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苄基肟醚衍生物及其在作物保護組合物中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0:33:26 6
專利名稱:O-苄基肟醚衍生物及其在作物保護組合物中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式I的肟醚及其可能的異構體和異構體混合物
其中a)X是N原子和Y是氧原子或NH,或b)X是CH和Y是氧原子,其中另外R1是C1-C4烷基;R2是氫、C1-C4烷基或環丙基;R3是未取代或由1至5個滷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未取代或由1至5個滷原子取代的C1-C6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基甲基;和R4是C1-C6烷基;具有1至5個滷原子的C1-C6滷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2烷基;未取代或由1至3滷原子取代的C2-C6鏈烯基;C2-C6炔基;未取代或由1至4個滷原子取代的C3-C6環烷基-C1-C4烷基;其中當同時R1是甲基、R2是氫、X是CH、Y是氧和R4是C1-C4烷基時,R3不是二氯苄基。
根據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殺微生物、殺蟎和殺蟲性能,且適合於作為用於農業的農藥活性成分。
本發明還涉及製備本發明化合物的方法,和涉及含有這些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的殺真菌、殺蟎和殺蟲組合物,和涉及這些化合物和組合物防治植物病原真菌、蜱蟎和昆蟲以及防止它們侵害的應用。
如果式I化合物中存在不對稱碳原子,則化合物以光學活性形式出現。僅只以脂族與肟基雙鍵存在為基礎,則化合物在每一種情況下均出現[E]和/或[Z]形式。也可以出現雜託異構體。式I旨在包括所有的這些可能異構體以及其混合物,例如外消旋混合物和任何所需的[E/Z]混合物。
取代於碳原子的數目,烷基和烷氧基基團是直鏈或支鏈。在這些基團中的烷基基團是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仲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新戊基、仲戊基、叔戊基、正己基等。
環烷基應理解為意指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
鏈烯基應理解為意指直鏈或支鏈鏈烯基,例如,乙烯基、1-甲基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異丙烯基。
炔基是例如,乙炔基、1-丙炔基或1-丁炔基。C2-C4炔基苯基是炔基經苯基基團鍵合於殘餘的分子。C4炔基苯基包括1,3-丁二-1-炔基苯基。
滷素是氟、氯、溴或碘,優選氟、氯或溴。
滷代烷基可以含有相同或不同的滷原子。
芳氧基、芳硫基、雜芳氧基、雜芳硫基、芳烷基、雜芳基甲基、二苯基和C2-C4炔基苯基(當適合時,它們是被取代的)的取代基,特別是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滷代烷基(特別是CF3)、C1-C4滷代烷氧基(特別是OCF3)、C1-C4烷硫基、滷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亞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其它的取代基,特別是在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的炔基基團上的取代基,還可以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醯基或苯甲醯基(其中在這些六元環上的取代基可以是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滷代烷基(特別是CF3)、C1-C4滷代烷基(特別是OCF3)、C1-C4烷硫基、滷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亞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還有未取代或C1-C4醯基化或O-C1-C4烷基化的C1-C4羥基烷基、C1-C5烷氧基羰基;N,N-二(C1-C4烷基)氨基甲醯基;N-C1-C4烷基-N-C1-C4烷氧基氨基甲醯基;未取代或滷代的環丙基氧基羰基或C2-C5炔基,後者是未取代或由C2-C4烷氧基和/或滷素取代的;還有五-或六-元雜芳基,它們可以是未取代的或由一或多個下列取代基取代滷素、氰基、羥基,且也可以是烷基、鏈烯基、烷氧基、鏈烯氧基或炔氧基,後五個基團各具有至多4個碳原子。
取代基可以相互獨立地存在1至3次。
芳基是苯基或萘基,優選苯基。
術語雜芳基包括特別是五-或六-元芳族環,該環具有1-3個相同或不同的雜原子N、O或S,如果需要,該環上可以稠合上一苯並環。實例是吡啶、嘧啶、吡嗪、噠嗪、三嗪、喹啉、異喹啉、喹喔啉、苯並噻唑、苯並噁唑、1-甲基咪唑、1-甲基四唑、4-甲基-1,2,4-三唑。
本發明化合物的一重要亞組是這樣的式I化合物,其中R3是C1-C6烷氧基;C1-C4滷代烷氧基;取代和或未取代的苯氧基;C1-C6烷硫基,它是未取代的或由1至3個選自下列的基團取代滷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和取代的苯硫基;或是未取代或各被滷代的吡啶氧基、嘧啶氧基、喹啉氧基、喹唑啉氧基或喹喔啉基;或是未取代或C1-C4烷基-或滷素-取代的苯並噻唑基硫基、苯並噁唑基硫基、咪唑基硫基或四唑基硫基基團;或是二苯基、C2-C4炔基苯基、苄基或萘基甲基,它們是未取代的或由1至3個選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滷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和CN;R4是C1-C4烷基;C1-C4滷代烷基;未取代或滷素取代的C2-C4鏈烯基;C3-C4炔基;未取代或滷素取代的環丙基甲基;而X、Y、R1和R2如對式I所定義的。
在最後提到的化合物中,這樣的化合物是優選的,其中R1是甲基且R2是氫、甲基或環丙基,而X、Y、R3和R4如所定義的。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下列取代基組合是優選的1)式I化合物,其中X是CH或N,Y是氧,R1是甲基或乙基,R2是甲基或環丙基,且其中R3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2)式I化合物,其中X是N,Y是NH,R1是甲基、乙基或異丙基,R2是甲基或環丙基,且其中R3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3)式I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4是C1-C6烷基,而X、Y和R3如對式I所定義的。4)式I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硫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5)式I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6)式I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硫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7)式I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基甲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8)式I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9)在最後提到的8)亞組中,這樣的化合物是優選的,其中R4是甲基、乙基或烯丙基,R3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其中可能的取代基是位於炔基上且是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滷代烷基(特別是CF3)、C1-C4滷代烷氧基(特別是OCF3)、C1-C4烷硫基、滷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亞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其中苯基的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羥基、C1-C4滷代烷基、C1-C4滷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滷素、硝基和氰基);C1-C4羥基烷基,它可以是O-醯化的(C1-C4)或O-烷基化的(C1-C4);C1-C5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醯基,N-(C1-C4烷基)氨基甲醯基;N,N-二(C1-C4烷基)氨基甲醯基;N-C1-C4烷基-N-C1-C4烷氧基氨基甲醯基;未取代或滷素取代的環丙基甲氧基羰基,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取代的或滷素取代的C2-C5鏈烯基,和五-或六-元雜環,所述的雜環是未取代的或由下列取代滷素、氰基、羥基,且也可以是烷基、鏈烯基、烷氧基、鏈烯氧基或炔氧基,後五個基團各具有不多於4個碳原子。