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09:52:21 3

本發明涉及一種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更詳細地涉及如下結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在作為排水方向的開閉板的另一側底面具備浮力體,當汙物及初期雨水流入時,防止與雜質的接觸,並且,即使調小浮力體的大小,也能利用槓桿原理來順利封閉重的開閉板,另一方面,在雨水排放系統滑動地結合主架,由此可容易拆卸及設置。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下水道是指排出家庭中產生的生活汙物及工廠或營業場所中產生的工廠廢水和由雨水通過道路的排水渠而聚集的汙物的通道。
尤其是,下水道的排出側連接到河,因此汙物流入到河中。
即,通常熟知的下水道包括設在排出側並可淨化所流入的汙物的雨水排放系統,並包括引向與雨水排放系統連接的汙物處理場的截流汙水管。
流量調節裝置,將汙物及汙水流入到雨水排放系統,被稱為沙土流入防止裝置或開閉裝置或雨水流入防止裝置或流量調節及逆流防止裝置等多種名稱。
就這種流量調節裝置而言,已授權的有當雨水排放系統的內部水位為滿水位時,在開閉板的底面結合浮力桶,由此藉助浮力來封閉開閉板的結構。
尤其是,截流汙水管的流量調節裝置(韓國專利授權第1453668號)在開閉板的水流入側結合浮力桶,由此可藉助浮力來封閉開閉板。
並且,流量調節及逆流防止裝置(韓國專利授權第1355092號)在開閉板的水流入側結合浮力桶,由此可藉助浮力來封閉開閉板。
然而,就這種以往的授權專利而言,當汙物及初期雨水中所包含的雜質與初期雨水一起流入時,直接與浮力桶相接觸,由此存在浮力桶的雜質被夾入或纏繞而導致開閉板的功能和浮力桶的功能失效的問題。
並且,就以往的授權專利而言,在開閉板的底面結合浮力桶,由此存在著在外部難以調節浮力桶的高低的問題。
並且,就以往的授權專利而言,當設置於挖掘深度較深的雨水排放系統時,浮力桶的高低調節受限,由此還引起浮力桶的功能失效的問題。
而且,流量調節及逆流防止裝置(韓國專利授權第1355092號)也是在雨水排放系統固定埋設框,並鉸鏈結合埋設框和開閉框,由此可打開開閉框。
然而,就以往的授權專利而言,當從雨水排放系統中分離開閉框時,由於需要去除鉸鏈(折葉),因此存在需要很多時間且需要通過道具進行拆裝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1.韓國授權專利公報第1453668號
2.韓國授權專利公報第1355092號
技術實現要素:
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是鑑於以上問題而提出的,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於,提供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在作為排水方向的開閉板的另一側底面具備浮力體,當汙物及初期雨水流入時,防止與雜質的接觸,並且,即使調小浮力體的大小,也能利用槓桿原理來封閉重的開閉板。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結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根據用於疏浚雨水排放系統的疏浚管的直徑,選擇性地打開切開板及固定板,從而與以往的主架整體的打開方式不同地可防止因開閉衝擊而導致裝置受損。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於,提供搭載雜質篩網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結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在雨水排放系統固定框架,在上述框架滑動地結合主架,由此可容易拆卸及設置。
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用於實現上述目的的特徵,第1發明涉及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架(10a),設置於下水道的雨水排放系統;開閉板(40),與橫設於上述主架(10a)的旋轉軸(12)相結合;固定板(30),固定於上述主架(10a)的一側的上部面;降落防止杆(90),以能夠限制上述開閉板(40)的開放程度的方式,以旋轉軸(12)為中心橫設於上述開閉板(40)的一側的下部;浮力體(70),以能夠藉助浮力來封閉上述開閉板(40)的方式,以旋轉軸(12)為中心設置於上述開閉板(40)的另一側的下部;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以能夠調節上述浮力體(70)的高度的方式,朝下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兩側,以便與浮力體(70)相連接;以及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以能夠調節上述降落防止杆(90)的高度的方式,朝下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兩側,以便與上述降落防止杆(90)相連接,上述浮力體(70)與以槓桿形態鉸鏈連接在上述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的轉動杆(60)相連接,上述轉動杆(60)與雨水排放系統的內部水位上升而被浮力上升的浮力體(70)連動,強制下降開閉板(40)的該另一側,由此能夠封閉開閉板(40)。
