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端點狀態上報的方法
2023-06-15 13:29:16 1
專利名稱:一種端點狀態上報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端點狀態上報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下一代網絡(NGN)是一個以分組網絡為承載,提供固定移動話音、數據和視頻業務等多種業務的業務融合網絡。NGN網絡的基本特徵是控制、承載和業務的分離,因此,NGN網絡的最大優勢是網絡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絡各個功能實體之間採用標準的接口協議進行通信;承載網絡的技術革新發展不會影響到高層業務的提供;引入應用伺服器和第三方應用接口可以快速部署增值業務和第三方業務。
NGN網絡中控制和承載的分離,直接導致了媒體網關控制技術的發展,國際電聯標準化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te-T sector,ITU-T)制定的H.248協議系列標準和網際網路工作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Force,IETF)制定的MGCP協議是兩種主流的,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媒體網關控制協議。在這種網絡架構下,控制面和承載面的主體分別是媒體網關控制器(MGC)和媒體網關(MGW),MGW接受MGC的控制,兩者之間的接口協議即為媒體網關控制協議。
在H.248協議中,MGW上的承載資源被稱為端點(Termination),由MGW自行分配端點標識(Termination-ID,T-ID)來標識,MGC通過T-ID來引用MGW上的承載資源並對其進行操作,並且預留了一個特殊根標識(ROOT)來標識MGW,以利於MGC將MGW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操作。MGC能對MGW上的承載資源進行正確操作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MGW必須已經在MGC上註冊成功;二是MGC和MGW對端點狀態的認識必須一致,即MGC和MGW的端點狀態保持同步。
H.248協議專門定義了一個業務變換(Service Change,SC)命令,用於實現MGW向MGC登記註冊,並通過MGW向MGC上報端點狀態來實現MGC和MGW端點狀態的同步。在該協議最新的V3版本規範中,明確規定MGW在向MGC註冊之後,應隨之上報自身所管理的端點的狀態。在SC命令中定義了一個可選的標誌性參數業務變換未完成標誌(ServiceChange Incomplete Flag,SCIF),預設狀態取值為假,取值為則真即將SCIF的值設為1表示還有後續端點狀態需要上報,MGC據此得知與MGW之間的端點狀態同步是否已經完成,從而決定何時可以開始向該MGW下發業務操作。
MGW註冊及端點狀態上報過程的實現流程如圖1所示首先MGW向MGC發送帶有ROOT標識和SCIF的SC命令,即註冊請求,MGC收到註冊請求後,向MGW返回帶有ROOT標識的SC命令,即註冊響應消息,完成MGW在MGC上的註冊;MGW接著將自身所管理的所有端點依次通過端點狀態上報請求上報,除了最後一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之外,每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中包括了此次上報的T-ID和SCIF,MGC收到端點狀態上報請求後,向MGW返回包括所上報T-ID的上報響應消息;最後一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只有最後一個端點標識T-ID N,沒有SCIF,MGC收到該端點狀態上報請求後,得知端點狀態上報完成,並返回包括T-IDN的上報響應消息。
為描述方便,圖1所示的每一條上報請求僅包括一個端點標識,而實際上,每一條上報請求中都可能包含一個T-ID或一個以上的T-IDs,例如通過通配機制包含一個以上的T-IDs,具體請參見H.248協議對通配機制的描述。並且,發送端點狀態上報請求前,要判斷未上報狀態的端點是否可以用一條上報請求進行上報,若是,則該條上報請求中不設置SCIF,該條上報請求為最後一條上報請求;否則該條上報請求中設置SCIF,說明該條上報請求之後還有後續的上報請求。
MGW所管理的端點的數目很大,對於大容量MGW,端點數目的數量級甚至可以達到上百萬之多,依照上述方式進行端點狀態上報會形成很大的信息流量,這可能會導致以下後果對於MGC的性能造成很大的衝擊,影響業務的穩定性;MGC必須等待MGW上報完所有端點的狀態之後才可以將其投入業務使用,狀態上報所花的時間越多,MGW投入服務的延遲也會很大,這對電信設備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端點狀態上報的方法,能夠減少端點上報時的數據流量。
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媒體網關MGW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並將所管理端點按照是否處於默認狀態分為處於默認狀態的端點和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B、MGW通過端點狀態上報消息將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上報給媒體網關控制器MGC。
步驟A所述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包括如下步驟A1、MGW將所管理的端點分成兩類處於業務狀態IS狀態的端點和處於非業務OS狀態的端點,並分別統計IS狀態的端點的數目NIS和OS狀態的端點的數目NOS;A2、MGW比較NIS和NOS的大小,若NIS大於NOS,則將IS設置為默認狀態;若NIS小於NOS,則將OS設置為默認狀態;若NIS等於NOS,則將IS或OS設置為默認狀態。