10)在9)亞組中的重要一組化合物是這樣的化合物,其中R3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乙炔基苯基基團,在乙炔基基團上的可能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2滷代烷基;C1-C2滷代烷氧基;氟、氯、溴、碘;硝基;氰基;苯基,該苯基是未取代的或取代至多三次(其中苯基的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2滷代烷基、C1-C2滷代烷氧基、羥基、滷素、硝基和氰基);C1-C4羥基烷基,它可以是O-烷基化的(C1-C4);C1-C4烷氧基羰基、N-甲基-N-甲氧基氨基甲醯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2-C5鏈烯基,後者的可能取代基選自滷素和C1-C2烷氧基。11)在9)亞組中的重要一組化合物是這樣的化合物,其中R3是取代的乙炔基苯基基團,在乙炔基基團上的取代基為五-或六-元雜環,該雜環是未取代的或由下列基團取代至多三次滷素(例如Cl或Br)、氰基、C1-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異丙基)、C1-C4烷氧基(例如甲氧基)或羥基。12)在最後提到的11)亞組的雜芳基乙炔基苯基化合物中,這樣的化合物是優選的,其中雜芳環選自吡啶、嘧啶、吡嗪、噠嗪、三嗪、(異)噻唑、(異)噁唑、吡咯、吡唑、咪唑、三唑和噻吩,且它們是未取代的或由至多三個選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異丙基、CN、滷素(特別是氯)、甲氧基和羥基。
具有未取代、單-和二取代的雜芳基基團的衍生物是一種重要的活性成分。它們包括吡嗪基乙炔基苯基和吡啶基乙炔基苯基衍生物及其它。13)在10)亞組中,這樣的化合物是優選的活性物質,其中在乙炔基上的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例如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丁基);C1-C4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C1-C2滷代烷基(例如CF3);C1-C2滷代烷氧基(例如OCF3);氯、溴、碘;硝基;氰基;C1-C4羥基烷基,它可以O-C1-C4烷基化(例如O-甲基化);C1-C4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N-甲基-N-甲氧基氨基甲醯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2-C5鏈烯基(例如烯丙基、甲代烯丙基、丁烯基),它們的可能取代基選自滷素(例如氯)和甲氧基。
在最後提到的這一組中作為活性成分的重要的化合物和中間體是例如那些其中R3是羥基烷基乙炔基苯基基團的化合物。14)式I化合物還優選其中X=C雙鍵具有E構形。此優選也同樣適合於上面單獨地提到的所有亞組。15)在9)組化合物和由之衍生的亞組中,優選的亞組之一是這樣的亞組,其中取代基R3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3-或4-(C2-C4炔基)苯基基團,即,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基團經苯環以間或對位連接於該分子。
優選的單個化合物包括下文中提到的化合物Nos.1.1、1.6、1.8、1.12、1.13、1.15、1.28、1.55、1.56、1.68、1.77、1.85、1.87、1.88、Nos.2.1、2.6、2.8、2.12、2.13、2.15、2.28、2.55、2.56、2.68、2.77、2.85、2.87、2.88、Nos.3.1、3.6、3.8、3.12、3.13、3.15、3.28、3.55、3.56、3.68、3.77、3.85、3.87、3.88,以及本文表4和4a中所列的化合物。A)製備式I化合物(其中X、Y、R1、R2、R3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時,可以如下反應,使通式II的肟與通式III的苄基衍生物反應
其中R2-R4如上所定義,
其中R1、X和Y如上所定義,且U是離去基團。
此反應是親核取代反應,該反應可以在對這類反應而言是常規的反應條件下進行。存在於式III苄基衍生物中的離去基團U優選應理解為意指氯、溴、碘、甲磺醯氧基、苯磺醯氧基、硝基苯磺醯氧基或甲苯磺氧基。有利地是在惰性有機稀釋劑中,惰性有機溶劑例如環醚(例如四氫呋喃或二噁烷)、丙酮、乙腈、二甲基甲醯胺或二甲基亞碸,在鹼存在下,鹼例如氫化鈉、碳酸鈉或碳酸鉀、氨化鈉、季胺例如三乙胺,特別是二氮雜二環壬烯或二氮雜二環十一碳烯,或氧化銀,在-20℃和+80℃間的溫度下,優選在0℃至50℃的溫度範圍內進行反應。
另一種途徑是,在室溫下,使用相轉移催化,在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中,在鹼性水溶液(例如氫氧化鈉溶液)和相轉移催化劑,例如四丁基硫酸氫銨中進行反應。B)為獲得其中Y是NH(C1-C4烷基)的式I化合物,將其中Y=OCH3的基礎化合物與例如C1-C4烷基胺(例如甲胺)反應。有利地是在乙醇(它已用作烷基胺的溶劑)中,在0℃至40℃間的溫度下,優選在室溫下進行反應。
用這種方式製備的式I化合物的分離和純化可以通過本身已知的方法進行。獲得的異構體混合物例如E/Z異構體混合物同樣可以通過本身已知的方法拆分成純異構體,例如通過色譜或分級結晶。
用作原料的通式II的肟通過將通式IV的酮與羥基胺或其鹽之一(例如鹽酸鹽)反應而製備
有利地是在作為溶劑的吡啶或甲醇中,當使用甲醇時需要加鹼,例如鹼金屬碳酸鹽如碳酸鉀,季胺如三乙胺或二氮雜二環壬烯,吡啶或氧化銀,在-20℃至+80℃間的溫度下或甲醇的沸點溫度下,優選在0℃至50℃的溫度範圍內進行反應。
通式IV的酮或是已知的或是通過用已知的方法製備(例如,EP56)61;Arthur F.Ferrris,《有機化學雜誌》[J.Org.Chem.]24,1726(1959);和J.Irurre Perez等,An.Quim.75,958(1979))。仍就是新穎的式II和IV同樣是本發明的主題。
式III的起始物質也可以用本身已知的方式製備,例如按照描述於EP-A-203 606及其中所引述的文獻或Angew.Chem.71,349-365(1959)的方法。C)製備式I化合物(其中X、Y、R1、R2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且R3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苄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基甲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二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時,將通式V的肟與通式VI化合物反應,
其中X、Y、R1、R2和R3如是所定義,U-R4VI其中R4如式I中所定義,且U是如式III中所定義。
此反應是親核取代反應,如在A)中所描述的。C.a)製備式V的肟(其中X、Y、R1、R2和R3如C)中所定義)時,通式VII的酮可以與羥基胺或其鹽之一(例如鹽酸鹽)反應,
其中X、Y、R1、R2和R3如上所定義。有利地是在作為溶劑的吡啶或甲醇中,使用甲醇時需要用鹼,例如鹼金屬(如碳酸鉀)、季胺(如三乙胺或二氮雜二環壬烯、吡啶或氧化銀),在-20℃至+80℃間的溫度下或甲醇的沸點溫度下,優選在0℃至50℃的溫度範圍內進行反應。
