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1:14:51
專利名稱: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主要由固定滑套與定位管配合座椅管與底管組成,利用座椅管旋轉於定位管中,加長座椅管受力支撐範圍,使座椅管於旋轉更為穩定。
一般辦公室用的座椅形態,大都設成可旋轉與調整高度的結構,供使用的方便;而一般座椅旋轉結構即如圖4所示,其中座墊必先固定於一承接片5上,片體底面中央設一可套接座椅管6的套合口51,套合口51內徑可容座椅管6旋轉其中,而座椅管6於近上端適當處周側凹設一滑面62,滑面62底下一側則設有一長形調整槽61,使座椅管6頂端塞入塞子63,再套入套合口51供頂固於承接片5底面,同時藉螺栓621螺穿過套合口51抵止於座椅管6的滑面62,而連接椅腳的底管7則套穿座椅管6底端,使調整螺栓64穿過底管7以抵止於內部座椅管6的調整槽61中,旋動時利用承接片5的套口51與螺栓621抵止於滑面62,使座墊隨承接片5的套合口51與螺栓621抵止於滑面62,使座墊隨承接片5的套合口51旋轉於呈固定狀的座椅管6周側。
而就此一座椅旋轉結構而言,旋轉時其受力範圍僅於套合口51與座椅管6周側,螺栓621抵止於滑面62中,其單純提供一定位承接片5不致過份下降壓低,是以套合口51與座椅管6周側的接觸面即為旋轉接觸面,故而套合口51與座椅管6的口徑配合裕度若因加工不良即呈過緊配合,則座椅管6不但不易穿套,更造成座椅管6難以旋動於套合口51內,使用時極難旋轉座椅;相反的,若座椅管6與套合口51呈松配合狀,座椅座6縱可輕鬆地旋轉於套合口51內,然由於周側套合間隙加大,而套合口51與座椅管6套合長度與座椅管6長度相差甚多,使套合面積減少,直接影響其套合穩定性,按人們在座墊上習慣為不定時地左右移動或下壓,不可能平均而長久定位一範圍,於是當套合口51口徑稍大於座椅管6外徑,而加大彼此的套合裕度,加上套合長度過短,致套合處的重心位置提高,使套合口51的左右向搖動擺幅隨即增大,使旋轉動時出現承接片5上的座墊有左右搖晃的現象,使用時會有不平穩感覺,更由於座椅的坐立不穩,常使人感到不安全,致工作容易分心而煩躁,直接影響工作效率與情緒。
本實用新型鑑於一般常用椅具使用上的缺點,經悉心研究改良後,終開發出一種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希能改進上述缺失,發揮更為優異的使用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良的座椅旋轉結構,使座椅管順勢套固定於定位管中,藉以達到座椅管旋轉時,為於加長數倍長度的套合範圍中,旋轉結構更為穩定安全、順暢更免除一般須精確地加工座椅管與套合面的配合裕度,提供一加工容易且結構穩定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主要由固定滑套與定位管配合座椅管與底管組成,其中承固座墊的承接片,其底下接口為套固一設有調整槽的座椅管,固定滑套相對調整槽處亦螺設一調整螺栓,另底管為固定椅腳,主要特徵在於一套管狀的固定滑套於底面形成管徑較大的接觸面,上端為管徑較小的限止面,接觸面近底端處周側形成一道卡緣,另定位管為相對套設於底管內面,其頂側突伸與接觸面口徑相近的頂掣端;令定位管卡套於底管頂端,以組套限止於固定滑套的限止面,以令座椅管套入固定滑套至定位管中。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其實用目的,以下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於座椅的實施例圖。
圖4為習用的組合剖面圖。
本實用新型的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主要為由固定滑套與定位管所組成,如
圖1、2所示,承接片12於中央形成接口121,而座椅管1於頂端側為能緊套固設於接口121形成推拔狀,座椅管1於一側設有一可調整高度的調整槽11;另固定滑套2為一橡皮製短套管,於底面形成管徑較大的接觸面23,接觸面23上端側形成管徑較小的限止面22,接觸面23近底端處周側形成一道卡緣24,固定滑套2於一側突伸一鎖孔21以容調整螺栓25螺入;而定位管3為相對套設於底管4內面,其於頂端周側突伸有口徑與接觸面23相當的頂掣端31。
本實用新型所強調的重點即如圖2、3所示,當座椅管1頂端固設於承接片12的接口121,底管4亦固定椅腳後,使定位管3套入底管4中,直至頂掣端31恰卡固於底管4頂端,而後底管4連同定位管3一起入固定滑套2的接觸面23,並經由卡套卡緣24以頂掣於限止面22底端,使限止面22與定位管3內面形成口徑幾近相等的通道,供座椅管1由固定滑套2上方套入固定滑套2並至定位管3中,並使調整螺栓25經鎖孔21螺入並抵止於座椅管1的調整槽11,方便座椅管1可調整高度。
由前述結構可確實看出,本實用新型以固定滑套2的限止面22抵掣一置於底管4的定位管3,同時依接觸面23的卡緣24賦予限止定位管3的卡定效果,使固定滑套2的限止面22與定位管3形成套合座椅管1的固定面,座椅管1套合長度即較一般常用套合長度增加數倍,使支撐承接片12的座椅管1的穩定性提高;同時因座椅管1為固定調整螺栓25抵固於調整槽11中,底管4亦呈固定狀態,當座椅管1連同固定滑套2旋動於椅座時,只有固定滑套2的接觸面23直接旋轉貼觸於底管4,而座椅管1為隔置於定位管3內,使座椅管1套合面加長,並增加座椅管1套合支撐厚度,進而座椅管1隻需提供穩定旋轉結構的作用,增加其受力穩定面積,使套合處重心位置降低,杜絕座椅有搖晃現象,其中定位管3因頂掣端31同時頂掣固定滑套2的限止面22,底側亦制止底管4頂端,更提供一雙重定位限止的功效,可確保旋轉平穩而安全;又由於座椅管1並未與旋轉面直接套合接觸,以固定滑套2的口徑與座椅管1外徑加工配合不須達到精確的密合程度,僅達到一般配合即可,同時固定滑套2本身橡皮塑性而具有加大摩擦貼觸的功效,座椅管1可穩固地組裝於內,達到座椅旋轉結構絕佳穩定而安全。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主要由固定滑套與定位管配合座椅管與底管組成,其中承固座墊的承接片,其底下接口為套固一設有調整槽的座椅管,固定滑套相對調整槽處亦螺設一調整螺栓,另底管為固定椅腳,主要特徵在於一套管狀的固定滑套於底面形成管徑較大的接觸面,上端為管徑較小的限止面,接觸面近底端處周側形成一道卡緣,另定位管為相對套設於底管內面,其頂側突伸與接觸面口徑相近的頂掣端;令定位管卡套於底管頂端,以組套限止於固定滑套的限止面,以令座椅管套入固定滑套至定位管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結構的旋轉座椅,主要由固定滑套與定位管配合座椅管與底管組成,其中承接片的接口套固一設有調整槽的座椅管,底管為固定椅腳,而固定滑套相對調整槽螺設一調整螺栓;固定滑套底面形成接觸面,上端為限止面,另定位管為相對套設於底管內面,其頂側突伸與接觸面口徑相近的頂掣端;使定位管卡套於底管頂端,一起組套抵止於固定滑套的限止面,使座椅管與固定滑套旋轉時,座椅管未與旋轉面直接套合,增加座椅旋轉結構的穩定性。
文檔編號A47C3/18GK2111037SQ9220118
公開日1992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199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1992年1月18日
發明者邱慶輝 申請人:邱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