根據第1發明的第2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包括:第一旋轉軸杆(51),暴露於上述主架(10a)的兩側;第一螺杆(52),與上述第一旋轉軸杆(51)相連接,朝下貫通於主架(10a);支撐杆(54),兩端鉸鏈結合在與各個上述第一螺杆(52)螺旋結合的第一關節部(53),支撐杆橫設於開閉板(40)的下部,上述第一關節部(53)還包括螺母或螺旋管,以便能夠隨著第一螺杆(52)的旋轉進行升降,上述轉動杆(60)以槓桿形態鉸鏈結合在向支撐杆(54)的兩側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偏重結合的連接杆(541)。
根據第2發明的第3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轉動杆(60)以連接杆(541)為中心,轉動杆的長度較長的部分與浮力體(70)相連接,轉動杆的長度較短的部分藉助金屬絲(W)與開閉板(40)的底面相連接。
根據第1發明的第4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雨水排放系統(210)沿著下水道(200)的長度方向,一體地形成檢驗口(220),上述主架(10a)以凹凸結構滑動地結合在固定於雨水排放系統(210)的框架(10b),上述框架(10b)朝向檢驗口(220)形成方向開口,將上述主架(10a)從檢驗口(220)的位置滑動地結合在框架(10b)。
根據第4發明的第5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主架(10a)或框架(10b)的兩側還結合有將汙物、初期雨水及雨水引導到開閉板(40)的第一擋水板(11),在各個上述第一擋水板(11)之間橫設有雜質篩網(20)。
根據第5發明的第6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雜質篩網(20)包括:支撐棒(21),安置於固定在上述第一擋水板(11)的上端的安置架(111);篩棒(22),隔著規定間隔,單獨朝下結合在上述支撐棒(21),各個上述篩棒(22)還連接有彈簧(221),以防止彎曲,在上述彈簧(221)被覆了合成樹脂(222)。
根據第1發明的第7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開閉板(40)的一端和另一側底面包括調節重量的多個重量板(44),在各個上述重量板(44)形成有引導件(441),各個上述重量板重疊地插入在與開閉板(40)的兩端相緊固的多個螺釘(43)之後,能夠藉助螺釘(43)的加壓而被固定。
根據第5發明的第8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固定板(30)的兩側還結合有與上述第一擋水板(11)的內側面相接觸的第二擋水板(31),以能夠針對上述主架(10a)進行朝上轉動的方式鉸鏈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一側。
根據第8發明的第9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固定板(30)還包括切開板(32),上述切開板(32)的中間區域被切開而單獨轉動,在上述切開板(32)的上部面重疊結合有位置可變的流量調節板(33)。
根據第2發明的第10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轉動杆(60)、連接杆(541)、支撐杆(54)還形成有多個貫通孔(H),以便能夠改變位置。
根據第4發明的第11發明,其特徵在於,在上述檢驗口(220)的上部還結合有檢驗板(230),兼有防止主架(10a)的脫離和流動的功能。
根據第1發明的第12發明,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包括:第二旋轉槓桿(81),暴露於上述主架(10a)的兩側;第二螺杆(82),與上述第二旋轉槓桿(81)相連接,朝下貫通於主架(10a);第二關節部(83),與各個上述第二螺杆(82)螺旋結合,並與上述降落防止杆(90)鉸鏈結合。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在作為排水方向的開閉板的另一側底面具備浮力體,當汙物及初期雨水流入時,防止與雜質的接觸,從而具有可防止開閉板及浮力體的誤操作的效果。
並且,具有如下效果,即使調小浮力體的大小,也能利用槓桿原理來順利封閉重的開閉板。
並且,具有如下效果,根據用於疏浚雨水排放系統的疏浚管的直徑,選擇性地打開切開板及固定板,從而與以往的主架整體的打開方式不同地可防止因開閉衝擊而導致裝置受損。
