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前圍上板總成以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22:16:11 1
汽車前圍上板總成以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本發明所提供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採用開口懸置結構,即,前擋板的底部懸置、並與後支撐板的底部之間形成有開口。相應地,當成年的行人被汽車的前部碰撞時,其身體朝向汽車傾倒、並使頭部撞擊在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前擋板處,但由於前擋板懸置的底部並未受到其他結構的限制,因而前擋板能夠在行人頭部的撞擊下而向後支撐板凹進、並通過向後支撐板凹進產生的形變而對行人頭部的撞擊進行能量吸收,從而能夠降低對行人的頭部所造成的傷害。而且,本發明通過在後支撐板裝設的加強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開口懸置結構對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產生的強度損失,從而能夠在確保行人安全的同時兼顧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要求。
【專利說明】汽車前圍上板總成以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前圍上板總成、以及應用該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一種汽車。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是車身前部的一個重要部件,其能夠使車身的前部具有足夠的強度、並能夠對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以及前格柵起到支撐作用。因此,現有技術在設計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時,通常只關注如何提高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
[0003]具體說,為了使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具有足夠的強度,現有技術通常將汽車前圍上板總成設置為閉合結構。
[0004]請參見圖1和圖2,現有技術所提供的閉合結構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包括後支撐板11和前擋板12 ;其中,後支撐板11固定裝設在汽車的水槽總成20的後側、且後支撐板11的頂部Ila支撐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圖1和圖2中均未示出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的下方,而前擋板12位於後支撐板11與水槽總成20之間,且前擋板12的頂部12a固定在後支撐板11的頂部I la、底部12b固定在後支撐板11的底部Ilb,從而,後支撐板11和前擋板12即可拼接構成閉合結構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
[0005]這樣,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所採用的閉合結構能夠利用後支撐板11與前擋板12的相互限制來提高整體的強度。而且,當汽車的前部受到撞擊時,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所採用的閉合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前擋板12向後支撐板11凹進、以避免閉合結構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發生潰縮,從而能夠利用汽車前圍上板在車身的前部形成有效的保護屏障。
[0006]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閉合結構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現有技術還為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提供了一加強板13,該加強板13固定連接在前支撐板12與水槽總成20之間,從而,當閉合結構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被碰撞時,水槽總成20通過加強板13對前擋板12施加的拉力就能夠避免前擋板12向後支撐板11凹進、進而就能夠避免閉合結構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發生潰縮。
[0007]然而,現有技術在滿足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的同時,卻忽略了對行人的保護。對於成年的行人來說,當其身體被汽車的前部碰撞時會朝向汽車傾倒、且身體傾倒後會使頭部撞擊在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前擋板12處,而由於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所採用的閉合結構、以及加強板13對前擋板12的加強作用,前擋板12基本不會由於行人頭部的撞擊而向後支撐板11凹進,因此,也就不可能通過向後支撐板11凹進產生的形變而對行人頭部的撞擊進行能量吸收,從而對行人的頭部造成極大傷害。
【發明內容】
[0008]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前圍上板總成、以及應用該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一種汽車。
[0009]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包括後支撐板和前擋板,其中:
[0010]後支撐板固定裝設在汽車的水槽總成的後側,且後支撐板的頂部支撐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的下方;
[0011]前擋板的頂部固定在後支撐板的頂部、且前擋板的底部在後支撐板與水槽總成之間懸置於後支撐板的底部上方。
[0012]優選地,後支撐板的頂部的高度高於水槽總成的頂部,且前擋板的底部的懸置高度位於水槽總成的頂部與後支撐板的頂部之間。
[0013]更優地,前擋板的頂部與底部之間呈弧面狀,且該弧面狀在背向後支撐板的方向上凸起。
[0014]優選地,進一步包括加強板,其中,加強板的底部固定在後支撐板的頂部與底部之間、加強板的頂部支撐在後支撐板的頂部。
[0015]更優地,加強板為至少兩個。
[0016]更優地,加強板為三個,其中一個靠近汽車的左右對稱線的位置處、另外兩個分別靠近汽車的左右兩側。
[0017]更優地,加強板的兩側形成有側翻邊。
[0018]優選地,後支撐板開設有空調通風口、並在空調通風口的下邊緣處裝設有隔水板,其中,隔水板的上邊緣的高度高於水槽總成的底部。
[0019]更優地,空調通風口及隔水板均為一個、並靠近車身的一側。
[0020]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包括水槽總成、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還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
[0021]由此可見,本發明所提供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採用開口懸置結構,S卩,前擋板的底部懸置、並與後支撐板的底部之間形成有開口。相應地,當成年的行人被汽車的前部碰撞時,其身體朝向汽車傾倒、並使頭部撞擊在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前擋板處,但由於前擋板懸置的底部並未受到其他結構的限制,因而前擋板能夠在行人頭部的撞擊下而向後支撐板凹進、並通過向後支撐板凹進產生的形變而對行人頭部的撞擊進行能量吸收,從而能夠降低對行人的頭部所造成的傷害。
[0022]而且,本發明通過在後支撐板裝設的加強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開口懸置結構對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所產生的強度損失,從而能夠在確保行人安全的同時還兼顧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要求。
[0023]此外,對於後支撐板開設有空調通風口的情況,本發明可以通過在後支撐板裝設隔水板的方式來替代前擋板的隔水作用,從而能夠在確保行人安全的同時還兼顧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對空調通風口的隔水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中的A-A向剖視圖;
