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新電影首映情況(上映拿下3個第一)
2023-06-11 03:10:39 1
中國有句古話,叫「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這8個字放到電影圈,有著特別的解釋——
觀眾把你捧得越高,對你越信任,相應的容忍度反而會越低。
於是只要有一次「不滿意」,口碑立馬就會反噬,強度可能會超乎想像。
幾乎所有的演藝圈名人,都會經歷這樣的困境,最終能不能踏過去,取決於自身的實力夠不夠硬。
最近開心麻花和旗下一哥沈騰,似乎也走到了這樣的十字路口。
他們拍了一部電影《獨行月球》。
上映之前,網友天天盼著,但真正上映了,突然又炸開了鍋。
誇讚的聲音很多。
比如「含騰量百分百」、「包袱意想不到」、「一分鐘一個笑點」、「你永遠可以相信沈騰」,甚至有人認為這是「2022年最好看的電影」。
在院線場內,《獨行月球》的成績也極為耀眼,不僅刷新了國產片首日場次的紀錄,票房也是一路走高,首日已破2億,豆瓣熱榜第一,淘票票、口碑評分都是9.6,雙雙躋身年度第一。
可負面的評價也很尖銳。
「沒笑點」、「開始走下坡路」,連「江郎才盡」這樣的詞語都出現了。
三個問題,在皮哥腦海裡油然而生。
第一,開心麻花和沈騰,到底還值得信賴嗎?
第二,導演宣稱花費重金打造的科幻,實際成色有多少?
第三,開心麻花為什麼要拍《獨行月球》?
抱著疑問,皮哥第一時間看完了這部電影,平復完複雜心情後,我寫下這篇文章——
01、開心麻花和沈騰,到底還值得信賴嗎?
雖然每年春節檔都能在大銀幕看到沈騰,但有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由沈騰作為一番的喜劇電影越來越少。
這幾年沈騰的出現,大都是在拼盤電影中,或者以客串配角的身份,想看沈騰主演的喜劇長片,對觀眾來說已經成了一種「奢望」。
這也是「含騰量」這個詞的由來。
或許開心麻花和沈騰本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這部開心麻花主投的電影中,「含騰量」達到了一種爆表的程度。
從頭至尾,幾乎每一處情節,都是圍繞著沈騰飾演的角色在開展。
先看故事設定——
未來,為了預防大隕石π撞擊地球,聯合國決定在月球成立月盾組織,作為地球的安全屏障,並摧毀隕石。
一天,隕石碎片突然襲來,月球基地不得不通知全員撤離。
結果基地的維修工「獨孤月」,卻陰差陽錯沒看到通知,被孤零零扔到了月球。
更要命的是,獨孤月千方百計想著回地球的時候,卻見證了自己母星的滅亡。
沒錯,留在月球的他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用電影裡的話說:好消息是我還活著;壞消息是地球毀滅了,我還活著。
於是,獨孤月只能一個人,在月球開啟孤獨的求生之路。
單看劇情,我們都能猜到本片的「含騰量」,因為理論上整個世界,就剩下沈騰飾演的獨孤月一個人類了。
所以,電影中有大量沈騰的獨角戲,在沈騰幽默細胞的加持下,《獨行月球》包袱很多,笑料十足,皮哥所在的影廳,笑聲就沒斷過,尤其在前半場,笑聲很密集。
就皮哥的觀感來說,《獨行月球》喜劇效果的體現,和沈騰的表演有著直接關係,如果換個演員,真不一定好使。
在實際喜劇效果塑造上,沈騰用到了「三個絕招」。
第一個,大事件之下,他演好了「小」。
對於月盾計劃、地球毀滅這樣涉及到全人類命運的大事件來說,小人物獨孤月,顯然不是個重要的存在。
但沈騰偏偏可以,用自己的「小」與事件的「大」形成強烈反差,製造笑料。
影片開頭,他為什麼會被大部隊落在月球?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因為愛情。
作為一個小小的維修工,獨孤月暗戀了自己的女領導,馬麗飾演的馬藍星八年,誰成想就在自己謀劃表白,自我感動的這天,隕石襲來,出事兒了。
出事的時候,獨孤月正頭戴耳機聽著音樂,沉浸在對情書的設計和表白成功的幻想中。
可回過頭來,一共300人的基地,299人都飛走了。
這就是愛的代價……
人沒逃走,先活命吧。
在隕石碎片的撞擊中,獨孤月信心滿滿奔向一個大的隕石坑,嘴裡還念叨著「兩塊隕石不會落進同一個坑」。
結果下一秒就——
上一秒還在帥氣地準備滑板。
下一秒就——
逃離月球失敗,獨孤月準備修好月球上的古老飛船,作為返回地球的逃生艙。
結果剛信心滿滿地表示:「能把我難倒嗎?」
下一秒就——倒了!倒了倒了!
