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和無線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6:29:21 2
專利名稱:天線和無線終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向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的無線終端以及安裝在該終端上的天線,尤其涉及利用以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作為媒體的信息傳輸,來進行各種服務的多媒體無線終端以及安裝在該終端上的適應多種模式的天線。
背景技術:
近幾年,利用無線來提供與各種信息傳輸、信息提供有關的服務的多媒體服務正在迅速發展,許多無線終端已研製成功並提供實用。這些服務的形式有電話、電視、LAN(局部網絡)等多種並且在逐年增加,為了讓用戶享受所有的服務,需要具有與各種服務相對應的無線終端。
為了提高用戶享受這種服務的方便性,開始出現這樣的動向,即向用戶在使其感覺不到媒體存在的情況下,不管何時何地均提供多媒體服務,即無所不在(Ubiquitous)地提供多媒體服務,用一個終端實現了多信息傳輸服務,實現了所謂多模式終端。
通常的無線形式無所不在的信息傳輸服務以電磁波為媒體,所以在同一服務區內,每一種服務使用一個頻率,以此向用戶提供多種服務。所以,多媒體終端具有收發多種頻率電磁波的功能。
在現有的多媒體終端中,採用的方法是例如準備多個與一個頻率相對應的單模式天線,將這些天線安裝在一個無線終端中。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為了使各單模式天線獨立工作,必須將這些天線分開波長大小的距離來安裝;由於與通常的無所不在的信息傳輸有關的服務中採用的電磁波的頻率,受到自由空間中的傳播特性的限制而限定在數百MHz到數GHz,因此,天線的間隔距離為數十cm到數m,隨之,終端尺寸增大,不能滿足用戶攜帶的便利性要求。並且,由於將對不同頻率具有靈敏度的天線,相互間留出充分的間隔距離進行設置,所以,終端尺寸增大。
與此不同,另外有一種天線,其一個天線對多個頻帶具有靈敏度,例如,特開昭61-265905號公報和特開平1-158805號公報所公開的雙頻共用天線,其中把環形天線或者天線部件的一端耦合到對一個頻率進行處理的高頻電路上;把另一端耦合到處理不同頻率的高頻電路上。
特開昭61-265905號公報中所述的雙頻共用天線中,在作為放射導體的環形天線的一邊的端子上連接第1諧振電路,在另一邊的端子上連接第2諧振電路。並且,採用這樣的結構,即用一邊的端子在發射頻率上進行諧振,用另一邊的端子在接收頻率上進行諧振,並在一邊的端子(發射輸出端子)上連接發信電路,在另一邊的端子(接收輸入端子)上連接接收電路。
另一方面,特開平1-158805號公報中所述的雙頻共用天線,在作為發射導體的天線器材的一邊的端子和發信輸出端子之間連接的、在發射頻率上諧振的第1諧振電路,對接收頻率呈高阻抗,而把天線部件從發射輸出端子上切離下來;在天線器材的另一邊的端子和接收輸入端子之間連接的、在接收頻率上諧振的第2諧振電路,對發射頻率呈高阻抗,而把天線部件從接收輸入端子上切離下來。
在使用2種頻率的無線終端中,在使用上述雙頻共用天線的情況下,處理不同頻率的輸入輸出端子(饋電點)的位置也是互相分離的,所以,必須在分離的位置上分別準備高頻電路。因此,雙高頻電路難於實現一體集成化,妨礙無線終端的小型化。
該狀況,尤其在要求無線終端對更多的頻帶具有靈敏度的情況下更加嚴重。例如對於3模式、4模式的多模式終端,這些現有技術的天線需要多個高頻電路,嚴重妨礙無線終端的小型化。或者即使處理多種頻率的結構的單一高頻電路,也需要多種高頻信號的輸入輸出端子,並且分別需要分波器、合波器,還需要連接天線的多條高頻電纜,嚴重影響多模式無線終端的小型化和產品成本的降低。
並且,諧振電路通常由電路元件的電容元件和電感元件來實現,在利用這種諧振電路的現有天線中,為了使諧振電路與天線發射導體分開獨立工作,必須確保發射導體動作無關的電路元件的接地電位,天線結構形成多個導體系統。具體來說,天線結構成為多層電路板結構,或者生成向天線饋電的信號的高頻電路板以及與該電路板靠近的幾個導體形成整體結構,無論哪種結構均影響天線尺寸的小型化和天線製造成本的降低。
由於以上原因,在用於多媒體無線終端的天線,尤其多模式天線中,如果能夠將對不同頻率電磁波的饋電點(輸入輸出端子)製成同一個,那麼,處理多個頻率的高頻電路就能夠共用一個饋電點,所以能適用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因此,與多個頻率相對應的高頻電路部分能實現小型化,能實現小型廉價的多媒體無線終端。
而且,多模式天線是對多種頻率電磁波具有靈敏度的天線,可定義為用單一結構對多種頻率的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特性阻抗和無線終端的高頻電路的特性阻抗之間實現匹配特性的天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在多個頻率下能共用一個饋電點的天線,尤其小型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以及使用該天線的小型、廉價多媒體無線終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在單層板狀導體上形成狹切口,在該單層板狀導體的內部形成周圍由導體包圍的島狀孔部,在該島狀孔部內形成對周圍導體的不同的二點進行連結的線狀導體,並以該單層板狀導體的一部分作為饋電點。尤其在該天線是多模式天線的情況下,本發明能發揮更大的效果。本發明是根據以下所述的、由本發明人發現的新知識做出的。