通式VII的酮的製備類似於A)中描述的方法。相似的酮及其製備描述於例如EP-370 629、EP-506 149、EP-403 618、EP-414 153、EP-463 488、EP-472 300、EP-460 575、WO-92/18494等中。D)式I化合物,其中X、Y、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可以通過通式VIII的烯醇或肟用甲基化試劑(例如甲基碘、硫酸二甲酯或二偶氮甲烷)甲基化而製備
其中X、Y、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有利地是在鹼存在下,鹼例如碳酸鉀或氫化鈉,在適合的溶劑中且在適合的反應溫度下進行反應(參見,例如,H.S.Anker和H.T.Clarke;《有機合成文集》[OrganicSynthsis,Coll],第3卷,172)。D.a)式VIII化合物,其中X、Y、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其中R3具有除了「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苄基」和「取代的或未取代的雜芳基甲基」之外的含意,也可以通過如下亞硝化而製備類似於描述於EP-A-178 826(X=CH)中的方法,在鹼存在下,使用甲酸酯(例如HCOOCH3),由式IX的苯基乙酸衍生物亞硝化,或類似於描述於EP-A-254 426中的方法,使用亞硝酸HONO或亞硝酸酯,在鹼或酸存在下,由IX亞硝化。
式I化合物可以由式VIII,如D)中所述,通過甲基化而獲得。D.b)合成式I的另一種可能由下列反應組成類似於描述於EP-A-178 826中的方法,將式X的酮酯與甲氧基亞甲基三苯基正膦反應,或類似於描述於EP-A-254 426中的方法,將式X的酮酯與O-甲基羥基胺(或其鹽)反應,
新穎的式VII、VIII、IX和X化合物也是本發明的主題。
現在已經發現,式I的化合物具有殺微生物譜,這對實際要求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特別是真菌是有利的。它們具有非常有利的治療、保護和特別是內吸性能,可以用於保護許多植物。使用式I的活性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殺滅在有用植物的各種作物的植株上或植物部分(果、花、葉、莖、塊莖、根)上出現的害物,也保護後生長出的植物部分免受致病微生物侵害。
式I的化合物也可以用拌種劑,用於處理種子(果、塊莖、種子)和植物幼苗,即處理任何種類的繁殖材料,以提供防止真菌感染和抗土壤中存在的植物病原真菌的保護。
式I的化合物對例如屬於下述種類的植物病原真菌是有活性的半知菌類(特別是葡萄孢屬、梨孢屬、長蠕孢屬、鐮孢黴屬、殼針孢屬、尾孢菌屬、小白尾孢菌屬和交鏈孢黴屬);擔子菌綱(例如絲核菌屬、駝孢鏽屬(Hemileia)、柄鏽屬);子囊菌綱(例如黑星菌屬和白粉菌屬,叉絲單囊殼屬、從梗孢屬、鉤絲殼屬),而特別是卵菌綱(例如疫黴屬、霜黴屬、盤根黴屬、腐黴屬、單軸黴屬)。式I化合物還對吸吮和咀嚼昆蟲和昆蟲階段和對蜱蟎目的害蟲具有殺蟲和殺蟎作用。
在本發明中,用於本文公開的植物保護用途的目標作物是下述的植物種類禾穀類(小麥、大麥、黑麥、燕麥、黑小麥、稻、玉米、高粱及其相關的種類);甜菜(糖甜菜和飼料甜菜);梨果、核果和漿果(蘋果、梨、李、桃、杏、櫻桃、草莓、醋梨、木莓和黑刺莓);豆科作物(菜豆、兵豆、豌豆和大豆);油料作物(油菜、芥、罌粟、橄欖、向日葵、椰子、蓖麻、可可和花生);瓜類南瓜、黃瓜和西瓜);纖維作物(棉花、亞麻、大麻和黃麻);柑橘類(橙、檸檬、圓柚和橘);各種蔬菜(菠菜、萵苣、天門冬、甘藍、胡蘿蔔、洋蔥、西紅柿、馬鈴薯和辣椒);月桂類植物(油梨、肉桂和樟腦),或植物如菸草、堅果、咖啡、甘蔗、茶、胡椒和其他香料作物、葡萄、啤酒花、茄子、香蕉和天然橡膠植物以及花和觀賞植物。
通常式I的活性化合物以組合物形式使用,並可以隨同其他活性成分同時或依次加在意欲處理的表面或植物上。這些其他的活性成分可以是化肥和微量元素供體,或其它影響植物生長的製劑。在本文中還可以使用選擇性除草劑以及殺蟲劑、殺真菌劑、殺細菌劑、殺線蟲劑、殺貝劑或幾種這些製劑的混合物,如果合適的話,還可有載體、表面活性劑或在加工技術中通常使用的其他促進施用的添加劑,只要它們不損害式I化合物的活性。
合適的載體和添加劑可以是固體或液體並且是適合於配方技術的物質,例如是天然或再生的礦物物質、溶劑、分散劑、潤溼劑、增粘劑、增稠劑、粘結劑或化肥。
溶劑是芳族烴,優選的是C8至C12餾分,例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萘、鄰苯二甲酸酯,如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鄰苯二甲酸二辛酯、脂族烴,如環己烷或石蠟、醇和二元醇和它們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單甲基醚或乙醚、酮如環己酮、強極性溶劑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亞碸或二甲基甲醯胺,以及(如果需要)和環氧化的植物油,如環氧化的椰子油和大豆油;或水。
使用的固體載體,例如用於噴粉組合物或可分散粉劑,通常是研碎的天然礦物質,如方解石、滑石、高嶺土、蒙脫石或矽鎂土。
特別有利的、可導致施用量大大降低的促進施用添加劑還有來源於腦磷脂或卵磷脂系列的天然(動物或植物)或合成磷脂,它們可以從例如大豆中獲得。
適合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潤溼性能的非離子、陽離子和/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它們取決於意欲配方的式I活性化合物的性質。表面活性劑還應理解為表面活性劑混合物。
合適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以是所謂的水-可溶的皂和水-可溶的合成表面活性化合物兩者。
可以提到的皂是高級脂肪酸(C8-C22)的鹼金屬鹽、鹼土金屬鹽或(如果需要)取代的銨鹽,例如油酸或硬脂酸的鈉鹽或鉀鹽,或天然脂肪酸混合物(它們可以從例如椰子油或動物脂油獲得)的鈉鹽或鉀鹽。還可以提到的有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鹽。
可能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是脂族醇或環脂族醇、飽和或不飽和的脂肪酸和烷基苯酚的聚乙二醇醚衍生物,它們可以含有3-30個二元醇醚基團,在(脂族)烴基中含有8-20個碳原子,而在烷基苯酚的烷基中含有6-18個碳原子。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例子是壬基苯酚聚乙氧基乙醇、蓖麻油聚乙二醇醚、聚環氧丙烷/聚環氧乙烷加成物、三丁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聚乙二醇和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
聚氧乙烯脫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如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也是適合的。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特別是季胺鹽,它含有至少一個具有8-22個碳原子的烷基作為N取代基,和低級的、非滷代或滷代的烷基、苄基或低級羥烷基作為其它取代基。
在配方技術中的常規陰離子、非離子或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對於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已知的或可以在相關的技術文獻中找到-「Mc Cutcheon’s Detergents and Emulsifiers Annual」,McPublishing Corp.,Glen Rock,New Jersy,1988。-M.J.Ash,「Encyclopedia of Surfactants」,Vol.I-III,ChemicalPublishing Co.,New York,1980-1981。-Dr.Helmut Stache「Tensid-Tashchenbuch」《表面活性劑手冊》,Cart Hannser Verlag,Munich/Vienna1981。
一般而言,農藥製劑中含有0.1-99%,特別地是0.1-95%的式I活性化合物,99.9-1%,特別地是99.9-5%的固體或液體添加劑,和0-25%,特別地是0.1-25%的表面活性劑。
