。
所述光電傳感器4通過導線5連接照度計主機6;被測量光線經過光纖1傳導至透鏡3,再經透鏡3發散後入射至光電傳感器4,光電傳感器4輸出電信號並由導線5傳遞至照度計主機6並顯示輸出照度值。
所述光電傳感器4為矽光電池型傳感器。
所述光纖1的類型為石英抗紫外線光纖,直徑100μm、200μm、400μm或者600μm,光纖1的探頭端1-1(照度測量端)光纖出頭為5mm,光纖1其餘部分包覆不透光外皮。
本實用新型相對於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本實用新型能夠直接在狹小空間內實現照度測試。通過光學傳導設計將光電傳感器與細小的光纖探頭進行分離,使被測量光線經過光纖傳導經透鏡發散後入射光電傳感器進而輸出電信號以輸出照度值。本實用新型的光纖1的探頭端1-1(照度測量端)僅為光纖截面大小,被測量光線經過光纖1傳導至透鏡3,再經透鏡3發散後入射至光電傳感器4,光電傳感器4輸出電信號並由導線5傳遞至照度計主機6並顯示輸出照度值。
本實用新型巧妙的將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被軸向依次限制在固定組件2內部;機械結構設計緊湊、合理,簡單易用。測量時僅通過光纖1的探頭端1-1(照度測量端)可直觀、準確地在狹小空間內進行照度測量,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現了照度計探頭的小型化,解決了現存的因照度探頭尺寸偏大無法置入狹小空間內進行照度測量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微探頭照度計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探頭照度計,該微探頭照度計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依次包括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
所述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被軸向依次固定在固定組件2內部。透鏡3用於將光纖傳導的光線發散為平行光。
所述固定組件2依次包括第一套筒2-1、第二套筒2-2和密封端蓋2-3;所述第一套筒2-1與第二套筒2-2以頭尾套接的方式連接;
所述第二套筒2-2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依次包括隔離腔3-1和透鏡腔3-2;所述光纖1的端部置於並固定在第一套筒2-1內;
所述透鏡3置於並固定在第二套筒2-2的透鏡腔3-2內;
所述光電傳感器4通過密封端蓋2-3設置並固定在透鏡腔3-2的末端。
所述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軸線重合;所述光纖1、透鏡3和光電傳感器4按照光信號傳輸路徑分布在該重合的軸線上。
所述隔離腔3-1的內徑小於透鏡腔3-2的內徑。
所述隔離腔3-1與透鏡腔3-2的過渡處為90°過渡。
所述光電傳感器4通過導線5連接照度計主機6;被測量光線經過光纖1傳導至透鏡3,再經透鏡3發散後入射至光電傳感器4,光電傳感器4輸出電信號並由導線5傳遞至照度計主機6並顯示輸出照度值。
照度計主機6其類型不限於數字式或指針式。
所述光電傳感器4為矽光電池型傳感器,用於實現光信號與電信號之間的轉換。當然也可以是CCD、CMOS等類型。
所述光纖1的類型可採用石英抗紫外線光纖,直徑100μm、200μm、400μm或者600μm,光纖1的探頭端1-1(照度測量端)光纖出頭為5mm~10mm,光纖1其餘部分包覆不透光外皮。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