在由單層板狀導體來構成天線的情況下,單層板狀導體的某一尺寸,例如長度或寬度,如果是與特定頻率相對應的半波長的大致奇數倍,那麼,不需要變形該板狀導體。但是,一般對適用於無線終端尤其是可攜式無線終端的天線,要求該無線終端的體積尺寸遠小於接收服務的無線系統所用的波長,所以,上述尺寸的天線太大,因此不能使用。
尺寸的小型化通過利用特定頻率上的諧振現象來實現。因此,必須使板狀導體改變形狀,例如在導體上切出切口、槽口等,形成某種圖形。
但是,無論是變形還是不變形,在板狀導體將其一部分作為饋電點時呈現諧振現象的情況下,由該板狀導體狀所感應的電流密度,從該饋電點來看,表示具有超前相位的部分和具有延遲相位的部分,兩者同時存在。
具有該超前相位的電流密度存在的部分從饋電點來看是電感性的;具有延遲相位的電流密度存在的部分從饋電點來看電容性的。所以,在具有超前相位的部分,加載電容性的集中常數或分布常數的電路元件;並且,在具有延遲相位的部分,加載電感性的集中常數或分布常數的電路元件,這樣,從饋電點來看能實現新的諧振現象。
於是,在根據需要使單層板狀導體變形,以板狀導體的一點為饋電點時,通過在從饋電點來看是電感性或電容性的部分,形成集中常數或分布常數的電路元件,即可在單層的板狀導體上生成新的諧振現象。
該狀況也可理解為把單層的板狀導體分割成n個區的狀態。在被分割成的n個導體區上產生感應電流。此時若把饋電點設定在第1區上,則由n個感應電流I1、I2……In來構成式(1)的矩陣方程。
a11a1ia1nai1aiiainan1aniannI1IiIn=V00......(1)]]>矩陣方程的矩陣是阻抗矩陣,其元素a11、a12……ann具有阻抗單位。式(1)也可以用逆矩陣形式寫成式(2)的形式。
I1IiInb11b1ib1nbi1biibinbn1bnibnnV00......(2)]]>
式(2)的矩陣方程的矩陣,其元素b11、b12……bnn是具有導納單位的導納矩陣。
饋電點的輸入導納,如式(3)所示I1=b11V ……(3)I1/V=b11等於11/V,所以,若以天線用頻率f皆振,則b11也以f表示諧振特性。在式中,若在第i(1≤i≤n)區位置上加載電感,則第i區位置上所產生的電壓,可利用電感值L和角頻率ω=2πf由jωLIi來表示,所以,在此情況下的矩陣方程變成式(4)。
I1IiInb11b1ib1nbi1biibinbn1bnibnnV0jL1i00(4)]]>式4的情況下的輸入導納變成式(5)。
I1=b11V+b1ijωLIi,Ii=bi1V+biijωLIiI1/V=b11-b1ibi1bii-1jL(5)]]>與在頻率f上的b11的諧振不同,可由電感L和導納矩陣元素bii進行諧振。bii具有導納單位,所以,若把電感L的導納看作是jωL的倒數,則可用bii符號來表示電容和電感的串聯諧振。
因此,必要條件是bii的虛部符號為負,所以,第i個區的電抗成分是電容性的。在天線呈現諧振現象的情況下,相當於實現天線的結構的某一部分為電容性、另一部分為電感性,所以,從其中選出呈電容性的部分,即呈電容性的區作為第i區即可。
為了用單層板狀結構來實現多模式天線,必要時除適當變形外,還在板狀導體上形成多個電感性、電容性部分,並加載與各部分相對應的電路元件即可。
並且,使單層板狀導體產生變形,通過該變形,來使該板狀導體的一部分作為饋電點時的第1頻率上的諧振僅通過該變形來實現;其他頻率上的諧振,也可以通過在與該第一頻率的諧振相關性小的板狀導體上的電感性和電容性部分加裝電路元件來實現。
在此情況下,該板狀導體上的電感性或電容性部分,可以利用其定量的電感值或電容值,來判斷是否有利於該第1頻率的諧振。
上述電路元件在板狀導體中的具體實現方法是除去該板狀導體的一部分,除去的尺寸與天線工作波長相比要小得多(例如為1/100以下),以使其周圍由導體包圍,在該被去除的部分,可以形成很細的圖形寬度的直線或彎曲線,以便實現電感性電路元件的非常細的,換言之,與高頻電路的標準阻抗(通常為50歐姆)相比非常高的阻抗(例如相對於標準阻抗50歐姆來說為數100歐以上);並且,電容性電路元件可以形成為具有必要的寬度和長度的諧振腔隙的直線或彎曲線。
這樣,本發明的天線利用單層板狀導體,並通過去除該導體的一部分來形成電路元件,所以能使天線小型化,能使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並且,由多個頻率共用一個饋電點,所以,與天線相連接的高頻電路部容易集成化,尤其在適用於多模式無線終端的情況下,能使終端小型化,能降低其製造成本。
對本發明的目的和優點,通過參考以下說明和相關附圖將會更加明了。