儘管濃縮的組合物作為商品是更優選的,但最終用戶一般使用稀釋的組合物。
該組合物還可以含有其它添加劑,如穩定劑、消泡劑、粘度調節劑、粘合劑、增粘劑和化肥,或達到特定效果的其他活性化合物。
含有式I活性化合物和(如果需要)一種固體或液體添加劑的劑型(即組合物、製劑或組合)是採用已知方法製備的,例如採用將活性化合物與一種填充劑,例如與一種溶劑(混合物),一種固體載體物質以及(如果需要)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劑)充分混合和/或研磨進行製備。
應用一種式I活性化合物或一種含有至少一種這些活性化合物的農藥組合物的優選方法是施用在葉面上(葉面施用)。施用的頻率和量取決於受上述病原體侵害的危險性。但是,式I的活性化合物也可通過用液體製劑浸泡植物部位或將這些物質以固體形式(例如以顆粒形式)摻入土壤中(土壤施用),經根系由土壤進入植物(內吸作用)。在水稻的情況下,可以計量地將這樣的顆粒放到已灌水的稻田中。然而,也可以用在活性化合物液體製劑中浸泡種粒,或者用固體製劑塗敷它們而將式I化合物用到種粒上(塗敷)。原則上,任何類型的植物繁殖材料都可用式I化合物予以保護,例如種子、根、莖、枝或幼芽。
在本文中,式I化合物以未改變的形式使用,優選地與配方技術中常規使用的助劑一起使用。為此,將它們以已知方式進行適當處理,例如得到乳液濃縮物、可分散膏、可直接噴霧或可稀釋的溶液、稀釋乳液、可潤溼粉劑、可溶粉劑、粉劑或顆粒劑和(例如用聚合物膠囊化)。根據要達到的目的和給定的情況還有組合物的性質選擇施用方法,例如噴霧、彌霧、噴粉、撒播、刷塗或澆潑。有利的施用量一般是每公頃為1克至2公斤活性物質(AS),優選地為25克至800克AS/公頃,和特別優選地為50-400克AS/公頃。當用作種子塗敷時,使用劑量為每公斤種子0.001-1.0克活性化合物是有利的。
下列實施例用作對本發明作更詳細的說明,而非對本發明作限制。1.製備實施例實施例H-1下式化合物的製備
將0.22克的60%氫化鈉分散液用己烷洗滌,並用5毫升N,N-二甲基甲醯胺處理。向此懸浮液中加入1.43克2-(α-溴-鄰甲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1.03克3-甲氧基亞氨基-4-苯基-2-丁酮肟,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之後用冰-水處理,形成的油狀物過小會後結晶。用抽吸濾出晶體,用水洗滌,並由乙酸乙酯/己烷重結晶。獲得的終產物為白色晶體,熔點124-126℃(化合物No.1.1)。實施例H-2製備下列化合物
將0.36克的60%氫化鈉分散液用己烷洗滌,並用10毫升N,N-二甲基甲醯胺處理。向此懸浮液中加入2.55克2-(2-溴甲基苯基)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和1.83克3-甲氧基亞氨基-4-苯基-2-丁酮肟,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小時。之後用冰-水處理,形成的油狀物過小會後結晶。用抽吸濾出晶體,用水洗滌,並由乙酸乙酯/己烷重結晶。獲得的終產物為黃色晶體,熔點86-88℃(化合物No.2.1)。實施例H-3製備下列化合物
在室溫下,將1.0克在H-2中獲得的化合物於5毫升33%的甲胺的乙醇液中攪拌2小時。蒸餾除去乙醇和過量的甲胺,並將殘留物由乙醚/己烷結晶。獲得的終產物為黃色晶體,熔點119-120℃(化合物No.3.1)。
下列化合物(它們屬於本發明的限制範圍),可以用這樣方式或類似於上面指明的方法之一製備。[1H-NMR化學位移數據以於CDCl3中的δ(ppm)計]實施例H-4製備下列化合物
將9.9克碳酸鉀加入到6.2克2-肟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和8.2克2-(α-溴-鄰甲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200毫升乙腈溶液中。將此反應混合物在65℃下攪拌6小時,之後過濾,將濾液蒸發。油性殘留物在矽膠上色譜(己烷/二異丙基醚/甲苯2∶1∶1)。獲得9.2克標題化合物(No.1.88),熔點127-129℃。實施例H-5製備實施例H-4化合物(其中T=3-吡啶基)。
將0.3克碘化銅(I)和0.8克Pd(TPP)2Cl2加入到20克根據實施例H-4獲得的化合物和10克3-碘吡啶的400毫升三乙胺和50亳升四氫呋喃的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在65℃攪拌2小時,之後過濾,並蒸發濾液。殘留的油狀物在矽膠上色譜(乙酸乙酯/己烷1∶2)。獲得19.7克標題化合物(No.4.14),熔點106-108℃。[TPP=三苯基膦]實施例H-6相應於實施例H-4,在表2中提到的化合物No.2.88由2-肟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和2-(α-溴-鄰甲苯基)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獲得,隨後色譜純化。實施例H-7如表3中以No.3.88提到的相應乙醛酸甲醯胺O-甲基肟可以由根據實施例H-6獲得的乙醛酸甲酯O-甲基肟,通過與甲胺的乙醇溶液反應而獲得。表1
表2
表3
表4
X Y R3物理數據實施例號4.1CHO4-C6H4-C≡C-2′,4′-C6H3Cl2M.p.134-136℃4.2CHO4-C6H4-C≡C-C6H54.3CHO4-C6H4-C≡C-4′-C6H4(OCH3)4.4CHO4-C6H4-C≡C-3′,5′-C6H3(CF3)2M.p.172-173℃4.5CHO4-C6H4-C≡C-3′-C6H4(CF3)4.6CHO4-C6H4-C≡C-3′-CO-C6H4(CF3) M.p.129-130℃4.7CHO4-C6H4-C≡C-CO-C6H54.8CHO4-C6H4-C≡C-CO-3′-C6H4Cl M.p.136-138℃4.9CHO4-C6H4-C≡C-C≡C-isoC3H74.10 CHO4-C6H4-C≡C-C≡C-C(CH3)2-OH 固體4.11 CHO4-C6H4-(C≡C)2-C(CH3)2-OCOCH3M.p.135-138℃4.12 CHO4-C6H4-C≡C-C(CH3)2-OH樹脂4.13 CHO4-C6H4-C≡C-2′-吡嗪基 M.p.156-158℃4.14 CHO4-C6H4-C≡C-3′-吡啶基 M.p.106-108℃4.15 CHO4-C6H4-C≡C-CO-3′-吡啶基M.p.182-185℃4.16 CHO4-C6H4-C≡C-2′-吡啶基4.17 CHO4-C6H4-C≡C-4′-吡啶基4.18 N O4-C6H4-C≡C-C6H54.19 N O4-C6H4-C≡C-3′-C6H4(CF3)M.p.150-152℃4.20 N O4-C6H4-C≡C-4′-C6H4(CF3)4.21 N O4-C6H4-C≡C-4′-C6H4Cl4.22 N O4-C6H4-C≡C-CO-3′-C6H4Cl M.p.152-154℃4.23 N O4-C6H4-C≡C-CH2-OH
XY R3物理數據實施例號4.24NO 4-C6H4-C≡C-3′-吡啶基M.p.123-124℃4.25NO 4-C6H4-C≡C-2′-吡啶基4.26NO 4-C6H4-C≡C-4′-吡啶基4.27NO 4-C6H4-C≡C-2′-吡嗪基M.p.136-138℃4.28NO 4-C6H4-C≡C-2′-嘧啶基4.29NO 4-C6H4-C≡C-4′-嘧啶基4.30NO 4-C6H4-C≡C-5′-嘧啶基4.31NO 4-C6H4-C≡C-I4.32NO 4-C6H4-C≡C-C(CH3)2-OH4.33NO 4-C6H4-C≡C-CH34.34NO 4-C6H4-C≡C-Br4.35CH O 4-C6H4-C≡C-Br4.36NNH 4-C6H4-C≡C-C6H54.37NNH 4-C6H4-C≡C-4′-C6H4Br4.38NNH 4-C6H4-C≡C-3′,4′,5′-C6H2(OCH3)34.39NNH 4-C6H4-C≡C-3′,5′-C6H3(CH3)24.40NNH 4-C6H4-C≡C-2′-Cl-4′-CN-C6H34.41NNH 4-C6H4-C≡C-C(CH3)2-OH4.42NNH 4-C6H4-C≡C-異-C3H74.43NNH 4-C6H4-C≡C-I4.44NNH 4-C6H4-C≡C-2′-吡啶基4.45NNH 4-C6H4-C≡C-3′-吡啶基4.46NNH 4-C6H4-C≡C-4′-吡啶基4.47NNH 4-C6H4-C≡C-2′-吡嗪基4.48NNH 4-C6H4-C≡C-2′-嘧啶基4.49NNH 4-C6H4-C≡C-5′-嘧啶基4.50NNH 4-C6H4-C≡C-4′-嘧啶基4.51NNH 4-C6H4-C≡C-2′-噻唑基4.52NNH 4-C6H4-C≡C-2′-噁唑基4.53CH O 4-C6H4-C≡C-2′-噻吩基4.54CH O 4-C6H4-C≡C-3′-噻吩基4.55NNH 4-C6H4-C≡C-Br
