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0:37:21 3
專利名稱:一種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傳動機構微調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蝸杆傳動間隙的調整是使用頂絲結構進行調整的,不但調整過程繁瑣,費時費力,而且調整誤差較大,不易達到規定的精度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簡便和調整精度高的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包括第一軸承座和第一軸承座內的軸承,軸承內安裝有蝸杆套,蝸杆套內間隙配合有傳動軸,傳動軸一端通過滑鍵裝配有手輪,傳動軸另一端連接有第二軸承座;蝸杆套外部設有第一蝸杆,傳動軸上設有第二蝸杆。所述手輪與蝸杆套相接端面上分別設有相互卡接的上凸臺和下凸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軸承座和第一軸承座內的軸承,軸承內安裝有蝸杆套,蝸杆套內間隙配合有傳動軸,傳動軸一端通過滑鍵裝配有手輪,傳動軸另一端連接有第二軸承座;蝸杆套外部設有第一蝸杆,傳動軸上設有第二蝸杆,其結構簡單、緊湊,使用簡便,調整誤差小,調整精度高,同時具有定位作用。2、手輪與蝸杆套相接端面上分別設有相互卡接的上凸臺和下凸臺,可使手輪位移至蝸杆套端部位置時與其聯接在一起,實現對兩個調整軸座位置的同時調整,簡便易行,調整精度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調整軸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其包括第一軸承座6和第一軸承座6內的軸承7,在軸承7內安裝有蝸杆套2,蝸杆套2內間隙配合有傳動軸3。在傳動軸3的左端通過滑鍵裝配有手輪1,可使手輪I在傳動軸3上進行軸向位移,傳動軸3的右端連接有第二軸承座10。在蝸杆套2外部通過焊接設有第一蝸杆4,傳動軸3上通過焊接設有第二蝸杆5。為了使手輪I位移至蝸杆套2端部位置時能夠聯接在一起,在手輪I與蝸杆套2相接端面上分別設有相互卡接的上凸臺8和下凸臺9。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傳動裝置中兩個精度要求相對較高的軸承座位置的微調中。如圖2所示,調整軸座14內通過合縫絲16設有絲母12,絲母12內配合設置有絲槓13,絲槓13外端設有渦輪11,調整軸座14外部設有固定座15。當兩個調整軸座14需要同時調整位置時,推動手輪I滑動至上凸臺8與蝸杆套2的下凸臺9結合聯接,轉動手輪1,第一蝸杆4和第二蝸杆5同時轉動,並同時帶動兩個蝸輪11轉動,蝸輪11又帶動的絲槓13、絲母12同時旋轉,以達到同時調整兩個調整軸座14的目的。當只需調整一個調整軸座14的位置時,向外拉動手輪I使其與蝸杆套2相分離,左旋或右旋轉動手輪1,由於蝸杆套2與傳動軸3間隙配合,蝸杆套2不會隨手輪I轉動,此時只有第二蝸杆5隨傳動軸3轉動,第二蝸杆5帶動一對絲槓13與絲母12轉動,以達到調整一個調整軸座14位置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軸承座和第一軸承座內的軸承,軸承內安裝有蝸杆套,蝸杆套內間隙配合有傳動軸,傳動軸一端通過滑鍵裝配有手輪,傳動軸另一端連接有第二軸承座;蝸杆套外部設有第一蝸杆,傳動軸上設有第二蝸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手輪與蝸杆套相接端面上分別設有相互卡接的上凸臺和下凸臺。
專利摘要一種蝸杆傳動間隙調整裝置,包括第一軸承座和第一軸承座內的軸承,軸承內安裝有蝸杆套,蝸杆套內間隙配合有傳動軸,傳動軸一端通過滑鍵裝配有手輪,傳動軸另一端連接有第二軸承座;蝸杆套外部設有第一蝸杆,傳動軸上設有第二蝸杆。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使用簡便,調整誤差小,調整精度高,同時具有定位作用。
文檔編號F16H57/12GK202971859SQ20122058795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劉書霞, 王秋來 申請人:鄭州金鑫機械製造有限公司