圖1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的天線的第1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2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3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4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4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5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5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6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6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7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7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8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8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9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9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10是說明涉及本發明第10實施方式用的結構圖。
圖11是說明安裝本發明天線的無線終端的第11實施方式用的展開圖。
圖12是說明安裝本發明天線的無線終端的第12實施方式用的展開圖。
圖13是說明安裝本發明天線的無線終端的第13實施方式用的展開圖。
圖14是說明安裝本發明天線的無線終端的第14實施方式用的展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所示的幾個發明的實施方式,更詳細地說明涉及本發明的天線以及利用該天線的無線終端。在此,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以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為例,說明本發明的天線。但不言而喻,本發明的天線並非僅限於這種天線。
用圖1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在板狀導體1的一部分上形成切口2,在該切口2的內部形成饋電點3,把切口的一部分作為激勵電位,把另一部分作為接地電位。在板狀導體1的內部形成與切口2隔離、周圍由導體包圍的第1島狀孔部4和第2島狀孔部6,在各個島狀孔部內部,形成對包圍該島狀孔部的導體的不同的2點進行連結的第1線狀導體6和第2線狀導體7。
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切口2來使板狀導體1在頻率f上產生諧振現象,在該頻率f附近表示電容性的部分,分別形成內部包有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的島狀孔部4和島狀孔部6。
所以,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若具有很細的寬度,其程度達到使其阻抗大大高於饋電點3上所耦合的高頻電路輸出阻抗(通常50歐),則分別作為電感使用,所以,根據該電感以及放置該電感的地方的電容性質,新的諧振將出現在該頻率f附近。因此,其效果是能夠實現在頻率f周圍對多個頻率進行諧振的多模式天線。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的線寬,例如設定為不大於切口2的寬度的1/4。
而且,由本實施方式構成的天線的諧振數,除了由切口2來實現的諧振外,最多能有2個。但為了擴大該諧振頻率下的天線匹配區,也能僅在一個頻率上進行諧振。
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島狀孔部4和島狀孔部6的形狀是方形的,但也可以是圓形的,還可以是周圍封閉的任意多角形、封閉曲線。在本實施方式中,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是曲折形,即摺疊形,即使直線形狀或曲線蛇行形狀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天線,採用單層板狀導體,並且,通過去除該導體的一部分,來形成電路元件,所以,天線能小型化,能大幅度降低製造成本。並且,由於由多個頻率共用1個饋電點,所以,與天線連接的高頻電路部容易集成化,多模式無線終端能小型化,能降低製造成本。
利用圖2來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圖2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不同之處是在板狀導體1的內部與切口2相隔離,形成了周圍由導體包圍的第3島狀孔部8和第4島狀孔部10;在各個島狀孔部內部,還形成了對包圍該島狀孔部的導體的不同的2點進行連結的、第3線狀導體9和第4線狀導體11。
