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06:49:16 1
專利名稱: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重型載貨汽車中的多軸載貨汽車底盤,屬於重型載貨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主要由駕駛室、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變速箱操縱機構、離合器操縱機構、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前轉向橋、後支承軸、驅動橋、車架、車輪、制動系統、前鋼板彈簧及後鋼板彈簧等組成。國內開發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多採用8×4的驅動形式(前兩橋為雙轉向橋,後兩橋為雙聯驅動橋),這種車型的缺點是在空車或輕載時增加了輪胎磨損,燃油消耗大,經濟性較差。因此目前重型載貨車底盤常採用8×2的驅動形式,前兩橋為雙轉向橋,後橋I為驅動橋,後橋II為可提升支承橋。在空載或輕負荷下將後支承軸提起,既可減少輪胎的磨損,又降低油耗,同時提高了整車的平順性。為使後支承軸能夠提升,在國內後懸架經採用的是空氣懸架,通過氣囊將後支承軸提升,但受空氣懸架的限制,對路況要求較高,成本較高,限制了應用範圍。在國外採用擺臂式平衡懸架的後支承軸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油缸將後支承軸提起,採用獨立的電動泵作為動力源,與蓄電池連接,電動泵產生的壓力油進入油缸,實現後支承軸的提升運動。但電動泵的應用存在成本高、需單獨設置儲油箱,不利於整車的總布置。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利於整車布置的後橋可提升的牽引車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解決方案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主要由駕駛室、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變速箱操縱、離合器操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前轉向橋、可提升後橋、驅動橋、車架、車輪、制動系統、前鋼板彈簧、後鋼板彈簧及後支承軸液壓提升機構等組成,可提升後橋由平衡軸、左右擺臂總成、軸頭及輪轂制動器總成組成,平衡軸安裝在固定於車架上的左右平衡軸支座內,左右擺臂總成安裝在平衡軸兩端,輪轂制動器總成及車輪通過軸頭安裝在左右擺臂總成上;後橋液壓提升機構由提升油缸、推力臂甲、轉軸、支撐臂、左右兩側推力臂乙及左右支座總成組成,提升油缸與車架連接,其活塞杆通過銷軸與推力臂甲一端連接,推力臂甲另一端與轉軸鉸接,轉軸安裝在左右支座總成中,其上裝有支撐臂,左右兩側推力臂乙安裝在轉軸左右兩端,左右兩側推力臂乙上通過銷軸裝有滾輪,滾輪壓靠在左右擺臂總成上,可提升後橋輪轂制動器總成及車輪安裝在左右擺臂總成上;提升油缸通過三位四通舉升閥及油管與轉向機構中的轉向油泵相連接,三位四通舉升閥通過支架安裝在車架上;車架上裝有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
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由限位塊支架、限位塊護罩及限位塊組成,限位塊與限位塊支架連接,限位塊護罩裝在限位塊支架上並罩在限位塊上,限位塊支架上設有與車架連接的連接孔。
本實用新型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的後支承軸採用擺臂式平衡懸架,支承軸軸頭通過配合壓入平衡軸帶擺臂總成組成可提升後支承軸,並且後支承軸的提升採用轉向油泵取力,與獨立的動力源相比,結構簡單實用,不需單獨設置油箱,降低了成本,利於整車的設計、布置。同時,可提升後支承軸採用專用的防變形導向限位塊定位,延長了限位塊總成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可提升後支承軸提升高度的定位精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轉向機構的工作原理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可提升後支承軸液壓提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平衡軸帶擺臂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