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
2023-06-15 13:26:16 1
專利名稱: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節水施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尤其是基於塑料薄膜的山地或坡地棗樹園林的集雨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棗樹是我國第一大乾果樹種和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樹之一,全國栽培面積已達 2000多萬畝,年產量30億千克以上,在河北太行山區,河北、山東環渤海鹽鹼區,陝北黃土高原,山西呂梁山區,河南黃河故道風沙區以及新疆、寧夏、雲南、廣西等地的許多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棗業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50%以上,目前全國約有800-1000 萬人以棗產業為主要經濟來源。一般棗樹在花期、膨果期和著色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否則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而我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乾旱半乾旱地區佔總面積的2/3,目前乾旱缺水已成為制約棗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山西為例,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但降雨量被自然蒸發、徑流等流失到空中、流失到地域外的約有400毫升,能補充到植物根系直接需水地層間的水量少於100毫升,遠遠難以滿足作物在全生育期有充足的水源,特別在山地、坡地等自然條件下,雨水被利用的效率更低,因此,發展「抗蒸發、集徑流、防滲漏、多儲存」的集水農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利用集水技術應用於作物補充條件下的微生境生態系統,解決好降雨-作物-環境之間統一關係的最優調控,是實現雨水高效利用的關鍵。肥料和水同時供給是目前節水灌溉的一項重要技術,肥料隨水灌溉植物,既節約水也節約肥。集水、節水技術和施肥技術相結合將是解決棗樹肥水需求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尤其是基於塑料薄膜的山地、 坡地棗樹園林的集雨施肥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A.所述樹木連片,且樹木之間有機耕道,在樹冠外緣投影處起壟,所述壟沿著樹木橫向方向形成一排凹槽;B.在靠近樹冠投影外緣下方、所述凹槽的上方處各挖有集水坑;C.用塑料薄膜覆蓋樹冠投影,將所述塑料薄膜的上方與樹冠投影的上外緣一致, 所述塑料薄膜的下方覆蓋凹槽和集水坑;D.將集水坑上方的塑料薄膜開孔,用於雨水收集。優選地,所述樹木為生長在山地或坡地的棗樹園林。優選地,所述起壟為在樹冠外緣投影處0-20釐米處起壟,所述壟的高度為20-30釐米。
優選地,所述集水坑設置在離棗樹主根50-100釐米處,其大小為直徑20-40釐米, 高度40-60釐米。優選地,所述集水坑中用植物秸稈和硬木捆綁作為骨架,集水坑的上方壓有石塊。優選地,所述石塊為磷礦石或鉀礦石。優選地,所述集水坑的底部鋪設有圓形塑料薄膜,該圓形塑料薄膜的直徑比所述集水坑的直徑大20釐米。優選地,還包括步驟E.施肥時,將肥料直接置於集水坑口,用少量水衝入;或配成溶液澆入;或在下雨前預先將肥料放置在集水坑口。優選地,在集水坑中放入農家肥、生物有機肥和化肥作為底肥。依照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從多個方面共同構建了雨水高效利用體系1)集徑流,集水坑比周邊地勢低,利用塑料薄膜和凹槽可充分收集雨水;2)抗蒸發,可利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發,而且在積水坑的上方覆蓋有石塊也有利於防止水分蒸發,另外,在積水坑底部的秸稈也具有持水的功效;3)防滲漏,在集水坑的底部鋪有塑料薄膜,有利於防止雨水向四周擴散,使根系充分吸收水分;4)多存儲,每個集水坑可存儲20千克以上的水量;5)補償體系,在乾旱和雨水收集不足時,可人工向集水坑中補充水源,從而使棗樹在全生育期內有充足的水源。肥料和水同時供給是目前節水灌溉的一個重要技術,本發明在充足水源的基礎上,可將肥料直接置於集水坑口,用少量水衝入,或配成溶液澆入,或在下雨前預先將肥料放置在積水坑口,這樣可基本實現肥、水同時供給,從而也利用集水坑實現施肥的功能。本發明適宜規模化人工種植棗樹園林,解決山地或坡地棗樹園林的水和肥料的存儲和供給問題,具有製作簡單,施工方便、水肥高效利用的特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越性在於1)充分利用寶貴的雨水自然資源,構建了「抗蒸發、集徑流、防滲漏、多儲存」的高效雨水利用體系,同時在雨水不足時,可人工向集水坑中補充水源,確保了在棗樹全生育期內有充足的水源供應;2)通過積水坑向棗樹提供肥料和水分,有利於節水節肥,而且與目前節水灌溉技術提倡的肥、水同時供給的原則相吻合;3)鋪設塑料薄膜還可防止雜草滋生,而且棗樹搖落時還可滾入凹槽,便於收穫,以及節水、施肥時可操作性很強,這些都可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提供勞動效率;4)成本低廉,平均每畝棗樹鋪設塑料薄膜的成本在100元左右,且使用壽命在2-3 年,與現有的滴灌裝置、施肥罐、蓄水池、等集水、施肥技術相比,價格更為便宜;5)應用性更強,本發明特別適應於山地、坡地等水資源貧乏的地區,而這些地區棗業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50%,本發明的有效使用將產生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1是本發明樹木集水施肥方法體系的正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樹木集水施肥方法體系的側面示意圖。