[0026]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4為圖3中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並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9]本實施例為了降低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對行人的傷害,將汽車前圍上板總成設置為懸置開口結構。具體請參見圖3和圖4,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包括後支撐板31和前擋板32,其中:
[0030]後支撐板31固定裝設在汽車的水槽總成20的後側,且後支撐板31的頂部31a支撐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圖3和圖4中均未示出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的下方;
[0031]前擋板32的頂部32a固定在後支撐板31的頂部3la、且前擋板32的底部32b在後支撐板31與水槽總成20之間懸置於後支撐板31的底部31b上方。
[0032]基於上述結構,前擋板32懸置的底部32b與後支撐板31的底部31b之間就形成有開口,並且,前擋板32懸置的底部32b不會受到其他結構的限制。當成年的行人被汽車的前部碰撞時,其身體朝向汽車傾倒、並使頭部撞擊在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前擋板31處,相應地,由於前擋板31懸置的底部31b並未受到其他結構的限制,因而前擋板31能夠在行人頭部的撞擊下而向後支撐板31凹進、並通過向後支撐板31凹進產生的形變而對行人頭部的撞擊進行能量吸收,從而能夠降低對行人的頭部所造成的傷害。
[0033]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針對後支撐板31的頂部31a的高度高於水槽總成20的頂部的情況,設置前擋板32的底部32b的懸置高度位於水槽總成20的頂部與後支撐板31的頂部31a之間為例,這樣的布置方式能夠使前擋板32在受到行人的頭部的撞擊時能夠最大程度地產生用於實現能量吸收的形變。但在實際應用中,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任意調整前擋板32的底部32b的懸置高度,本文對此不再贅述。
[0034]並且,為了使前擋板32在受到行人的頭部的撞擊時能夠更容易地產生用於實現能量吸收的形變,本實施例將前擋板32的頂部32a與底部32b之間設置為弧面狀,且該弧面狀在背向後支撐板31的方向上凸起。但在實際應用中,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任意調整前擋板32在頂部32a與底部32b之間的形狀,本文對此不再贅述。
[0035]另外,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採用的開口懸置結構,而相比於現有技術中採用的閉合結構,開口懸置結構不可避免地會使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降低。因此,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開口懸置結構對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所造成的強度損失,本實施例中的前圍上板總成可以進一步包括加強板33a?33c,其中,加強板33a?33c的底部固定在後支撐板31的頂部31a與底部31b之間、且加強板33a?33c的頂部支撐在後支撐板31的頂部31a,並且,其中一個加強板33a靠近汽車的左右對稱線的位置處、另外兩個加強板33b和33c則分別靠近汽車的左右兩側。
[0036]如上可見,本實施例通過加強板33a?33c能夠增強後支撐板31的強度,而通過增強後支撐板31的強度又能夠使前圍上板總成的整體強度得以提高。從而,本實施例能夠在確保行人安全的同時還兼顧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強度要求。
[0037]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必須設置三個加強板33a?33c,而是可以設置任意數量的加強板;相應地,當設置較少數量的加強板時,可以通過在加強板的兩側形成側翻邊來提升單個加強板的支撐強度。即,通過加強板的數量和加強板的單體支撐強度的選擇,可以使後支撐板31的強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並使前圍上板總成的整體強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0038]此外,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還可以在後支撐板31形成有空調通風口34,對於後支撐板31形成有空調通風口 34的情況,當採用現有技術中的閉合結構時可以利用前擋板12在空調通風口 34與水槽總成20之前實現隔水,但由於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採用了開口懸置結構,因此,若需要對空調通風口 34實施隔水,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可以進一步包括隔水板35,該隔水板35裝設在空調通風口 34的下邊緣處、且該隔水板35的上邊緣的高度高於水槽總成20的底部。
[0039]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是以空調通風口 34及隔水板35均為一個、並靠近車身的一側為例,但實際應用中,空調通風口 34的數量和位置可以任意調整,相應地,隔水板35的數量和位置也會隨著空調通風口 34而進行調整,本文對此不再贅述。
[0040]以上是對本實施例中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詳細說明。
[0041]除了上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之外,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應用該汽車前圍上板總成的汽車。具體說,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包括水槽總成、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還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包括後支撐板和前擋板,其中: 後支撐板固定裝設在汽車的水槽總成的後側,且後支撐板的頂部支撐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的下方; 前擋板的頂部固定在後支撐板的頂部、且前擋板的底部在後支撐板與水槽總成之間懸置於後支撐板的底部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後支撐板的頂部的高度高於水槽總成的頂部,且前擋板的底部的懸置高度位於水槽總成的頂部與後支撐板的頂部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前擋板的頂部與底部之間呈弧面狀,且該弧面狀在背向後支撐板的方向上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括加強板,其中,加強板的底部固定在後支撐板的頂部與底部之間、加強板的頂部支撐在後支撐板的頂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加強板為至少兩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加強板為三個,其中一個靠近汽車的左右對稱線的位置處、另外兩個分別靠近汽車的左右兩側。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加強板的兩側形成有側翻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後支撐板開設有空調通風口、並在空調通風口的下邊緣處裝設有隔水板,其中,隔水板的上邊緣的高度高於水槽總成的底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其特徵在於,空調通風口及隔水板均為一個、並靠近車身的一側。
10.一種汽車,包括水槽總成、前擋風玻璃及前格柵,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前圍上板總成。
【文檔編號】B60R21/34GK104340278SQ201310342549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7日
【發明者】周瑞海 申請人: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