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6:07:56 1
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包括人孔、井壁和底座,人孔設置於井壁上方,井壁與底座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棄流管、初期雨水棄流管、集水管、格柵、雨水進水管和導流牆,導流牆設置於棄流井中部,初期雨水棄流管設置於導流牆下部,集水管設置於井壁一側,棄流管設置於導流牆另一側的井壁上,雨水進水管設置一條或多條,設置於靠近人孔一側的井壁上,集水管入口處設置了格柵。本棄流井適合於建築屋面初期雨水的棄流,具有建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水力條件好、施工埋設方便,並能夠自動運行,做到科學合理的利用雨水資源。
【專利說明】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雨水回收利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
【背景技術】
[0002]由於人口的增多,水資源的睏乏,使得水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常情況下,許多的雨水直接排放至下水道流出,極大的浪費了資源,也容易造成水災,若能適當的把這部分雨水收集,排除掉初期較髒的那部分雨水,再經過簡單的處理後回用於綠化、洗車、空調補充水、景觀補充水等用水,將會產生巨大效益,不僅環保,還能響應能源可持續利用的方針。
[0003]屋面雨水回用處理常用工藝流程詳見圖1所示:
屋面雨水通過管道進入棄流井,棄流井底部設有棄流管,在棄流管的上方安裝有連通管,供雨水流入雨水集水池,沉澱以後由水泵抽到過濾器,然後流入清水池供綠化或清洗街道。
[0004]但是圖1的棄流井設計存在的問題就是棄流管除了開始的那一段流出較髒的部分以外,以後總不斷流走雨水,造成了乾淨的雨水也大量流走,達不到全部利用乾淨雨水的目的。
[0005]初期屋面雨水含有較多的雜質,較髒,不宜回用,一般是排入汙水管道與汙水一起處理。要想達到利用建築雨水的目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將初期較髒的雨水排除,為後續的雨水利用提供有利的條件。而排除初期雨水的裝置就叫初期雨水棄流裝置,如何設計一種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裝置初期雨水棄流井呢?目前人們採用了幾種棄流裝置,但它們分別存在無法克服的問題,現分別介紹如下:
O容積法棄流池
初期雨水徑流首先進入棄流池,當棄流池充滿後雨水從設置的高水位出水管進入後續處理系統,待雨停後排空棄流池。容積法棄流控制具有簡單易行、控制量準確穩定、效果好的特點,但匯水面積較大時需要較大的池容,導致造價提高,另外,需要人工開啟排空管,操作麻煩。
[0006]2)小管棄流法
小管棄流是雨水輸送途中(管道、暗渠、明溝等)設置小管徑的管道來棄流初期汙染嚴重的小流量徑流。在雨水流量足夠大時,雨水越過棄流管向下遊輸送。該系統的優點是容易實施、節約了土建費用,缺點是在整個降雨徑流過程中棄流管一直處於棄流狀態影響雨水收集量。
[0007]3)電動雨水棄流裝置
電動雨水棄流裝置是由雨量計、PLC控制器、不鏽鋼分流裝置組成。裝置配有數字雨量計可以感應降雨量,在降雨量達到設定的值時(棄流的雨量可以調節),裝置內部的電動閥開始工作,棄流排汙方向的水管將被關閉,收集管方向打開,進行後續雨水收集。降雨結束之後,雨量計無降雨信號傳輸過來,PLC控制器將使雨水分流裝置恢復原位,等待下一場降雨。該裝置可以精確地控制降雨前期汙染較嚴重雨水的自動排放,但是造價較高,後期維護較困難,運行不可靠。
[0008]初期雨水棄流是雨水回收利用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初期雨水棄流裝置是制約建築雨水利用的一個關鍵點。綜上所述,電動雨水棄流裝置造價高,運行不可靠;容積法或浮球閥控制的初期雨水棄流裝置需要人工開關閥門,不能實現自動控制;小管棄流法適合於溝渠,但不適應目前普遍採用的雨水管道系統。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能加大雨水利用程度、建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且還能將初期雨水自動棄流的一種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
[0010]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包括人孔、井壁和底座,人孔設置於井壁上方,井壁與底座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棄流管、初期雨水棄流管、集水管、格柵、雨水進水管和導流牆,導流牆設置於棄流井中部,初期雨水棄流管設置於導流牆下部,集水管設置於井壁一側,棄流管設置於導流牆另一側的井壁上,雨水進水管設置一條或多條,安裝在靠近人孔一側的井壁上,集水管入口處設置有格柵,防止垃圾堵塞管口。
[0011]所述底座在雨水進水管與導流牆之間的部分高於在導流牆與棄流管之間的部分,所述高出的部分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
[0012]所述初期雨水棄流管高於底座;初期雨水棄流管為水平設置或者傾斜設置,數量不少於二個,為單層排列或者多層排列,最上一層初期雨水棄流管的高度低於集水管的高度。
[0013]所述初期雨水棄流管設在導流牆的下部;初期雨水棄流管採用圓形管道或者方形管道埋設,也可以是留圓形或者方形孔洞;初期雨水棄流管的數量和管徑大小與雨水的收集面積大小成正比。
[0014]所述棄流管管內底的安裝高度低於初期雨水棄流管,棄流管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或方形,至少一條設置。
[0015]所述集水管在井壁內的一側設置柵格,柵格尺寸大於集水管,柵格為可拆卸安裝;集水管高於初期雨水棄流管且低於雨水進水管。
[0016]所述導流牆設在棄流井內;導流牆的聞度聞於雨水進水管。
[0017]在人孔一側的井壁上還設置有爬梯。
[0018]整體裝置可利用磚砌,不需要人工控制,能將初期雨水自動棄流,具有建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的特點。可根據收集雨水的屋面面積大小和不同地區的降雨強度改變初期雨水棄流管的大小和數量,從而決定棄流量的大小,更快更好更充分地收集雨水。
[0019]本發明的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是:
1、適合於建築屋面初期雨水棄流的建設,具有建設投資省、運行費用低、並能夠自動運行的初期雨水棄流井。