步驟A所述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為將IS設置為默認狀態。
在MGC中設置默認業務狀態標誌DSSF寄存器,步驟A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之後,進一步包括
若所設置的默認狀態是OS,MGW則生成DSSF的值為OS的註冊請求;若所設置的默認狀態是IS,則生成DSSF的值為IS的註冊請求,或生成未設置DSSF的註冊請求;向MGC發送所生成的註冊請求;MGC收到註冊請求後,判斷所收到的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DSSF,若有,則將註冊請求中的DSSF的值拷貝到DSSF寄存器中,若沒有,則將DSSF寄存器的值設置為IS,並返回註冊響應消息。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DSSF寄存器的初始值設置為OS。
所述生成DSSF的值為IS的註冊請求進一步包括判斷NOS是否為零,若是,則執行後續步驟,否則,在所生成的註冊請求中設置業務變換未完成標誌SCIF;所述生成DSSF的值為OS的註冊請求進一步包括判斷NIS是否為零,若是,則執行後續步驟,否則,在所生成的註冊請求中設置SCIF。
所述MGC收到註冊請求後,進一步包括MGC判斷所收到的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了SCIF,若是,則執行後續步驟,否則,將MGW所管理的端點都設置為DSSF寄存器的值對應的狀態並結束本流程。
步驟B進一步包括B1、MGW判斷處於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是否可用一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進行上報,若否,則執行步驟B2,若是,則執行步驟B3;B2、MGW選擇一個或一個以上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並向MGC發送一條包括SCIF以及本次被選擇端點的端點標識T-IDs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收到來自MGC的響應消息後,返回步驟B1;B3、MGW向MGC發送一條包括所有未上報端點的T-IDs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C、MGC根據所收到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將該上報消息對應的端點狀態設置為相應的狀態;D、MGC將未上報的端點設置為默認狀態。
其中,步驟C進一步包括C1、MGC讀取DSSF寄存器的值,將所收到的上報請求中的T-ID對應的端點設置為與DSSF寄存器的值對應狀態相反的狀態;向MGW返回上報響應消息;C2、MGC判斷所收到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中是否設置了SCIF,若是,則轉至步驟C1;否則執行步驟D。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在端點狀態上報之前,先將MGW管理的端點按照是否處於默認狀態分成兩類,即默認狀態和非默認狀態,對於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向MGC進行狀態上報,而默認狀態的端點不進行狀態上報。這樣就可以省去默認狀態端點的狀態上報消息流量。相應的,MGC將上報的端點設置為該端點對應狀態,將未上報的端點設置為默認狀態。
採用本發明方案,可以極大減少端點狀態上報消息的數量,從而降低MGW和MGC進行註冊及端點狀態同步流程的信息流量,一般情況下MGW伴隨註冊流程的端點狀態上報消息流量對MGC的性能不會造成衝擊,即使極限情況下也可大大降低衝擊效果;並且MGW註冊和端點狀態同步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即投入服務的延遲時間大大縮短。
圖1為現有技術MGW註冊及端點狀態上報的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MGW設置標誌參數的流程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MGW註冊及端點狀態上報時MGW的處理流程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MGW註冊及端點狀態上報時MGC的處理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闡述。
本發明的核心內容在於,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在端點狀態上報之前,先將MGW管理的端點按照是否處於默認狀態分成兩類,即默認狀態和非默認狀態,對於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進行狀態上報,而默認狀態的端點不進行狀態上報。這樣就可以省去默認狀態端點的狀態上報消息流量。為了實現對上述端點狀態上報方式進行正確的處理,MGC的處理也要做相應調整MGC將上報的端點設置為對應狀態,將未上報的端點設置為默認狀態。
為了進一步減少狀態上報的數據流量,在設置默認狀態時,選擇多數端點所處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
端點的狀態可以分為兩個基本類別業務狀態(In Service,IS)和非業務狀態(Out of Service,OS),分別表明端點是可以用於業務還是不可以用於業務。而實際應用中,MGW所管理的端點,通常以一個基本狀態為主導,即或者IS的端點佔大多數,或者OS的端點佔大多數。因此本發明實施例中,若默認狀態設置為IS,則非默認狀態只有OS這一種情況;反之,若默認狀態設置為OS,則默認狀態也只有IS這一種情況。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在SC命令中增加一個標誌參數默認業務狀態標誌(Default Service State Flag,DSSF),取值分別表示IS或OS,在SC命令語法中的位置與前述SCIF參數並列,或者設置在非標準數據(nonStandard Data)或其他語法元素中;無論設置在何處,只不過擴展的位置不同,技術上是異曲同工的。DSSF為可選標誌參數,當未設置該參數時,該參數的預設值為IS,其具體定義可參照H.248的語法規則給出。DSSF只和ROOT標識配合使用,用於在端點狀態上報之前的註冊過程中,將所設置的默認狀態通知MGC。