XYR3物理數據實施例號4.56CHO4-C6H4-C≡C-CH34.57CHO4-C6H4-C≡C-C2H54.58CHO2-C6H4-C≡CH4.59CHO3-C6H4-C≡CH4.60N O2-C6H4-C≡CH4.61N O3-C6H4-C≡C-CH34.62N NH 2-C6H4-C≡C-Br4.63N NH 3-C6H4-C≡CH4.64CHO2-C6H4-C≡C-C(CH3)2-OH4.65N O3-C6H4-C≡C-C(CH3)2-OH4.66CHO4-C6H4-C≡C-CF34.67N O4-C6H4-C≡C-CF34.68N NH 4-C6H4-C≡C-CF34.69CHO4-C6H4-C≡C-COOC2H54.70N O4-C6H4-C≡C-COOC2H54.71N NH 4-C6H4-C≡C-COOCH34.72CHO4-C6H4-C≡C-CH(CH3)=CH24.73N O4-C6H4-C≡C-CH(CH3)=CH24.74N NH 4-C6H4-C≡C-CH(CH3)=CH24.75CHO4-C6H4-C≡C-CH(CH3)=CH-CH2Cl4.76N O4-C6H4-C≡C-CH(CH3)=CH-CH2Cl4.77N NH 4-C6H4-C≡C-CH(CH3)=CH-CH2Cl4.78CHO4-C6H4-C≡C-2′-嘧啶基4.79CHO4-C6H4-C≡C-4′-嘧啶基4.80CHO4-C6H4-C≡C-5′-嘧啶基 油狀物4.81CHO4-C6H4-C≡C-COO-CH2-2′,2′-Cl2-環丙基4.82CHO4-C6H4-C≡C-C(CH3)2-O-CH34.83N O4-C6H4-C≡C-C(CH3)2-O-CH34.84N NH 4-C6H4-C≡C-C(CH3)2-O-CH34.85N O4-C6H4-C≡C-C(CH3)2-OH4.86N O4-C6H4-C≡C-CH2-O-CH34.87CHO3-C6H4-C≡C-C(CH3)2-O-CH3
表4a
在此表中的化合物No.4a.1至4a.105以相同的順序相應於含有4.1至4.105化合物的表4的對X、Y和R3的結構詳情。除了殺真菌作用外,表4a化合物特別表現出殺蟲和殺蟎作用。中間體的製備實施例Z-1下式原料的製備
a)2.6克60%氫化鈉分散液用己烷洗滌,並用50毫升N,N-二甲基甲醯胺處理。並將8.9克3-肟基-4-苯基-2-丁酮(根據A.F.Ferris;J.Org.Chem.24,1726(1959))分批加入到此懸浮液中。在氫氣產生結束後,將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卻,並滴加入3.4毫升甲基碘。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將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並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機相在旋轉蒸發器上濃縮後,殘留物在使用己烷的矽膠上色譜純化。獲得3-甲氧基亞氨基-4-苯基-2-丁酮,為無色油狀物。b)將上面獲得的5.7克油狀物和2.8克羥基胺鹽酸鹽在30毫升吡啶中在40℃下攪拌5小時。將混合物倒入冰-水中,將由沉澱的油狀物過夜而形成的晶體濾出。獲得白色晶體形式的原料,熔點94-95℃(化合物No.5.1)。實施例Z-2下式原料的製備
2-肟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a)伴隨攪拌,將26毫升3-甲基-1-丁炔-3-醇和0.3克碘化銅(I)和0.8克Pd(TPP)2Cl2加入到51.5克4-溴苯基乙基酮的600毫升三乙胺溶液中。在升溫至約65℃後,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5小時,之後將殘留物用抽吸濾除,並將濾液蒸發。所剩的油狀物在矽膠上色譜純化(洗脫液∶乙醚)。獲得52克4-(3-羥基-3-甲基-1-丁炔基)苯基乙基酮,熔點56-58℃。b)將3克氫氧化鈉粉加入到44克在a)獲得的中間體的500毫升甲苯溶液中,並將反應混合物在100℃攪拌5小時。之後將之蒸發,所剩的油狀殘留物在矽膠上色譜純化(乙酸乙酯/己烷1∶5)。獲得26.7克4-乙炔基苯基乙基酮,熔點65-67℃。c)將HCl氣通入到94克4-乙炔基苯基乙基酮的1200毫升二噁烷溶液中一分鐘。之後用幾分鐘的時間,伴隨攪拌,將90克亞硝酸異戊基酯滴加到其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在加畢10毫升三乙胺後,用抽吸濾出固體物質,並蒸發濾液。油狀殘留物在矽膠上色譜純化(乙酸乙酯/己烷2∶7)。獲得89克2-肟基-3-(4-乙炔基苯基)丙-3-酮,熔點131-132℃。d)將8克甲氧基胺鹽酸鹽加入到15克根據c)獲得的中間體的100毫升吡啶溶液中。在100℃攪拌2.5小時後,將反應混合物蒸發,並通過震蕩用200毫升乙醚萃取二次。合併的有機相用100毫升水萃取二次,濃縮並在矽膠上色譜純化(己烷/二異丙基醚3∶1)。獲得8.35克標題化合物晶體;熔點149-151℃(化合物No.5.88),此外,獲得5.8克Z異構體,熔點111-113℃。實施例Z-3製備2-肟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a)伴隨攪拌,用幾分鐘的時間,將0.35克(0.5毫摩爾)Pd[TPP]2Cl2和0.12克(=0.6毫摩爾)碘化銅(I)和10.7克(=0.13毫摩爾)1-甲基-3-丁炔-1-醇加入到21.3克(=0.1摩爾)4-溴苯基丙酮的250毫升三乙胺溶液中。此混合物升溫至55℃,並讓此溫度用4小時的時間緩慢升至80℃。冷卻後,將混合物過濾,將濾液濃縮。所剩的油狀物在矽膠上色譜純化。獲得17.4克(理論值的90.3%)4-(3-羥基-3-甲基-1-丁炔基)苯基丙酮,熔點67-69℃。b)將11克(=0.2摩爾)氫氧化鉀加入至41克(=0.19摩爾)a)中獲得的中間體的800毫升甲苯溶液中,並將反應混合物在85-96℃下攪拌35分鐘。過濾後,將濾液蒸發,油狀殘留物在矽膠上色譜純化。獲得19.6克(=理論值的65.2%)4-乙炔基苯基丙酮;H-NMR(CDCl3;250MHz)2.18(s);3.08(s);3.71(s);7.17(m);7.47(m)。c)將8克鈉(=0.35摩爾)在室溫下溶解於300毫升甲醇中,向此溶液加入44克(=0.28摩爾)4-乙炔基苯基丙酮,在幾分鐘的操作時間裡,滴加入34.2克(0.29摩爾)亞硝酸異戊基酯,在此期間,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約32℃。將之攪拌1.5小時,之後蒸發。獲得48.5克(理論值的93.2%)1-肟基-1-(4′-乙炔基苯基)丙-2-酮;H-NMR2.47(s);3.07(s);7.20(m);7.48(m);8.01(s)。d)將72.8克(=0.51摩爾)甲基碘和71.6克(=0.52摩爾)碳酸鉀加入到59.2克(=0.32摩爾)在c)中獲得的產物的500毫升乙腈溶液中。將混合物在40-42℃攪拌19小時,濃縮至約200毫升的體積,並冷卻,濾除無機組分。濾液進一步濃縮。餘下60.7克(=理論值的94.6%)1-甲氧基亞氨基-1-(4′-乙炔基苯基)丙-2-酮,為油狀物。H-NMR2.53(s);3.10(s);4.07(s);7.27(m);7.52(m)。e)將60.7克1-甲氧基亞氨基-1-(4′-乙炔基苯基)丙-2-酮溶解於600毫升乙醇中,並用22克(=0.315摩爾)羥基胺鹽酸鹽和29.4克(=0.372摩爾)吡啶處理。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後,將溶液蒸發並過濾,濃縮的油狀濾液在矽膠上純化。獲得55.3克(=理論值的84.7%)[E]-2-肟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H-NMR1.98(s);2.90(s);3.73(s);6.98(m);7.32(m);8.07(s)。熔點150-151℃。(化合物No.5.88)。用此方法只有少量的相應的[Z]異構體。表5(中間體)