並且,具有如下效果,搭載雜質篩網,可防止雜質流入到雨水排放系統,在各篩棒單獨具備彈簧,可防止篩棒受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從圖1中分離流量調節板的立體圖。
圖3為圖1的仰視圖。
圖4為從圖1中抽選的開閉板的仰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雜質篩網的工作圖。
圖6及圖7為表示本發明的切開板及固定板的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的第一高度調節單元的工作圖。
圖9及圖10為本發明的浮力體的工作圖。
圖11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設置立體圖。
圖12為表示圖11的主架和框架所結合的主視圖。
圖13為圖11中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可進行多種變更,並可具有多種實施例,在圖中例示出特定實施例,並對其進行詳細的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實施方式,而是本發明應當被理解為包括本發明的思想及技術範圍內所包括的所有變更、等同技術方案或代替方案。
並且,在說明本發明時,當判斷為對於相關公知技術的具體說明導致本發明的主旨變得不清楚時,省略其詳細說明。並且,本說明書的說明過程中利用的數字(例如,第一、第二等)只不過是用來區分一個結構要素與另一結構要素的識別符號。
並且,本說明書中揭示到一個結構要素與另一結構要素「結合」、「連接」或者「相連」等時,上述一個結構要素有可能與上述另一結構要素直接連接或者直接相連或者直接結合,但只要是不存在特別相反的記載內容,則應當被理解為中間可介入其他結構要素來結合或者連接或者相連。
以下,通過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
實施例1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從圖1中分離流量調節板的立體圖,圖3為圖1的仰視圖,圖4為從圖1中抽選的開閉板的仰視圖。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涉及如下結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100,在作為排水方向的開閉板的另一側底面具備浮力體,當汙物及初期雨水流入時,防止與雜質的接觸,並且,即使調小浮力體的大小,也能利用槓桿原理來順利封閉重的開閉板,另一方面,根據用於疏浚雨水排放系統的疏浚管的直徑,選擇性地打開切開板及固定板,從而與以往的主架整體的打開方式不同地可防止因開閉衝擊而導致裝置受損。
本發明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100大體上分為7個部分,其由主架10a、開閉板40、固定板30、降落防止杆90、浮力體70及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構成。
上述主架10a設置於下水道200的雨水排放系統210。
此時,在上述主架10a的左/右兩側結合有用於將汙物、初期雨水及雨水引導到開閉板40的第一擋水板11。
其中,在上述各第一擋水板11之間橫設有雜質篩網20。
這種雜質篩網20包括:支撐棒21,橫設於第一擋水板11的上端;多個篩棒22,隔著規定間隔,單獨朝下結合在上述支撐棒21的下部。
此時,在上述第一擋水板11的上端結合有用於安置支撐棒21的安置架111。
並且,上述安置架111在上端緊固有用於防止支撐棒21脫離的限制螺釘112,當去除上述限制螺釘112時,可將雜質篩網20從安置架111中脫離。
這種上述支撐棒21可自由轉動地安置在安置架111上,僅在規定水壓下轉動之後,以能夠彈性恢復的方式,藉助板彈簧(未圖示),有彈性地設置在安置架111。
並且,上述篩棒22以防止被外部衝擊而彎曲的方式,還連接了彈簧221,在上述彈簧221被覆或塗覆合成樹脂222。
上述彈簧221朝向汙物的流動方向,使篩棒22的角度可變,由此防止被外部衝擊而彎曲的現象,合成樹脂222用於防止異物插入到彈簧221。
而且,上述固定板30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一側上部面。
這種上述固定板30在兩側還結合了與上述第一擋水板11的內側面相接的第二擋水板31,可針對上述主架10a進行朝上轉動地鉸鏈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一側。
並且,上述固定板30還形成了中間區域被切開的切開板32。這種上述切開板32也可與固定板30分開地單獨轉動。
而且,在上述切開板32的上部面重疊結合有位置可變的流量調節板33。
為此,上述切開板32在與流量調節板33重疊的部分還結合了多個螺旋杆321,上述流量調節板33在與上述固定板30重疊的部分還形成可引導螺旋杆321的長槽331。
由此,上述流量調節板33在切開板32的上部面位置可變為長槽331的長度左右,由此可調節水的流入量。
另一方面,上述開閉板40結合在橫設於上述主架10a的旋轉軸12。
這種上述開閉板40可時常維持開放狀態地將用於調節重量的多個重量板結合在一端和另一側底面。
