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20:21:16 1
專利名稱: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到一種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尤指一種傳音管理機制經由網際網絡及通訊網路來作為訊息轉換或連結,其中使用者可利用文字或語音訊息來發送,而伺服器可連結遠程且利用一訊息交換中心來執行雙方的連結,來進行語音訊息的傳輸與確認。
背景技術:
網際網絡,它優越的特性相信身為21世紀的我們都享受著它的便利,無論你是在地球的哪一端,只要能與網際網絡連接,任何最新的信息、文件檔案的傳輸與訊息的聯絡都近在咫尺,許多文獻或影片中都顯示網際網絡的進步,帶來了許多新穎的技術與想法,而本實用新型正是應驗於網際網絡世界中,營運模式的創新及成熟技術的整合應用,將可創造產業的新商機。
伴隨著科技產業的進步,人們溝通的管道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從第一類電信的行動電話、簡訊,延伸至第二類電信上網際網絡的e-mail或實時聊天軟體如MSN、ICQ等等,這些傳訊工具發展的目的就是希望協助使用者將訊息資料,能於第一時間做實時的傳遞與確認。
然而,上述傳訊方式僅適用於單純的語音對應於語音,或文字對應於文字的傳訊溝通,並無將文字轉換成語音訊息;或將語音訊息封包透過網際網絡回傳的功能。
再者,由於現有行動電話費率仍嫌昂貴,且並非每項訊息都須透過電話「直接」互動溝通或討論,但為能於第一時間達成聯絡或確認,可以透過實時傳音系統,以語音訊息發送,而經由「間接」的方式將訊息完整傳遞及回復溝通,並取得通聯紀錄,讓傳訊者有一種全新的聯絡方式選擇。發訊者僅需以慣用的e-Mail文字由系統加以混音轉換;或以手機錄製個人化語音封包,透過網際網絡及通訊網路同步傳達給欲溝通的單一或族群對象,而無須逐一溝通,不僅提升溝通訊效率,更可以大幅降低通話成本。
另外,收訊者回復訊息時不必再使用手機狹小的鍵盤來輸入複雜的文字訊息,而可以直接以語音作實時回復或稍後回復,降低收訊者的不便,大大提高彼此溝通的意願。
此外,也可於實時傳音系統平臺上加設語音辨識與加密機制,運用聲紋比對或密語、密碼的確認,作為行動電子商務訂單的確認與取消,協助商用發訊者及收訊者兩造間的交易確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弊端,提供一種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可將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經由系統平臺的轉換及傳送可直接以自然語音或將計算機混成音來進行訊息的聯繫,而收訊者可利用隨身的接收裝置(如行動電話)來進行接收,之後收訊者可經由接收裝置以語音或按鍵輸入來進行確認答覆;藉此將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透過系統平臺的管理機制進行一對多的傳訊與多對一的回覆,而完整的以語音來作為主要溝通的傳輸媒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解決方案為一種實時傳音系統平臺,該系統平臺分別與傳訊者的終端裝置、及收訊者的接收裝置相連,其特點是所述系統平臺包括一網站及郵件伺服器、一語音伺服器、一儲存傳送名單與通聯紀錄的資料庫,網站及郵件伺服器與語音伺服器相連,資料庫與語音伺服器相連,網站及郵件伺服器包含有訊息接收接口,語音伺服器包含一將處理文字訊息轉換成語音訊息且將語音訊息輸出的控制運算引擎。
所述文字訊息、語音訊息通過網站及郵件伺服器與語音伺服器的控制運算引擎相連,所述控制運算引擎與計算機與電話整合接口、及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相連。
所述終端裝置為連結網際網絡或電信網絡的硬體,其可為一個人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掌上電腦、行動電話或具有連結網絡功能的信息電器。
所述終端裝置可連結第一類電信架構的硬體,其可為一行動電話或固定式電話。
所述接收裝置可為一行動電話,或為一固定式電話,或能提供收訊者聽取語音訊息。
所述接收裝置可為終端裝置實施。
所述語音伺服器至少包含一運用計算機與電話整合的技術將待傳文字訊息轉至電話客服中心顯示接口,再通過客服專員將文字訊息轉換成語音訊息,並輸出到收訊者的控制運算引擎。
所述語音訊息與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相連,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與撥接卡相連,撥接卡與收訊者相連。
所述文字訊息與通過語音伺服器的控制運算引擎與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相連,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與撥接卡相連,撥接卡與收訊者相連。
所述電話客服中心接口,可為客服中心接聽人員或電話秘書作為轉告聯繫的媒介。
首先,如圖1所示,所謂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是指一種將傳訊者的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經由一伺服器為基礎的系統平臺,可直接以自然語音或計算機混成音來進行訊息的傳遞,而收訊者可利用隨身的接收裝置接收;之後收訊者可經由語音或按鍵輸入來進行響應答覆。而系統平臺所應用的語音處理技術,是利用計算機與電話整合(CTI)技術或語音合成(TTS)技術,以及運用於問卷出題機制的互功語音響應(IVR)技術等方式,準確的將文字訊息語音訊息未發送。
其中計算機與電話整合(CTI)技術可結合電信業者或網際網絡服務業者既有資源如客服中心,讓傳訊者以e-mail文字訊息透過客服人員代工方式轉換成語音訊息;或由伺服器進行語音的合成(TTS);或直接以電話製作個人化語音文件,藉此將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透過系統平臺的管理及傳輸機制,完整的以語音來作為主要溝通的媒介。