2.式I活性成分的製劑實施例(%=重量百分比)2.1.可溼性粉劑 a)b)c)來自表1-4a的活性成分25% 50% 75%木素磺酸鈉 5% 5%-月桂基硫酸鈉3%-5%二異丁萘磺酸鈉 - 6% 10%辛基苯酚聚乙二醇醚 - 2%-(7-8摩爾的環氧乙烷)高分散矽酸 5% 10% 10%高嶺土 62% 27%-將活性成分與添加劑完全混合,並且混合物在合適的研磨機中徹底研磨。這樣產生了可以用水稀釋以得到任何希望濃度的懸浮液的可溼性粉劑。2.2.乳油表1-4a的活性成分 10%辛基苯酚聚乙二醇醚 3%(4-5摩爾的環氧乙烷)十二烷基苯磺酸鈣 3%環己酮 34%二甲苯混合物 50%任何所希望稀釋度的乳液都可以從此乳油用水稀釋製備得到。2.3.粉劑 a)b)來自表1-4a的活性成分 5% 8%滑石粉 95% -高嶺土 - 92%直接可用的噴粉組合物通過將活性成分與載體混合,然後將混合物在合適的研磨機上研磨而得到。2.4.擠壓型的顆粒劑來自表1-4a的活性成分 10%木素磺酸鈉 2%羧甲基纖維素 1%高嶺土 87%活性成分與添加劑混合,然後研磨混合物並用水潤溼。擠壓該混合物,然後在空氣流中乾燥。2.5.塗敷型顆粒劑來自表1-4a的活性成分3%聚乙二醇(MW200) 3%高嶺土 94%(MW=分子量)研磨得很好的活性成分在攪拌器中均勻地塗到已用聚乙二醇潤溼的高嶺土上。用這種辦法得到無粉末的塗敷型顆粒劑。2.6.懸浮劑來自表1-4a的活性成分 40%乙二醇 10%壬基苯酚聚乙二醇醚 6%(15摩爾的環氧乙烷)木素磺酸鈉 10%羧甲基纖維素 1%37%含水甲醛溶液 0.2%75%含水乳液形式的矽油 0.8%水 32%研磨得很好的活性成分與添加物徹底混合在一起,產生懸浮劑,任何所希望稀釋度的懸浮液都可以從它用水稀釋製備得到。3.生物實施例實施例B-1對蕃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作用a)治療作用蕃茄植株栽培品種「Roter Gnom」生長三個星期,然後用真菌的遊動孢子懸浮液噴霧,並在18-20℃和飽和空氣溼度的培養室內培養。24小時後終止增溼。植株乾燥後,用含有加工成可溼性粉劑的活性成分的液體噴霧,噴霧液濃度為200ppm。噴霧液層幹後,把植株放回到潮溼的培養室中放4天。這一時期後產生的典型的葉斑的數量和大小用於評價試驗物質的效力。b)預防-內吸作用加工成可溼性粉劑的活性成分以60ppm(以土壤體積為基礎)的濃度應用到三個星期大的番茄植株栽培品種「Roter Gnom」的土壤表面。等三天後,葉子的下面用蔓延疫黴的遊動孢子懸浮液噴霧。然後植株在18-20℃和飽和溼度的噴霧小室裡放5天。這段時期過後,產生了典型的葉斑,其數量和大小用於評價試驗物質的作用。
未處理但侵染過的對照植株顯示了100%的侵染率,而按照表1至3之一的式I的活性成分將兩個試驗之一的侵染率抑制到10%或10%以下的有特別是化合物Nos.1.2、1.6、1.8、1.28、1.77、1.85、1.88、2.2、2.6、2.28、2.55、2.77、2.85、2.88、3.1、3.2、3.6、3.8、3.28、3.77、3.85、3.88。表4中的絕大多數化合物顯示了特別好的作用(侵染率10%至0%)。實施例B-2對葡萄霜黴病(Plasmopora viticola)(Bert.et Curt.)(Bert.etDeToni)的作用a)殘留預防作用葡萄插枝栽培品種「Chasselas」在溫室中生長。當長到10葉期,三棵植株用液體(200ppm的活性成分)噴霧。噴霧液層幹後,葉子下面用真菌的孢子懸浮液均勻地感染。植株接著在潮溼的培養室中放8天。這段時期過後,明顯的病症在對照植株上很明顯。處理過的植株上的感染位點的數量和大小用於評價試驗物質的效力。b)治療作用栽培品種為「Chasselas」的葡萄插枝在溫室中生長並達到10葉期,用葡萄生單軸黴的孢子懸浮液感染葉子的下面。當植株在潮溼的培養室中呆了24小時之後,用活性成分(200ppm的活性成分)的液體噴霧。然後將這些植株在潮溼的小室中再放7天。這段時期過後,對照植株上的病症很明顯。處理過的植株的感染部位的數量和大小用於評價試驗物質的效力。
與對照植株相比,用式I的活性成分處理過的植株的侵染率在20%或低於20%。試驗B-1中提到的製劑將侵染率抑制至10-0%。實施例B-3對甜菜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的作用a)土壤施用後的作用將真菌在無菌燕麥粒上培養,然後與土壤-沙子混合。用這種辦法感染的土壤放到花盆裡,再播上糖用甜菜種子。播種後,立即將加工成可溼性粉劑的試驗製劑含水懸浮液(以土壤體積為基準,為20ppm的活性成分)的形式澆在土壤上。然後將盆在20-24℃的溫室中放置2-3個星期。通過輕輕地噴水使土壤總是保持均勻的潮溼。當評估試驗時,確定糖用甜菜植株的出苗以及健康與發病的植株的比例。b)拌種後的作用將真菌在無菌燕麥粒上培養,然後與土壤-沙子混合。用這種辦法感染的土壤放到花盆裡,再播上用加工成拌種粉的試驗製劑拌種過的糖用甜菜種子(以種子重量為基準,為1000ppm的活性成分)。播過甜菜種子的盆在20-24℃的溫室中放置2-3個星期。在這段時間裡,通過輕輕地噴水使土壤保持均勻的潮溼。
當評估試驗時,確定糖用甜菜植株的出苗和健康與發病植株的比例。
用式I的活性成分處理後,超過80%的植株出苗,並有健康的外觀。在對照盆中,只有少量的病態外觀的植株長出。實施例B-4對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殘留保護作用10-15釐米高的花生植株用含水噴霧液(0.02%的活性成分)噴霧至滴水葉尖,48小時後,用真菌的分生孢予懸浮液感染。植株在21℃及高空氣溼度的條件下培養72小時,接著放置在溫室中直到特有的葉面斑點出現。感染12天後根據葉斑的數量和大小評估活性物質的作用。
式I的活性成分引起葉面斑點減少到少於葉面面積的大約10%。在某些情況下,病害完全被抑制住(侵染率0-5%)。實施例B-5對小麥杆銹病(Puccinia graminis)的作用a)殘留保護作用播種6天後,小麥植株用含水噴霧液(0.02%的活性物質)噴霧至滴水葉尖,24小時後,用真菌的夏孢子懸浮液感染。48小時的培養期後(條件95-100%的相對空氣溼度,20℃),植株放置在22℃的溫室內。感染後12天評價鏽斑的發生情況。b)內吸作用播種5天後,含水噴霧液(0.006%的活性物質,相對於土壤體積)噴霧到小麥植株附近。在此過程中,要加以小心,以避免噴霧液與植株地面上生長部分接觸。48小時後,植株用真菌的夏孢子懸浮液的感染。48小時的培養期後(條件95-100%的相對空氣溼度,20℃),植株放置到22℃的溫室中。感染後12天評價鏽斑的發生情況。
引起真菌侵染的顯著減少,在某些情況下降至10-0%,有例如下列式I的化合物Nos.1.1、1.2、1.6、1.8、1.28、1.55、1.56、1.68、1.77、1.85、1.87、1.88、2.1、2.2、2.6、2.8、2.28、2.55、2.56、2.68、2.77、2.85、2.87、2.88、3.1、3.2、3.6、3.8、3.28、3.55、3.56、3.68、3.77、3.85、3.87、3.88及其它。式I的第9)亞組的化合物(如在表4中以列舉的方式顯示出的化合物),例如化合物4.12-4.17、4.24-4.33,顯示出異常的持效作用。實施例B-6對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的作用a)殘留保護作用水稻植株生長兩星期,然後用含水噴霧液(0.02%的活性物質)噴霧至滴水葉尖,48小時後,植株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懸浮液感染。感染5天後評價真菌侵染的狀況,在這段時間內,相對空氣溼度保持在95-100%,溫度在22℃。b)內吸作用含水噴霧混合物(0.006%的活性物質,以土壤體積為基準)噴霧到生長了兩周的水稻植株附近。在此期間,要加以小心,以避免噴霧液與植株地面生長部分接觸。然後將盆裡裝滿水,至水稻莖的最低部浸在水中。96小時後,植株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懸浮液感染,植株在相對空氣溼度在95-100%、溫度為24℃的條件下存放5天。
大多數式I的化合物防止了受到感染的植株的病害暴發。實施例B-7對蘋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的殘留保護作用有10-20釐米長的嫩芽的蘋果插條用含水噴霧液(0.02%的活性物質)噴霧至滴水葉尖,24小時後,受到真菌的分生孢子懸浮液的侵染。植株在相對空氣溼度為95-100%的條件下培養5天,然後在溫度為20-22℃的溫室中再放置10天。感染後15天評價病疤侵染情況。來自表1至3之一的式I化合物大多數化合物對蘋果黑星病有持效作用。而9)亞組的化合物的作用更為突出。實施例B-8對大麥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的作用a)殘留保護作用8釐米高的大麥植株用含水噴霧液(0.02%的活性物質)噴霧至滴水葉尖,3至4天後,用真菌的分生孢子噴粉。受到感染的植株放在22℃的溫室中。感染後10天評價真菌侵染情況。b)內吸作用含水噴霧液(0.002%的活性物質,以土壤體積為基礎)噴霧到大約8釐米高的大麥植株周圍。在此期間,要加以小心,以避免噴霧液與植株地面上生長部分接觸。48小時後,用真菌的分生孢子噴粉。受到侵染的植株放在22℃的溫室中。感染後10天評價真菌侵染情況。