根據上述定義,本發明實施例中,MGW對標誌參數進行設置的流程如圖2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201在向MGC註冊之前,MGW將所管理的端點分成兩類處於IS狀態的端點和處於OS狀態的端點,並統計出每一類的端點數目,分別記做業務狀態端點數目(Num of InService,NIS)和非業務狀態端點數目(Num of OutOfService,NOS)。
步驟202比較NIS和NOS的大小,並把較大的一個所對應的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DSSF取為默認狀態相應的值,例如若NIS大於NOS,則DSSF的取值為IS;若NIS和NOS相等,則DSSF取值為IS或OS均可。當DSSF取值為IS時,可以不設置。
步驟203判斷DSSF的取值,如果DSSF設置為IS或者未設置DSSF,則判斷NOS是否為零,如果為零則不設置SCIF的值,否則將SCIF值設置為真;如果DSSF設置為OS,則判斷NIS是否為零,如果為零則不設置SCIF的值,否則將SCIF設置為真。
該步驟也可僅判斷NIS或NOS是否有一個為零,如果不是,則將SCIF值設置為真,否則不設置SCIF。
MGW進行了以上參數設置後,MGW向MGC進行端點狀態上報處理時,MGW的處理流程如圖3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301MGW向MGC發送註冊請求,該註冊請求中包含已設置的DSSF值,如果已經設置了SCIF,則請求中還包含SCIF的值;步驟302收到來自MGC的註冊響應消息,如果步驟301的註冊請求中未設置SCIF,則結束本處理流程;若設置了SCIF,則繼續執行步驟303;步驟303MGW判斷處於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是否可用一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進行上報,若否,則執行步驟304,若是,則轉至步驟306;本步驟所述判斷根據實際處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且屬於現有技術,不是本發明的範圍。
步驟304選擇一個或一個以上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並向MGC發送一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該請求中包括本次被選擇的端點的T-IDs以及SCIF;步驟305收到來自MGC的響應消息後則將處於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數目減去本次所上報的端點數目,並轉至步驟303;步驟306MGW向MGC發送一條包括所有未上報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端點T-IDs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收到來自MGC的響應消息後結束本處理流程。
相應地,MGC的處理流程如圖4所示,包括如下步驟步驟401在MGC上,該MGW所管理的所有端點的初始狀態都設置為OS,具體做法是設置一個DSSF寄存器,該寄存器的初始值設置為OS;步驟402MGC收到來自MGW的帶有ROOT的註冊請求,MGC判斷所收到的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了SCIF,若沒有設置,則執行步驟403;若設置,則執行步驟404;步驟403判斷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了DSSF,若是,將該MGW所有的端點狀態設置為DSSF對應的狀態並返回註冊響應消息;否則,將該MGW所有的端點狀態設置為IS並返回註冊響應消息;執行完本步驟後結束本流程。
步驟404判斷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了DSSF,若是,將DSSF的值拷貝到DSSF寄存器,否則將DSSF寄存器的值設置為IS所對應的值;向MGW返回註冊響應消息,執行完上述操作後繼續執行步驟405;步驟405收到包括一個或一個以上T-IDs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讀取DSSF寄存器的值,將所收到的上報請求中的T-IDs對應的端點設置為與DSSF寄存器的值對應狀態相反的狀態,向MGW返回上報響應消息;步驟406判斷所收到的狀態上報請求中是否設置SCIF,若是,則轉至步驟405,否則執行步驟407;步驟407將該MGW管理未經上報的端點都設置為DSSF對應的狀態,向MGW返回上報響應消息並結束本流程。
實際應用中,一般情況下,處於IS狀態的端點數目總是遠大於處於OS狀態的端點數目。因此,在上述實施例的流程中,可以簡化DSSF的設置流程,例如通過協議約束,規定只有處於OS狀態的端點才需要在註冊之後向MGC上報,將DSSF固定設置為IS,其他流程處理過程則保持不變。
本發明方案可以極大減少端點狀態上報消息的數量,從而降低MGW和MGC進行註冊及端點狀態同步流程的信息流量。理想情形是所有端點都處於同一狀態,比如都可用或都不可用,此時完成註冊後無需進行端點狀態上報;即使是最糟糕的情形,可用和不可用的端點各佔一半,所需的端點狀態上報消息數目也僅是MGW端點數目的一半。通常情況下,系統的運作情況接近理想情形,如果應用本發明方案,則所需的端點狀態上報消息的數目僅為MGW所管理的端點總數的極小一部分。