如圖2所示,圖中揭示使用者可運用終端裝置來進行訊號的傳出,該終端裝置可為一個人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行動電話或信息電器,舉凡能連結網際網絡或經由第一類電信架構將訊號傳輸者,皆為本發明可運用之終端裝置;待訊號經輸入端連結於實時傳音系統平臺之接收接口時,則區分為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的源文件,之後再傳至郵件伺服器中,且藉由控制運算引擎的處理將訊息檔案形成一完整的封包,依照使用者的選定來將訊息透過(CTI)計算機與電話整合技術或(TTS)計算機合成音及(IVR)互動語音響應技術的處理,若經由(CTI)計算機與電話整合技術則可產生CTI顯示接口,經過一電話客服中心轉換且作為輸出端而將語音訊息傳出;同理,若經由(TTS)計算機合成音及(IVR)互動語音響應技術的處理則經過計算機撥接卡(Dialing Card)作為輸出端自動的撥出電話,將語音訊息輸出;收訊者可利用接收裝置來進行接收,並以語音或簡單按鍵回復,而完成一完整的訊息轉換、發送及回複流程;然其接收裝置依照現今的使用技術可為一行動電話或固定式電話,或舉凡可接收聲音之終端設備也可使用之。
另外,於系統平臺中設有一通訊簿(Dialing List)資料庫以儲存收訊者的聯絡資料,如電話號碼、e-mail address等;及傳訊通聯紀錄,以作為電話客服中心或計算機撥接卡欲輸出聯繫時的主要依據來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實時傳音系統平臺(Instant Speech Messaging Platform),整合電話客服中心、語音處理技術、行動通信業者、網際網絡服務業者,讓傳訊者可以利用普及的e-mail及行動電話,輕鬆且完整的進行語音訊息傳送及回復,提供一種在單一傳訊往返流程下,完整進行一對多(人)實時語音聯繫;及多對一(人)實時訊息回復,遂行語音化個人行程提醒、訊息廣播通知、重要事項轉告及個人資料確認等功能;而成為企業商務聯繫、顧客關係管理、電子商務傳訊與認證,以及社群活動經營的有效工具。
本實用新型實時傳音系統平臺能實時連結網際網絡,通過以電話製作的語音訊息封包,或以電子郵件文字加以語音轉換,實時進行一對多(人)的廣播及多對一(人)回復,其中傳訊對象可以利用傳訊者所預設的族群或圈選對象來完成分類。
承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時傳音系統平臺連結於網際網絡,其中郵件伺服器可實時偵測新寄到的電子郵件,並執行語音轉換,再撥打電話至收訊者,將電子郵件內容逐一朗讀,同時系統能不斷主動追蹤,確定傳訊內容已傳達至收訊者;而收訊者能實時用語音或按鍵來回復需答覆的事項,讓雙方更快速有效率的處理訊息。
其中,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所應用的語音轉換處理技術,由位於伺服器端的控制運算引擎加以判斷處理,而將文字訊息通過計算機與電話整合技術(CTI)技術,或互動語音響應(IVR)技術,或語音合成(TTS)技術等方式完成轉換,準確的將原文字訊息轉成語音訊息來發送;訊息發送時將結合電信業者、電話客服中心、網際網絡服務業者既有資源,讓傳訊者僅需以e-mail文字透過語音的合成;或由電話客服中心人員代工轉換成自然語音訊息;或直接以電話製作個人化語音等三種方式,透過網際網絡及通訊網路實時傳送,在一個傳訊往返流程下,完整的進行一對多聯繫及多對一回復。
圖1是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概念示意圖;圖2是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訊號處理流程示意圖;圖3是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一社群活動使用例示意圖;
圖4是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另一用於行動電子商務交易確認的使用例示意圖;圖5是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所提供的應用服務市場架構圖。
圖6是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所整合的服務產業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3所示,為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一社群活動使用例示意圖,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包括有一網站或郵件伺服器、一控制運算引擎和語音伺服器與一電話客服中心,其中網站或郵件伺服器包含有一提供訊息接收接口的網站及郵件傳送伺服器(Web/Mail Servers)與一儲存傳送名單與通聯紀錄的資料庫(Database),經由電子郵件或行動電話,傳訊者將文字或本身製作的語音訊息傳至此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再經由網際網絡(Internet)和公眾服務電話網絡(PSTN)實時以分類的客戶群同步進行一對多的廣播及多對一回復;待收訊社群接收且響應之後,再經由網際網絡回復原傳訊者,完成一以語音訊息為主體的傳訊流程。
又,本實用新型實時傳音系統平臺中所包括的網站或郵件伺服器(Web/Mail Servers),連結網際網絡上,能主動偵測新寄到的電子郵件,並經由前述(參見如圖2)的計算機撥接卡(Dialing Card)或電話客服中心撥打電話至使用者,將電子郵件內容朗讀,且同時系統會不斷主動追蹤,確定電子郵件的內容能傳達至收訊者,而收訊者能實時用聲音來回復需答覆的事項,更快速有效率的處理訊息。