[0020]2、本發明採用獨特的磚砌結構,導流牆兼做溢流用,水力條件好,施工埋設方便,實現了對棄流量的精確控制,做到科學合理。
[0021]3、綠色建築是近年建築發展的方向,本發明致力於綠色發展,對於推進綠色建築雨水利用將起到重要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現有屋面雨水回用處理常用工藝流程圖。
[0023]圖2是本發明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的整體結構示意簡圖。
[0024]圖3是圖1中的I— I剖視圖。
[0025]圖4是圖1中的2— 2剖視旋轉圖。
[0026]圖中標號及名稱如下:
1、棄流管,2、初期雨水棄流管,3、集水管,4、格柵,5、人孔,6、雨水進水管,7、井壁,8、底座,9、井蓋,10、蓋座,11、爬梯,12、導流牆。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更加詳細的介紹本發明的進步與現有技術的比較,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28]如圖1所示,現有屋面雨水回用處理是將屋面雨水通過管道進入棄流井,棄流井底部設有棄流管,在棄流管的上方安裝有連通管,供雨水流入雨水集水池,沉澱以後由水泵抽到過濾器,然後流入清水池供綠化或清洗街道。
[0029]如圖2,我們對棄流井的整體結構進行了改進,初期雨水棄流井的結構,包括人孔
5、井壁7和底座8,人孔5設置於井壁7上方,井壁7與底座8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棄流管1、初期雨水棄流管2、集水管3、格柵4、雨水進水管6和導流牆12,導流牆12設置於棄流井中部,初期雨水棄流管2設置於導流牆12下部,集水管3設置於井壁7 —側,棄流管I設置於導流牆另一側的井壁上,雨水進水管6設置一條或多條,安裝在靠近人孔5 —側的井壁上,集水管3入口處設置有格柵。
[0030]所述底座8在雨水進水管6與導流牆12之間的部分高於在導流牆12與棄流管I之間的部分,凸出部分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
[0031]所述初期雨水棄流管2高於底座8 ;初期雨水棄流管2為水平設置或者傾斜設置,數量不少於二個,為單層排列或者多層排列,最上一層初期雨水棄流管2的高度低於集水管3的高度。
[0032]所述初期雨水棄流管2設在導流牆12的下部;初期雨水棄流管2採用圓形管道或者方形管道埋設,也可以是留圓形或者方形孔洞;初期雨水棄流管2的數量和管徑大小與雨水的收集面積大小成正比。
[0033]所述棄流管I管內底的安裝高度低於初期雨水棄流管2,截面形狀為圓形或方形,至少一條設置。
[0034]所述集水管3在井壁7內的一側設置柵格4,柵格4尺寸大於集水管3,柵格4為可拆卸安裝;集水管3高於初期雨水棄流管2且低於雨水進水管6。
[0035]所述導流牆12設在棄流井內;導流牆12的高度高於雨水進水管。
[0036]在人孔5 —側的井壁7上還設置有爬梯11。[0037]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屋面雨水通過管道流經雨水進水管6進入井壁7內,降雨初期雨水很髒,水量也很小,這部分水流過直徑較小的初期雨水棄流管2後經過棄流管I排至汙水排水系統。隨著降雨量增大,雨水也開始變得乾淨,雨水流量加大後,由於初期雨水棄流管2來不及排走,水位上升,大量乾淨的雨水就從集水管3流到雨水集水池,達到收集乾淨雨水的目的。當雨水集水池水滿時,水溢過導流牆12後經過棄流管I排走。
[0038]以上所述並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創造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包括人孔(5)、井壁(7)和底座(8),人孔(5)設置於井壁(7)上方,井壁(7)與底座(8)連接,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棄流管(I)、初期雨水棄流管(2)、集水管(3)、格柵(4)、雨水進水管(6)和導流牆(12),導流牆(12)設置於棄流井中部,初期雨水棄流管(2)設置於導流牆(12)下部,集水管(3)設置於井壁(7) —偵U,棄流管(I)設置於導流牆另一側的井壁上,雨水進水管(6)設置一條或多條,安裝在靠近人孔(5) —側的井壁上,集水管(3)入口處設置有格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8)在雨水進水管(6)與導流牆(12)之間的部分高於在導流牆(12)與棄流管(I)之間的部分,所述高出的部分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所述初期雨水棄流管(2)高於底座(8);初期雨水棄流管(2)為水平設置或者傾斜設置,數量不少於二個,為單層排列或者多層排列,最上一層初期雨水棄流管(2)的高度低於集水管(3)的高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所述初期雨水棄流管(2)設在導流牆的下部;初期雨水棄流管(2)採用圓形管道或者方形管道埋設,也可以是留圓形或者方形孔洞;初期雨水棄流管的數量和管徑大小與雨水的收集面積大小成正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所述棄流管(I)管內底的安裝高度低於初期雨水棄流管(2),棄流管(I)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或方形,至少一條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水管(3)在井壁(7)內的一側設置柵格(4),柵格(4)尺寸大於集水管(3),柵格(4)為可拆卸安裝;集水管(3)高於初期雨水棄流管(2)且低於雨水進水管(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牆(12)設在棄流井內;導流牆(12)的高度高於雨水進水管(6)。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於建築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棄流井,其特徵在於:在人孔(5 ) —側的井壁(7 )上還設置有爬梯(11)。
【文檔編號】E03B3/02GK103967107SQ201410210848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9日
【發明者】陳永青, 王陽 申請人:廣西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