A向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可提升的後橋輪轂制動器總成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提升限位塊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駕駛室,2、發動機,3、前鋼板彈簧I,4、前轉向橋I,5、前鋼板彈簧II,6、前轉向橋II,7、變速箱,8、車架,9、驅動橋,10、後鋼板彈簧,11、可提升後支承軸,12、推力臂甲,13、推力臂乙,14、提升油缸,15、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16、轉向油泵,17、油管,18、油管,19、助力轉向器,20、油管,21、轉向油罐支架,22、轉向油罐,23、油管,24、三位四通舉升閥,25、舉升閥支架,26、油管,27、油管,28、支座總成,29、銷軸,30、銷軸,31、銷軸,32、提升油缸支架,33、滾輪,34、滑脂嘴,35、轉軸,36、支承臂,37、平衡軸,38、左擺臂總成,39、左平衡軸支座,40、右平衡軸支座,41、右擺臂總成,42、可提升後橋輪轂制動器總成,43、軸頭,44、限位塊支架,45、限位塊護罩,46、限位塊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圖1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主要由駕駛室1、發動機2、前鋼板彈簧I 3、前轉向橋I 4、前鋼板彈簧II 5、前轉向橋II 6、變速箱7、車架8、驅動橋9、後鋼板彈簧10及可提升後橋總成15組成。可提升後橋總成15由平衡軸37、左右擺臂總成41和38、可提升後橋輪轂制動器總成42及軸頭43組成,平衡軸37安裝在固定於車架8上的左右平衡軸支座39和40內,左右擺臂總成安裝在平衡軸兩端,可提升橋後輪轂制動器總成42及車輪通過軸頭43安裝在左右擺臂總成上。後橋液壓提升機構由提升油缸14、推力臂甲12、轉軸35、左右兩側推力臂乙13、支撐臂36及左右支座總成28組成,提升油缸14與車架8連接,其活塞杆通過銷軸29與推力臂甲12一端連接,推力臂甲12另一端與轉軸35鉸接,轉軸35安裝在左右支座總成28中,其上裝有支撐臂36,左右兩側推力臂乙13安裝在轉軸35左右兩端,左右兩側推力臂乙13上通過銷軸30裝有滾輪33,滾輪33壓靠在左右擺臂總成上;提升油缸14通過三位四通舉升閥24及油管與轉向機構中的轉向油泵16相連接,三位四通舉升閥24通過支架25安裝在車架8上。
轉向油泵16的進油口通過油管17(低壓)與轉向油罐22(轉向油罐通過轉向油罐支架21與車架8連接)的出油口相連,其出油口通過油管23(高壓)與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P口連接,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T口通過油管18(高壓)與動力轉向器19的進油口相連,動力轉向器19的回油口通過油管20(低壓)與轉向油罐22的回油口相連。在汽車正常行駛時,三位四通舉升閥24在中位,此時只有P口和T口相通,轉向油罐22的液壓油通過油管17,經轉向油泵16產生壓力,壓力油通過油管23、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P口、T口、油管18與動力轉向器19的進油口相連,並通過油管20,液壓油從動力轉向器19的回油口流迴轉向油罐22。這一過程是行使動力轉向器19的正常功能,壓力油流經動力轉向器19時產生的助力矩通過相關的轉向機構作用於雙轉向前軸I、II上,發揮動力轉向器19的助力作用。(參見圖2)三位四通舉升閥24(手控操作閥)具有三個控制位置,即舉升、中位、下落。在舉升位置時,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P口與A口相通,T口與B口相通。轉向油泵16的出油口通過油管23(高壓)與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P口連接,壓力油通過P口、A口、與A口相連的油管27進入提升油缸14的下腔,提升油缸14通過銷軸31與提升油缸支架總成32鉸接,提升油缸支架總成32與車架8連接,提升油缸19的活塞杆通過銷軸29與推力臂甲12連接,於是壓力油通過提升油缸19的活塞杆推動推力臂甲12連同轉軸36、左右推力臂乙13一起繞左右支座總成28的中心孔順時針旋轉,左右推力臂乙13分別與通過銷軸30與其相連的滾輪33壓靠在左擺臂總成38、右擺臂總成41上,並推動左擺臂總成38、右擺臂總成41繞安裝在左平衡軸支座39、右平衡軸支座40內的平衡軸37逆時針旋轉。帶動通過軸頭43安裝在左右擺臂總成上的提升橋輪轂及制動器總成42連同車輪一起提起。