片中有大量沈騰的這種獨角戲表演,以及利用小人物的心理和大事件的衝突,製造的包袱和梗。
客觀來說,有一些主角情節的轉折以及包袱的設計,觀眾是可以猜到的。
換個人演可能就會枯燥、尷尬,但沈騰確實把這些都給接住了,這就是喜劇天賦。
第二個,是人和袋鼠的鬥爭。
其實獨孤月不知道,跟他一同存活下來的,還有另一個生靈,一隻強壯且狂躁的袋鼠,外號「金剛鼠」。
這隻袋鼠是真人動作捕捉技術和CG技術結合拍攝的,嚴格意義上來說,與袋鼠的對戲,也是沈騰的獨角戲。
不過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一人一鼠,讓人捧腹。
因為金剛鼠霸佔著倉庫,獨孤月不得不與他鬥爭到底,這是物資爭奪戰,也是決定誰能活到最後的,性命攸關的問題。
開始,獨孤月準備暴力對抗,結果面對碩大的金剛鼠,他……
隨之而來的,是一頓暴揍。
武鬥不行,就來智取。
獨孤月假扮成一隻母袋鼠,使出了美人計,但關鍵節骨眼上被金剛鼠識破。
結果——
當然,兩個生靈的爭鬥不會永遠延續下去。
到最後,獨孤月尊稱金剛鼠一聲「剛子」,他們也成為了共同逃出月球的戰友和朋友。
第三個絕招,是「異球戀」。
這次的沈馬組合不同以往,戀愛跨越星球,從月球到地球。
其實整部電影,沈騰和馬麗未有真正意義上在同一空間的對戲,但就是隔空,兩人默契的配合,也能將「笑果」發揮到最大。
作為地球指揮官,馬麗飾演的馬藍星,決定將月球上獨孤月的生活進行全球直播,以鼓舞地球人的士氣。
結果,開啟了一場十足尷尬的爆笑之旅。
暗戀馬藍星的獨孤月,第一個想法,是炸開馬藍星的房門,尋找她也喜歡自己的證據。
於是出現了一系列社死的尷尬場景……
對著屏幕表白:「你是真冷血,我是真喜歡啊!」
看著賤兮兮的表情,有沒有瞬間想起《你好,李煥英》裡那句「陷進去了」。
在《獨行月球》中,馬麗的角色也不同於以往的「悍妻」,她更加嚴肅,在與沈騰的配合中,充當「冷面笑匠」的角色。
馬麗越嚴肅,沈騰的表演就越搞笑,兩人只是簡單的互動,就能讓觀眾們前仰後合。
只是幾句臺詞和對話,就能給人感覺「沈馬」組合重回巔峰了。
沈騰用自己的「三個絕招」,撐起了《獨行月球》的喜劇部分,保證了電影「喜」的底色。
02、導演宣稱花費重金打造的科幻,實際成色有多少?
喜劇的「喜」是有了,那打著「科幻」旗號的《獨行月球》,特效究竟如何呢?