此時,上述開閉板40的一端為了增加剛性,形成了朝下彎曲的彎曲面41,在另一側底面結合了固定板42。
在這種開閉板40的彎曲面41和固定板42的面上,以規定間隔緊固有螺釘43,以便固定重量板44。
其中,上述各重量板44容易拆裝地由四角板構成,並形成有從外廓形成到中心區域的引導件441,在假緊固的多個螺釘43插入引導件441之後,藉助螺釘43的加壓緊固,分散在彎曲面41或固定板42的面上,可緊貼固定。
這種上述各重量板44在彎曲面41或固定板42進行重疊或脫離,由此可容易調節開閉板40的一側/另一側/左側/右側的重心,並且,緊貼在彎曲面41或固定板42的面上,由此具有防止雜質之類的異物被過濾的效果。
而且,浮力體70與以往的浮力體70不同地以旋轉軸12為中心設置於開閉板40的另一側下部,當汙物及初期雨水流入時,起到防止與雜質的接觸,並藉助浮力來封閉開閉板40的功能。
這種上述浮力體70與朝下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兩側的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相連接,由此可在外部調節高度。
此時,上述浮力體70與以槓桿形態鉸鏈連接在上述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的轉動杆60相結合,上述轉動杆60藉助金屬絲W,與開閉板40的另一側底面相連接,浮力體70和開閉板40可相互連動。
上述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包括:第一旋轉軸杆51,暴露於上述主架10a的兩側;第一螺杆52,與上述第一旋轉軸杆51相連接,朝下貫通於主架10a;支撐杆54,兩端鉸鏈連接在與上述各第一螺杆52螺旋結合的第一關節部53,並橫設於開閉板40的下部。
此時,上述第一關節部53還包括螺母531或螺旋管,以便可隨著第一螺杆52的旋轉而升降。
其中,上述各第一關節部53位於相互不同的高度上,由此起到即使支撐杆54不處於水平狀態,也能使支撐杆54隨著第一螺杆52順利升降的功能。
並且,上述轉動杆60以槓桿形態鉸鏈結合在朝向支撐杆54的兩側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偏重結合的連接杆541。
其中,上述轉動杆60和連接杆541還形成了多個貫通孔H,由此將鉸鏈結合部位的位置可變為上/下/左/右。
並且,上述轉動杆60以連接杆541為中心,長度較長的部分與浮力體70相連接,長度較短的部分藉助金屬絲W與開閉板40的底面相連接。
由此,即使調小浮力體70的大小,也能利用轉動杆60的槓桿原理來順利封閉重的開閉板40。
其中,上述轉動杆60與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水位上升而被浮力上升的浮力體70連動,利用金屬絲W強制下降開閉板40的另一側,由此起到可封閉開閉板40的中間介質作用。
另一方面,浮力體70還結合了與上述轉動杆相連接的連接棒71,以便在受到浮力時可避開轉動杆60的幹涉。
由此,上述浮力體70可藉助連接棒71和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來防止挖掘深度較深的雨水排放系統210中因水位低而導致浮力體70的功能失效。
另一方面,上述降落防止杆90以旋轉軸12為中心,橫設於上述開閉板40的一側下部,以便可限制上述開閉板40的開放程度。
這種上述降落防止杆90也與朝下結合在上述主架10a的兩側的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相連接,由此在外部調節高度。
其中,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包括:第二旋轉槓桿81,暴露於上述主架10a的兩側;第二螺杆82,與上述第二旋轉槓桿81相連接,朝下貫通於主架10a;第二關節部83,與各上述第二螺杆82螺旋結合,並與上述降落防止杆90鉸鏈結合。
這種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通過在外部調節降落防止杆90的高度,來調節開閉板40的開放角度,由此可調節水流入量。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各部分的工作。
雜質篩網的工作為如下。
圖5為本發明的雜質篩網的工作圖。
如圖5的(a)部分所示,平時汙物及初期雨水中所包含的雜質之類的異物被篩棒22過濾,由此防止流入到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
之後,如圖5的(b)部分所示,在水量多的雨水的水壓之下,因被篩棒22過濾的雜質的阻力而導致篩棒22向雨水的流動方向轉動,由此使雜質從篩棒22脫離。
此時開閉板40處於被雨水的水壓封閉的狀態,因此雜質不向雨水排放系統210流入,而是被放流。
由此,即使不一一去除被篩棒22過濾的雜質,也可防止雜質向雨水排放系統210流入。
當疏浚雨水排放系統的內部時,切開板及固定板的工作如下。