若按照本實施方式,則天線的諧振數除了由切口2實現的諧振外,還能最多有4個,具有這樣的效果與圖1的實施方式相比,作為多模式天線的模式數增加,或者,天線的諧振頻率附近的匹配區增大。
利用圖3來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圖3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的伸直方向大致與切口2的縱長方向相同。
在此,本說明書中對包圍島狀孔部的導體的不同的2點進行連結的線狀導體中,從該不同的2點的一邊向另一邊的方向,即從線狀導體的起點向終點的方向稱為伸直方向。所以,在第1實施方式中,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的伸直方向,可以說是與切口2的縱長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
若按照本實施方式,則在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上集中流過的電流的方向,不同於對由切口2形成的放射有促進作用的電流的方向,所以,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相比,對通過在板狀導體上安裝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而產生的天線的主極化波的方向性幹擾,具有抑制效果。
利用圖4來說明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圖4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在第2實施方式中線狀導體5、線狀導體7、線狀導體9和線狀導體11的伸直方向大致與切口2的長度方向形成直角,而線狀導體5、線狀導體7、線狀導體9和線狀導體11的伸直方向大致上與切口2的長度方向相同。
若按照本實施方式,則在線狀導體5、線狀導體7、線狀導體9和線狀導體11上集中流過的電流的方向,不同於對由切口2形成的發射有促進作用的電流的方向,所以,與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相比,對通過在板狀導體上安裝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而產生的天線的主極化波的方向性幹擾,具有抑制效果。
利用圖5來說明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圖5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的伸直方向形成正交。
若按照本發明,則在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上集中流過的電流的方向相互形成正交,所以,由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形成的磁場方向也形成正交,互相干擾減少。所以其效果是在顯示電容性的島狀孔部4和島狀孔部6的位置接近的情況下,也能使電感器獨立工作,由電感器的磁場幹擾造成的諧振現象減少,即抑制多模式的模式消失。
利用圖6來說明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圖6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2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的伸直方向、以及線狀導體9和線狀導體11的伸直方向形成正交。
根據本發明,在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7上、以及線狀導體9和線狀導體11上集中流過的電流的方向互相形成正交,所以,對圖2實施方式所產生的效果,能夠和圖5的實施方式與圖1的實施方式相關的效果相同。
利用圖7來說明本發明的第7實施方式。圖7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2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9的伸直方向、以及線狀導體7和線狀導體11的伸直方向形成正交。
根據本發明,在線狀導體5和線狀導體9上、以及線狀導體7和線狀導體11上集中流過的電流的方向互相形成正交,所以,對圖2的實施方式所產生的效果,能夠和圖6的實施方式與圖2的實施方式相關的效果相同。
利用圖8來說明本發明第8實施方式。圖8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1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在切口2的內部,第1引出導體部12和第2引出導體部13形成互不接觸的狀態,同軸電路14一端的內導體與該第1引出導體部、以及外導體與該第2引出導體部,分別用焊錫15進行電連接,該同軸線路14另一端的內導體和外導體與外部饋電點16的激勵電位和接地電位相耦合。