這麼說吧,皮哥看完,感覺很爽。
導演張吃魚說,拍《獨行月球》,自己從31歲拍到了36歲。
對一部科幻電影來說,5年的製作周期,說明真的投入了許多精力。
《獨行月球》是一部科幻喜劇,喜劇需要演員的表演能力和搞笑能力,但科幻的決定權,往往在導演。
為拍好電影的科幻戲份,導演光超過4萬平的攝影棚就用了15個,特效鏡頭2000個,佔了全片90%的篇幅。
電影開場的時候,獨孤月孤獨地望向地球,那個場景,雖然滑稽,但卻很有科幻質感。
為真實還原月球場景,劇組拉來了200噸砂石,對月球表面進行了1:1真實模擬還原。
沈騰在月球的獨角戲,幾乎都是在這樣的場景中完成的,觀感無比真實。
有了月球環境,人物的失重感也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儘可能還原宇宙重力表現,沈騰穿著幾十斤的太空衣,一會在六軸平臺震動,一會在威亞上吊著,一會又上了四輪滑板……
幾個場景拍下來,已經氣喘籲籲,直言科幻不易。
在特效場景打造上,影片確實也沒糊弄觀眾。
月球基地上隊員們撤離的場景,就頗有硬核科幻的味道,一個個極具現代質感的火箭騰空而起,觀感震撼。
尤其從頂到底的第一視角,與真實火箭發射無異。
隕石爆炸,效果也是夠猛,隕石的穿透感、力量感和撞擊感都恰到好處,讓人身臨其境,就像是真的在遭受隕石撞擊的月球基地裡。
另外,還有太空碎片、宇航出艙、隕石撞擊、月球飆車等等刺激內容。
雖然《獨行月球》是一部喜劇片,但能覺察到導演張吃魚在視覺製作上花了不少心思,按照迎合科幻片的標準製作。
看完全片,皮哥感覺,在科幻特效上,《獨行月球》和《流浪地球》不相上下。
一個地球,一個月球,這兩個星球,看來要幫助中國科幻走上一條正途了!
03、開心麻花為什麼要拍《獨行月球》?
自《夏洛特煩惱》大火以後,開心麻花就成了國內喜劇電影最有號召力的影視公司。
但是這幾年,開心麻花和沈騰雖然從未離開過大眾視野,但整體似乎變得有些「失焦」。
一方面,雖然海報上印著「開心麻花電影」的作品不多,但在觀眾心中,麻花的藝人與開心麻花是綁定在一起的。
而近些年,開心麻花藝人的爛片產量和爛片率不低,那些電影口碑的撲街,導致開心麻花的喜劇品牌度有所下滑。
另一方面,中國的喜劇類型已經失去活力。
喜劇創作靈感枯竭,喜劇電影的套路掰著手指都可以數過來。
尤其短視頻的興起,也進一步壓縮了喜劇的創作空間。
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開心麻花極需要一部,與目前喜劇類型不同的,可以勾起觀眾興趣的創新喜劇作品,來提振士氣,重振品牌。
《獨行月球》就是最好的選擇。
電影改編自趙石的同名漫畫作品,雖然主打喜劇,但在科幻上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精雕細琢,尤其在影片後半段,大量的科幻鏡頭絕非敷衍了事,而是認認真真在拍,說它是《流浪地球》第二,或者中國版《火星救援》,都不為過。
喜劇 科幻的模式,可謂啃了兩塊中國影視的硬骨頭,同時彌補了中國電影的兩處短板,這對開心麻花來說,既是一次可貴的經驗,也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當然,提到開心麻花,不得不提沈騰。
對於沈騰來說,《獨行月球》也有特殊的意義。
中年喜劇演員面對職業瓶頸轉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徐崢有這種擔憂,黃渤有這種焦慮,沈騰自然也有。
《獨行月球》其實並非一部純喜劇片,影片的最後,有很多感人的情節和抒情的戲份。
而這些戲份,大多數自然也是由沈騰來完成的。
在沈騰的表演下,電影的悲喜氣氛來回切換,讓觀眾又笑又哭,觀感奇特。
其實沈騰也在用《獨行月球》告訴觀眾自己轉型的方向:我能演喜劇,也能演正劇。
在《獨行月球》的路演中,許多觀眾發現沈騰瘦了。
其實這是因為沈騰在張藝謀的新片《滿江紅》中,出演秦檜一角而特意留須減肥的。
秦檜是什麼角色?相信皮哥不用多說了。沈騰挑戰這樣的角色,只能說明一點,他已經在謀求轉型了。
而沈騰轉型的節點,與開心麻花何其相似。
開心麻花與沈騰在中國喜劇界的地位,自不言而喻,同時謀求轉型,也頗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意味。
這正是《獨行月球》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
科幻+喜劇,《獨行月球》的一小步,很可能是今年國產電影邁出的一大步,43歲的沈騰就這樣成為了今年電影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或許自它之後,我們很少再能看到將喜劇和科幻結合得如此出色的影片,也很少再能看到「含騰量」如此爆表的喜劇。
所以大家,且看且珍惜呀!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