其中,1-樹木,2-樹冠,3-機耕道,4-地面,5-塑料薄膜,6_集水坑,7_石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內容詳細描述如下。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所述樹木連片,且樹木之間有機耕道,在樹冠外緣投影處起壟,所述壟沿著樹木橫向方向形成一排凹槽;在靠近樹冠投影外緣下方、所述凹槽的上方處各挖有集水坑;用塑料薄膜覆蓋樹冠投影,將所述塑料薄膜的上方與樹冠投影的上外緣一致,所述塑料薄膜的下方覆蓋凹槽和集水坑;將集水坑上方的塑料薄膜開孔,用於雨水收集。其中,本發明公開的樹木集水施肥方法適宜於生長在山地或坡地的棗樹園林。所述起壟為在樹冠外緣投影處0-20釐米處起壟,該壟的高度為20-30釐米;所述的塑料薄膜的寬度以大於樹冠為宜;所述集水坑設置在離棗樹主根50-100釐米處,大小為直徑20-40 釐米,高度40-60釐米,優選直徑為30釐米,高度50釐米;集水坑中用植物秸稈和硬木捆綁作為骨架;所述的植物秸稈包括稻草、麥稈、玉米秸稈、秋雜糧、以及雜草等,硬木包括棗木、 果樹木、林木等;集水坑的上方壓有石塊,該石塊為磷礦石或鉀礦石;所述集水坑的底部還鋪設有圓形塑料薄膜,該圓形塑料薄膜的直徑比所述集水坑的直徑大20釐米左右; 根據本發明,在施肥時,可將肥料直接置於集水坑口,用少量水衝入;或配成溶液澆入;或在下雨前預先將肥料放置在集水坑口。首次使用時,可在集水坑中放入農家肥、生物有機肥和化肥作為底肥。通過使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每棵樹至少能有2m2的集雨面積,能保證在降10毫米小雨時可理論集水20千克。本發明在山西省石樓縣王家窪村土圪臺棗樹基地進行了試驗,這個地區是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型山區,自然條件惡劣。取塑料薄膜的寬度為an;集水坑的直徑30cm,深度 50cm,在集水坑中用玉米秸稈和棗木捆綁作為骨架並在底部鋪設一層圓形塑料薄膜;凹槽的高度30cm,棗樹之間的平均距離為an ;每顆棗樹的底肥為農家肥!3Kg,山大沃豐生物有機肥Ig,磷肥0. ^(g,尿素0. 25Kgo供試品種為贊皇大棗和帥棗,在氣候條件和施肥用量相同條件下,對照的畝產量分別為192Kg和17^(g,而應該本方法的畝產量分別達到了 280Kg 和M^(g,產量分別提高了 45. 8%和40%,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得到了當地農民的充分肯定。雖然實驗是以棗樹為例進行的,但可推廣至所有樹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按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推廣至所有樹木。最後,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發明不限於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本發明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發明所包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A.所述樹木連片,且樹木之間有機耕道,在樹冠外緣投影處起壟,所述壟沿著樹木橫向方向形成一排凹槽;B.在靠近樹冠投影外緣下方、所述凹槽的上方處各挖有集水坑;C.用塑料薄膜覆蓋樹冠投影,將所述塑料薄膜的上方與樹冠投影的上外緣一致,所述塑料薄膜的下方覆蓋凹槽和集水坑;D.將集水坑上方的塑料薄膜開孔,用於雨水收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樹木為生長在山地或坡地的棗樹園林。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起壟為在樹冠外緣投影處0-20釐米處起壟,所述壟的高度為20-30釐米。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水坑設置在離棗樹主根50-100釐米處,其大小為直徑20-40釐米,高度40-60釐米。
5.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水坑中用植物秸稈和硬木捆綁作為骨架,集水坑的上方壓有石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石塊為磷礦石或鉀礦石。
7.根據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集水坑的底部鋪設有圓形塑料薄膜,該圓形塑料薄膜的直徑比所述集水坑的直徑大20釐米。
8.根據權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步驟E.施肥時,將肥料直接置於集水坑口,用少量水衝入;或配成溶液澆入;或在下雨前預先將肥料放置在集水坑口。
9.根據權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集雨施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集水坑中放入農家肥、 生物有機肥和化肥作為底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樹木的集雨施肥方法,該方法包括所述樹木連片,且樹木之間有機耕道,在樹冠外緣投影處起壟,所述壟沿著樹木橫向方向形成一排凹槽;在靠近樹冠投影外緣下方、所述凹槽的上方處各挖有集水坑;用塑料薄膜覆蓋樹冠投影,將所述塑料薄膜的上方與樹冠投影的上外緣一致,所述塑料薄膜的下方覆蓋凹槽和集水坑;將集水坑上方的塑料薄膜開孔,用於雨水收集。本發明利用常見的塑料薄膜形成了「集雨水、抗蒸發、防滲漏、多存儲」的雨水高效利用體系,而且通過集水坑可實現肥料和水同時供給,具有節水節肥、易於收穫、免除草等功能。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2246628SQ20111010217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4日
發明者任振興, 劉滇生 申請人:山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