因此,採用本發明方案,一般情況下MGW伴隨註冊流程的端點狀態上報消息流量對MGC的性能不會造成衝擊,即使極限情況下也可大大降低衝擊效果;並且MGW註冊和端點狀態同步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就是投入服務的延遲時間大大縮短。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端點狀態上報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媒體網關MGW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並將所管理端點按照是否處於默認狀態分為處於默認狀態的端點和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B、MGW通過端點狀態上報消息將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上報給媒體網關控制器MGC。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所述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包括如下步驟A1、MGW將所管理的端點分成兩類處於業務狀態IS狀態的端點和處於非業務OS狀態的端點,並分別統計IS狀態的端點的數目NIS和OS狀態的端點的數目NOS;A2、MGW比較NIS和NOS的大小,若NIS大於NOS,則將IS設置為默認狀態;若NIS小於NOS,則將OS設置為默認狀態;若NIS等於NOS,則將IS或OS設置為默認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所述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為將IS設置為默認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MGC中設置默認業務狀態標誌DSSF寄存器,步驟A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之後,進一步包括若所設置的默認狀態是OS,MGW則生成DSSF的值為OS的註冊請求;若所設置的默認狀態是IS,則生成DSSF的值為IS的註冊請求,或生成未設置DSSF的註冊請求;向MGC發送所生成的註冊請求;MGC收到註冊請求後,判斷所收到的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DSSF,若有,則將註冊請求中的DSSF的值拷貝到DSSF寄存器中,若沒有,則將DSSF寄存器的值設置為IS,並返回註冊響應消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將DSSF寄存器的初始值設置為OS。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生成DSSF的值為IS的註冊請求進一步包括判斷NOS是否為零,若是,則執行後續步驟,否則,在所生成的註冊請求中設置業務變換未完成標誌SCIF;所述生成DSSF的值為OS的註冊請求進一步包括判斷NIS是否為零,若是,則執行後續步驟,否則,在所生成的註冊請求中設置SCIF。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MGC收到註冊請求後,進一步包括MGC判斷所收到的註冊請求中是否設置了SCIF,若是,則執行後續步驟,否則,將MGW所管理的端點都設置為DSSF寄存器的值對應的狀態並結束本流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B進一步包括B1、MGW判斷處於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是否可用一條端點狀態上報請求進行上報,若否,則執行步驟B2,若是,則執行步驟B3;B2、MGW選擇一個或一個以上非默認狀態且未上報的端點,並向MGC發送一條包括SCIF以及本次被選擇端點的端點標識T-IDs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收到來自MGC的響應消息後,返回步驟B1;B3、MGW向MGC發送一條包括所有未上報端點的T-IDs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進一步包括C、MGC根據所收到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將該上報消息對應的端點狀態設置為相應的狀態;D、MGC將未上報的端點設置為默認狀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C進一步包括C1、MGC讀取DSSF寄存器的值,將所收到的上報請求中的T-ID對應的端點設置為與DSSF寄存器的值對應狀態相反的狀態;向MGW返回上報響應消息;C2、MGC判斷所收到的端點狀態上報請求中是否設置了SCIF,若是,則轉至步驟C1;否則執行步驟D。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端點狀態上報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媒體網關(MGW)將一種端點狀態設置為默認狀態,並將所管理端點按照是否處於默認狀態分為處於默認狀態的端點和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B.MGW通過端點狀態上報消息將處於非默認狀態的端點上報給媒體網關控制器(MGC)。採用本發明方案,可以極大減少端點狀態上報消息的數量,從而降低MGW和MGC進行註冊及端點狀態同步流程的信息流量,一般情況下MGW伴隨註冊流程的端點狀態上報消息流量對MGC的性能不會造成衝擊,即使在極限情況下也可大大降低衝擊效果;並且MGW註冊和端點狀態同步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即投入服務的延遲時間大大縮短。
文檔編號H04L12/24GK1983965SQ20061006667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9日
發明者汪大海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