圖6及圖7為表示本發明的切開板及固定板的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6所示,當疏浚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時,不分離重的主架10a,僅使結合有流量調節板33的切開板32朝上轉動來打開之後,可將疏浚管(未圖示)進入到雨水排放系統210。
並且,當疏浚管的直徑大時,如圖7所示,同時打開固定板30和切開板32之後,可將疏浚管進入雨水排放系統210。
如此選擇性地打開切開板32及固定板30,從而構成與以往的主架10a整體的打開方式不同地防止因開閉衝擊導致的流量調節裝置100受損,並可提高裝置的耐久性的結構。
第一高度調節單元的工作如下。
圖8為本發明的第一高度調節單元的工作圖。
如圖8所示,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用於調節浮力體70的高度。
當如此調節浮力體70的高度時,可旋轉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的第一旋轉軸杆51。
如圖8的(a)部分所示,若旋轉暴露於主架10a的兩側上部面的第一旋轉軸杆51,則與第一螺杆52螺旋連接的第一關節部53進行升降。
若第一關節部53進行升降,則與第一關節部53相連接的支撐杆54進行升降,若支撐杆54進行升降,則與浮力體70相連接的轉動杆60上升,最終可調節浮力體70的高度。
此時,如圖8的(b)部分所示,兩個第一關節部53的高度不同,支撐杆54未處於水平狀態,即使如此,上述各關節部53與支撐杆54鉸鏈結合,由此構成可隨著第一螺杆52順利升降的結構。
第二高度調節單元80的工作與第一高度調節單元50相同,故而省略對其的說明。
浮力體的工作如下。
圖9及圖10為本發明的浮力體的工作圖。
如圖9所示,開閉板40平時維持開放的狀態,汙物及初期雨水通過開放的開閉板40,流入到雨水排放系統210而向截流汙水管排出。
並且,如圖1所示,下雨天時,若與雨水排放系統210相連接的截流汙水管300的內部水位為滿水位,則截流汙水管300的雨水會逆流而流入到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
若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水位高,則上述浮力體70藉助浮力與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水位一起上升。
這樣,與浮力體70的連接棒71相連接的轉動杆60的右側上升,反之,轉動杆60的左側下降。
這樣,由金屬絲W與轉動杆60的左側相連接的開閉板40因轉動杆60的下降而被封閉,防止進一步的雨水的流入。
此時,上述轉動杆60構成藉助槓桿原理,即使調小浮力體70的大小,也能順利封閉重的開閉板40的結構。
實施例2
圖11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設置立體圖,圖12為表示圖11的主架和框架所結合的主視圖,圖13為圖11中的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的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11及圖13所示,第二實施例包括第一實施例,只是,在上述雨水排放系統210還固定了引導主架10a的框架10b。
並且,在上述雨水排放系統210還形成檢驗口220,上述框架10b呈沿著檢驗口220的形成方向開口的形態。
由此,上述主架10a在檢驗口220的位置上,可朝向固定於雨水排放系統210的框架10b的開口方向滑動結合。
而且,上述框架10b和主架10a相互之間構成為凹凸結構,在實施例中,在框架10b的內側面形成導軌10c,在上述主架10a的外側面形成突出部10d,由此構成相互之間可滑動結合的結構。
其中,當然,框架10b和主架10a可構成為楔形榫頭滑動結合結構。
並且,上述檢驗板230具有可用手把持的手柄231,兼有使上述檢驗口220密封的主功能和將主架10a向檢驗口方向移動而防止脫離的輔助的功能。
當分離主架10a時,並且當人直接檢查雨水排放系統210的內部時,並且檢驗流量調節裝置的設備時,使用這種檢驗口220。
本說明書中記載的實施例和附圖所示的結構只不過是本發明的最優選的一實施例,而不是均代替本發明的技術思想,故而在本申請角度上看,應當被理解為有可能存在可代替這些的多種等同技術方案和變形例。
附圖標記說明
10a:主架 10b:框架 10c:導軌
10d:突出部 11:第一擋水板
111:安置架 112:限制螺釘
12:旋轉軸
20:雜質篩網 21:支撐棒 22:篩棒
221:彈簧 222:合成樹脂
30:固定板 31:第二擋水板 32:切開板
321:螺旋杆 33:流量調節板
331:長槽
40:開閉板 41:彎曲面 42:固定板
43:螺釘 44:重量板
441:引導件
50:第一高度調節單元 51:第一旋轉軸杆 52:第一螺杆
53:第一關節部 531:螺母
54:支撐杆 541:連接杆
60:轉動杆
70:浮力體 71:連接棒
80:第二高度調節單元 81:第二旋轉槓桿 82:第二螺杆
83:第二關節部
90:降落防止杆
100:環保無動力流量調節裝置
200:下水道 210:雨水排放系統 220:檢驗口
230:檢驗板 231:手柄
300:截流汙水管
H:貫通孔 W:金屬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