根據本實施方式,將由本發明構成的多模式天線能夠與在空間上相分離的高頻電路部耦合,所以,具有由本發明構成的多模式天線容易安裝到能享受多個無線系統服務的多模式無線終端上的效果。
利用圖9來說明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圖9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1的不同點是形成了其形狀在板狀導體1內部彎曲的彎曲切口17,來取代直線形狀的切口2。
根據本實施方式,與圖1的實施方式相比,能使切口的長度更長,所以用同樣的板狀導體尺寸能實現更低的頻率諧振。換言之,對同一頻率能用更小的板狀導體尺寸實現該頻率的諧振,所以,對由本發明構成的多模式天線實現小型化具有效果。
利用圖10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圖10表示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的結構,與圖2的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在切口2的內部形成該切口的導體的一部分伸長形成了伸長導體部18,該伸長導體部18的一部分與饋電點3的激勵電位相耦合。
根據本實施方式,形成了從饋電點3來看是2個不同的切口,或者在切口中又形成了另一個切口,由於這種多個切口結構,所以引起了切口本身不同的二個諧振現象。因此,其效果是與圖2的實施方式相比,能實現更多的諧振現象,使本發明的多模式天線的模式數增大。
利用圖11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圖11表示一種無線終端的一實施方式,該無線終端中安裝了由第1~第10實施方式中的某一個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
如圖11所示,在彎曲型的表面框體21上安裝揚聲器22、顯示器23、鍵座24、話筒25。在表面框體21被第1裡面框體33和第2裡面框體34遮蓋的內部,安裝了由撓性電纜28連接的第1電路板26和第2電路板27、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和電池32。
在電路板27上,安裝高頻電路部29,形成了與高頻電路部29的接地電位相耦合的接地導體圖形30、以及與高頻電路部29的信號輸入輸出點相結合的信號導體圖形31。並且,多模式天線35通過同軸電纜36而連接在高頻電路部29上。也就是說,接地導體圖形30和多模式天線35的饋電點的接地電位,通過同軸電纜36的外導體連接;信號導體圖形31和多模式天線35的饋電點的激勵電位通過同軸電路36的內導體連接。
圖11所示結構的特徵在於,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夾持著電路板27進行,位於顯示部23或揚聲器22的相對側。
根據本實施方式,則能以內裝天線的方式來實現享受多個無線系統的服務的無線終端,所以,對於提高無線終端的小型化、用戶收藏和攜帶時的方便性,具有較大效果。
利用圖12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2實施方式。圖12表示一種無線終端的另一實施方式,該無線終端中安裝了由第1~第10實施方式中的某一個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
與圖11的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被埋設在第2裡面框體34的內部。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框體裝配後,多模式天線35和電路板27的相對位置關係被固定,所以,對於提高對應於無線終端使用時的振動、衝擊的天線工作穩定性,具有較大效果。而且,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粘貼固定在第2裡面框體34的內部面上也無妨。
利用圖13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3實施方式。圖13表示一種無線終端的另一實施方式,該無線終端中安裝了由第1~第10實施方式中的某一個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
如圖13所示,在彎曲型的表面框體41上安裝揚聲器22、顯示部23、鍵座24、話筒25。在表面框體41被裡面框體34遮蓋的內部,收容了電路板42、以及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和電池32。
在電路板42上,安裝高頻電路部29,形成了與高頻電路部29的接地電位相耦合的接地導體圖形30以及與高頻電路部29的信號輸入輸出點相結合的信號導體圖形31。並且,多模式天線35通過同軸電纜36而連接在高頻電路部29上。也就是說,接地導體圖形30和多模式天線35的饋電點的接地電位,通過同軸電纜36的外導體連接;信號導體圖形31和多模式天線35的饋電點的激勵電位通過同軸電路36的內導體連接。