實施例2如圖4所示,為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另一用於行動電子商務交易確認的使用例示意圖,同前述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包括有網站或郵件伺服器、控制運算引擎及語音伺服器與電話客服中心,同樣經由電子郵件,供貨商將文字訊息傳至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再經由語音伺服器或電話客服中心製作語音化商業訊息,實時以分類的目標客戶群同步進行一對多的廣播;客戶群以手持式裝置接收行銷訊息後,經由網際網絡接觸行銷服務代理業者進行交易認證及身分確認,交易明細或顧客意見再由行銷服務代理業者整批回應原供貨商,完成一以語音訊息為主之行銷與交易紀錄。
其中,行銷服務代理業者所進行的交易認證,可通過實時傳音系統平臺上加設的辨識與加密機制,運用聲紋比對或密語、密碼的確認,來達成訂單的認定與取消,以保障收訊顧客和行銷服務代理業者兩造間的資料隱密性。
實施例3如圖5所示,為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所提供的應用服務市場架構圖。實時傳音系統平臺的服務導向可概分為二,一者為交易與服務市場(商務型),另一者為社群與溝通市場(個人型);而於交易與服務市場(商務型)所提供的應用,試舉例如下1.客戶服務運用於供貨商的會員、客戶、潛在客戶的行銷服務訊息提供。
2.業務聯繫運用於企業之業務或商務訊息通告與狀況回報。
3.訂單處理運用於傳訊供貨商的交易訂單確認與取消。
4.市場調查通過一對多傳輸及多對一的回覆特性,可運用於市場意見調查。
而於社群與溝通市場(個人型)所提供的應用,試舉例如下1.學校運用於老師與學生家長,或學生間之聯繫。
2.社群/社團運用於團體中之信息發布,或社員、會員間之聯繫。
其所能整合的產業也相當的廣泛,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所整合的服務產業示意圖,其中於前揭商務型與個人型的使用方式,就已經提供企業機構與網絡社群的領域,再運用網際網絡服務提供者之資源;行銷代理商所提供行動商務的交易服務,加上電話客服中心、語音技術業者與電信業者作為系統平臺的後盾,以整合性的第一類電信與第二類電信業者的連結服務,得以完整進行一對多實時語音聯繫及多對一實時訊息回復,進行語音化個人行事曆、訊息廣播、重要事項通知及個人交易資料確認等功能;成為行動商務秘書、顧客關係管理、電子商務,以及社群活動經營的利器。
權利要求1.一種實時傳音系統平臺,該系統平臺分別與傳訊者的終端裝置、及收訊者的接收裝置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平臺包括一網站及郵件伺服器、一語音伺服器、一儲存傳送名單與通聯紀錄的資料庫,網站及郵件伺服器與語音伺服器相連,資料庫與語音伺服器相連,網站及郵件伺服器包含有訊息接收接口,語音伺服器包含一將處理文字訊息轉換成語音訊息且將語音訊息輸出的控制運算引擎。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訊息、語音訊息通過網站及郵件伺服器與語音伺服器的控制運算引擎相連,所述控制運算引擎與計算機與電話整合接口、及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裝置為連結網際網絡或電信網絡的硬體,其可為一個人計算機、筆記型計算機、掌上電腦、行動電話或具有連結網絡功能的信息電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終端裝置可連結第一類電信架構的硬體,其可為一行動電話或固定式電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收裝置可為一行動電話,或為一固定式電話,或能提供收訊者聽取語音訊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接收裝置可為終端裝置實施。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語音伺服器至少包含一運用計算機與電話整合的技術將待傳文字訊息轉至電話客服中心顯示接口,再通過客服專員將文字訊息轉換成語音訊息,並輸出到收訊者的控制運算引擎。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語音訊息與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相連,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與撥接卡相連,撥接卡與收訊者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文字訊息與通過語音伺服器的控制運算引擎與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相連,互動語音響應及計算機合成音技術與撥接卡相連,撥接卡與收訊者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實時傳音系統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話客服中心接口,可為客服中心接聽人員或電話秘書作為轉告聯繫的媒介者。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實時傳音系統平臺,是指一種將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經由系統平臺的轉換及傳送可直接以自然語音或將計算機混成音來進行訊息的聯繫,而收訊者可利用隨身的接收裝置(如行動電話)來進行接收,之後收訊者可經由接收裝置以語音或按鍵輸入來進行確認答覆;藉此將文字訊息或語音訊息透過系統平臺的管理機制進行一對多的傳訊與多對一的回覆,而完整的以語音來作為主要溝通的傳輸媒介。
文檔編號H04M11/00GK2762455SQ20042003536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8日
發明者趙高慶, 陳信宏, 王舒民, 邱宏德, 林中和, 廖筠松 申請人:廖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