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6 20:09:41 3
專利名稱:一種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la,傳統的電廠汽輪機低壓外缸,往往採用「裙邊」式支撐結構,即圍繞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設置支撐板21,從而將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在基礎10上。即所述支撐板21具有類似「裙邊」的結構。請參閱圖lb,為了調整汽輪機低壓外缸的水平和標高,在基礎10和支撐板21之間設置臺板22,所述臺板22用地腳螺栓23固定於基礎10 上。此外為了調整方便,在所述臺板22的下方還設置墊鐵M或其它調整水平裝置。安裝時支撐板21與臺板22之間必須保證大於75%的接觸面積,而且臺板22要受力均勻。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汽輪機低壓外缸的支撐板21底面和臺板22必須在製造廠加工好,並做接觸性檢查。到現場安裝時臺板必須用墊鐵M等方式來調整標高和水平,對不合要求處還需要打磨,費時費力。此外,汽輪機低壓外缸,還必須在製造廠內最大限度的組裝,這樣才可以保證現場的安裝質量和進度。但是當汽輪機低壓外缸的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在製造廠的組裝將會變得非常困難,而且運輸還可能會受限制。另外,在現場復裝時也很難做到與製造廠相同的狀態,給現場的安裝帶來諸多不便。由於大容量、半轉速的電廠用汽輪機低壓外缸的結構尺寸太大,為了滿足運輸要求,汽輪機低壓外缸,是分成若干散件分別運輸到現場,在現場將這些散件拼裝起來的。若仍然採用「裙邊」結構,拼裝後很難保證「裙邊」支撐板21的平整。此外,由於汽輪機低壓外缸的尺寸的增大,臺板22面積勢必也將大幅度增加,安裝時「裙邊」支撐板21與臺板22之間要保證大於75%的接觸面積將變得非常困難,這可能會影響機組運行的安全穩定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解決由於汽輪機低壓外缸的結構尺寸大而帶來的安裝難題,而且節約了材料和時間。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包括支撐部件所述支撐部件只設置於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的四個頂角上,所述支撐部件的底面支撐於預先埋入基礎並固定於基礎的鋼板上。進一步的,所述鋼板和支撐部件底面之間設置若干墊塊。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部件上設置從上至下貫穿的所述支撐部件的起重螺釘。進一步的,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側壁設置成雙層板結構。再進一步的,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連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側壁外側設置矩形箱體結構。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部件上設置從上至下貫穿所述支撐部件的固定螺栓。[0013]再進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與所述固定螺栓所貫穿的螺栓孔之間留有熱脹隙。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即僅在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的四個頂角處設置支撐部件,能夠解決電廠大尺寸汽輪機低壓外缸在製造廠組裝時及在電廠復裝調整的困難的技術問題。現場安裝汽輪機低壓外缸時,不必再繁瑣的調整低壓外缸的每塊臺板, 就可以完成汽輪機低壓外缸的安裝,簡便快速。與此同時,由於相應的取消了原結構中的臺板、墊鐵、地腳螺栓等部件,節約了材料,也節約了加工、安裝的時間。
圖Ia為現有技術帶裙邊的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俯視示意圖;圖Ib為現有技術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C-C剖面剖視圖;圖加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中的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的主視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中的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的左視圖;圖2c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中的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俯視圖;圖2d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B-B剖面剖視圖;圖2e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A-A剖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加至圖2e,為了能更好地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理解,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進行詳細地說明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未涉及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上缸的改變,所以附圖中均未顯示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上缸。請參閱圖2a,圖2b和圖2c,本實用新型中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包括支撐部件11,所述支撐部件11隻設置於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的四個頂角上。由於支撐部件11具有類似貓爪的形狀,因此所述支撐部件11又稱「貓爪」部件。所述支撐部件11的底面可支撐於預先埋入基礎並固定於基礎的鋼板(圖加至圖2c中未示)上。這樣做有助於減少汽輪機低壓外缸安裝時的難度。與傳統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中部缺乏支撐,為了避免這種因素造成的汽輪機低壓外缸的變形,採取以下兩項措施第一項措施在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其第一端面12和第二端面13的側壁採用雙層板結構14 ;第二項措施在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上,連接所述第一端面12和所述第二端面13的側壁外側增加矩形箱體結構15。請參閱圖2d和圖加,所述支撐部件11的支撐板支撐於預先埋入地基10並固定於基礎10上的鋼板16上。請參閱圖2d,圖2d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B-B剖面的剖視圖, 預先埋入地基10的鋼板16固定在地基10上,所述鋼板16和支撐部件11底面之間設置若干墊塊17,以調節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的水平和標高。所述墊塊17和鋼板16之間可通過螺釘固定。 請參閱圖2e,圖2e為本實用新型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的A_A面剖視圖。所述支撐部件11上設置兩個從上至下貫穿所述支撐部件11的起重螺釘18,以進一步調節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的水平和標高。 本實施例中,所述起重螺釘18關於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A-A剖面的對稱中心線對稱設置。在所述起重螺釘18相對於A-A剖面對稱中心線的外側,分別設置從上至下貫穿所述支撐部件11的固定螺栓19,將所述支撐部件11固定於鋼板16上。所述固定螺栓19與所述固定螺栓19所貫穿的固定螺栓孔110之間留有熱脹間隙,以防止汽輪機低壓外缸在熱脹過程中應力的產生。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包括支撐部件(11),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件(11)只設置於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的四個頂角上,所述支撐部件(11)的底面支撐於預先埋入基礎(10)並固定於基礎(10)的鋼板(1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鋼板(16)和支撐部件(11)底面之間設置若干墊塊(1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件(11)上設置從上至下貫穿的所述支撐部件(11)的起重螺釘(18)。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包括第一端面(1 和第二端面(13),所述第一端面(12) 和第二端面(13)的側壁設置成雙層板結構(1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連接所述第一端面(1 和第二端面(1 的側壁外側設置矩形箱體結構(15)。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撐部件(11)上設置從上至下貫穿所述支撐部件(11)的固定螺栓(19)。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所述的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螺栓(19)與所述固定螺栓(19)所貫穿的螺栓孔(110)之間留有熱脹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輪機低壓外缸支撐結構,包括支撐部件,所述支撐部件只設置於所述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的四個頂角上;所述支撐部件的底面支撐於預先埋入基礎並固定於基礎的鋼板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取消了原設計中設置於汽輪機低壓外缸的下缸側壁外圈的「裙邊」結構,並相應的取消了原結構中的臺板、墊鐵、地腳螺栓等部件,節約了材料,也節約了汽輪機低壓外缸進行加工、安裝的時間。
文檔編號F01D25/28GK202228139SQ20112029603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明者華文祥, 梁峰, 胡怡豐, 賀小忠 申請人: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