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門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03:38:31 1
專利名稱:旋轉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裝飾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旋轉門。
背景技術:
旋轉門通常用於大廈樓宇中的大廳中,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戶進出大廈,另一方面可以確保對大廳進行保溫和隔音。現有技術中的旋轉門通常包括內立柱、上圓盤、下圓盤、上橫梁、下橫梁和門扇,內立柱的上下端部分別設置有上圓盤和下圓盤,上橫梁固定在上圓盤上,下橫梁固定在下圓盤上,門扇裝配在上下橫梁之間。由於上下橫梁為懸臂梁,受門扇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現上下橫梁產生一定的撓度,門扇也隨之傾斜下垂,造成門扇與 地面和旋轉門吊頂的間隙不一致,使門扇密封不嚴,導致旋轉門的隔音性能較差,保溫性能較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旋轉門,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旋轉門的隔音性能較差,保溫性能較低的缺陷,實現提高旋轉門的隔音性能和保溫性能。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旋轉門,包括內立柱、上圓盤、下圓盤、上橫梁、下橫梁和門扇,所述內立柱的上下端部分別設置有所述上圓盤和所述下圓盤,所述上橫梁與上圓盤之間設置有用於使所述上橫梁向上翹起的第一墊塊,所述下橫梁與下圓盤之間設置有用於使所述下橫梁向上翹起的第二墊塊,所述門扇設置在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之間。如上所述的旋轉門,所述第一墊塊與所述上橫梁接觸的表面為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墊塊與所述下橫梁接觸的表面為第二傾斜面。如上所述的旋轉門,所述第一傾斜面和所述第二傾斜面的傾斜角為O. 09度-O. 36度。如上所述的旋轉門,所述上橫梁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橫梁下表面分別設置有毛刷。如上所述的旋轉門,所述門扇的側表面也設置有毛刷。如上所述的旋轉門,所述旋轉門包括多個繞所述內立柱均勻分布的所述門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轉門,通過設置第一墊塊與第二墊塊,可以使上橫梁和下橫梁預先向上傾斜一定的角度,從而在將門扇裝配到上橫梁和下橫梁上後,門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上橫梁和下橫梁產生向下的撓度,最終使門扇處於水平狀態,保證門扇與旋轉門吊頂以及地面的間隙內外一致,提高了旋轉門的隔音性能和保溫性能。
圖I為本實用新型旋轉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I中B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旋轉門實施例中第一墊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旋轉門實施例中第二墊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圖I-圖5所示,本實施例旋轉門,包括內立柱2、上圓盤11、下圓盤12、上橫梁31、下橫梁32和門扇4,內立柱2的上下端部分別設置有上圓盤11和下圓盤12,上橫梁31與上圓盤11之間設置有用於使上橫梁31向上翹起的第一墊塊51,下橫梁32與下圓盤12之間設置有用於使下橫梁32向上翹起的第二墊塊52,門扇設置在上橫梁31和下橫梁32之間。 具體而言,在上橫梁和上圓盤之間設置向上翹起的第一墊塊,在下橫梁和下圓盤之間設置向上翹起的第二墊塊,當門扇橫臂與墊塊及中心圓盤連接後,上下門扇和橫梁都同時向上方傾斜一個角度,門扇安裝後,在門扇自重的影響下,門扇橫梁向下產生變形,實現抵消門扇變形的目的,使得門扇處於水平狀態,保證門扇與吊頂及地面的縫隙內外一致,從而保證門扇的正常運行並提高旋轉門的保溫和隔音功能。進一步的,第一墊塊51與上橫梁31接觸的表面為第一傾斜面511,第二墊塊52與下橫梁32接觸的表面為第二傾斜面521。第一墊塊與上橫梁以及第二墊塊與下橫梁的接觸面均為傾斜面,可以有效的使安裝後的門扇向上傾斜一個角度,從而達到抵消門扇下垂變形的目的。更進一步的,第一傾斜面511和第二傾斜面521的傾斜角為O. 09度-O. 36度。在確定門扇高度和厚度後,可以計算出門扇變形後的繞度,從而確定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的傾斜角度。比如,在門扇高度為2200_,門扇玻璃厚度為8_的情況下,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的傾斜角度可以為O. 09度-O. 36度,從而準確有效的抵消門扇的下垂引起的變形。更進一步的,上橫梁31的上表面和下橫梁32下表面分別設置有毛刷6。在上橫梁的上表面與下橫梁的下表面設置毛刷,可以有效的隔離灰塵並更好填補空隙,起到隔音保溫的作用。更進一步的,門扇4的側表面也設置有毛刷6。在門扇的側表面設置毛刷可以在門扇轉動的時候既避免門扇與牆體的接觸,又可以更好的隔離噪音和灰塵。更進一步的,旋轉門包括多個繞內立柱2均勻分布的門扇4。根據實際需要,可以繞內柱均勻分布多個門扇。實際應用中,通常會設置3個或4個門扇,以方便行人通過。本實施例提供的旋轉門,通過設置第一墊塊與第二墊塊,可以使上橫梁和下橫梁預先向上傾斜一定的角度,從而在將門扇裝配到上橫梁和下橫梁上後,門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上橫梁和下橫梁產生向下的撓度,最終使門扇處於水平狀態,保證門扇與旋轉門吊頂以及地面的間隙內外一致,提高了旋轉門的隔音性能和保溫性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
·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門,包括內立柱、上圓盤、下圓盤、上橫梁、下橫梁和門扇,所述內立柱的上下端部分別設置有所述上圓盤和所述下圓盤,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橫梁與上圓盤之間設置有用於使所述上橫梁向上翹 起的第一墊塊,所述下橫梁與下圓盤之間設置有用於使所述下橫梁向上翹起的第二墊塊,所述門扇設置在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墊塊與所述上橫梁接觸的表面為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墊塊與所述下橫梁接觸的表面為第二傾斜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門,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傾斜面和所述第二傾斜面的傾斜角為O. 09度-O. 36度。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轉門,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橫梁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橫梁下表面分別設置有毛刷。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門,其特徵在於,所述門扇的側表面也設置有毛刷。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旋轉門,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門包括多個繞所述內立柱均勻分布的所述門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旋轉門,包括內立柱、上圓盤、下圓盤、上橫梁、下橫梁和門扇,所述內立柱的上下端部分別設置有所述上圓盤和所述下圓盤,所述上橫梁與上圓盤之間設置有用於使所述上橫梁向上翹起的第一墊塊,所述下橫梁與下圓盤之間設置有用於使所述下橫梁向上翹起的第二墊塊,所述門扇設置在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之間。通過設置第一墊塊與第二墊塊,可以使上橫梁和下橫梁預先向上傾斜一定的角度,從而在將門扇裝配到上橫梁和下橫梁上後,門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上橫梁和下橫梁產生向下的撓度,最終使門扇處於水平狀態,保證門扇與旋轉門吊頂以及地面的間隙內外一致,提高了旋轉門的隔音性能和保溫性能。
文檔編號E06B3/90GK202755846SQ2012204036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5日
發明者範旭 申請人:青島德才裝飾安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