滾輪33繞銷軸30的轉動減少了與左右擺臂總成的摩擦,提高了機械效率。提升油缸14上腔的液壓油通過油管26、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B口、T口、油管18、動力轉向器19、油管20流迴轉向油罐22。在車架8上裝有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15,當左右擺臂總成逆時針旋轉碰觸到提升限位塊總成15時,將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控制位置打回中位,提升過程結束。此時只有P、T口相通,轉向系統開始工作。另外,三位四通舉升閥24上集成了液壓鎖,保證後支承軸的提升位置。
在下落位置時,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P口與B口相通,T口與A口相通,T口與A口之間裝有節流閥,以穩定支承軸落下速度。通過與提升時相反的過程,將後支承軸落下,最後將三位四通舉升閥24的控制位置打回中位,使轉向系統處於工作狀態。
提升限位塊總成15由限位塊支架44、限位塊護罩45、限位塊46組成(參見圖8)。其中限位塊支架44由6毫米厚鋼板焊接而成,限位塊護罩45由2毫米厚鋼板加工而成,限位塊46採用橡膠材料。提升限位塊總成15通過限位塊支架44的連接孔與車架相連,限位塊46通過預埋在內部的螺柱與限位塊支架44連接,限位塊護罩45焊裝在限位塊支架44上,護圍在限位塊46的四周,並有2毫米的安裝間隙。由於支承軸在提升時為旋轉而非直線運動,長時間極易造成橡膠限位塊的扭曲變形,影響提升高度甚至造成橡膠限位塊的損壞。裝有限位塊護罩45的提升限位塊總成15能有效防止橡膠限位塊46的扭曲變形,具有變形導向作用,延長了提升限位塊總成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可提升後支承軸的提升高度定位精度。
本實用新型中後支承軸的提升和落下利用了動力轉向系統的動力源轉向油泵16,後支承軸的提升和落下是在停車狀態下進行的,保證了動力轉向系統的安全性,相比獨立的提升動力源減少了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主要由駕駛室、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變速箱操縱、離合器操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前轉向橋、可提升後橋、驅動橋、車架、車輪、制動系統、前鋼板彈簧、後鋼板彈簧及後支承軸液壓提升機構等組成,可提升後橋由平衡軸、左右擺臂總成、軸頭及輪轂制動器總成組成,平衡軸安裝在固定於車架上的左右平衡軸支座內,左右擺臂總成安裝在平衡軸兩端,輪轂制動器總成及車輪通過軸頭安裝在左右擺臂總成上;其特徵在於後橋液壓提升機構由提升油缸、推力臂甲、轉軸、支撐臂、左右兩側推力臂乙及左右支座總成組成,提升油缸與車架連接,其活塞杆通過銷軸與推力臂甲一端連接,推力臂甲另一端與轉軸鉸接,轉軸安裝在左右支座總成中,其上裝有支撐臂,左右兩側推力臂乙安裝在轉軸左右兩端,左右兩側推力臂乙上通過銷軸裝有滾輪,滾輪壓靠在左右擺臂總成上,可提升後橋輪轂制動器總成及車輪安裝在左右擺臂總成上;提升油缸通過三位四通舉升閥及油管與轉向機構中的轉向油泵相連接,三位四通舉升閥通過支架安裝在車架上;車架上裝有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由限位塊支架、限位塊護罩及限位塊組成,限位塊與限位塊支架連接,限位塊護罩裝在限位塊支架上並罩在限位塊上,限位塊支架上設有與車架連接的連接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後橋可提升的四軸重型載貨車底盤,主要由駕駛室、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轉向系統、可提升後橋、驅動橋、車架、車輪、制動系統、前鋼板彈簧後鋼板彈簧及後支承軸液壓提升機構等組成,可提升後橋由平衡軸、左右擺臂總成、軸頭及輪轂制動器總成組成,後橋液壓提升機構由提升油缸、推力臂甲、轉軸、支撐臂、左右兩側推力臂以及左右支座總成組成,車架上裝有支承軸提升限位塊總成。本實用新型的後支承軸採用擺臂式平衡懸架,後支承軸的提升採用轉向油泵取力,結構簡單實用,不需單獨設置油箱,降低了成本,利於整車的設計、布置。
文檔編號B62D61/00GK2711002SQ20042005248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26日
發明者韓誠, 唐洪榮, 五遠徵, 邵珠湘, 孫長春 申請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