通常能夠減少病害水平至低於20%,而且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完全避免抑制病害的有特別是下列式I化合物Nos1.1、1.2、1.6、1.8、1.28、1.55、1.56、1.68、1.77、1.85、1.87、1.88、2.1、2.2、2.6、2.8、2.28、2.55、2.56、2.68、2.77、2.85、2.87、2.88、3.1、3.2、3.6、3.8、3.28、3.55、3.56、3.68、3.77、3.85、3.87、3.88及其它。表4的化合物特別有效,例如4.13、4.14、4.24、4.27及其它。實施例B-9對蘋果梢白粉病(Podosphaera leucotricha)的作用殘留保護作用有大約15釐米長的嫩芽的蘋果插條用含水噴霧液(0.06%的活性物質)噴霧。24小時後,處理過的植株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懸浮液感染,然後放置到相對空氣溼度為70%和溫度為20℃的氣候調節室中。感染12天後評價真菌侵染情況。
式I的活性成分將病害水平抑制到低於20%。對照植株的病害水平在100%。實施例B-10對蘋果灰黴病(Botrytis cinerea)的作用。殘留保護作用人為傷害的蘋果通過將噴霧液(0.02%的活性物質)滴加到受傷部位進行處理。之後,將處理過的果實用真菌的孢子懸浮液接種,然後在高空氣溼度和大約20℃的條件下培養一星期。從帶有腐爛標記的傷口的數量得到試驗材料的抗真菌作用。
來自表1至3的式I的活性物質在某些情況下能夠完全防止腐爛的擴展。由第9物質組的炔基苯基化合物代表的表4化合物顯示出特別好的作用。實施例B-11對禾長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的作用小麥粒用真菌的孢子懸浮液汙染,然後乾燥。汙染的麥粒用試驗物質的懸浮液(600ppm的活性成分,相對於種子的重量)拌種。兩天後,麥粒裝在有瓊脂的合適的盤子中,再4天後,評價麥粒周圍的真菌群落。真菌群落的數量和大小用於評估試驗物質。
式I的化合物在某些情況下顯示了很好的作用,即抑制了真菌群落。實施例B-12對黃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作用生長了2星期的黃瓜植株用噴霧液(0.002%濃度)噴霧。2天後,植株用真菌的孢子懸浮液(1.5×105孢子/毫升)感染,並在23℃和高空氣溼度的條件下培養36小時。然後繼續在正常空氣溼度和大約22-23℃下培養。感染後8天評價已產生的真菌侵染率。未處理但感染過的對照植株的真菌侵染率顯示為100%。
式I的化合物在某些情況下幾乎完全抑制了病害的侵染。實施例B-13對黑麥雪腐病(Fusarium nivale)的作用受到雪腐病鐮孢自然侵染的黑麥栽培品種Tetrahell在混合滾筒中用意欲試驗的殺真菌劑拌種,使用以下的濃縮物20或6ppm的AS(相對於種子重量)。使用種子條播機,將感染並處理過的種子在十月份條播在3米長的有6種子畦的露天小區裡,每個濃度重複三次試驗。直到評估侵染率,試驗種植是在正常的田間條件(優選的是在冬季能被雪完全覆蓋的地區)下栽培。
為了評價藥害,在秋季計算種子出苗的情況,在春季計算每單位面積的植株數量/每棵植株發芽的數量。
為了確定活性成分的活性,在早春時節雪融後立即計數被鐮孢菌侵染的植株的百分比。對於用式I化合物處理來說,侵染的植株的數量低於5%。出苗的植株有健康的外觀。實施例B-14對小麥穎枯病(Septoria nodorum)的作用3葉階段的小麥植株用從活性物質的可溼性粉劑製備成的噴霧液(60ppm的有效成份)噴霧。
24小時後,處理過的植株用真菌的分生孢子懸浮液感染。植株然後在90-100%的相對空氣溼度下培養2天,再放置在20-24℃的溫室中2天。感染後13天,評價真菌侵染情況。低於1%的小麥植株得病。實施例B-15對水稻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的作用保護性局部土壤施用在花盆中的十天大的水稻植株用由加工的試驗物質製備的懸浮液(噴霧液)澆水,避免植株地上生長部分被懸浮液汙染。3天後,通過在每盆水稻植株之間放上用茄屬絲核菌侵染的大麥麥杆來進行感染。在氣候控制室中培養6天後,其日間溫度為29℃,夜間溫度為26℃,相對空氣溼度為95%,評價真菌侵染情況。植株有一個健康的外觀。保護性局部葉面施用12天大的水稻植株用由加工的試驗物質製備的懸浮液噴霧。1天後,通過在每盆水稻植株之間放上用茄屬絲核菌侵染的大麥麥杆來進行感染。在氣候控制室中培養6天後,其日間溫度為29℃,夜間溫度為26℃,相對空氣溼度為95%,評價試驗結果。未處理但感染過的對照植株顯示真菌侵染率為100%。式I的化合物在某些情況下完全抑制了病害。殺蟲劑作用實施例B-16對煙芽夜蛾的作用大豆幼株用含有100ppm活性成分的含水噴霧乳液噴霧,然後在噴霧液層幹後,放上10隻一齡期煙芽夜蛾毛蟲,接著放在塑料容器內。6天後,通過對比死毛蟲的數量和處理過植株、未處理過植株的噬咬損害,確定毛蟲數的減少與噬咬損害的百分比(效力%)。
在試驗中,式I的化合物顯示了很好的作用。來自表4和4a的第9組化合物,例如化合物4.1被證實有特別好的活性。實施例B-17對斜紋夜蛾的作用大豆幼株用含有100ppm活性物質的含水噴霧乳液噴霧,然後在噴霧液層幹後,放上10隻一齡期斜紋夜蛾毛蟲,接著放在塑料容器內。3天後,通過對比死毛蟲的數量和處理過植株、未處理過植株之間的噬咬損害,確定毛蟲數減少的百分比和噬咬損害減少的百分比(效力%)。
在試驗中,各表中的化合物,特別是表4和4a的炔基苯基化合物如化合物4.1,顯示了很好的作用。實施例B-22對小菜蛾幼蟲的作用甘藍幼株用含有100ppm的活性成分的含水乳液噴霧混合物噴霧。在噴霧液層幹後,放上10隻三齡期小菜蛾毛蟲,並放在塑料容器內。3天後做評估。通過對比處理過的植株與未處理過的植株上的死毛蟲的數量和噬咬損害,確定噬咬損害減少的百分比(效力%)。
在試驗中,來自各表中的化合物特別是表4和4a的那些化合物如化合物4.1,顯示了很好的作用。
權利要求
1.通式I的肟醚衍生物及其可能的異構體和異構體混合物
其中a)X是N原子和Y是氧原子或NH,或b)X是CH和Y是氧原子,其中另外R1是C1-C4烷基;R2是氫、C1-C4烷基或環丙基;R3是未取代或由1至5個滷原子取代的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未取代或由1至5個滷原子取代的C1-C6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基甲基;和R4是C1-C6烷基;具有1至5個滷原子的C1-C6滷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2烷基;未取代或由1至3滷原子取代的C2-C6鏈烯基;C2-C6炔基;未取代或由1至4個滷原子取代的C3-C6環烷基-C1-C4烷基;其中同時當R1是甲基、R2是氫、X是CH、Y是氧和R4是C1-C4烷基時,R3不是二氯苄基。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3是C1-C6烷氧基;C1-C4滷代烷氧基;取代和或未取代的苯氧基;C1-C6烷硫基,它是未取代的或由1至3個選自下列的基團取代滷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和取代的苯硫基;或是未取代或各被滷代的吡啶氧基、嘧啶氧基、喹啉氧基、喹唑啉氧基或喹喔啉基;或是未取代或C1-C4烷基-或滷素-取代的苯並噻唑基硫基、苯並噁唑基硫基、咪唑基硫基或四唑基硫基基團;或是二苯基、C2-C4炔基苯基、苄基或萘基甲基,它們是未取代的或由1至3個選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滷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F3和CN;R4是C1-C4烷基;C1-C4滷代烷基;未取代或滷素取代的C2-C4鏈烯基;C3-C4炔基;未取代或滷素取代的環丙基甲基;而X、Y、R1和R2如對式I所定義的。
3.根據權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且R2是氫、甲基或環丙基,而X、Y、R3和R4如所定義的。
4.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X是CH或N,Y是氧,R1是甲基或乙基,R2是甲基或環丙基,且其中R3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5.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X是N,Y是NH,R1是甲基、乙基或異丙基,R2是甲基或環丙基,且其中R3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6.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4是C1-C6烷基,而X、Y和R3如對式I所定義的。