該結構的特徵在於,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夾持著電路板42,位於顯示部23、話筒25、揚聲器22或鍵座24中的某一個的相對側。
根據本實施方式,能以內裝天線的方式來實現享受多個無線系統的服務的無線終端,所以,對於提高無線終端的小型化、用戶對其進行收藏和攜帶時的方便性,具有效果。並且,若與圖11的實施方式相比較,則能把電路板和框體製造成一個整體,具有使終端的體積小型化、減少裝配工數、降低製造成本的效果。
利用圖14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4實施方式。圖14表示一種無線終端的另一實施方式,該無線終端中安裝了由第1~第10實施方式中的某一個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
與圖13的實施方式的不同點是由本發明構成的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被埋設在裡面框體34的內部。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框體裝配後,多模式天線35和電路板42的相對位置關係被固定,所以,對於提高對應於無線終端使用時的振動、衝擊的天線工作穩定性,具有較大效果。而且,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35粘貼固定在裡面框體34的內部面上也無妨。
根據本發明,在多個頻率上能用單層板狀結構來實現高頻電路部和自由空間的良好阻抗匹配,所以,其效果是實現了一種小型低成本的天線,它適用於利用不同頻率的載波來向用戶提供多種信息傳輸服務的多媒體無線終端。並且在多個頻率上共用1個饋電點,所以,與天線相連接的高頻電路部容易集成化,能夠使多模式無線終端小型化,降低製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改變來實施本發明。
權利要求
1.一種天線,其特徵在於具有單層板狀導體,其上形成了切口;饋電點,設置在該切口周圍的導體上;周圍由導體包圍的至少1個島狀孔部,形成在該單層板狀導體的內部;以及線狀導體,設置在該島狀孔部的內部,連結該島狀孔部周圍導體的不同的兩個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其中,上述天線是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其中,上述饋電點的信號電位和接地電位設置在夾持著上述切口而對置的、該切口周圍導體的兩點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其中,上述島狀孔部的個數為偶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其中,連結上述線狀導體的起點和終點的線的方向,與上述切口的長度方向大致相同。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其中,連結上述線狀導體的起點和終點的線的方向,與上述切口的長度方向大致形成直角。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上述線狀導體形成折返結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徵在於其中,上述切口形成折彎結構。
9.一種無線終端,其特徵在於具有設置在框體表面上的揚聲器、顯示板、鍵座和話筒;以及電路板,安裝在該框體的內部;安裝在該電路板上的高頻電路上所連接的天線具有形成有切口的單層板狀導體;饋電點,設置在該切口周圍的導體上;用導體包圍周圍的至少一個島狀孔部,形成在該單層板狀導體的內部;以及線狀導體,設置在該島狀孔部的內部,連結該島狀孔部周圍導體的不同的兩個點;其中,該天線安裝在上述框體內部,並且夾持著上述電路板,設置在上述揚聲器、顯示板、鍵座和話筒中的某一個的相對側。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線終端,其特徵在於其中,上述天線通過同軸電纜連接到上述高頻電路上。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無線終端,其特徵在於上述天線被埋入到上述框體內。
全文摘要
提供在多個頻率下能共用一個饋電點的天線,尤其小型單層板狀多模式天線以及使用該天線的小型、廉價的多媒體無線終端。在本發明的天線中,在板狀導體(1)上形成切口(2),在切口(2)周圍的板狀導體的一部分上設置的饋電點(3)上形成諧振。並且,在從板狀導體(1)上的饋電點(3)來看呈電容性的部分,形成島狀孔部(4、6),在島狀孔部(4、6)的內部由線狀導體(5、7)來形成電感。由線狀導體(5、7)來產生另一諧振,在饋電部(3)中,實現與多個頻率相對應的諧振。
文檔編號H01Q1/24GK1577976SQ20041000589
公開日2005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17日
發明者武井健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 日立電線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