7.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硫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8.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9.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硫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苄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雜芳基甲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11.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基,R2是甲基,R3是取代或未取代的二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而X、Y和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12.根據權利要求11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乙基或烯丙基,R3是未取代或取代的C2-C4炔基苯基,其中可能的取代基是位於炔基上且是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滷代烷基(特別是CF3)、C1-C4滷代烷氧基(特別是OCF3)、C1-C4烷硫基、滷素、硝基、氰基、C1-C4烷基亞磺醯基、C1-C4烷基磺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其中苯基的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羥基、C1-C4滷代烷基、C1-C4滷代烷氧基、C1-C4烷硫基、滷素、硝基和氰基);C1-C4羥基烷基,它可以是O-醯化的(C1-C4)或O-烷基化的(C1-C4);C1-C5烷氧基羰基;氨基甲醯基,N-(C1-C4烷基)氨基甲醯基;N,N-二(C1-C4烷基)氨基甲醯基;N-C1-C4烷基-N-C1-C4烷氧基氨基甲醯基;未取代或滷素取代的環丙基甲氧基羰基,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取代的或滷素取代的C2-C5鏈烯基,和五-或六-元雜環,所述的雜環是未取代的或由下列取代滷素、氰基、羥基,且也可以是烷基、鏈烯基、烷氧基、鏈烯氧基或炔氧基,後五個基團各具有不多於4個碳原子。
13.根據權利要求12的化合物,其中R3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乙炔基苯基基團,在乙炔基基團上的可能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2滷代烷基;C1-C2滷代烷氧基;氟、氯、溴、碘;硝基;氰基;苯基,該苯基是未取代的或取代至多三次(其中苯基的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2滷代烷基、C1-C2滷代烷氧基、羥基、滷素、硝基和氰基);C1-C4羥基烷基,它可以是O-烷基化的(C1-C4);C1-C4烷氧基羰基、N-甲基-N-甲氧基氨基甲醯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2-C5鏈烯基,後者的可能的取代基選自滷素和C1-C2烷氧基。
14.根據權利要求11的化合物,其中R3是取代的乙炔基苯基基團,在乙炔基基團上的取代基為五-或六-元雜環,該雜環是未取代的或由下列基團取代至多三次滷素、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或羥基。
15.根據權利要求14的化合物,其中雜芳環選自吡啶、嘧啶、吡嗪、噠嗪、三嗪、(異)噻唑、(異)噁唑、吡咯、吡唑、咪唑、三唑和噻吩,且它們是未取代的或由至多三個選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甲基、乙基、異丙基、CN、滷素、甲氧基和羥基。
16.根據權利要求13的化合物,其中在乙炔基上的取代基選自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2滷代烷基;C1-C2滷代烷氧基;氯、溴、碘;硝基;氰基;C1-C4羥基烷基,它可以O-C1-C4烷基化;C1-C4烷氧基羰基;N-甲基-N-甲氧基氨基甲醯基和未取代或取代的C2-C5鏈烯基,它們的可能取代基選自滷素和甲氧基。
17.根據權利要求12的化合物,其中R3是未取代或取代的3-或4-(C2-C4炔基)苯基。
18.根據權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X=C雙鍵具有E構形。
19.根據權利要求11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且R3是4-乙炔基苯基。
20.根據權利要求14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且R3是4-(吡嗪基乙炔基)苯基。
21.根據權利要求14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且R3是4-(吡啶基乙炔基)苯基。
22.根據權利要求14的化合物,其中R3是4-(3′-吡啶基乙炔基)苯基。
23.根據權利要求14的化合物,其中R4是甲基且R3是4-(5′-嘧啶基乙炔基)苯基。
24.一種製備式I化合物的方法,它包含將式II的肟衍生物與式III的苄基衍生物反應,
其中在式II和式III中,取代基X、Y和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25.根據權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反應是在-20℃至+80℃下,在惰性有機稀釋劑中,在鹼存在下進行的。
26.一種農藥,它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根據權利要求1的式I化合物和適合的載體。
27.一種根據權利要求26的組合物,它包含作為活性成分的根據權利要求2至12之任一的化合物。
28.一種根據權利要求26的組合物,它包含作為活性成分的根據權利要求13至23之任一的化合物。
29.一種防治和防止植物受微生物、蜱蟎或昆蟲侵害的方法,其中,將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施用於植物、植物部分或植物的營養基。
30.根據權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處理的是繁殖材料。
31.根據權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處理的是種子。
32.式I化合物防治或防止受微生物侵害的應用。
33.式VI化合物
其中X、Y、R1、R2至R3如對式I所定義的。
34.式VIII的化合物
其中X、Y和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35.式IX的化合物
其中Y和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36.式X的酮酯
其中Y和R1至R4如對式I所定義的。
37.反應順序的化合物4-(3-羥基-3-甲基-1-丁炔基)苯基乙基酮,4-乙炔基苯基乙基酮,2-羥基亞氨基-3-(4′-乙炔基苯基)丙-3-酮,和2-羥基亞氨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
38.反應順序的化合物4-(3-羥基-3-甲基-1-丁炔基)苯基乙基酮,4-乙炔基苯基乙基酮,1-羥基亞氨基-1-(4′-乙炔基苯基)丙-2-酮,1-甲氧基亞氨基-1-(4′-乙炔基苯基)-丙-2-酮,和[E]-2-羥基亞氨基-3-(4-乙炔基苯基)-3-甲氧基亞氨基丙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通式Ⅰ的肟醚,其中a)X是N原子和Y是氧原子或NH,或b)X是CH和Y是氧原子,其中另外R
文檔編號C07D215/20GK1189150SQ96195098
公開日1998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1996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1995年6月27日
發明者H·齊格勒 申請人:諾瓦提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